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探秘:火炬“飞扬“的诞生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进入倒计时一个月,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其中重要主角之一——“飞扬”火炬,再次成为焦点。
你知道吗火炬“飞扬”是由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牵头研发制作的哦~!它的背后,是石化人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故事。
中国石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除了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基础设施建设和赛事运营提供洁净能源保障以外,还肩负起产业链链长责任,牵头进行冬奥火炬研发攻关和量产工作,实现全球首次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奥运火炬外壳,助力绿色奥运。
-本期独家探秘-
记者带你看“小”火炬里的“大”乾坤!
“飞扬”的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
火炬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外飘带、内飘带和氢气燃烧装置。
“飞扬”不仅外形极具动感和活力,它的外壳也蕴含着“黑科技”。“飞扬”的外壳不仅要耐火抗高温,还要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如何承受这“冰与火”的双重考验,奥秘就藏在一种新型材料里——碳纤维。
缘起:坚决履行央企责任担当,让“黑黄金”变身冬奥火炬
一、 材料选择:碳纤维
为什么选择碳纤维?
冬奥组委给它的第一个评价就是轻,而且很牢固,摔不坏。特别是冬季火炬传递的时候天气很冷,传统金属材料手感不好,复合材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很冰凉触感。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创新研究院负责人说:碳纤维的质量只有钢的1/4左右,但是强度是钢的7~9倍。
上海石化从2008年开始,就开展碳纤维技术攻关,形成从原丝、预氧化、碳纤维到复合材料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技术,中国石化已申请碳纤维相关专利274项、授权165项,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攻关:打响协同创新攻坚战,用“黑科技”让冬奥火炬“轻、固、美”
二、 塑造外壳:三维编织成型
本次火炬采用了三维编织技术,这是碳纤维成型当中的一个技术突破。
生产车间里,一条条黑色丝束,每一束都包含着12000根碳纤维丝。经过三维立体编织,最终就像“织毛衣”一样织成了火炬外壳,看不出任何接缝与孔隙,整个造型浑然一体。
三、 高温陶瓷化
火炬的火从里面烧出来,一般复合材料都不能在火里烧,到500℃一烧就没了。
上海石化与核八所一起攻关,引入高性能树脂、与碳纤维一起做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后通过工艺调整,把火炬上半段燃烧端在1000℃以上高温中进行陶瓷化,有效解决了在高温制备过程中火炬外壳起泡、开裂等难题,达到了既能够耐温又能够耐火的要求,实现了燃烧温度>800℃氢气燃烧环境下正常使用。
四、 喷漆-镭雕
火炬燃烧端采用的也是耐高温的专用漆!
五、 燃烧装置
除了内外飘带,冬奥火炬的燃烧装置也大有乾坤!它解决了火焰颜色与稳定性、高压储氢、氢能安全利用等多项技术难题。做到了安全可靠性高,可抗风10级,可在极寒天气中使用,减压比高达几百倍的同时,兼顾了轻量化、小型化的要求。”
手持火炬的内部空间是比较狭小的,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面,要实现一个高达几百倍的大比例的减压,也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因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多家研制了一款轻量化小型化的氢气减压装置,来对高压的氢气进行减压。
六、看得见的火焰
看到这里,想必你对火炬的生产流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但以上工序只是众多工序里的几道重点工序,这把小小的火炬里的“黑科技”远非如此。
氢气的火焰原本在日光下是看不见的,那么为什么“飞扬”的火焰颜色如此夺目?
这是因为攻关团队研发了一种可以调节氢气火焰颜色的配方,让它在日光下具有可见的火焰颜色。
量产:肩负产业链链长职责,确保冬奥火炬“翻山过海”顺利传递
中国石化还以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的身份,承担了手持火炬量产项目。
上海石化统筹推进,一个集火炬外壳、内飘带、燃烧系统、火种灯、终端检测到交付产品为一体的总流程,在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河北等五大基地迅速建立并快速运转起来。
2021年4月28日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到上海石化检查指导工作,专门对火炬量产工作作出指示。
上海石化设立综合协调、商务运作、生产督造三个工作组,全力推进火炬量产工作。
2021年9月22日
上海石化向北京冬奥组委正式交付115支丙烷火炬及火种灯、引火棒等部分周边产品,顺利完成北京冬奥组委交付的首批量产任务。
按计划,还有1200支火炬将在2022年1月中旬前运抵北京。
2021年10月18日
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古奥林匹亚遗址采集成功。
火种采集队伍中有两名中国石化员工,他们主要负责为希腊雅典火种采集和北京火种欢迎仪式的顺利举行保驾护航。
《中国石化报》2022年1月6日刊发《中国科技 精彩“飞扬”——中国石化牵头开展冬奥火炬研发和量产纪实》(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素材来源 中国石化报
文字 戴安妮 胡拥军
视频动图 弓天际 张挺 胡晓
编辑 刘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