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车安全吗?中保研第二批车型碰撞结果出炉,消费者不寒而栗!

张力克 张珩 国际金融报 2019-04-18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近日,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中保研”)公布了2018年第二批车型的测试成绩。如果说第一批的测试结果令人“瑟瑟发抖”,那么第二批则让人“不寒而栗”。

与“五星安全批发户” 第三方机构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的测试结果不同,中保研的测试结果是“万里江山一片红”,换言之,参与测试的车型几乎全军覆没。不仅自主品牌表现不佳,市场上热销的合资车也很少有表现合格的。更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被测试车型是中美同步发售的,安全测试结果却“天差地别”。

1

中保研是“何方神圣”?


在正文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下中保研这个机构。

中保研成立的“灵感”来源于美国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每年IIHS都在欧洲和美国进行系统的安全碰撞测试并且公开评分,督促各个厂商对安全性加大投入。

中保研是由国内排名前8家的财产保险公司与精友世纪公司共同出资,入股改制原“北京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而来。

测试标准主要参考最严苛的美国IIHS,譬如,中保研取消了在实际驾驶中发生概率较低的正面100%重叠碰撞,取而代之的是正面25%偏置碰撞,且碰撞速度更快,对车身结构的坚固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参与测试的车辆都是中保研从市场上随机购买获得,即使是车企自行申请参加测评,中保研也不会接收任何车企的送审车,而是从4S店购买,力求最大程度贴近消费者的日常消费。

2

安全性“揪心”


在这种严格标准下出来的测试结果着实让人“揪心”。从结果来看,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车企,他们在消费者安全保护方面都显得“不上心”。

以上图片中显示的字母分别代表4个测试结果等级——优秀(G)、良好(A)、一般(M)和较差(P)

有网友对这四个等级进行了“精辟”的解读:

P:挂了

M:抢救试试

A:住院一阵儿

G:第二天上班

看到如此大面积的P和M,让人不禁脊背发凉。因为几乎每一款上榜的车型都是市场上销量超10万的热销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批车型中还有凯美瑞、领克01和奔驰C级、雅阁4款车型在总体评分上获得了优秀的评价,但是在第二批公布的结果中,获得G级评价的只剩下了一汽丰田奕泽一款车型。

3

四大看点


此外在报告中,记者还发现了不少看点。

看点一:日系德系大PK,日系完胜

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都曾听到德系车的销售顾问宣称:“日本车不安全,德国车安全,你看看这车门多重。”

但测试的结果直接打了德系的脸——无论是第一批,还是第二批测试,排名第一的都是丰田品牌的两款车型,德系中唯一获得总体G级评价的仅有奔驰C级,连宝马3系的综合评价都仅为A级。

与此同时,德系“爆款”——国产途观L的结果让人瞠目结舌,正面25%碰撞测试结果仅为P。如果说大家对于P级没有概念,那么下面的中保研视频截图可以“开开眼”。

一位购买了途观L的消费者,在看完了这张GIF之后,沉默良久,吐出四个字:“太吓人了。”

看点二:“神车”不神


如果说途观只是开胃菜,那么另一款“神车”的测试结果称得上是“大餐”。

2017年,本田“机油门”事件让本田汽车的销量和声誉都遭到了重创。2018年总算缓过劲来的本田销量再度大幅增长,尤其是“神车”思域,全年在中国销售超20万辆。

但在中保研的测试中,思域的表现可以用“惊掉下巴”来形容。

多说无益,看图吧。

思域的B柱在侧面碰撞中直接断裂……如果上述情况在现实中发生,车内乘客能否保证完整都是一个未知数。

看点三:中美大不同


前文指出,中保研的测试是参考美国IIHS标准,尤其是参与此次测试的车辆中有不少是在中美同步发售的,因此两者之间的测试结果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记者在统计之后却发现,“中美大不同”。

没错,部分在中保研测试中表现不佳的车型在美国获得的评价却是“万里江山一片绿”——全优。

美版思域所有碰撞评价全优,中国版侧面碰撞为P,总体评价M。

美版宝马3系被测车辆所有碰撞评价全优,中国版正面25%碰撞的测试结果为M,总体评价A。

美版雅阁所有碰撞评价全优,中国版正面25%碰撞的测试结果为A,侧面碰撞评价为A,总体评价G。

最令人讶异的是别克昂科威,这款由全部在中国工厂生产,部分车型返销美国。同样是“中国制造”,美版昂科威碰撞评价全优,中国版正面25%碰撞评价为M,侧面碰撞评价为A,总体评价A。

看点四:撞了以后修不起


在中保研的第二批测试中,新增加了耐撞性维修经济性测评,结果除斯柯达(G级)、一汽丰田奕泽(A级)以外,剩下的9款车型——北京现代领动、东风悦达起亚智跑、上汽通用别克GL8、东风日产西玛,还有自主品牌奇瑞艾瑞泽5、广汽传祺GS7、众泰汽车T600、江淮瑞风S3、比亚迪宋MAX“全是红色”,几乎全军覆没!

按照中保研的解释,该项测试中的问题首先是安全气囊。通俗来说,安全气囊应该在高速碰撞时拯救乘客的性命。但是此次被测试的车型在并不严重的低速碰撞下,不该弹出的安全气囊反而冲了出来,气囊的弹出不仅可能炸伤乘客,还意味着维修成本的大幅上升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管理中心主任贾海茂向媒体指出,部分厂家直接调低了安全气囊触发条件。对于厂家来说,低速碰撞导致气囊弹出,并不需要自己付钱修车。此外,国内的相关标准也不够明确。“低速碰撞中气囊起爆率在国外约5%,目前国内大致为30%。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其次,中保研还发现,测试中低速碰撞导致车身前、后纵梁损坏的比例为75%。一旦车身纵梁发生损坏,其维修成本不仅大幅增加,还有可能造成后续使用的隐患。在发达国家的同类测试中,该项数据远优于国内车辆。

为什么国内车辆在上述测试中的表现如此“不堪一击”?

《国际金融报》记者为此询问了一位车企高管,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他表示,“资本是逐利的,安全标准定得太宽松,车企能降成本为什么不降成本。其次,消费者也并不在意安全性,他们要求配置、要求动力,但没有能力去分辨安全性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即使出了问题,车依然还能卖得出去。”

不过,也有不少人感叹,希望这些测试数据能让消费者在购车上更重视安全等级,而车企们在考虑降成本时,可以尽可能提高其产品的安全性。

记者 张力克 张珩

—— / 好文推荐 / ——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国际金融报,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5I9WFEW3】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