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晨小号】了解幼儿园内8小时,你可以试试这样与孩子沟通

2017-11-25 北京晨报

徐晶晶 撰文

肖当当 ︱编辑


近期,幼儿遭遇伤害的事件频繁被曝出,且事发地都是在幼儿园。3岁以上的孩子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幼儿园度过,家长怎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8小时发生了什么?这大概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了。


和孩子有效沟通,是了解孩子的重要渠道,有了这种了解才能做到家校教育的一惯性。但是,每个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性格也有外向和内向的区别,如何让孩子自然地表达出来,家长的沟通技巧和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学科学术带头人、小儿神经中心、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小儿神经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张纪水特别提醒家长们,与孩子沟通,以下三方面尤为重要。


为孩子创造表达情境


这里强调的每天沟通是和孩子的深入沟通,不仅仅是简单地问孩子“今天学习了什么?”“在幼儿园吃了什么”这些问题。


因为语言理解力和表达能力的问题,孩子可能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问题,或者是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表达的情境来帮助孩子理解,同时尽量自然地表达出来。


比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家长扮演孩子,让孩子扮演老师,可以问,当你表现特别好的时候老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如果不听话,犯了错,老师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不能诱导式提问


”老师有没有骂你啊?”“老师有没有打你啊?”“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啊?”这是一些家长习惯用的诱导式提问,这些诱导式提问是家长要避免的。


诱导式提问一方面会给孩子不好的心理暗示,甚至让孩子将打、骂、欺负这些负面的词和幼儿园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容易出现孩子因为调皮,觉得好玩,而故意说是,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如果想了解孩子眼中的老师,家长可以和孩子就具体的事情开展对话。比如问问孩子最喜欢哪个老师,为什么?


同时,家长还要特别注意一点,那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表达对老师或者幼儿园、学校的负面情绪,造成孩子对老师或者学校的不好印象,甚至对所有老师和学校都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


客观面对自己的孩子


有些孩子比较调皮、好动、坐不住,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因为表现不好在幼儿园被老师严厉的管教。其实,这当中有一些孩子并不是性格或者习惯不好,而是患了疾病,比如多动症或者抽动症。


现在多动症、抽动症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几乎每个班都有多动症、抽动症的孩子。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明显的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表现,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诊断,不要强行打压、改变孩子。因为对于患病的孩子而言,大人强行打压或者置之不理的行为都会对孩子将来的成长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北京晨报都市部出品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转载请查看菜单底部“转载须知”



荐读

拿着这本通票,能看113家博物馆

照顾失智母亲23年,他说不后悔,但遗憾很多

当心!十个人里就有一人得这种病,45岁之后要定期检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