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与要求:甘肃城镇体系规划的技术逻辑│PPT STORE•知识库
本则会议演讲PPT资料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公司规划设计三所主任工李铭在“2014年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业务交流会”上做的报告。甘肃省两千多年始终未变的通道区位、三大高原交汇带来的多样化生态条件、长期面临的贫困问题——在研究这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作者在报告中探讨了甘肃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提出构建技术逻辑对于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规划措施的重要作用。
作者已同意公开发布(资料经由交流会主办单位总工室征得授权并提供),感谢主办单位给予资源支持!
作者按
1、项目背景
甘肃处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黄河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全国的差距持续拉大。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支持了如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等多项国家级政策平台。
在此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做出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甘肃进入政策机遇叠加期和效应释放期,新的时代背景下,甘肃的城镇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2、技术难点
甘肃的发展既有西部地区一般的普遍性,更有自身的特殊性,无论是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还是其城镇化进程。本次规划既要尊重一般性的发展规律,更要通过针对性分析研究,抓住其本质特征,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规划措施。
3、技术路线和方法
立足甘肃在国家发展中极其特殊的地位,包括两千多年始终未变的“通道区位”、三大高原交汇带来的“多样化生态”条件以及长期面对的“贫困问题”,在研究这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在“三大国家战略平台”落位甘肃的背景下,按照新型城镇化目标和省级战略部署,客观评价综合交通枢纽、通道、网络和多样化生态条件对省域城镇化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全面分析省域城镇化动力要素和发展路径,挖掘问题和不足。多角度评价资源环境条件对城镇化的承载能力,系统梳理甘肃省城镇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针对明显的差异化本底条件,分类和分区深化研究省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及发展模式。创新路径、优化布局,全面推动具有甘肃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