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遗产,等你来继承!

融媒体工作室 中国石化报 2022-06-14




今晚22时,央视2套《信物百年》张玉卓董事长将介绍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和它背后的故事
这条信息在朋友圈刷屏

迄今,中国石化有5个项目入选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石油石化行业)名录,它们是

名称

建立时间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

1934年

浙江三官堂油库同安钟

1938年

茂名石化露天矿遗址

1955年

胜利油田华八井

1961年

江汉油田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旧址

上世纪60年代


张玉卓董事长讲述的故事就与其中一个项目有关诚意推出本期推文
悄悄剧透下~~


01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侯氏碱法”诞生地



始建于1934年的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现属南化公司)是中国近现代化学工业的起源和典范。历经87载风雨和辉煌,留下了诸多宝贵的工业遗产。



范旭东带领包括永利厂的“永久黄”团体同仁在长期的艰苦创业、矢志救国的实践中精心提炼而成了“四大信条”,并在1934年9月20日《海王》第7年第1期醒目刊出:

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

▷ 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

▷ 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

▷ 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1937年2月5日,南京永利铔厂生产了中国第一包硫酸铔(肥田粉),使用的是“红三角”商标,象征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等三位创办者团结一致。第一包“红三角”牌肥田粉打破了英、德垄断中国化肥市场的局面,开启了中国化肥工业的先河。



抗日战争爆发,永利铔厂惨遭轰炸,侯德榜决意自力研究制碱法——“侯氏碱法”获得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期间故事颇为周折,欲知详情,请蹲守今晚22时CCTV-2播出的《信物百年》节目



铔厂的创建,是我国近代化工发展的转折点和里程碑。从此,我国基础化工的两翼——酸、碱形成,为我国综合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浙江三官堂油库同安钟—警钟长鸣



“同安钟”于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四月吉日立,铜制。该钟由当时一个名为“全体服务团”的组织赠于同安火警会(类似于现在的地方消防队),寓意警钟长鸣保安全,故名“同安钟”。在当时主要用于火情发生时,提醒火警人员迅速出警。


1958年,浙江三官堂油库开始筹建,省公安厅特派武装民警常驻油库,承担安全保卫工作,“同安钟”归属于特派武装民警。1977年,武装民警不再承担油库保卫工作,撤离之际,将“同安钟”赠与油库,愿油库能警钟长鸣保安全。



后来,随着油库建设越来越现代化,同安钟曾一度过上了“退休”生活。2016年,同安钟再次“重见天日”。油库的员工们把他挂到了油库行政楼一楼大厅里。员工英师傅为他打磨了一枚崭新的钟锤,系上鲜艳的红丝带,一敲,嗬!二十几年过去了,他的声音还是一如以往地响亮有力。


 “同安钟”现保存完好,通体褚黄,钟体光洁,声音圆润洪亮。用作警示教育钟,时刻提醒过往员工及人员:“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在同安钟的见证下,三官堂油库至今已经安全运行了34年。虽然同安钟历经几度变迁,但其折射出的安全文化理念及“警钟长鸣保安全”的寓意成为了永不磨灭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03

茂名石化露天矿遗址—这里的石头会燃烧



60多年前的茂名,还是一片野草萋萋的荒野。传说在一个冬日,荒野上的一个放牛娃烧起一簇篝火驱寒取暖。忽然,放牛娃发现支着柴片的石头在熊熊燃烧。从此,“这里的石头会燃烧”的说法不胫而走。


消息传到中南海,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55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成立茂名页岩油厂筹备处,并将其作为“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石化企业。


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拉开了茂名石油化工工业发展的序幕。来自大江南北11000多名热血志士组成的建设大军,浩浩荡荡挺进了茂名金塘矿区。




1958年3月15日,第一座页岩干馏炉联合试验点火成功,炼出了新中国第一滴人造石油。这一刻,“茂名出油啦”的欢呼声传遍了这片热血大地,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期盼的茂名页岩油,终于“香喷喷”地流了出来,彻底结束了广东无油的历史。


1960年,茂名建成了年产页岩250万吨的大型露天矿山。从1962年正式生产至1992年12月停产,这座位于祖国南海岸边的油母页岩大矿山,为解决建国初期广东和西南地区能源紧缺的困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露天矿在茂名市政府和茂名石化的共同努力下,已被打造成集工业特色糅合山水园林矿和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开放式生态公园,成为国家级生态公园,也成为广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4

胜利油田华八井—从胜利走向胜利



1961年4月16日,华八井获日产原油8.1吨的工业油流,标志胜利油田发现,也标志着华北地区油气勘探突破。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石油紧缺问题,1955年,国家决定对整个华北平原展开石油勘探。



1961年3月5日,黄河入海口的盐碱荒滩上,北风卷着黄沙,伴随钻机轰鸣不停。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32120钻井队,正在这片荒原上钻探华北地区第八口探井——华八井。钻至井深1194米中途起钻时,发现在牙轮钻头上卡着一颗油砂,指头肚儿一般大小的油砂粒,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出喜悦的光泽。


大家如获至宝,把油砂粒装进小瓶子,系上红绸子,郑重地写上“华北探区第一块油砂”几个字,发加急电报火速传到首都北京,向上级报喜。


“这个小宝贝,可是比金子还要珍贵得多喽!” “独臂将军”余秋里部长和康世恩副部长手捧油砂,高兴地拿着放大镜不停地端详着。被余部长称为“小宝贝”的这粒油砂,是华北探区第一粒油砂。


1961年4月16日,该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成为当时东部渤海湾地区第一口见原油的探井,也是胜利油田的发现井。


华八井的钻探和试油的成功,实现了华北盆地早期找油的新突破,进而引出了华北石油大会战,并相继发现了大港、华北、冀东、中原等大油田,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华八井是胜利人梦开始的地方,更是中国甩掉“贫油国”帽子梦开始的地方。如今,华八井不仅是胜利油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更是传承胜利文化、展示胜利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


05

江汉油田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旧址—见证万人大会战



江汉油田“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作战室旧址”位于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五七会战路2号,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属于砖木混合结构平房(三间),占地面积227.32平方米,旧址分指挥部、大会战、石油人三个主题,是江汉石油大会战的历史缩影和历史见证。

 

1924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江汉盆地一带进行地质考察。1965年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实现了勘探突破。



1969年3月25日,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计划工作座谈会上,对组织江汉石油会战做了重要指示。6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江汉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石油会战。


1969年,沉寂的江汉平原沸腾起来,百余台钻机汇聚江汉,12万会战大军在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展开了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江汉大会战。


江汉油田属于内陆盐湖沉积相断块油田,断层交错,区块很小,油藏类型很多,油水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且当时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型设备只有人拉肩扛,同时,江汉盆地,河湖密布,地势低洼,洪水肆虐,芦苇荡、沼泽地随处可见,出血热及血吸虫病也随时威胁着人们。但这些都阻挡不了石油工人前进的步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大家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万众一心,开发油田,报效祖国”。


这是五七油田《战报》记录王进喜1970年1月28日到达江汉会战战区的报道。



江汉石油勘探会战是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战,对开发“三线”、巩固国防,改善我国工业布局、加快石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灿若星辰的工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工业企业的金色名片是一代代干部职工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奋进的初心印记
今天,石化人
将源源不断地从这些工业遗产中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

坚持不懈地

为美好生活加油!



云学习 | 《旗帜》杂志发表张玉卓署名文章

● 2000名员工出镜,重磅MV请查收!

● 苦战23个月,古雷乙烯高标准中交


素材来源 吴秋艳 杨刚 杨羽念 张亚培

 于佳 苗玉玲 曹静浪

编辑 魏佳佳

转发,点赞,在看,我们需要你的“已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