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端牢能源饭碗 走稳转型步伐——我国能源行业回顾与展望

2022年,我国能源行业有力应对全球能源格局重塑、能源价格大幅波动、能源供给形势整体偏紧、极端天气频发等多重挑战,表现出了强有力的供给弹性和消费韧性,在保障能源安全、建设能源强国、推进能源转型的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需锚定目标、做好统筹,以求实现“双循环”新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本版精选重点内容,对我国能源行业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敬请关注。


回顾2022:在“保安全”和“建强国”中再创佳绩

从全年运行情况看,2022年我国能源结构持续调整优化,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煤炭增产保供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油气行业连续4年实现增储上产,非化石能源供给规模持续快速扩张,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保持在80%以上,把能源的饭碗进一步端牢在自己手中,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

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节能降碳增效工作不断加强

经济增长稳中有进,能源消费平稳有增。尽管遭遇外部需求收缩、国内疫情散发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2022年运行在合理区间。分行业看,汽车行业生产推动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势加强,钢铁、建材、石化等行业运行平稳,投资及出口增势良好。我国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预计2022年我国经济增速3%。受下半年经济复苏推动,我国能源需求稳步上升,全年消费总量达53.7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4%。

能源消费低碳化趋势不变,低碳能源消费占比稳步提升。分能源品种看,煤炭需求持续高位运行,足量稳价供应态势良好,全年煤炭消费量为30.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2%左右,占比56.4%,较2021年上升约0.4个百分点;石油终端消费量约为7.02亿吨,同比下降2%左右,占比17.7%,较2021年下降0.8个百分点;天然气实际消费量小幅下降至3585亿立方米,同比下降约1.7%,占比8.7%,较2021年下降0.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约9.2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占比17.2%,较2021年提升0.6个百分点。

“双碳”目标约束下节能增效工作取得新进展。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不断突破,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成效显著,估计全年GDP能耗同比降低近0.9%。在能源外部环境挑战不断、国内疫情反复等诸多不利条件下,我国坚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持续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终端能源电气化进程持续快于经济增速,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稳定在8万亿千瓦时以上,同比增长约4%。

煤油气非供给协同发力,保障能源安全,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煤炭充分发挥能源保供“压舱石”作用,精准调控保障国内产量和库存。预计2022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44.5亿吨,同比增长8%。受国内外煤炭价差拉大影响,煤炭进口贸易量大幅下滑,2022年进口约2.5亿吨,同比下降20%;受海外复工复产、焦炭需求好转、国内外价差拉大等因素影响,2022年焦炭出口量实现较快增长。

油气行业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先进技术开发应用,巩固油气增储上产良好势头,在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取得了一批新的重大发现,担负起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2022年全国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达到2.04亿吨,同比增长2.4%,增速较2021年进一步提升。受油价上升、新冠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原油进口量同比下降约1.4%。

多因素交织扰动天然气供应结构,国产气持续发力。2022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约为2180亿立方米,新增产量约1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其中,深水气、致密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增产明显,煤制气产能利用率也同比提升。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交织造成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两种进口贸易渠道“一升一降”明显分化,2022年我国管道气进口量为6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1%;LNG进口量897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8.7%。

非化石可再生能源大发展取得新成就。2022年,我国非化石能源供给规模超越9亿吨标准煤大关,达到9.2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增速高出化石能源约3个百分点。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3.9亿吨标准煤、水电4.1亿吨标准煤、核能1.2亿吨标准煤。2022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在25.3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8.4%,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在12.7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14%,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50%,而且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首次实现了对风电的超越。

先立后破,能源政策为产业绿色发展设定目标和规划路径

2022年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完善的关键之年。国家陆续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专项规划,新出台的产业政策更加突出安全底线和发展新要求,在重申煤炭主体能源作用、释放煤炭优质产能的同时,强调妥善处理能源转型过程中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能源产业政策呈现出新特点,“双碳”政策更具系统性、协同性,节能降碳工作优先级进一步提升,配套机制更加完善,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实动力;在能源“十四五”规划指导下,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更明确、路径更清晰,助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阶段。


展望2023:在“双碳”目标下开启新发展模式

2023年,能源价格高位震荡等矛盾有望得到一定缓和,但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通胀脱钩等不确定性因素犹存,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需求潜力有望加速释放,服务业持续复苏向好,工业运行更加平稳有序,出口和投资持续发力。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能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步伐将更趋稳健。

经济发展持续稳定恢复,能源投资成为稳增长的有力支撑

2023年,受地缘政治冲突、供应链瓶颈持续、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全球经济依然处于通胀高企、增长疲弱的困境,甚至存在一定的经济衰退风险。随着疫情影响降低,以及宏观政策在扩大需求上的积极作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稳固,经济运行将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全年GDP增速5%以上,比2022年增速高2个百分点。

我国实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以及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回暖,成为国内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动力。预计2023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约5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增速略高于2022年。分能源品种看,煤炭消费量为30.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7%,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55.4%,较2022年下降约1个百分点;石油消费量为7.11亿吨,同比增长3%,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17.7%,与2022年总体持平;天然气消费量为38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6%,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8.9%,较2022年上升约0.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有望逼近10亿吨标准煤大关,约为9.9亿吨标准煤,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18%,较2022年上升约0.7个百分点。

能源供给高质量特性显著,供给韧性弹性进一步加强

 煤炭方面,在复杂多变的外部因素影响下,供给保障韧性凸显。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将继续担当起兜底保障能源安全的重任,成为应对极端天气、新型电力系统调峰等情况,满足能源需求的有力措施。预计2023年全国煤炭产量维持在44亿吨左右,与2022年相比基本稳定。

石油方面,紧紧围绕安全保供,推动增储上产工作再上新台阶。国内石油公司将从增储上产攻坚、强化科技创新和实现绿色发展三方面持续提质增效升级,推动油气相关规划落地实施,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助力保障经济运行和民生需求。预计2023年国内原油产量站稳2亿吨有保障,达到2.0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约为71%。

天然气方面,勘探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保供稳价能力持续提升。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内企业将全力加大上游勘探开发力度,预计2023年国内天然气产量为22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8%。进口方面,近年来部分新签LNG进口合约开始执行,中俄东线进口气量稳步增长,预计2023年进口天然气1650亿立方米,总体进口量回升但难以恢复至2021年水平。在国产气产量增长带动下,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控制在43%左右。

非化石能源方面,将迎来建设高峰期。预计2023年非化石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将接近14.6亿千瓦,新增装机容量1.7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约3.38万亿千万时。其中,光伏累计装机容量4.9亿千瓦,当年新增约0.9亿千瓦;风电累计装机容量4.3亿千瓦,当年新增约0.5亿千瓦。

锚定目标,政策持续助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十四五”期间,能源政策重点将从规划目标转向锚定目标、落实见效上来。在2022年规划和发展基础上,2023年我国能源政策将以保障安全为底线,突出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等重要工作,持续推进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进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落实节能降碳政策,推进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

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工作将显著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助推节能降碳工作在行政管理和市场机制的双轮驱动下落实见效。一方面,政府部门对能源行业、企业的碳排放监管更加有据可依、有法可循,加速从管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到管能源消费品种和结构,再到管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模式转变进程。另一方面,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为绿色溢价的发现和形成提供制度支撑,有利于降低碳市场交易成本、扩大控排行业范围、丰富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等交易形式。

政策推动下,我国必将迎来新一轮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高潮。为确保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平稳运行,政策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在供给侧加快推进电站升级改造和储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质量,增强电网韧性;在需求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利用财政手段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的应用,建立绿电交易、绿证、碳市场等机制间的有机衔接,更好利用市场手段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

识别二维码
跳转阅读1月16日《中国石化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