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信用证数字化路径探讨

贾帅 贸易金融 2022-05-18

作者:贾帅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交易银行部 

来源:贸易金融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建设,全面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商业银行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推动者,研究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数字化创新应用。


一、国内信用证


依据《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6〕第 10 号)国内信用证是指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依照申请人的申请开立的、对相符交单予以付款的承诺,是以人民币计价、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


从定义看,国内信用证是一种“付款承诺”,该“付款承诺” 独立于贸易合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信开或电开方式开立国内信用证,以人民币计价、可以结算和融资,适用于国内企事业单位之间货物和服务贸易,为贸易顺利开展合作提供了增信作用。


二、数字化内涵


数字化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有不同的内涵,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狭义的数字化是指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信息通信技术,将物理世界中复杂多变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转换成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形成可识别、可存储、可计算的数字和数据,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业态变革,数字化也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从简单的数字化处理演变成金融科技赋能,金融科技对生产、经营和消费等层面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推动社会迈进了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时代。


三、国内信用证数字化路径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已在零售业务领域实现了数字化创新运用,但在交易银行领域仍有较大探索空间,国内信用证数字化场景也亟待拓展。


(一)信用证电子化


近年来,国内信用证已发展为国内贸易结算和融资业务的重要金融工具,由于国内信用证在国内银行尚无信开统一制式、规范和流转渠道,限制了信用证的传递速度和处理效率。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于 2019 年着手建设国内统一的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并在 2021 年升级上线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福费廷子系统,集成了交单、融资、影像传输和实时清算等功能,运用区块链特有的不可篡改、可追溯、多方参与等技术特性,初步解决了国内信用证规范不统一、跨行流转与资金清算分离等业务难点,实现了信用证业务全流程的追溯和监控。


信用证电子化是贸易竞争与金融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电子信用证与传统纸制单证相比有先天的优势,电子化将开证、通知交单、审单、结算或融资信息化运作,增强了单证的安全性、提高了单据处理效率,有助于提升信用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数字人民币融合


数字人民币(e-CNY),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随着数字化人民币在国内零售领域的广泛试点使用,其已经具备了拓展创新的技术基础。鉴于国内信用证交易规则及监管方式的统一性,将数字人民币嵌入信用证场景,有利于推动数字货币在国内商业银行和企业间流动,实现记账、流通环节的大数据采集。同时,数字货币在交易效率、信用共识方面都会优于传统货币,与贸易链条深度融合可以提高企业结算和融资效率,并为央行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数字化已经成为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的重要抓手,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交易银行领域的数字化场景创新,打造面向客户的金融智慧平台,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经营方式变革,才能在数字化竞赛中自立自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