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春走基层 | 医用氧生产背后的责任与热爱

本报记者 洪晨曦 阎茹钰 陶 炎

1月12日,古都南京,细雨蒙蒙。13时,一辆贴着“抗疫用氧专用车”横幅的运输车从扬子石化林德气体公司装车完毕,驶过“空分路”,开上“乙烯大道”,前往位于无锡的医院。

走进该公司中控室,生产运行部门主管习化新正在指挥工作,监控屏幕前的员工紧盯着空气分离装置的每一处细节。

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医用氧生产企业,扬子林德克服困难,全力增产医用氧保供市场。2022年,该公司医用氧供应量超计划17%,有效缓解了物资紧张局面。

“去年12月,大部分同事病倒了。但大家挂念着医用氧生产,康复后纷纷第一时间来守岗。当时成立了驻厂应急小组,他们连续8天吃住在工厂。拉开行军床,厂子就是家。”习化新向记者展示驻厂应急小组的“根据地”。进入中控室另一侧的休息间,餐桌椅、冰箱、微波炉、洗衣机一应俱全,充满了家的温馨感。

刚结束一轮巡检工作的生产运行部门员工张贯泓走进中控室,帽檐还在滴水,打湿了半个肩膀。“一小时就要巡检一次,一次跑半小时,什么天气都阻碍不了我们巡检的脚步。”张贯泓小心地放下“巡检三宝”——听棒、对讲机、测氧仪,抹了把安全帽上的雨水,马不停蹄投入下一项工作。

忙碌间隙,张贯泓向记者谈起自己的情况:“去年12月以来,医用氧需求量迅速增加。当时质量分析岗人手不够,我便主动担任起医用氧分析和发货的职责,确保医用氧24小时不间断供应,随时都能装车。”

入职3年的张贯泓老家在徐州,但每个春节都在单位度过。老家在河北唐山的习化新,多年来的除夕夜在岗位上度过。这个春节,他要继续驻守生产一线,与中控室里的伙伴们一起过年。

“记不清多少个大年三十没回家了。”夜幕下灯光渐渐亮起,习化新凝视着雨雾中塔林模糊的光影,“家人也能理解,我们做的是民生保供的大事儿,我很自豪。”

中控室的门再次被推开,扬子林德气体公司副总经理陆杰来送坚果、水果等年货。“节日期间,公司管理层24小时带班,在生产现场与岗位员工共度春节。年夜饭多加两个荤菜,在厂也要吃好饭、过好年。”陆杰说。

轮到习化新巡检了,出发前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写的小诗:“我是空分操作工,迎着朝霞、踏着月光;顶着风雨,冒着冰霜,行进在空分发展的大道上……”

隔着返程车窗外的雨幕,记者看到又一辆运输车开进扬子林德的大门。虽然空分产品的原材料是随处可觅的空气,但习化新不同意“无成本论”,因为这其中倾注了他们的责任与热爱。

识别二维码
跳转阅读1月16日《中国石化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