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研“神押题”背后,人人皆是输家

2017-12-27 丹尼尔 飞碟说


两个月前一篇有关考研的文章中,有不少读者留言说他们今年考研,不知道大家考得怎么样啊?

 

听说今年的题特别难,很多我周围的考研党在出考场之后就大呼药丸,但昨天又出了一则新闻,可能会让考研学子们抑郁的心情雪上加霜吧。

 

网络爆料,一家名叫中试考研的考研辅导机构,在12月17日开了为期三小时的“考研数学押题课”,神奇的是,这位名叫李林的老师命中率惊人,甚至连考试大纲以外的一道题目都能够命中。


 

微博上几位著名的考研辅导老师纷纷发声:

 

 


在事件发生几个小时之后,教育部就迅速做出了回应,表示泄题事件不实,押题班押到的题与真题均不相符。


 

而李林本人也表示,自己从没有担任过考研数学的命题组成员,而所谓泄题纯属子虚乌有,之所以能有超高命中率,是来自于多年来的耳濡目染。



教育部和李林以及李林所任教的大连理工大学的回应都十分迅速,但是面对他们的声明,网友选择的是:不信。



这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参加了考试并看过视频的学生都说确实泄题了,而教育部和李林都表示绝无此事,到底有没有,变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谜团。在此事件中,有几件事挺有意思的:

-1-

为什么网友不相信教育部的声明?

为了尽可能地不偏不倚,保持客观的立场,我特意在网上找到了李林老师今年的押题班课程(B站上搜李林就有,各位今年考数学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今天上午看了两个小时考研数学,成为了飞碟说的一股清流。

 

然而我发现一个很可悲的现象:作为一个工科生出身的人,我看不懂了。


 

所以各位高数线代和概率学得好的,可以去看看,自己判断一下。

 

教育部的声明之所以难以服众,是因为李林虽然从来都没有参与过命题,但如果(我说的是如果)他确实提前知晓了考研数学命题,那么必然是有命题组的成员将试题泄露给他,而考研试题的制定和保管,可都是教育部参与的。

 

有网友制作出了押题视频与真题的对比图:


 

如果教育部想要证明是有人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就应该找来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甚至是司法部门,来对押题视频和真题做出鉴定,列出一个详细的公告,谣言可以不攻自破,而不必用一句“不实”来简单回应。

 

而且教育部在声明中说了“均与真题不符”,也就是说,李林老师的最终押题一道没中?而不符的标准是什么,同样的题目换个数字也是不符,完全是两个知识点也是不符,那么如果有个别地方不符是不是就可以否认泄题的可能了呢?

 

我们看2016年一起考研泄题案的判决结果(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

 

 

注意:关键词一致。

 

而数学考试究竟什么程度才算关键词一致,也能请权威机构给出标准。

 

而且我在看押题视频时,听到李林口齿清晰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公开录像,话不能说的太过,点到为止,不要考试的时候才反应过来,那就来不及了。

 

这话怎么琢磨怎么有意思,教育部就说一句不实,而各种疑点依然没有解释清楚,所以如果教育部是无辜的,那就烦请您多费点心,给出个详细靠谱的公告,把谣言一一击破。

 

毕竟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简单粗暴的“爱信不信”那一套已经不行了。


-2-

为什么考研学子们如此愤怒?

以前有个妹子问我为什么喜欢足球,我用了一段特别矫情的话回答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足球界也是,有些财大气粗的豪门,当家球星的一条大腿就够买下小球会的整支球队,但是,当球员们走到球场上的那一刻,双方是平等的,全是凭本事比赛,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那些鱼腩队伍掀翻豪强,从而去相信奇迹的存在。

 

妹子说:就你屁话多。

 

其实高考和考研也是一样,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走进社会不公平的事太多,考研虽然会有有些人占据了更好的学习资源等情况,但起码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大家都是凭本事拿分的,你学的好就能拿高分,学得不好就拿低分,这才给了那些希望走进名校或者进修的人希望和动力。

 

作为曾经的考研狗,我深知考研路程的艰辛。如果你是大四学生,你要在室友们还呼呼大睡的时候披星戴月地起来,天还没亮,冒着寒风去图书馆门口等着开门,一边吃着包子一边看复习资料,过一会,手就冻僵了。

 

而且和高考不同的是,考研是你一个人的战斗,周围的人找工作的找工作,疯玩的疯玩,他们去看电影,你要去学习;他们去唱KTV,你要去学习;他们去追剧,你还要学习。仿佛全世界的诱惑都在吸引着你,可你依然要去背书,要去做数学题。

 

我曾经见过不化妆不出门的姑娘,为了多出点时间看书,每天早晨刷个牙洗个脸就出门的。


 

如果你早已毕业,那你还要承受亲人、朋友的不解,以及其他人的嘲笑,你经常会听见“多大岁数了还考研?”、“考了有啥用,你图什么啊”的质疑,你的同龄人结婚了,生孩子了,只有你还在过高三式的艰苦岁月,有些时候你怎么看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SB。

 

万幸,你终于熬过来了,一次次放弃的念头没有击败你,经过苦行僧式的复习,你走上了考场,不管结果怎样,起码坚持住了,你安慰自己。

 

然后第二天,你打开了许久不用的社交网络,觉得刷微博从来没有这么爽过,过去的几个月你简直和社会脱节了,这时你突然发现一条新闻:你一年的苦心孤诣,可能不如别人的三小时。

 

这根本不是一场公平的战斗。

 

你怎么想?

 

我们这两年老是用阶层固化这个词,但绝大多数人还是相信,高考和考研是向上攀升的比较公平的通道之一。我曾经在知乎看到一个三本毕业,五战考上清华的人写的帖子,他说,如果他毕业就去工作,肯定找不到清华的女朋友。

 

凭我的经验,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然而现在告诉你,有些人只是听了三小时的课,就比你多了几十分,抢走了你的机会,你怎么想?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考试一直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古代的科举就一直是朝廷的重中之重,唐太宗李世民在看到科举开科,士子们赶考的场面,曾经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如果有背后黑手可以操作考试,那么考试的威严何在,还怎么让莘莘学子去全力以赴地学习?

 

所以古代每次出现科场舞弊案的时候,都要有人头落地。毕竟这关乎国本。



-3-

占了便宜的人,还请别幸灾乐祸 

有人传出了这样的一个截图:


 

说句实话,如果大家都知道李林超高的命中率,肯定都会报他的班。如果我考研,别人告诉我这有一份真题,你可以随便看,也没有风险,那我也会看的。

 

或许会有人不看,但那是圣人,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当圣人,所以当规则出现漏洞时应该想的是如何弥补漏洞。

 

但这位答主最恶心的地方在于:占了便宜之后一副洋洋自得的嘴脸,甚至对其他人冷嘲热讽。

 

 

上周六发了《和诸葛亮做宿敌?司马懿你不配》一文之后,后台有不少留言反复跟我强调成王败寇。我之所以反对这种历史观,就是因为这种厚黑成功学的观点唯结果论,甭管过程多下三滥,只要结果是好的,就可以把一切洗白,然后还可以得意洋洋地炫耀。

 

如果被高晓松称之为国之重器的名校里,充斥着这种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并以此为荣的人,你觉得我们的生活会更好吗?

 

而且我想跟这位答主说:这次占了便宜不必沾沾自喜,因为这次你是不公平的受益者,下次可能就是不公平的受害者,到时候或许可能还要跟那些“看你不爽又搞不到你”的人哭诉哦。

 

你确实很幸运,但如果你复试之后真的进了复旦,给你个忠告——千万不要跟别人炫耀你是看了李林的押题视频。否则未来三年不管你做了什么,你在同学和导师眼中都是那个“靠着看了押题视频才考上”的人,有人会在你背后指指点点,“爱憎分明”的同学可能会直接向你投来鄙视的目光,那种滋味应该不好受。

 


-4-

这次“神押题”时间到底会坑了谁?

如果最终的结果不能使大众信服,那么下次考研将会有更多的考生去寻找规则之外的方法和手段,遵守规则的人倒霉次数多了,也会开始去把赌注压在破坏规则从而获利的一边。

 

而各大高校因为无法分辨考上的学生是凭借自己真实实力考上的,还是临时“押题命中”考上的,对于他们来说,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推免生的比重,考进来的贤愚难辨,那还是重点培养自己人得了。

 

复试的话,本科出身可能会占的权重更大,最后倒霉的还是二三本的学霸。

 

所以,希望权威机构能够在声明“不实”之外,拿出一个能够封住所有质疑者的嘴的,足够详实、靠谱的说明,毕竟教育的公平和公正牵扯太多,是不容亵渎的。

 

最后,祝考研学子们好运。




你这么没素质一定是中国人l朋克式是养生

芳华那个时代未必美好l绿茶唯老实人不能抱 

我年入千万家住城中村l司马懿和诸葛亮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