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金融科技才是城市竞争命门!谁是下一个王者?

2017-07-11 经管之家论坛

来源:米筐投资


 1

永生的金融和科技

 很多人在分析国内城市时,容易局限在国情之中。我们需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更广阔些,从世界城市的发展逻辑上找寻更高纬度。

 

先来看一组数据对比:

 

发现了什么?没错,几张表格中的城市高度重合,经济实力强的城市房价也高,而其共性是:金融中心城市和科技创新力强。

 

比如香港、伦敦和纽约,都是金融业极其发达的城市,世界几大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都在这三座城市;比如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在消费电子以及PC互联网时代引领全球科技。

 

而纵观全球经济近现代史,金融和科技可称作经济发展的永动机。

 

人类历史经历过数次大规模战争,历史遗迹、人口甚至文化都曾被部分消灭,但金融却永生不灭。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金融,一个城市金融业越发达表明其吸引资金能力强,从而能带动其他实体的发展。

 

而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从蒸汽机革命、到电气革命,再到互联网浪潮,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带来人类生产力质的飞跃。一个城市的科技产业发达,表明其创新能力强,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落地,活力更足。

 

世界金融和科技中心数百年间已经更换,但城市发展的核心逻辑不会变。因此,金融和科技是分析城市必不可少的纬度,也是如今城市竞争的核心焦点。而从这两个纬度看中国的城市,谁又领先一步?

2

谁是金融之城?

在新经济周期中,金融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更多城市的重视,对“金融中心城市”这一称号也开始明争暗夺。

 

金融的纬度,我们将从金融机构存贷款、金融机构数量(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金融业增加值等几个数据来观察。

 

 

其中:

1、上海是唯一确定的国家金融中心,北京和深圳的定位中没有此称号。

2、从各项数据看,北京、上海完胜其他城市。北京在存款余额、保费收入上领先上海,而上海在金融业GDP、私募基金数量上领先北京。但在金融交易中心比较上,上海领先太多。

3、全国性金融交易中心共8个,上海独占4个,北京、深圳、郑州、大连各1个(大连商品交易所)。

4、从存款余额来看,北京上海完全碾压其他城市,包括深圳也只到京沪的一半。可见北京、上海的吸金能力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

5、但深圳已经在加速追赶,近5年来资金增速达到130%。

6、一线城市中,形成了广州追深圳,深圳追京沪的局面。

7、成都、杭州、天津、重庆、南京、苏州形成第三梯队,除了杭州其他城市金融业GDP均过千亿元。而杭州是除北上深外,唯一私募基金超过千家的城市。

8、合肥的资金增速超过深圳,另外郑州、长沙也实现翻番,证明中部城市近5年来的吸引力逐步增强。武汉,依旧是中部的领跑城市。

9、北京上海金融业GDP占比超过15%,深圳、成都、杭州、南京、西安、郑州、厦门、济南占比超过了10%。西安的金融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第一大行业。

10、大连、沈阳2016年数据尚未公布(原因大概能猜到),但从沈阳的资金增速看,东北已经不是资金久待地方。

 

上海、北京、深圳作为三大城市群的金融中心已坐实,上海更是已经成为全球性金融中心。而下面一众二线城市迫于实力有限,只能争夺区域金融中心的位置。

 

而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从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更直观的给出了排名。

 

 

该指数选定了全国31个“金融中心”作为对比,这31个城市的金融业GDP占全国的54%,拥有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1%、证券公司总资产的96%、保险公司总资产的96%,包揽了100%的全国性金融市场。几乎所有重大的金融改革创新都发生在这31个城市中。

 

与上期指数报告相比,金融产业绩效上升最多的是南昌,金融机构实力上升最多的是郑州,金融生态环境则是福州和西安变化最大,哈尔滨下滑4位。

 

报告又将北上深之外的28个城市分了六个区域,评选出6个区域型金融中心。分区如下:

 

 

分区虽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大致的结论是正确的。北上深,加上大连(大连商品交易所立功了)、天津、杭州、广州、武汉和成都,总共9个金融中心城市拥有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总资产占31个城市的90.21%、76.92%、98.38%,金融业增加值占59.76%,优势明显。

 

结论:北上深作为实质上的全国金融中心毋庸置疑,南部沿海城市依旧领先,中部城市在崛起,武汉、成都、杭州、南京将是下一个全国性金融中心的诞生地。

3

谁又是科技之城?

这无疑是科技当道的时代,全球十大市值企业中有7家是科技公司,移动支付、人工智能更成为张口就来的谈资。

 

而在中国,互联网大潮一浪接一浪,智能手机、VR、共享单车等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也推升了中国的科技水平。而,有哪些城市称得上科技之城呢?

 

 

其中:

1、北上深依然是科技实力最强三强。从科研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来看,北京超5%,深圳超4%,上海也接近4%,远超其他城市,而这背后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

2、更多的互联网巨头、全国最强的高校都将总部放在了北上深,例外的是深圳尚无211大学,但灵活的人才落地政策支撑起了华为、腾讯、大疆、顺丰等多个巨头企业。

3、广州、苏州的高新企业超过4000家;天津、南京、武汉、合肥、杭州的研发占比都超过了3%,成为第二梯队。

4、北京、上海、合肥是国家批复的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凭借中科大等3所211高校资源、科教实力跻身此列,重心将放在一些领域做基础研究并强化应用研发。

5、合肥的获批让很多二线城市看到了希望,武汉、成都、西安也纷纷申请。武汉、西安同样高校资源丰富,科教实力强,西安的西咸新区已获批国家级新区,武汉光谷新区也正在申请。

6、杭州因为阿里巴巴的存在,科技实力骤升,高新技术企业也超过了3000家。但与深圳的巨头企业群相比,阿里难免显得孤独。

7、综合实力看,东部城市>中部城市>西部城市格局明显。

8、西部城市中,贵阳却因大数据异军突起,已获批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自身成本优势外,还要感谢马云。

 

而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香港已经超越了旧金山(硅谷),科创实力跃居第2,北京排名第7,上海第19。中国的科技实力已在全球占据重要位置。

 

结论:北京、深圳、上海已经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城市,杭州、武汉、苏州、合肥是正在崛起的第二梯队,西部城市需要更多时日来追赶。

 

后记:

在金融和科技这两大核心竞争命门上,北上深依旧无敌,头部效应明显,而它们将吸引更多的资金、资源、人才落地,强者愈强。

 

环沪城市群中,南京、杭州将是下一个中心,合肥只有科教优势难以成为中心城市;中部城市中,武汉的优势明显;西部城市中,成都将会成为支撑西部崛起的中心城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