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希望大家过一个温暖的春节”
本报记者 闫坪卉 阎茹钰 程力沛
“希望储气库项目进展顺利,大家能过一个温暖的春节。”1月11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火红醒目的中国结高高悬挂,面对金灿灿的许愿树,张广全许下自己的心愿。
张广全是石勘院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研究团队的一员,时至年关,在别人采购瓜子、点心准备过年时,他们正忙着给大家囤特殊的“年货”——天然气。这个平均年龄38岁、仅有8人的研究团队,肩负着为打造中国石化天然气“地下粮仓”提供技术支撑的重任。
记者见到张广全时,他正盯着电脑上不断刷新的数据模型,“这是朱家墩储气库项目,目前正在做方案,投产后预计可以保证800万户居民用气需求”。
43岁的张广全是家里的“顶梁柱”,对他来说,冬季天然气保供不仅是职责所在,也是心里的牵挂。
张广全的老家位于河北沧州东光县,母亲的髋关节有旧疾,天气一冷就会疼痛,每年冬天,是她最难熬的时候。“以前,家里没有暖气,主要靠烧炕取暖。我印象中的春节,母亲总是整日偎在炕上。”他说。
7年前,张广全带着4岁的儿子回老家。“小孩第一次回农村过年,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追鸡赶鸭,玩得十分高兴。但睡了一晚上的炕,第二天嗓子就哑了,干得根本说不出话。母亲为了取暖,冒着寒风不停进出家门,添柴烧炕,我看着心疼。”
这些张广全都默默记在了心里。一个温暖幸福的春节,成了他们一家最为期盼的“年货”。
2017年,张广全开始从事储气库建设工作,为冬季天然气保供贡献力量。自此,他的春节便只有工作,即使回家探望父母,也只是匆匆而过。
“2020年过年,我回了趟老家。当时刚出现疫情,形势不明朗。虽然带着电脑,但还是怕耽误工作,只在家待了一个晚上就连夜回了北京,没等到春节假期结束,就回到了岗位上。”
“2021年,老家修好了暖气管道,但还是没能回家过年。为了完成储气库的建设任务,办公室里,储气库建设团队都在挑灯夜战。”
“2022年,老家通暖气了,母亲虽然没有说,但还是高兴的。”看着家乡的冬天在一点点变“暖”,张广全对自己的工作由衷地感到自豪,“储气库建设既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也为保障自己小家温暖。”
采访当天,恰逢河北初雪。“母亲刚给我打了电话,告诉我今年暖气充足,室温能达到24摄氏度,再冷的天也不怕了。”张广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