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走了!他为世界留下震撼人心的作品……

杭州网 2019-08-13


据央视新闻报道,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于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一生醉心建筑设计,作品遍布世界各地,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来源: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其代表作品有香港中银大厦,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等。


△央视财经《国际财经报道》栏目视频



出身名门 热爱建筑

作品曾遍布世界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广东,祖籍苏州,他的祖上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吴中贝氏”,被称为“可能是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


清朝中期的贝慕庭为吴中巨富,与戈、毛、毕姓人家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叔祖贝润生则是有名的颜料大王;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他的家族涉足医药、颜料、银行、金融等领域。然而,贝聿铭却“执拗”地选择了建筑设计之路。


17岁高中毕业后,父亲本希望他赴英国攻读经济学,贝聿铭却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最终选择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不久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从哈佛毕业后,贝聿铭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职业生涯。1983年,66岁的贝聿铭获得了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的作品多以公共建筑和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作品散布在全世界四大洲10个国家。


据粗略统计,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大型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贝聿铭1979年荣获了美国建筑学会金质奖章,美国建筑学会还把当年定为“贝聿铭年”。


此外,他还于1981年获得法国建筑学金奖,1983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第五届普利兹克奖,1989年获得日本帝赏奖,并于1986年获得里根总统颁发的自由奖章等。


2010年,93岁的贝聿铭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这是建筑业界最有声望的终身荣誉奖项之一。



70多年来,他为世界带来了各种精彩绝伦的作品,包括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苏州博物馆等。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苏州博物馆


“不被看好”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在贝聿铭的设计生涯中,博物馆是一个核心关键词。他认为“建筑是艺术和历史的融合”。1983年,贝聿铭接到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成为大卢浮宫项目的总建筑师。因此也诞生了,最为人熟知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但这样一个宏伟的建筑,在诞生之初却并不被看好。


1981年,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改造卢浮宫的计划。当时卢浮宫的中央庭院被形容为是“巨大的停车场”,显得空旷而没有加以有效利用,而卢浮宫博物馆缺乏中央入口,使参观人数受到限制。


密特朗委任贝聿铭来负责改造这个项目。贝聿铭提出了一个玻璃金字塔入口计划,却很快引发了争议。当时,法国各大主流报纸都提出质疑,甚至有人说,卢浮宫前的这座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



1989年3月29日,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密特朗亲自参加了落成仪式。


这个玻璃金字塔,由603块菱形玻璃和70块三角形玻璃准确拼接而成。


他曾说:

“当时对于这个项目的批评声,令我难以独自承受。但人应该坚持,不应该随便放弃自己的原则。当然可以有很多种坚持的方式,很多说服对方的方式。但那并不是说,我的坚持和要求会打折扣,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而事实证明,贝老的选择是对的。贝聿铭最终为卢浮宫重修计划留下了一座炫目的“玻璃金字塔”,在他的设计中,玻璃金字塔结构打开了卢浮宫地下世界和建筑本身。站在金字塔的底下,透过螺旋的阶梯、钢管玻璃结构仰望天空,能更好地体会卢浮宫原本的巴洛克风采。同时,通过金字塔,游客可以进入卢浮宫周围三个馆,穿透金字塔的光则可进入地下两层空间。人们对于金字塔的热情,也让参观这座建筑的游客激增,很多人宁愿在玻璃金字塔排起长队,也不愿意从另外两个入口进入。



30年过去,那些反对和质疑之声也早已平息,玻璃金字塔逐渐演成为人们心中巴黎的地标。2019年3月,法国卢浮宫专门纪念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尽管受到过多年西方教育,贝聿铭却从没忘记过祖国:


“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他共有三子一女,他们的名字都有特殊的深意——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3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个“中”,寓意着: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


他的儿子们也选择了继承父亲的职业生涯:已故的长子贝定中是城市规划师,贝建中和弟弟贝礼中则成了建筑设计师。


1992年贝聿铭退休,贝建中、贝礼中兄弟创办了贝氏建筑事务所,成为国际著名建筑设计机构。


2002年,85岁高龄的贝聿铭应邀回到苏州,再度出山为故乡苏州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杭州网 王帆丨摄


人到苏州之后,他每天埋头工地,有时忙碌至凌晨,笑称自己是“劳碌命”。他将中国古典的山水画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呈现出一幅3D立体水墨山水。


在开馆仪式上,他说:


“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苏州博物馆新馆与毗邻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名胜构成了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



走进苏州博物馆,宛如搭乘小舟,荡入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博物馆内移步换景,站在博物馆的任意角度,都能感受到苏州园林的古典味道。 


贝聿铭曾这样说过: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



猜你喜欢 | 杭州网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来源:中国新闻网(ID:cns2012)、央视财经(ID:cctvyscj)、央视新闻

编辑:赵丹


一生钟爱建筑的大师,走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