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汤兰兰”,谁让媒体越来越没节操?

2018-02-02 丹尼尔 飞碟说


关于儿童性侵,人们总喜欢提两部电影。

 

一部是韩国电影《熔炉》,讲的是韩国一聋哑学校校长以及老师合伙性侵聋哑儿童的故事。

 

另一部是丹麦电影《狩猎》,讲的与《熔炉》截然相反,一个小女孩因为暗恋自己的老师,表白不成之后恼羞成怒,诬告老师性侵自己,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因为小女孩描述得有模有样,大家都相信小女孩的说辞,老师百口莫辩,在小镇上成为了人人唾弃的败类。

 

前几天澎湃新闻发表了一篇名为《10年前,14岁的她以性侵等罪名把全家送进监狱,然后失踪了……


讲了十年前的一桩幼女性侵大案。

 

虽然没有直说,但文章明里暗里都在暗示此案必有蹊跷,一部现实版的《狩猎》呼之欲出。


 

不过可能大家被这种春秋笔法的文章糊弄的次数太多了,已经免疫了,所以文章上线没多久,就被大家喷了,之后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媒体道德缺失的批判。

 

咱先说说这篇文章的问题在哪。

-1-


标题和第一段的用词就非常有深意:14岁的孩子把全家送进监狱,然后失踪了。

 

首先,一个小女孩是没法把谁送进监狱的,能把人送进监狱的只有法院和检察院的人。另外,送了之后又“失踪”,而不去谈汤兰兰改名换姓,更改户籍是在政府部门对性侵案受害者的保护措施。

 

文中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汤兰兰的母亲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抚养女儿(每年5-6000的学费),汤兰兰怀孕的检验报告如何自相矛盾(同一时间,同一医院的两份鉴定报告结果截然相反),涉案人员是如何当庭翻供的,汤的爷爷又莫名其妙吐血而亡……

 

问题是汤兰兰当初是否怀孕和是否遭受性侵并没有直接关系,界定强奸罪在司法领域有三种说法:性器官接触说、插入说和射精说,并没有怀孕说。而根据当时的司法鉴定显示,汤兰兰确实有过被性侵的经历,所以强调是否怀孕,意义并不大。

 

而在网上曝光的判决书照片显示,警方并没有刑讯逼供,而且几名涉案人员在羁押期间串供的行为也有人作证。

 

 

所以,这篇文章看似客观公正,但完全一屁股坐到了被告方的一边,汤母说,汤的姑姑说,汤母的律师说,至于汤兰兰本人的消失,则被看做是做贼心虚,将全家冤枉之后逃之夭夭。

 

而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该文章暴露了汤兰兰现在的户籍信息,虽然作者似乎想要保护当事人隐私,将名字、照片和生日进行了打码处理,但出生年、姓氏、身份证前几位悉数曝光。现住址甚至精确到了街道一栏!


 

而在文末,作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先是曝出了现在的户籍信息,然后又在呼唤“汤兰兰在哪里?”,我们可以看出,本篇文章的作者是在变向的鼓励人肉搜索出汤兰兰。

 

凡事无绝对,我并不排除本案是冤假错案的可能性,尽管可能性很低。但之前的几个著名冤案,比如呼格吉勒图案和聂树斌案,被推翻的开始都是对司法机关的取证和办案程序进行质疑的,从来都没有号召对被害人或者被害人家属发起人肉的。

 

而且,当初妇联主席成为汤兰兰的监护人,龙镇公安局对其进行保护,户政科特批将其户口进行转移,都是希望汤兰兰在受到性侵之后能够换个地方开始新生活。而澎湃的一篇文章发出,稍微具备一点侦查能力的人都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她,试想,如果这几个强奸犯出狱之后,想要进行报复,会出现什么样的可怕后果?

 

澎湃新闻和王丹记者,你们负得了这个责任吗?

-2-

媒体为了换来曝光量,不顾别人死活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1997年,台湾著名艺人白冰冰亲生女儿白晓燕被绑匪绑架,并勒索数百万美元赎金。


 

白冰冰立刻报警,但因为警方内部有与媒体关系密切的人,所以很快媒体得知了此事,也因为白冰冰的名人效应,几家媒体立刻将此事见诸报端,本应为秘密进行的解救人质事件,成为了全台湾直播。

 

当晚就有记者不断给白冰冰家里打电话,尽管白苦苦哀求他们“不要写”,还是有多家媒体蜂拥到了她家门前。当白冰冰交付赎金的时候,身后甚至跟着浩浩荡荡的媒体车队。

 

大张旗鼓的报导,不仅让警方的部署付诸东流,也很快让绑匪失去了耐心,不久后,白晓燕的尸体在水沟内被发现。

 

已经间接害死白晓燕的媒体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对于绑匪陈进兴性侵害案的黄色描写也令人诟病。从陈进兴所犯的强暴案件开始,乃至于请心理专家、性学专家探讨陈进兴的"入珠"、强暴习性是否为"性变态",几乎都绕着性话题打转,内容极为不堪。



绑匪陈进兴


可以说,在这起惨案中,正是媒体毫无下限地全程追踪,让白晓燕生还的可能性下降为零,说他们是绑匪的帮凶也并不为过。

 

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之后,人人都可以发声,也让媒体的竞争更为激烈,相声里说“理不歪笑不来”,换了媒体领域就变成了“理不歪流量不来”,为了能够从万千账号中,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中脱颖而出,媒体的写手们就要越来越夸张,越来越猎奇,只有这样,才能博人眼球,增加阅读量。

 

所谓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正是如此。

 

-3-

于是很多人痛批如今的媒体没有职业操守,不顾新闻伦理,为了流量和点击率什么都做的出来。

 

这没错,但我想让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媒体变得越来越没有节操?是谁在鼓励他们,给了他们蓬勃发展的土壤?

 

直播平台上,打性擦边球的总会赢得巨大的关注;公众号上,宣扬两性对立的文章也总是可以轻松突破十万加阅读量。

 

不少人忧心忡忡,觉得现代的人已经失去了深度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倒不这么看,因为我觉得从古至今,能够进行深度阅读和critical thinking的人都是少数,只不过互联网普及之后,所有人都可以上网,那些过去没有深度阅读习惯的群体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你才会觉得这样的人多了起来。


 

而他们的出现等于赋予了媒体一块广阔的猎场,媒体如同秃鹫一样在这片猎场上空盘旋,他们炮制出一个个耸人听闻的故事,信手拈来地创造出一个个挑逗人神经的名词,巧妙地挑起人的口水,然后看着节节攀升的数据,满意地笑了。

 

读者和观众们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在意真相是什么,他们需要的只是发泄,至于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他们不在意,毕竟铺天盖地的信息向他们奔涌而来,花五分钟看完你的文章已经需要很大耐心,谁有那个时间成本去琢磨你想说什么呢?

 

如何监督媒体,让无冕之王不能为所欲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公权力摄入过深,就容易变成媒体的自我阉割;但如果没有监督机制,这种吃人血馒头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多。

 

这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并不是能轻易解决的,而我们普通百姓最切实可行的,就是让自己不那么浮躁,不要轻易地被媒体牵着鼻子走,看完一篇文章之后,不要觉得哪句不和自己心意就拍案而起,也不要觉得哪句和自己想的一样就大加赞赏。

 

看完之后,花一点点时间,稍微琢磨一下,既能省去不少无谓的骂战,也能少被忽悠几次,而认真思考的人多了,那些为了流量而不要节操的媒体也就少了。

 

何乐而不为呢?




  治愈你的不开心  


飞碟说零食大礼盒上线了

内含肉脯 虾片 果干 跳跳糖 饼干

等多种零食优选组合承包你的快乐

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二维码

进入飞碟说周边店铺

让飞碟说零食拯救你的不开心



飞碟说零食大礼包内含食品





烈女失贞不如老妓从良l我们与香港终于不告而别

死了都要嗑瓜子性爱机器人或改变男人择偶观

宜家创始人去世l恶搞《黄河大合唱》就该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