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万古流 两岸新潮涌
大江万古流 两岸新潮涌
——中国石化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谋划,部署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先后三次在长江上中下游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多年来,中国石化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长江沿线企业紧密成带、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积极投身长江大保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这一国家战略注入澎湃动能。
勘探开发 “气”壮山河
崇山峻岭,绿水环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大巴山的妙曼身姿,更赋予其无尽的宝藏——大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30亿立方米的元坝气田就坐落在大巴山深处。
4月23日,在元坝1-1H井站,源源不断生产的天然气正沿着管线穿山越岭、顺江而下,由西向东通过川气东送管道,为长江经济带80余个城市提供绿色动能。目前,元坝气田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200亿立方米。
“川气东送”工程是贯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能源大动脉。中国石化沿江企业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职责,加大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形成了由元坝气田、普光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等多气源供气格局。
从海相到陆相,从常规到非常规,40年来,西南油气分公司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超万亿立方米,发现川西中浅层、元坝、威荣等20余个大中型气田,建成天然气年产能超100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天然气近千亿立方米。眼下,他们正朝着第一个百亿立方米大气田大步迈进。
普光气田是我国首个最大规模开发的高含硫气田。4月25日,记者走进普光301集气站,站内悬挂的“打造世界高含硫气田开发管理标杆”横幅,气场十足。“301集气站和普光气田同期投产,目前依然保持着110万立方米的日产气量,累计产气152亿立方米。”谈起301集气站,自豪之情洋溢在全国劳模、集团公司技能大师王红宾的脸上。他自信道,只要精耕细作,301集气站继续稳产三五年不成问题。
“根据方案设计,普光气田的稳产期为8年,如今,气田已经效益稳产13年。” 普光气田采气厂副厂长刘方检说。
普光气田是“川气东送”的主气源地。在江西,普光天然气不仅结束了江西省不通管输天然气的历史,还把中国“瓷都”景德镇带入了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绿色发展阶段;在武汉,实现“油改气”的出租车比例超过90%;在浙江,天然气“县县通”工程项目全面启动……
4月的重庆涪陵,热起来的不仅是天气,还有“涪气”。
4月27日,在国内首口大斜度页岩压后取芯井——焦页66-检2井,钻塔高耸、钻机轰鸣,下钻、清洗井眼、引心、割心、取心,所有的工序一气呵成。井场外,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谢光宇就像一位产房外焦急等待的父亲,等待着取出的岩心。
头顶“国”字号页岩气示范区,涪陵气田从“一张白纸”到“中国样本”,建立100多项技术标准,取得200多项国家专利授权,创新形成国内首个页岩气立体开发模式,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
“涪陵页岩气田勘探开发技术和美国已经没有代际差距。目前,国内页岩气开发同行,在编制开发方案时,都会参考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经验。”江汉油田分公司副总工程师、涪陵页岩气公司党委书记宋军备底气十足。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长江荆州段,水清岸绿,岸边“保护长江生态”几个大字鲜明夺目。
4月23日,记者从荆州市沙市区荆州港码头登船,行船一个半小时30多公里,只见鹭鸟在江上俯冲嬉戏,江面上不见一片垃圾。“现在这个水很干净,我们在船上烧开了就直接喝,你们尝尝。”荆州市港航管理局港口科科长余海源,非常自豪地请记者喝杯这里的水。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基调、大前提。“多年来,湖北石油关停11座油库、17座码头,拆除12座水上加油站,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过去告别。”湖北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分公司代表于海平说。
顺江一路向东,4月25日,在长江与皖河交汇处,“江海化18”船停靠在安庆石化危化品码头旁,船老大姜秀成熟练地扫描了船舶污染物接收柜上的二维码,将船上污水通过管道连接到趸船上的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装置,不到二十分钟,船上的污水存储柜就清空了。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治水、护水、兴水,成为中国石化履行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实践。
生态好不好,看鸟往哪儿飞,鱼往哪儿游。在安庆石化码头,不愿走的雁鹅,被员工们当成了团宠;在湖北宜昌,湖北石油王家河油库码头搬家后,江豚又开始回归长江“老家”;在长岭炼化,300余种植物四季常青;在镇海炼化,千余只鹭鸟聚集在炼塔之间的小树林栖息繁衍;在南化公司厂区的综合污水处理臭气治理烟囱上,则层层叠叠有3个喜鹊窝。
长江生态的蜕变,关键在于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中国石化追根溯源、系统治疗,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协同治理。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进南化公司厂区内,国内首套膜法捕碳示范装置正在为燃煤电厂、水泥厂和钢铁厂提供环境友好、低成本碳捕集方案,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南化公司碳捕集技术已经在16个省市50多套装置上成功应用,每年成功减碳百万余吨。
每天,从中国石化南京地区的化工企业捕集来的二氧化碳源源不断地运往江苏油田。4月27日,跟随“碳”的足迹,驱车一路向东,记者来到了中国石化首批碳中和示范井场之一的江苏油田联38CCUS示范区。“从化工厂收集起来的二氧化碳经过提纯、压缩变成液态,然后送到井场注入油藏,既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又封存二氧化碳。”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三室副主任王智林说。
井场空地旁,一块块太阳能发电板,正持续生产着绿色能源,驱动抽油机运作。江苏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油田分公司总经理钟志国表示:“江苏油田作为‘水乡油田’,更要用心呵护一方水土,培育绿色低碳新优势,跑出追风逐光加速度,勇作长三角地区能源型企业‘碳’路先锋。”
淮水北来,江水东去,两道清波,一条走廊。记者穿上救生衣,乘上“飞鱼”快艇,来到坐落在江淮生态大走廊和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的江苏油田黄52岛。水色氤氲间,抽油机岛中采油忙碌不停,微风吹过,水鸟起舞。
产业转型 发展升级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殷切嘱托:“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有序地发展。”
如今,在探访沿江企业的一路上,记者眼前不断变换的是高耸威武的装置,不变的是从未跳脱出视野的绿色。水清鱼欢、树茂绿茵的背后,中国石化沿江企业走出了因企制宜的“转型路径”。
“这里是目前国内最高的智能仓库,相当于10层楼高!”中韩石化聚烯烃一部的叶鹏指着望不到顶的全自动货架说。一袋袋产品从包装到入库,从转移到出库,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2.7万平方米的立体仓库内见不到一个人。
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生产基地、武汉首家工业互联网5G智慧工厂、拥有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最高级别3A级认证的中韩石化,数字化转型成果随处可见。
转型升级的巧思不仅在一件件智能设备,也藏在一套套拔地而起的装置中。
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安庆石化,厂区内两只矗立着的“蓝墩墩”,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两个崭新的设备是安庆石化炼油转化工结构调整项目的“心脏”——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解装置,目前全球最大的裂解装置。
“这套装置首次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重油高效催化裂解(RTC)工艺,不仅能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而且能降低成品油产量,最大限度增产轻质烯烃和芳烃原料。从转型项目做起,安庆石化将逐步由传统燃料型炼厂变成现代化工型炼厂”该项目技术人员徐艳玉介绍。
近年来,中国石化沿江企业以长江水运为主线,建设了一批“含金量”高、“含绿量”足、“含新量”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项目。
在湖北,中韩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将于今年底建成投产;在江西,九江石化第三代中国国产芳烃技术首套装置建成投产;在湖南,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项目如期中交,产能翻番能耗降低;在江苏,金陵石化加快高端石墨材料产业链延伸和洗涤化工特色产业链高端布局重点项目落地,满足中国石化在沿江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在生态优先理念的指导下,沿江企业在清洁油品、绿色化工产品、化工新材料方面的供给能力,也随着转型升级不断提升。
洞庭之滨,每天近两万吨绿色产品从长岭炼化出发,其中汽油质量为国六b标准,优于欧洲质量;江北新区,89岁的南化公司焕发传统优势产业新生机,聚焦精细化工、高端电子化学、智能制造等领域,成功生产出全球首例获权威认证的橡胶防老剂碳中和产品;皖河江畔,安庆石化产出的阻燃腈纶,制成了一件件阻燃工服;黄浦江畔,上海石化24K碳纤维成功批量化生产,高桥石化净味沥青成功应用于上海市政道路建设,铺上了上海虹桥机场高架路段;东海之滨,镇海基地二期项目156台吊车、35台塔吊机器轰鸣,这里正在加快建成“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
(本报记者 阎茹钰 王维东 刘锦妍 通讯员 何俊 付松 檀文盛 张莹莹 叶迎春 熊海 刘璇 王庆辉 徐峥辉 袁鹏 郝兆璐 兰春归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