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月金融数据出炉!这两项创历史新高!如何解读看过来......

陈偲 吴林璞 国际金融报 2019-04-19

2月15日,央行发布的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另据同一日发布的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当月社会融资增量达到4.64万亿元的天量规模,被不少市场人士视为拐点的到来。

1

M1增速回落,M2增速回升


报告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0.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1月份M2增速回升,应该来说是前期货币政策效果的集中体现。一是人民银行适度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二是商业银行加大资金运用,表内信贷、债券投资和股权及其他投资增加较多,推动M2增速提升。

在阮健弘看来,春节因素推动M1增速的再次回落。M1回落主要反映全社会流动性的结构变化,不代表流动性总量规模的变化。1月份这一情况表现得更为突出。1月底临近春节,是企业发放薪资、奖金的高峰期,当月单位活期存款大幅减少2.03万亿元。这一点从个人存款和流通中货币(M0)的大幅增长也能得到印证。1月份,个人存款大幅增加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5.5%;M0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应该来说,今年春节,老百姓持有资金较以往更多,手头更宽裕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M1增速的回落一方面由于代表经济活力的企业存款活期化并没有出现,经济景气水平依然低迷,同时房地产销售回落也是M1回落的重要原因。而M2增速的反弹则是前期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正在逐渐产生成效的表现。

2

1月人民币贷款增量创新高


信贷方面,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9.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增量创单月历史新高。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总体看,1月份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由于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和一些季节性因素的影响。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人民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孙国峰分析,从信贷结构看,主要是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明显加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提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较好地处理好了内外部平衡的关系。

黄志龙表示,每年1月份的信贷数据基本都会创下年内最高水平。

黄志龙进一步分析,1月份贷款规模增量显著,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1月作为开年之初,银行信贷没有额度的限制;二是开年之初,金融机构秉承“早投放、早收益”的原则,一般都会在1月份或一季度加快贷款投放的节奏;三是当前资金供应十分充裕,货币政策宽松还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加上当前经济持续下行,金融机构将面临资产荒的压力。因此,在利率下行趋势下,金融机构提前投放信贷,获得优质资产,同时也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水平。

3

1月社融规模大增4.64万亿


除了信贷规模增量外,创下历史新高的还有1月社融规模增量。

数据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那么,1月份社融规模增量创新高的原因有哪些?

阮健弘表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较多,增速明显回升,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是货币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的结果。从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构成看,占比较大的项目都出现了明显回升,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贷款增速加快,同比多增较多;二是债券融资大幅增加;三是委托贷款降幅缩小,信托贷款由负转正;四是商业银行对企业商业信用的支持力度加大。

黄志龙指出,社融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除了新增表内贷款创历史新高之外,新增的信托贷款实现由负转正,银行承兑汇票和企业债券融资都实现了大幅增长,这说明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正在逐渐恢复,这些都是社融规模增量创新高的重要原因。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1月社融增量创新高,一是信贷和债券融资继续改善;二是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发行;三是年初票据大增。未来社融增速仍将趋势企稳,同时近期海外主要央行也纷纷转鸽,我国货币政策的约束减少,宽松格局仍将延续。

4

信贷、社融未来走势如何


市场对信贷和社融规模创新高有着诸多解读。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意味着中国信贷周期重回升势,社融拐点已来。

孙国峰表示,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一二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

孙国峰认为,从总量看,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节奏上也有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谈不上“放水”;总的来看,货币政策探索并积累了不搞“大水漫灌”又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

孙国峰强调,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

对于2019年接下来信贷和社融规模增量的走势,黄志龙认为,1月份的信贷和社融增量创新高,并不必然代表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宽货币、紧信用”的融资环境。第二季度甚至下半年信贷和社融增量的持续回升,还需要央行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机构对民企和小微企业的风险偏好。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认为,总体来看,强劲信贷数据意味着经济不存在大幅回落概率。在房地产调控延续的大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趋势较为清晰,但社融增速单月反弹后的持续性仍需观察,仍需要对未来社融和经济增速保持谨慎预期。

记者 陈偲 实习生 吴林璞

—— / 好文推荐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