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遭南岳秋天里最美的古道,会是怎样的体验?
编者按:
游记:
梵音峡谷之上
相传,唐朝时期,在钟灵毓秀的南岳衡山,隐居着一位法号“明瓒”的高僧,佛法造诣颇深,每日诵经,其声洪亮,响彻山林深谷。
当朝隐士李泌闻知,心生仰慕,遂与之深交,互奉为知音。在岁月的促膝中,李泌渐参禅机,认知万事万物,悟“极高明”境界,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雄才伟略,后复入朝拜相封侯。
此人文典故的传诵,让南岳衡山的一处高山深壑得以闻名于世,它就是幽深的梵音谷。此山谷地形地貌是典型的“V”字型峡谷,不同于其它一些荒凉的大峡谷,梵音峡谷更显秀气,更见生机。
入得山门,就迎面瞥见一巨石碑竖立于前,正面阴刻行书“梵音古道”四字,金漆描绘,遒劲有力。
沿碑左侧青麻石铺就的石板台阶,逐级而下,就进入了峡谷的游步道。坡下溪水潺潺,水声欢快,萦绕山谷,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游步道两旁的山野,茂林修竹,绿草如茵。鸣翠的鹂鸟,相互嬉戏雀跃于树梢间,“叽叽喳喳……”的清脆啼叫声不绝于耳。
信步谷底,一道石桥围堰筑于前,形成了一汪碧绿小湖,几尾红白相间的金鱼游弋于岸边。面积不大的堰坝内,一块偌大的红色篆体“梵”字石刻矗立于碧水中央,彰显梵音谷的深远寓意。
湖中清澈的溪水,从桥下嶙峋乱石堆里的缝隙中满溢而出,又被分割成无数涓涓细流,欢腾地奔向远方。
蜿蜒的梵音古道,伴随着峡谷地势,或平缓,或陡峭,不断地向上游延伸。而峡谷独特的原始自然风景,也随之渐入佳境。
放眼峡谷两岸,山体峻峭,植被葱郁,古藤老树,比比皆是。一阵微风轻轻拂过,各色蔷薇花迎风招展,鸟语花香,虫草低吟。
在谷底中间,全是大片裸露着的花岗岩河床。亿万年来,奔泄不羁的洪水,已经把河道中间的各式岩体,雕琢的圆滑顺溜。
随着峡谷的地质发育,河道光秃秃的岩床,产生了许多断裂层,垂直落差高度从几厘米到十几米,大的断裂层就变身为断崖,一股山溪水曲折地流淌其中。
枯水期时,山涧的清泉便化身溪水,轻柔地在跌宕起伏的河床上游走,百折千回,从而形成了上下十几级的跌水瀑布,一层一层的成梯级顺流而下,甚是让人赏心悦目。
丰水季时,平时安逸的溪水转瞬间变成奔放的激流,以摧枯拉朽的气势从上游奔涌而来,然后在断崖处,以无惧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决绝意志,迎面扑向十几米深的崖下,迸溅起四射的万千水珠,在雷霆万钧的轰鸣声中,完成了重生的涅槃,化身为气贯长虹、水雾迷漫、蔚为壮观的大瀑布。
其实,世上最悦耳的声音,莫过于佛的音韵。佛能洞察世间之一切人性,梵音更是能穿越心灵的篱笆,直达人的内心深处。
明瓒高僧就是在这一带修炼的,他时常用梵呗的音律高声颂唱《乐道歌》。那人世间最美妙的天籁之音,弥盖住气贯如雷的梵音谷瀑布,穿透了梵音峡谷上空的云霄,直至宇宙苍穹的最高处。
这也是梵音峡谷前世今生的由来。
虽说明瓒和尚绰号“懒残”,但实则是大智若愚。他的事迹逐渐被人们神化,并且被誉为“神僧”。
为纪念他,后人以仙视之,特修建“梵仙亭”在大瀑布的一侧。
六角飞檐的凉亭内,置有圆石桌一席、圆石凳四墩,以供游人小憩之余,在观赏美瀑的同时,用意念之手去翻阅时光的记忆,聆听千年梵音的存在。
凉亭外,冉冉升起的云雾,缥缥缈缈,状若缕缕游丝,低垂盘桓在逶迤的河床上,掩映在绿树成荫的灌木丛中。而装饰着麻石护栏的梵音古道,在纱雾中若隐若现,如同通天的大道,延伸至玉皇的灵霄宝殿。
此刻,整条峡谷宛如人间仙境。
小知识:
梵音古道,从康家垅梵音谷入口至邺侯书院,全长约9公里,是中心景区内一条基础设施、文化内涵均相对成熟的古道。古道各项基础设施保留较好。全程登山道皆为石板铺成,尤为适合游客徒步登山赏景。古道文化内涵丰富。涉及历史人物懒残和尚、李泌真实存在。此道还曾是高僧大德和帝胄饱览山色之路。
图文:罗端明
编辑:张凡
你可能感兴趣的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