⑮传承|勇往直前的“猛虎队”
“猛虎队”精神与石油精神和石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华北工程五普钻井分公司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这种精神,五普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展现一流作为,创出一流业绩。
1958年,五普组建于湖北江陵,组成人员大部分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军人的团结和奉献、勇猛和顽强,为“猛虎队”精神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1971年5月26日,“猛虎队”找油事迹登上新华日报
1985年以前,五普一直端着国家计划经济的“铁饭碗”,任务量饱满,对国家地质找矿贡献突出,荣誉满满。正当他们沉浸在“光环”中的时候,中国的形势却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计划经济逐步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中国地质勘察计划工作量大幅锐减。1986年,五普全年任务不足一台钻机的工作量,几千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
1986年春天,时任五普大队长杨长友得到一条招标消息。等五普拿到合同,杨长友在职工大会上说:“讨饭吃,没啥不光彩,只要能挣来钱,给五普闯条生路,我就磕头以谢父老兄弟。但是,谁要是在外面惹了漏子砸了咱的大饭碗,我就砸了谁的小饭碗。”
很快,五普抽调技术力量最好的3007、4016、5001三支钻井队,带着所有人的重托,在锣鼓喧天中浩浩荡荡驶出新乡基地,走上了打工之路。
▲“猛虎队”队员在空隙时间集体午饭时的场景
外部油田的单身工人一律住旅馆式的职工公寓,一天二十四小时有热水洗澡。油田的工人们坐着大客车上下班,大礼堂总有电影,舞厅是光滑的大理石地面。
所有这些,五普的人不敢想。他们是来打工挣钱的,住在漏风漏雨的芦席棚里,他们的被子总是潮湿的,也没有电视机。每天挤在老解放的后车厢上,赶四个小时才能到井场,回来也是四个小时,再不停干八个小时活儿。于是他们在车上睡,仍风雨吹扫铝盔下的脸。冷了,就钻进水泥袋子里取暖。
从国家功勋队降为“讨饭吃”的打工者,他们在心理上早已做好了准备。这算什么呢?他们的荣誉本来就是从泥水里滚打出来的。他们要挣钱,养家养企业。他们尽快熟悉着油田先进钻机的性能,拼命记住操作的工艺流程。他们干得很贪婪,井也打得很快。可就在这节骨眼儿上,5001井队突然出了卡钻事故。会战的指挥长们毫不容情,逢会就讲,见面就批。他们觉得很丢人,低着头走路。而油田的有些毛头小伙子则跑到他们的芦席棚前,高声说着风凉话。
当油田广场上每天一评比的队旗也被降到了最底层时。他们说我们应该争气,别怨人家,毕竟是自己出了事故。把辛酸和委屈吞到肚子里,他们内心高呼着“为地质部,为华北局,为咱五普争光!”憋着气打完第一轮井。之后,他们每天都去看自己旗帜的位置,瞄着标杆队展开了竞赛。吊车不够,就自己抬,肩膀和手上全是血泡。总工组织力量实施快速钻进,把新工艺新技术发挥出来,很快创造了单钻进尺和连续取芯多项油田纪录。而此时他们的地质录井水平,开始雄踞油田之首。
▲现场工人进行作业的情景
广场旗列中,五普的标志旗缓缓升到了数百个井队的最前列,再也没有落下来。油田的指挥长们,总工们,科研人员和井队长们,轮流参观这三支钻井队。指挥长郑重发出了号召,要求全体会战队伍向五普学习。
没人再嘲笑这些出门打工的人了。他们拼命挣来的,除了效益,更有金钱买不来的荣誉。1986年最后那个月,三支钻井队被授予石油工业部“双文明一级先进队”称号。井队长上台领奖的时候,油田指挥长缓缓向他们举起手,敬礼。这些打工者再也憋不住了,低下头,用冻裂的手抹着泪水。
五普最早进入新疆是在1984年,参加塔北油气会战。而新中国第一台9千米钻机,也是从这里开始了它传奇般的经历。
1986年7月,应会战需要,五普新增的中国第一台9千米钻机,组建了9001井队。为此,五普组织了特种车队,行程6000多公里,跨越七省一市,历时67天安全抵达塔北,成为中国地质勘探史上长途搬迁的精彩篇章。
▲特种车队长途搬迁,行驶6000多公里
塔北的7月,骄阳似火,地面温度高达60℃,黑压压的蚊虫叮咬在身上,奇痒难忍。但这套钻机的井架重100多吨,按规范要求,需要使用重型起重机吊装,可当时最大的吊车只有40吨。怎么办?等,延误工期一天就是2400美元。经过周密的研究计算,他们决定用4台40吨的吊车一起抬。等终于把这个庞然大物安全吊放到钻台上时,美国专家对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也惊叹不已。
1989年4月的一天,9001井队正在进行压井作业。突然一声巨响,井口采油树防喷弯管发生断裂。瞬间,天然气弥漫整个钻台。这时,万一出现火星就会引起冲天大火,整套钻机将在几分钟内毁掉,在场的60人也很危险。在这千钧一发时刻,时任井队长龚泽民奋不顾身扑向井口,紧接着十几个人跟着冲了上去,关住了采油树阀门,排除了险情。事后有人问龚泽民,他说,我是中国第一个9000米大钻的井队长,决不能让它毁在我的手里。
1994年,五普为了拓展钻井市场,进入自然条件恶劣,投资环境复杂,市场竞争激烈的陕北小油田。五普先期到达陕北的井队,只能以最低的价格占得一席之地。但五普没有退缩,以顽强的作风和精细的技术保证了施工质量,赢得了信誉。尤其是1501井队,在吴起长官庙乡低产油区打了多口高产自喷井,被誉为“陕北第一钻”。1601井队取得了钻井速度快、成井质量好、产油多的市场信誉,被吴起县政府誉为“红太阳”钻井队。而被誉为“铁军”的4010井队,成了投资方优先考虑的钻井队伍。
▲优秀钻井队发扬顽强精神,获赠锦旗
陕北第一钻、“红太阳”钻井队、“铁军”钻井队等美誉流传至今。那是他们在厚厚黄土中战天斗地,一口一口打出来的;是在险象环生、沙尘满天的陕北土路上,一点一点干出来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群体,更需要一种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就是生产力,是“猛虎”的力量源泉。是五普面对多次改革大潮,依然显示强大生命力的“法宝”。
▲如今的华北五普作业现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征战沙场的古人如此,作为新时代的五普人,更应该有这样的气魄。漫漫征程,也许有更多的困难等着去克服,更多的艰辛需要去经历。但60多年积淀的“猛虎队”精神,以及华北工程“团结、实干、创新、奉献”的铁军精神,这种攻坚克难、勇争第一的信念,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最佳选择,是走出困境的不竭动力,我们必将继续传承发扬下去,书写新时代五普人的辉煌篇章。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史
既是一部艰苦创业史
也是一部石油精神、石化传统的传承史
新时代、新任务石化人将永远铭记、传承、弘扬这种力量!END
素材来源 华北工程
编辑 魏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