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环杀人狂,可能就是你身边和善的普通人

2018-03-31

作者 丹尼尔

昨天,轰动一时的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做出了一审判决,法庭判处连环杀手高承勇死刑,高承勇并不准备上诉,服从判决。


从1988年第一位女工被杀死在家中,到2002年最后一位女子朱某遇害,14年间,杀人狂魔高承勇一共杀害并部分强奸了11名女性,其中最小的只有八岁。


其中有几次在杀完人之后,他割下了受害者的阴部、双乳和双手等器官,手段十分残忍。曾经有一段时间,白银市的女性人人自危,再加上有着杀人者专挑红衣女性下手的传闻,当地的大多数人都不敢身穿红衣上街。


从第一起案件发生,到2016年凶手落网,过去了整整28年,再到凶手被宣判,已经过去了30年之久。


凶犯高承勇


很欣慰,正义的制裁终于来到,那些无辜受难的冤魂可以安息了。


其实不管中外,连环杀手一直都是人们非常热衷的话题,就拿19世纪末曾经让伦敦草木皆兵的开膛手杰克来说,关于他的小说、电影、电视剧就层出不穷,在作家的笔下,福尔摩斯和他斗过,柯南也和他斗过,其他的同人作品就不胜枚举了。


《七宗罪》、《十二宫》、《沉默的羔羊》这些描写连环杀手的电影也都成为了影史的经典。


汉尼拔-莱克特是银幕上经典的连环杀手形象


然而,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文艺作品为了追求可读性和可看性,往往会采用一些比较激进的方式来刺激观众读者,所以看多了影视剧的人往往会对连环杀手有一些或多或少的误解。


本文,就简单讲讲连环杀手的真实形态。


-1-

在不少人眼中,能够视人命如草芥,杀人如麻的变态狂们应该穷凶极恶,面目狰狞,平日里离群索居,性格孤僻,没什么朋友的那种。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可能会是个老实巴交的普通人:高承勇在被捕前经营着一家学校的小超市,学生们反应他平日待人和善,经常给买东西的学生优惠,还有的学生称他为“高叔叔”。


他们可能平时一身正气,而且家庭和睦:2011年,河南洛阳的性奴案告破,犯罪分子李浩囚禁了六名女子在地下室当作自己的性奴,并杀死了其中两人。


央视报导河南洛阳性奴案


但在生活中,李浩是洛阳技术监督局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与妻子育有一子,而且夫妻感情很好。


他们还有可能风流倜傥,事业有成:泰德-博恩迪是华盛顿大学毕业生,还在犹他州进修法律,这位高材生还是华盛顿民主党主席的助理,该主席曾经对他赞不绝口。


在所有人眼中,这个年轻人都是一个前途无量,未来必定有一番作为的成功人士,然而他光鲜艳丽的外表下还有着另一面:曾经杀害了30多名无辜女性。


这也是连环杀手们最可怕的地方,他们很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的样子可能无比正常,他们可能是敦厚温和的超市老板,可能是温文尔雅的教书先生,也可能是胆小怕事,树叶掉了都怕砸到头的老实人。


然而,在他们露出獠牙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人畜无害的面孔背后,是怎样扭曲的灵魂。


-2-

这些杀人犯难道不知道自己在犯罪吗?他们不会有负罪感吗?


人的心理有一种防御机制,就是在我们做了错误的或者违背道德的事情之后,这种防御机制就会启动,主动寻找一些原因和借口,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比如有人在出轨时,会在脑中回忆另一半种种不好的地方,什么约会迟到啊、没有情趣啊、长得丑啊之类的,从而合理化自己出轨的行为:我出轨不怪我,谁叫TA对我不好的?



再比如有人在地铁站逃票,被人指责时,也会以“那么多人都逃票,我怎么就不能?”或者“我没有钱,如果有钱的话当然不会逃”,总之,他会把逃票的行为合理化成:错的不是我,而是贫穷。


在三观正常的人眼中,这种逻辑自然狗屁不通,但他们会不断地用这种想法给自己洗脑,从而认为出轨和逃票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连环杀手一般在第一次杀人之后也会内疚自责以及恐惧,并且通过心理防御机制,他们不断将自己的杀人行为合理化。


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商县曾经发生过一起一对农民夫妇杀害48人的惊天大案,主犯龙治民曾与专家进行过关于案情的一次对话,当被问到杀人时害不害怕时,龙是这样回答的:


要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有一次我在楼上杀了一个……睡到后半夜听到屋里有响声,扑通扑通响。我心想:这是咋了。莫非有鬼?可是共产党说世上没神鬼嘛。我爬起来把灯点上,端煤油灯的手直抖。你想我咋办?我背诵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我爬到楼上一看,你猜咋?原来脚地有一块烂塑料布,那死鬼的血从楼缝里滴下来,砸塑料布砸出的响声!我就找了个盆一接:淌去!又睡下了。

 

能将毛主席语录作为自己杀人的精神支撑,这也是将犯罪行为合理化的一种体现。

 

而且在回归正常生活之后,日常的社交又会进一步帮助他们解除精神负担,他们会觉得:虽然我杀人了,但我还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老板/好员工,所以,杀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人前高富帅,人后杀人狂的博恩迪


久而久之,在连环杀手心里,就有了一道墙,将他的两种人格隔开。墙的一边是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另一边则是嗜血的魔鬼,而杀手本人则可以在墙的两边来回切换,杀人害命对他们来说,也就如同吃一顿饭、打一场篮球那样稀松平常了。


曾经杀害上百人的亨利-卢卡斯如此描述自己的杀人行为:我喜欢杀人就好象其它人喜欢散步罢了,只是嗜好不同。如果我需要猎物,我只需到街上去随便找一个。


而白银案的凶犯高承勇也曾经表示,心一慌,就想杀个人。


-3-

高承勇出生在农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高中学历,还参加过两次高考。要知道在80年代初的时候,农村能让一个青年劳动力不去务农,而专心复读一年,是要下很大本钱的。所以可以看出,高承勇在家中的地位还是不低的。


但是,大多数的连环杀手都有一个共同点:暗无天日的童年或者青少年时光。


亨利-卢卡斯童年时经常遭遇家暴。


杀害16人的理查德-拉米雷斯小时候常遭父亲虐待,并被老师性侵过。

泰德-博恩迪一直到高中,都是被同学作弄、欺负的对象。


日本食人魔佐川一政虽然出生在富裕家庭,但因为身材矮小,声音尖细,始终难以获得异性青睐,于是其最大的理想就是吃掉一个高挑漂亮的北欧女人。


大多数连环杀手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有过不幸,图为佐川一政


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三观塑造的重要时期,而且具有不可回追性,也就是说,如果这段时间里,人格的发展不够健全,那么后期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挽回了。


这些连环杀手在常年以前遭受虐待或者霸凌,导致其人格并没有健全发展,心理的平衡性被打破,每个人在心态失衡的时候,都会做点别的事把平衡给找补回来,而这些变态杀手的找补办法就是犯罪,往往犯罪之后,他们会安静生活一段时间,直到下一次心态再次失衡,然后再次犯罪,如此往复。


所以我们应该对校园暴力和家暴予以足够的重视,而不是只当成“小孩子之间的打闹”或者“家务事”,毕竟在这些暴力的摧残之下,可能诞生的是孩子残缺扭曲的人格。



-4-

我们可以看出,连环杀手往往都是作恶累累之后才锒铛入狱,亨利-卢卡斯在被捕时已经欠下了至少150条人命。似乎想要抓捕连环杀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


而在白银案告破时,也有很多人质疑公安机关的破案效率,认为如此骇人听闻的杀人案不应该拖将近30年,甚至有人说“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只有想不想破的案子”来嘲讽公安机关。


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连环杀手的犯罪目标具有极大的随机性。看推理小说的人可能觉得那种“暴风雪山庄”式的密室杀人案最难破获,但其实最让警察头疼的是,白银案这种“随便找个人杀了”的案件。


“密室杀人”案件虽然好看,但并非是侦破难度最大的


一般的仇杀、情杀和图财害命,只要从死者以及周围人的社会关系入手,找到与死者有利益纠葛或者感情纠纷的人,就能大大缩减排查目标。而高承勇所杀的人中各种职业的都有,各种年龄的也都有,她们与高承勇还根本不认识,这大大提高了侦破难度。


其次,高承勇犯罪的活跃时间主要在上世纪90年代,对刑侦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年代。如果时间稍微早一些,改革开放前,人口流动性较小,一个地方来个陌生人如同羊群中走进了一头骆驼,特别扎眼,很快就会被人注意。


比如1983年的东北二王,一路流窜杀人,南逃到了广西,但广西地面突然出现两个东北大汉,很难不引起人们的怀疑,于是警方很快出动,将二人击毙。如果在2013年,他俩到了海南岛,也会被当做无数东北游客中的两个而已。


但放到现在的话,有让人无处藏身的摄像头以及DNA、指纹数据库供公安机关使用,相信高承勇如果是现在开始杀人,杀掉第一个不到一周之后就能被抓。


所以,不是公安机关没尽力(这种大案,哪个警察愿意让它一直悬着?),而是客观因素制约了侦破的速度。


如果拥有现在的科技,开膛手杰克应该很快就会被抓


-5-

从1988到2018,整整三十年过去了,当年侦办此案的警察如果那时候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现在也到了快退休的年龄;那些受害者如果还活着,现在也应该有了儿女甚至孙子孙女。


虽然迟来的正义让人总觉得不够完美,但毕竟也是对受害人和其家属的一个交代。


我们应该向多年来始终没有放弃此案的警察致敬,也应该希望死者安息。

我们还应该庆幸自己活在一个被天眼系统覆盖,警方具有高科技刑侦手段的时代,它在看着你,也在保护你。



--= 广告时间 =--

小哥哥,小姐姐文章看完请留步

飞碟说&浦发银行定制信用卡了解下?

白金卡免年费

办卡还送周边

关键是在咱这办卡靠谱啊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