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lezhuwx Intro 为你定制的公益人学习手册,与你共同成长。 2017/2/23 来都来了 第28期 公益是我愿做且能做的事 「来都来了」 为平凡公益人立传 出品 | 乐助乐仁 来者 | 宋利棠 访者 | 萤火 整理 | 萤火 编辑 | 小乐 来者何人 宋利棠 成都翱翔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 来看精华版采访 ▲点击听朗读版 | 闭着眼睛学公益 来都来了,先介绍下自己吧。      宋利棠:我是宋利棠,是成都翱翔社工服务中心的机构负责人,也是创始人,本科就读西南石油大学的社工专业。 06年毕业后,在石油单位短暂干了两个月基层销售。然后辞职了,全身投身到公益行业。也做过志愿者,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志愿者,做了一年以后,07年底到香港土房子慈善机构,在四川主要负责灾后的一些服务、助学服务,志愿者培训服务。 这个过程大概持续到12年、13年。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能力还不够,可能有实务方面的、也有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所以希望再学习。12、13年的时候,就读了香港理工大学和北京大学合办的MSW课程,前后持续了两三年。 读书期间,组建了一个团队,翱翔社会工作志愿者服务团队,刚开始是以志愿服务性质去推动,后面就备案登记注册,以机构规范化运营的方式去推动川内社会工作实务,想在中间贡献自己的一些力量。 你觉得公益是什么,为什么进入这个行业?      宋利棠:公益是做一些自己想做喜欢做也能做的事情。做一个当下大多数人可能不太参与、不太涉及的事情。做一些自己价值观中觉得需要关注的事情。 书本上对公益的解释是第三方主体去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我觉得我没有那么宏观,我只是想做些自己愿意做,能做,喜欢做也能回应到的事情。这个过程能帮到服务对象,反过来也能帮到自己成长。 因为喜欢,因为有兴趣,做这个事情的这种状态让我觉得很舒服。 从业以来,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宋利棠:那分享三个阶段吧。 从体验来说,在公益行业中,我从志愿者到专职早期社工,再到现在政府推动下的社会服务购买,这个历程变化是比较完整的。 毕业之后,做志愿者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第一次知道了环境教育。接触到第一批相关的NGO人士。那时社会工作还没出现,他们的热情感染到我,这种学习精神和热忱对我现在也有影响。 是否遇到过困难,应对措施是什么,有什么经验?      宋利棠:每个阶段困难都不一样的,那说两个吧。 第一阶段的困难:那个阶段虽然知道自己特别想往这个方向走,但毕业后,始终会面临一些同学会有更好的工作,逢年过节有些朋友家人会对你有影响,这些压力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是否要继续走这条路,有动摇过。      那时比较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吧,不太考虑家里因素,一个大男孩也觉得无所谓,自己也会反思,朋友给些建议,去和朋友分享。最根本的还是自己想做愿意做,所以坚持,践行。      那现在更多是机构运作层面上的事,团队的学习成长,团队的能力提升,机构运营的规范等,我们比较重实务,但在宣传这块就比较弱些,要加大投入,要开放,我们开展了很多对外宣传和链接,但没提炼出来。 还有加大督导的投入,多些专业实务的培训,包括我在内的同事都多走出去培训。保持开放式的心态,去接受自己的好与不好,清楚自己在的状态,知道问题,随时去解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知道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但不能忘记最初制定的目标,方向,不断去反思学习。 能否分享一个你曾经参与过项目,在其中学到了什么? 宋利棠:在土房子慈善机构的时候,参与以志愿者为主体的相关项目,我是非常认同的。 第一,服务机构光靠工作人员不够,他们毕竟精力有限。那怎么完成呢,必须要有志愿者的加入。 第二,志愿者也需要这样的平台,很多是学生,参与服务可以与他所学的理论结合。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如何配合,这种学徒式或帮带式的合作,对志愿者是成长,对社工来说也是一种促进。 其中,我认为比较核心的有: 第一要给志愿者很大的空间。比如说明确方向后,具体在一个活动中,可以鼓励志愿者去完成设计,执行,反思。这样的一个过程,让志愿者的参与度和思维最大的一个发挥,我觉得这个空间一定要最大的给予。 第二,社工志愿者服务比传统的志愿服务,比如节假日去看老人,拍个照这种,更有意义,更实际,更加亲和。 第三,志愿者也会因为这些活动,参加延伸出来的培训,对他们更有收获。这也是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教育的一个延伸补充。 做公益以来最怀念的一段时期是什么时候? 宋利棠:第一年的时候,做志愿者。毕业后的第一年,做全职志愿者。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办公室驻甘肃的点,做环保教育,社区环保,保护区珍稀动物粪便痕迹记录追踪。做了一年的志愿者,当时只有志愿补助才800元。      当时在石油单位的销售岗位结束后,很确定自己要做公益,但怎么入行,还不明确,觉得说大学还不够努力学习,理论和实务上还欠缺很多,所以想找一个口子,以一个比较适合我的方式进入到这一行。当时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招募,我分配到了这个项目。      当时那种培训,有参与互动性,正统性的培训。当时这个行业也比较新,对自己的吸引还是比较大的。那一年成长了很多,当时也去了很多地方探访学习。 你觉得好的公益组织应该什么样,大家普遍缺什么? 宋利棠:明确的使命目标,有好的团队,有能理解机构文化的核心人员。感觉现在行业还是很欠缺这些的。      我们机构在刚成立的时候,使命还没确定,只是有一些方向,但半年一年后,问题慢慢会出现,员工会迷茫。 机构员工一起来思考,一起确定机构的使命方向,业务范围、机构文化,我们还有一个口号:让社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做好社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这些都是同事一起讨论出来的。 做公益以来有什么收获? 宋利棠:对自己的定位要清晰,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社会工作经验的一些累积、视野的开拓;收获一些朋友,有愿意一起做这些事的朋友。 关于明确自己的定位,可以分享下您的方法吗? 宋利棠:做自我分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优缺点,然后有计划性的行动,可以从小步开始,然后要再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未来打算做什么有趣的事? 宋利棠:从机构来说,运营更多规范,服务更加深化。有两三个人能分担我自己的一些工作。      从个人来说,希望能半脱离机构的状态,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想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更多人分享,想尝试做一些分享培训,也希望能够有一些机会到高校为社工学生去分享。 你有什么需求希望被响应吗? 宋利棠:第一,作为社工组织,希望有一些机构发展规划、战略性的指导;第二,和业务相关的资源链接。因为我们是做长者服务和医务社工服务,所以对于这些方面,各种资源都是比较需要的。   本期采访人 萤火 我大二时曾参与了土房子组织的玉树志愿服务,当时的组织带领者就是利棠哥,那时的条件比较艰苦,住板房,3-4个人挤在两张小床上,用水也不方便。刚开始自己都会担心能不能坚持完半个月,但利棠哥就一直坚持在前线服务,祝愿他和他的翱翔社工发展的越来越好! ▼ 点击下方标题 查看「来都来了」往期 吴雪:陪你找到自己的人生成长答案 亢佳睿:人死了不是“上天堂下地狱” 袁永海:让6000+残疾人月入数千 高海娟:真正的接纳不是纵容 夏睿(下):公益机构要有主打产品 夏睿(上):解决社会问题不分商业和公益 李沅泽:(X]区间,学习只为选择的自由 赵田松:透过问题表面,家庭才是根本 王文龙:别把公益神圣化,它只是件小事 郭根进:在校园里,做影响心灵的海星 祁先雄:不理解贫穷是中国公益的硬伤 沈叶明:坐立行走间,影响下一代人 莫秀娟:一个多年医务人员的社工之路 高益新:情怀太重,平凡心比较轻 路忠:老年人服务也应该有一家4S店 周茂同:社会工作是一个自生自灭的专业 程彦文:公益也是江湖,占山还是占道 张善辉:公益就像公交车,总有人到终点 王志龙:田野直达餐桌,老乡们不是劳工 孙志伟:有的社会组织变相绑架了政府 张欣欣:别小看智障儿童,他们潜力无穷 阿玲: 构建社工和居民的承载力关系 霍佰义:用商业方法培育青少年组织 王永兵:这条路我想我会走一辈子 沈艳:公益是件高调、华丽、时尚的事 谈路明:从事公益是自己和老天间的事 刘海林:为什么我要和服务对象说“不” 分享朋友圈,让朋友陪你一起学习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