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60后到95后,四代高考学子生存图鉴

望远镜 飞碟说 2019-11-09



今天是2019年高考的第一天。高考,早已上升为举国关注的大事,打开网络,满屏的报道和全网的祝福扑面袭来。

 


如今的高考,已是00后学生的主战场,80后的送考家长们顶着烈日,考场外翘首以盼的眼神里,重演着一代代人对高考的宿愿。这一决定毕业去向的最后关卡,总是承载着太多的注目和希望。

 


不同代际的高考学子们,都经历了怎样的峥嵘岁月,这又对他们余后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今天,我们走近了90后、80后、70后、60后四代人的高考回忆录,用他们的亲历视角,为我们讲述四个各不相同又各自精彩的故事。

 

97年女 络络 大四学生


 

还清楚记得,高考结束后,走出考场的大门,我妈激动把我抱住的那一瞬间。

 

高考的结束,是我两年苦读的释放,同样是老妈的解脱。

 

我高三复读了一年,第一次高考的失利,让“高四”生活附上一层原始的压力。高中苦捱的四年,也是妈妈陪读的四年。现在回想起来,她付出的辛苦不亚于在书本里挣扎的我。

 

和妈妈一起住在学校附近的出租房,整整四年的陪跑,她每天在我睡觉之后才睡,醒来之前做好早饭,默默分担和消化了我所有的负面情绪。这大概是很多陪读生经历的日常,但现在想起,里面也包裹着我的愧疚和悔恨。

 


高考前夕,我逐渐变得暴躁,动不动大发脾气,多数是没有缘由的怨言,都是她在开导和安慰我。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回忆高考,我的答案是:焦躁、悔恨、坦然。第二个词是对妈妈而言,其他两个是对于自己。

 

很多人说,高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我觉得它比想象还要重要。好大学和普通大学,赋予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要求,在出社会前就露出了端倪。

 

我读了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周围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因为自己四六级过了就洋洋自得,对于我们会计学专业,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在那些985、211大学是入门级,几乎人人通过的最低门槛,但在我们学校过关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把你吹捧得像一证在手,就成人生赢家了。

 

虽然现在的大学并不是理想中那么牛逼,但确实也是我两年高三竭力拼搏的结果。如果能退回到备战高考的那年,我会有点心疼,如果能够对话,我会告诉那年的自己:其实你可以再努力一些,同时你真的挺棒的。

 

 

89年女 P大仙 自媒体编辑

 


我应该属于教育体制下典型的“正确型”学生。

 

高考那年,我频频产生一个坚定的想法:这整整一年我所做的一切,足以让我一辈子感激自己。我相信在后续人生的任何时候,我应该都不会在有这种经历——为了努力做好一件事,进行长达一年的高强度且不间断的“疯狂式”努力。

 

凭借着一股自发学习的韧劲儿,高三那一年,我对课业的忠诚度,夸张到除了吃饭睡觉等正常生理需求必须占用时间的事,我不允许任何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项耗费我的一分一秒。家长催我适度休息却被我赶出去,课前眼保健操我仍然在翻阅习题册,被老师点名做操调节我却毫不理会,不愿甚至不懈和朋友聊天或放松娱乐,一年里没有打开过一次电视机,除了教室、寝室、食堂,几乎没有去过第四个地方。回想起来,简直是上了发条的“学习机器”,不疯魔不成活。

 

这样学习的结果呢。我从高二时成绩平平甚至倒数,拖后腿的地理科目得过30几分的中下游学生,成为高三时地理成绩频频年级第一,高考总分全校第三名的尖子生。我的名字被很多高三代课老师当做案例向下一届学生“推广”,语文老师称我的成绩升级路径,堪称学校的“奇迹”。

 


为了纪念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高考过后,我做了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把所有高三期间用到的书籍、笔记本、文具全部整理好放到一层书柜里,并且封存。还特别“警告”我妈,这些东西绝对不能当做废书卖了。

 

现在我30岁,时隔高考已经十二年过去了,至少在这十二年里,我再没有像高考那样深度投入、高度消耗过。后来的我来到计划中的城市读书,大学后继续读了硕士,学习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入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从事着喜欢的工作。

 

回想起高三,如果问现在的我,感激自己吗?我的答案是,一半的感激。另一半更强烈的心情是,想穿越到那个时期,拉一拉过度用力的自己。绷紧的琴弦会断,太执拗于一个结果,不接受任何调节的空间,假如失败,那将是不能承受之重。

 

高三的后期,逼近高考时,我的情绪愈发焦虑,任何细微的小事,与同桌相处的细节,以至于她不懂的问题,请教他人而不询问我,也会扰乱我的复习心情。后来演化到非常糟糕的地步,我越是想全神贯注于学习之中,越是被旁枝末节的其他事情扰乱,任何知识点都记不住,长达几周之后,在一次早读课上,我终于无法承受,情绪崩溃冲出教室大哭,解救我的方式,只有请假几天,逃离教室和那些与学习有关的一切。

 


高考的考场上,这种无法专注的心绪仍在影响我的大脑,最终的成绩尚且理想,更多的依赖于之前学习成果的沉淀,假如高考前的战线再拉长一些,结果如何真得不敢想象。

 

现在的我很少会在一件事情上过度执拗了,适度努力、坦然接受的平常心,是当下我对待重要事情的原则。高考这段历史,在我整个人生中分量很重,它除了搭建一个让我继续上升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我收住了内心激进又极端的力量,这份领悟带给我更多成长。

 

70年男 清风 高中教师

 


现在回想高考,考场上的紧张感仍然很真实。那时候出身农村,能读到高中都不容易,考上大学更是人中龙凤。用现在戏谑的话说,出了一位大学生,是全村的骄傲,毫不夸张。

 

放了寒暑假,并不像现在的孩子可以沉迷在网游和电视剧里,而是要帮父母承担农活。收晒麦子、起红薯、拾棉花、掰玉米,过早尝尽了下地干活的辛苦,让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靠读书走出来,改变一辈子务农的命运。

 

出身于那时的农民家庭,不像现在这么多选择,上不了大学,等于人生坠入了深渊。那时候虽然农活繁重,但是只要我说要去学习,爸妈就会让我回家看书,加上他们砸锅卖铁也要供我读书的决心,这一切都让高三那年的我几乎拼尽了全力。

 

晚上10点多,教室里已经没有几个学生了,我是每天最后离开教室的那个,披着军大衣、点着煤油灯或者蜡烛,困了就休息一会儿,有时在教室待上整整一夜,第二天醒来,空荡的教室里还是只有我一个人,回想那时,现在还是有些激动和伤感。

 


我是1989年参加的高考,按照预选考试时第七名的成绩,能不能通过专科分数线,都不好保证。成绩公布后,我们高三文科二班,一共三个学生通过了大专线,其中最高分考上了本科,我是第三名,考上了!看到成绩后我激动万分,立马跟父母报喜,他们激动的眼神,这一刻我还清晰记得。

 

我读的是师范学院,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小镇的一所公立中学教书,这么一教就是26年,从未变迁过工作岗位。期间也聘任过县城或市里的一些学校,有些被录取,但考虑到现在离老家的距离近一些,方便照顾父母,加上习惯了目前工作的稳定,待了那么多年的学校,搬迁需要很大的勇气,就一直扎根在小镇了。

 

现在的生活称不上富足但也算小康,一切我都很知足,孩子小时,全家在学校分配的房子居住,环境清幽,后来买车买房,工资也月月有余。

 

2004年时职称评选,我是学校里第一批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互联网兴起后,也一直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PPT讲课,大荧幕投影,带学生们探索新世界。课程在“一课一优”评选中,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和市级优秀示范课。我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打乒乓球、下围棋,象棋获得镇上的第二名,乒乓球得了县里的亚军。现在的生活,与大城市的高压快节奏相比,如隐居般悠然自得。

 

高考,虽没有为我的人生带来飞跃和质变,但它也给予了我一次实实在在的升级,知识的洗礼,也促成了我清心寡欲的人生态度。


 

60年男 丹尼尔老爸 退休干部


PS:年龄至今成谜的丹尼尔说是今天去参加高考了(他一向这么不要脸),所以作者只采访到了丹尼尔的老爸,下面是根据老爷子讲述故事的整理。



我们那个年代,社会大环境对读书的看法和现在差距很大,从1966年开始闹文革,那股风气的波及下,学校系统基本上瘫痪了,我初中高中基本上没怎么正式上过几天课。

 

记得那时初中教数学的老师,在讲台上直接照着课本读教材,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远比不上现在尊师重教的氛围。那时候没人重视读书,高中毕业后,按照当时的政策,知青上山下乡,参与劳动改造。我也在城郊的农村待过两年。

 

后来文革结束,我参加过两年高考,1977年底考了一次,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过去包括现在,高考都是在夏天。尤其记得那年高考,是在年底的大冷天去的考场(在东北),当然因为之前基本没学过多少,第一年自然没考上。

 


其实当时我已经是个建筑工人,那个时候工人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加上没像现在那么重视上学,也没把高考当作天大的事儿,全当是试试。不过我爸还是比较看重这些,他总觉得既然恢复高考了,又还能参加,应该好好复习备战。所以在他的督促下,第二年6月份考试前,我也复习了小半年的时间。

 

记得当年在工地上看书,还常常引来工友的打趣或群嘲,那时参加高考,简直比现在考博稀缺得多。我主要是觉得,既然是决定再考,那就能多学点就多学点,说不定真的可以考上。他们干完活儿一起打牌闲聊,我就回家看书做题,高考前一个月,总算把所有复习资料书都记了一遍。

 

1978年,也就是第二年参加高考,上午那场考试好像是数学,答得不好,估摸着应该没戏了。甚至暗自产生念头,不去继续考试了。结果也是我爸催我去参加,觉得不管结果怎样,要走完全程。后来出成绩,我居然考上了,被当地一所二本录取。现在回想起来,这一路离不开我爸的鞭策。

 

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一家制药厂做技术员工,大学学到的东西,在厂里的升迁其实帮助很大,渐渐升到厂长之一的位置。后来90年代制药厂开始亏损,97年下岗潮席卷东北,工厂停产,之后也辗转到私企打过工。到了2000年,之前的制药厂被大企业收购,我因为学历和能力等综合资质,被返聘了回去。后来40多岁的年纪,出于职业精进的需要,我又陆续考取了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工作的那家企业也不断并购壮大,我也在公司里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担任技术高层管理人员,直到总经理。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到了这个年纪,回想过去经历里那些关键的转折点,高考也好,工作也罢,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停止学习和汲取,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高考,对于国人来说,仍旧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对于一些人而言,它如压在心头的沉重枷锁,每每想起陷入怅然深思,于另一些人而言,已然记忆模糊。#你对高考有什么话说?#欢迎留言区讨论,一起搭乘回到高三教室的时光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