查看原文
其他

“碳达峰、碳中和”对出口企业意味着什么?

贸易金融 2022-04-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进出口经理人 Author 进出口经理人

来源:《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第9期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中国正在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级别绿色革命,并且要在其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完成这一目标,亦是经济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1年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更关系到未来国际贸易的趋势。当地时间2021年7月14日,为了完成制定的排放目标,同时帮助本土企业与不受气候规定束缚的外国对手竞争,欧盟推出全球首个碳边境税政策。


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Tü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智慧能源副总裁、南德新能源汽车检测(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海,“碳达峰、碳中和”将对国际贸易中的企业带来哪些根本性影响,第三方机构如何帮助出口企业扫清“绿色障碍”,以上问题获得了清晰的答案。


0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和信心


中国对全世界承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承担社会责任和全球环境义务的体现,但客观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海亮分析,挑战来自4个层面。


第一,碳排放与发展权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中国人均GDP相比发达国家仍然比较低,这意味着在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势必要排放更多二氧化碳。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此阶段,在21世纪前后完成了碳高速排放期,而中国人均碳排放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碳排放高峰“拐点”还未到来。


第二,中国碳排总量大,GDP增速高,对减排形成很大的挑战。从绝对规模看,2011年至今,中国都是各国家和地区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总最大的,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从增速看,2015—2019年,中国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2%,高于全球同期的平均增速0.8%,因此,要实现目标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第三,中国的碳排放来源很大程度上与能源结构有关。目前国内碳排放量的来源80%以上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者在2020年的碳排放量占比分别达到71.11%、14.93%和5.83%。要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这需要用能侧的电气化改革,也需要新能源成本的持续降低与电网消纳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相关变革已经开始在中国实践,比如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第四,要摸排现在的碳排放,碳盘查、碳审计等工作涉及各个区域、行业、企业,既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也是一个巨大的成本。比如,摸排哪个省、哪家企业碳排放量比较大,甚至每个地区、每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多少等。因为要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确定减排方案,首先要知道排放边界、排放来源以及排放量等。从这个角度说,第三方机构可以帮助企业排查碳排放量、碳排放来源等,对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十分必要。


尽管困难重重,但许海亮对中国能完成承诺保持信心。在政策上,国家已经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光伏、风电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将保证绝对优势占比;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都对“碳达峰、碳中和”概念有了深刻的见解和共识,甚至很多企业制定了相关路线图。许海亮说:“如果一件事情深入人心,能产生共识并有长期价值,配合实施路线图,我相信它一定能够实现。”


02

对于企业国际贸易意义重大


对于全球贸易来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国内企业进行跨国贸易意义深远。


“碳足迹”已成为出口强制性要求


“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国际贸易运行的重大趋势,企业能否达成“碳达峰、碳中和”将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许海亮说,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存在一些政策性壁垒,最早体现为产品的安全合规性,随着“碳达峰、碳中和”逐渐成为国际大趋势,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产品的环境保护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某类产品进入某些市场区域时,“控碳”已经成为强制性要求比如,对于动力电池产品,2021年欧盟新法规已经增加了“碳足迹”的要求。新法规要求,电池的碳足迹必须经过第三方强制验证,自2024年7月1日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相关产品才能投放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碳足迹”不仅仅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更包括上游各材料生产制造、运输等各环节的碳排放汇总。这就要求生产企业不仅要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减少碳排放,还要求使用的上游各种材料符合碳足迹要求,实现全产业链的碳足迹控制、细化、执行和记录。


未来,国内企业和产品必须做好“碳足迹”方面的功课,否则,无论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还是在海外建厂,都可能会面临困难。


助力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


全球要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企业势必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必然会把“碳达峰、碳中和”与节能减排的要求延伸到自己的供应链上,因此,跟不上节奏的供应商很可能在供货中处于不利的位置。一方面“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排放、资源型)的企业会通过商业化的选择逐渐被挤压出市场,以支持碳高峰“拐点”的到来;另一方面,针对“碳中和”,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供应链上考虑使用节能技术和降低能耗,是必然无法绕开的路。


诚然,企业“碳达峰、碳中和”之路离不开大量的投资,但企业不要把其看成是某种负担,实际上它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因为先进技术必然带来对节能技术发展的天然需求,而节能技术发展了,才可以促进先进技术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普及。那些掌握了先进节能技术、原材料和产品的企业,可以打造绿色环保的新护城河,让升级后的产品在全球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正如许海亮所言,在国际市场上,一个企业对环境的贡献越大,未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品牌溢价的能力就越强。从更高层面看,“碳达峰、碳中和”将反推国内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降低“中国制造”的成本,延缓制造业外流的趋势,增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03


助力企业扫清“绿色障碍


一直以来,TüV南德在服务中国绿色产业方面占据着制高点,并形成了一批亮点。比如,“绿氢”被国际社会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当前中国氢能蓄势待发,拥有氢能生产领域全球最大的规模。鉴于此,“TüV南德绿色氢能”认证标识应运而生,保障了氢气在生产、运输、加注及应用过程中的低碳排放,也提供了“氢经济”从源头开始的“去碳化”及可持续发展认证。


谈到如何服务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市场需求,许海亮表示,TüV南德的布局来自三大方面。


首先,在产品服务领域,TüV南德会对产品的“碳排查”“碳服务”做全面布局,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并且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定优势。


第二,布局知识和咨询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碳管理”等知识领域培训是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则是进行企业的“碳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梳理碳排放来源、排放边界,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


第三,对企业开展“碳足迹盘查”见证和审核、审计等相关工作。


在外贸领域,针对外贸商品推行“碳标签”制度正在成为风向。 许海亮认为,在后续的生产经营和贸易活动中,对企业和产品进行“碳标签”认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视化的“碳标签”与企业的销售额、就业、税收等挂钩,构成了企业品牌的必要组成部分,TüV南德支持企业的“碳管理”成果以公正、专业和便利的方式展现在商业贸易间,进而帮助企业在融资时获得优势。


 “整个国际社会要达到‘碳达峰、碳中和’,企业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绿色贸易’应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贸易之力量。”许海亮最后说。



为给多年的粉丝用户提供福利,我们引入了各大银行特色的信用卡供大家免费申请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专注十年,持续打造全面有价值的贸易金融知识库
更多关键词,请到公众号对话框输入,获取更多干货

商务合作微信:18501955840(备注合作事由)研报定制/公众号代运营/内容撰写服务:1860032999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