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朝阳足音:走在大山的褶皱里

凭两条腿、一双脚,敢测大地经纬、探油气密码,心高胆壮的物探人把这当成使命和责任

王晓静

走山,是物探队走进塔里木盆地,亲近柯坪山脉,摸清工区环境最快捷有效的办法。

沿大山的褶皱行走,遇沟穿沟、遇水蹚水、遇岩攀岩。待把脚下每一寸土地走遍,排列摆放位置和打井点位就会通过软件生成一幅纵横交错、密而不乱的网格图。这是科技与脚力完美结合的例证。

走在河谷里的人,时刻要忍受两侧大山的压迫和前行路上突然冒出来的大小丘陵或山包的阻拦

一个碧空如洗的冬日清晨,太阳如一只熟透的橘子,被地平线缓缓托起。

越野车刚驶进一条河谷,司机一脚踩住刹车,随即出了一身冷汗。好险!反应要再慢点,车头就要撞上前面的龟形巨石。

胜利物探队副队长尹国良和副队长楼林钧在车上颠簸了一路,像炒锅里的菜,这会儿五脏六腑快搅成麻团了。

下车步行。幽静的山谷里多了两个穿红工衣的人。

第一天走山,两人选了8条测线里河谷较平、山体较小、海拔较低的一条。

脚上穿的是头部嵌着半月形钢板,翻毛皮做面、厚橡胶打底的棕褐色工鞋。护脚还耐磨,和石头磕磕绊绊得靠它。

河谷宽六丈,长无限。河谷两侧是屹立的山体,山体与山体间穿行着无数河谷。走在河谷里的人,时刻要忍受两侧大山的压迫和前行路上突然冒出来的大小丘陵或山包的拦阻。所以,谁也无法准确测算河谷的长度。

正值冬季,河水干枯,河谷里遍布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头。大的比越野车还要大,小的跟鹅卵石那么小。棉拖鞋状的有,蛤蟆状的有,蘑菇云状的有……更多是四不像。

没有路设备进不来,修好路是开工的前提。两人很快达成共识。

“推土机从这下去,往前开100米,沿着左上40度斜坡上平路,就能绕过一段河谷。”尹国良边比画边看向楼林钧。楼林钧打开手机软件,在上面做标记。

继续向前走,走进一丛“巨石林”,楼林钧忍不住叹气道:“这个位置没法修路,得想办法把钻机抬进来打井。”尹国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已经在规划钻机行走的路线了。

走山十几年,他们走出了宝贵经验,经验转化成一系列成果,填补了多项山地施工的空白

当年,在重庆和贵州的深山老林里,两人也是一对走山的“搭子”。

每日清晨,背上干粮和水,腰上别着砍刀上山。刺笼扎在腿上的疼痛和毒蛇留给内心的恐惧始终无法抹去。走山十几年,他们走出了宝贵经验,经验转化成一系列成果,填补了多项山地施工的空白。大山里走出了一个地球物理公司首席技师尹国良,一个胜利物探“十大杰出青年”楼林钧。多数地形只要他们走进去看一眼,人和设备怎么上山,山里哪里能打井,哪里能放线,山下运输车怎么提供保障,施工设计方案初稿就基本在脑海里成形了。

欲速则不达。第一天走山,得先了解山的脾气秉性,不易冒进,太阳稍一偏西两人就回驻地了。

一直在南方大山里找油,最近三年才转战东部平原。三年没摸石头,三年没走山路,三年没呼吸到大山的气息,他们都有点兴奋。翻来覆去烙了一通大饼,床板压得“嘎吱嘎吱”响。睡意全无,干脆穿衣起床,在灯下规划明天的行程安排、做施工方案,一直忙到深夜,困意才渐渐来袭。

翌日,依然是个晴朗的好天气。带上馕饼和水,尹国良和楼林钧又重坐进“颠勺”里。早上出发前,尹国良发现右脚的鞋底扎穿了。他仔细回忆了一下,应该是昨天过河谷时步子迈得太大,被一块尖石扎破的。当时,就觉得脚疼了一下,没想鞋的事。后勤保障营地还在建设中,人手少、事情多,尹国良不想给后勤添麻烦,在鞋壳里垫了两双鞋垫就匆匆上车。

一路上,楼林钧眉头紧锁,一言不发。今天要走的测线要穿越3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山体是什么构造,能不能如愿登顶,说实话,他心里没底。照理说,楼林钧对大山已经很熟悉,对在山地施工应该胜券在握才对。然而,柯坪的山和南方的山大相径庭。南方山区,山水相连,有树有藤,植被茂密,可借助登山的工具多,而且海拔低,坡度平缓。这儿的山光秃秃的,草无一根、树无一棵,山体薄瘦、状如尖刀,山上的石头是风化的状态,踩上去“噼里啪啦”往下掉。施工设计该怎么做?楼林钧的心里七上八下。

一行人走山13天,行程3000公里,识别危险路段128公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走山行列,如一股湍急的洪流冲向大山的褶皱

一个小时后,越野车进入工区第4条测线附近。

两人步行走进河谷时,明亮的天光霎时变得灰暗,太阳仿佛隐遁了,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垭口的风发疯地追着人撕扯。仅容两台车并行的河谷,宽度明显比之前的河谷要窄。两侧山体两两对望,因为距离近,人站在谷底,一种难以名状的压迫感如泰山压顶。阳光完全被挡在大山之外。头顶的那块月牙形天空,像块湛蓝色的补丁。

弯下腰紧紧鞋带,尹国良一脚踏上一块直径4~5米、状如蘑菇的石头,开始爬山。楼林钧紧跟其后。

山体地质构造很独特,页岩层层叠叠,片岩自上而下呈阶梯分布。风化的石头扎不下根,稍一踩,就滚下河谷。踏在上面的每一脚,尹国良都要先踩实再把身体的重心放上去。

爬上一块平坦的岩石,尹国良停住了。此时的太阳已露出全貌,红艳、明亮,带着一丝山区冬日里独有的孤寂和清冷。站在半山腰看河谷,河谷又窄又瘦,密密匝匝的石头像撒在谷里的钉子,张着尖锐锋利的牙口。

 一行人走山13天,行程3000公里,识别危险路段128公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走山行列,如一股湍急的洪流冲向大山的褶皱,又沿着褶皱生出若干支流。他们像开在岩石上的花、落在山腰的红云、飘荡在山谷里的旗,让柯坪山脉有了灵动和鲜活的气息。

识别二维码
跳转阅读1月10日《中国石化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