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代表委员风采 | 全国人大代表崔雪琴:发展纺织非遗助乡村振兴

席萍 中国纺织报 2023-06-03



河北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女。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赞皇原村土布的第三代传承人,崔雪琴成立了河北省首家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赞皇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传授土布纺织技术,带领村里乡村脱贫致富。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合作社已有1300多名织娘。她们平均年龄58岁,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出不了家门”的农村妇女。因为有了合作社,她们依靠自己的双手脱了贫,改善了生活。


“土布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在前人智慧中融入创新理念,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崔雪琴先后成立公司、建设土布文化产业园和非遗就业工坊,形成了从种棉到纺线、从织布到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不断研发创新,将产品从简单的床单、衬衣增加到服装服饰、家居用品、婴儿用品等六大系列、300多个品种,不但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热销,还出口到欧美和韩国等市场。

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崔雪琴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早早就对今年做了新规划。她想继续扩大生产车间数量,同时积极“走出去”,扩大产品销路。同时加强研发,通过融入科技的力量,让土布更舒适、更有益于健康。

今年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崔雪琴更加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发展所需的人才问题。赞皇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组织模式,主要生产纯棉面料、服装服饰、床上用品等300多个品种。她说,未来乡村大有发展前景,如何吸引年轻人才加入到乡村振兴发展中来?一是要想办法吸引和留住人才、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发挥年轻人的智慧和力量,产品创新离不开人才,吸引年轻人留住才能助力乡村振兴和发展。二是要通过发展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让非遗文化产业和商圈结合起来,希望政府能出台有利的政策,让地方产业、文化产业品牌化、质量化,让产品和科技结合,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打通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致富的路子走得更好。

撰文 / 本报记者 席萍
编辑 / 郑玉冰 王亦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