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凯 2018-06-02

评论特朗普政府拟发起的这场贸易战,有一种看法是,中国会重蹈当年日本的覆辙。

表达这一观点的至少包括两种情绪:一是对美国发起贸易战乐观,认为中国会像当年的日本一样,很快就败下阵来;二是担忧中国难逃当年日本的厄运,希望中国做好防范。

第一种情绪写在特朗普经济内阁的部分阁员脸上,第二种情绪在中国学界或民间都不难找到支持者。

两种情绪假设着的同一个判断是,特朗普政府会赢得贸易战。这也是特朗普政府敢于率先出招的逻辑前提。有关特朗普政府能不能赢得贸易战的分析很多,我们看到的传播最广泛的观点就是中美如果开打贸易战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这也是规劝特朗普总统坐到谈判桌前比开战更有利的重要说辞。

论据可谓是俯拾皆是。笔者这里想先重点分析一个话题,中国会否重蹈当年日本的覆辙,很快在美国的贸易战攻势下败下阵来,从而迎来“失去的多少年”。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复盘一下当年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正是日本制造业的鼎盛时期,日本制造遍布全球各地。与之相对应的是美日的巨额贸易赤字,80年代商品贸易赤字飙升到500亿美元。当时的里根政府奉行强势美元政策,经济学界把汇率问题视为贸易失衡的主要问题。

为扭转贸易中的不好局面,美国发起了系列反击,先是1985年给日本施压签署广场协议,美元贬值日元升值,随后是贸易战组合拳,包括301调查、利用GATT争端解决机制、要求日本自愿限制出口以及全行业的市场开放等。

之后的事态演变大家已经都知道了,日本经济也因此迎来了“失去的20年”,其实严格说还不止20年,日本制造到现在都没能缓过劲儿来。

我们一般都把广场协议作为标志,但随后日本的应对策略却是我们应该检讨的。不管是广场协议谈判,还是之后持续多年的数轮谈判,日本采取的都是让步换空间的策略,希望通过小幅度的让步换取较长时间来完成产业链升级和产业地区转移。直到1989年两国签署美日结构性贸易障碍协议,美日之间的贸易博弈终告一段落。

结构性贸易障碍协议谈判了一年多时间,尽管美日都作了些承诺,但很显然日方的承诺对日本更为致命。日本的承诺集中在增加公共工程开支、限制垄断公司的反竞争做法、放宽外资限制以及土地政策等6个方面。尽管一些美日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协议并未涉及,日本让步策略所收获的苦果却在之后若干年里显现出来。

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这场贸易战,很容易找到当年美日贸易战的影子,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开头所说的两种情绪的根源。巨额的贸易逆差是表象,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是主因,又都有着强势美元的背景,以及美方认为的贸易对手开放度不够等。

但不同的是,中方的经济体量、反制手段以及独立性都和当年的日本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世界也变了,世贸组织等贸易救济手段更多,西方国家内部的一致协同性也不如以往。

再回到第二段提到的假设,双方如果开战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特朗普政府赢不了贸易战。现实是,中美已经在相继出招,继中方公布价值约30亿美元的反制措施后,美方也于当地时间4月3日正式公布了价值500亿美元的加税建议清单,包含了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中方随之的反应是“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4月4日公布了对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的清单。稍稍让人舒口气的是,中方的实施时间将视美方情况而定,美方的建议也尚有60天公示磋商期。

(作者系本报副总编辑)

作者 许凯 

▼ 好文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