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54年,13个中译本,撼动整个经济学界的经典教材!(附经济学入门29本精典用心的心得体会)

2018-03-23 经管之家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感谢授权

教材教辅市场庞大而芜杂,但每个学科总有几本经典教材能够历经沉淀,流传下来。《经济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54年,是一本影响了全球几代人的经济学经典教材,这本书的引进初衷是什么?编辑过程中又秉持着什么宗旨?新曲线总经理刘力给商务君讲述了《经济学》出版背后的故事。

当代经济学泰斗、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所著的《经济学》,是堪称影响了全球几代人的经济学经典教材。20世纪下半叶,《经济学》中译本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几乎撼动了整个经济学领域,深刻影响了国内老中青三代经济学家。


截至目前,《经济学》中译本已经走过了54个年头,先后有13个版本面市,共有6家出版社参与编辑出版。回顾《经济学》中译本的出版之路,不得不提该书版权的中国独家代理公司——北京新曲线出版咨询有限公司(简称“新曲线”),新曲线总经理刘力向商务君讲述了《经济学》出版背后的故事。


 刘力详细介绍了《经济学》中译本的出版历史


两个“第一次”,创造划时代意义


国内第一本《经济学》中译本,是196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经济学》(第5版)。回顾过往,刘力感慨道:“1964年至今,《经济学》在中国走过了54个年头,刚好跟我同岁。”《经济学》中译本长达半个世纪的出版之路,有将近半程浸润着刘力的成长轨迹和出版坚守,可以说是他职业生涯的一段缩影,承载着他身为出版人的文化使命。


刘力与《经济学》正式结缘是从1999年华夏出版社(简称“华夏社”)引进出版《经济学》开始的。1998年,时任华夏社副社长的刘力在新加坡世界书展期间,从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简称“麦格劳-希尔公司”)手中买下《经济学》中译本的版权。刘力强调,这是中国自1992年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以后,《经济学》第一次以版权贸易的方式被引进到中国。拿到版权后,华夏社于第二年推出《经济学》(第16版)。


1999年,华夏社推出《经济学》(第16版)


《经济学》(第16版)创造的另一个“第一次”,即第一次还原了《经济学》英文原版的教材形式。据刘力介绍,《经济学》英文原版是一本教材,但在《经济学》(第16版)出版之前,国内出版的《经济学》更像是学术著作。《经济学》(第16版)出版的同时,分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同时推出,还出版了配套的教师手册、学习指南、题库等,第一次保留了《经济学》英文原版所有的教材元素,让中译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材。《经济学》(第16版)一经出版,受到众多高校的青睐,这套教材当时的年销量约达10万册。


2002年末,刘力从华夏社离职后成立了新曲线,麦格劳-希尔公司中国区代表找到刘力,表示“人离开了,但你签下的这些版权必须负责到底。”此后,新曲线与人民邮电出版社(简称“人邮社”)合作,分别于2004年、2008年推出了《经济学》(第17版)、《经济学》(第18版)。



人邮社于2004年、2008年先后推出《经济学》(第17版)、《经济学》(第18版)


严把质量关,打造高水准的经典作品


从华夏社的《经济学》(第16版)到商务印书馆的《经济学》(第16版),虽然出版社及编译团队几经变动,但对于作品翻译、编辑的专业性和严苛要求从未改变。


一是严把翻译关。在译者的选择上,新曲线设立了专家匿名评审环节,译者翻译稿必须通过专家评审后才会被采纳;同时,新曲线编辑团队展现出的专业能力和严苛标准,也给译者提高翻译质量带来了动力。


刘力分享了当年《经济学》(第16版)出版过程中的一件趣事。《经济学》(第19版)的译稿经过华夏社经济科学编辑室的编辑后,回传到译者萧琛手中,萧琛曾感慨说,编辑将他的译稿“鞭打得遍体鳞伤”。为此,萧琛专门把华夏社的编辑叫到家里,针对书稿的几百条修订意见进行一一讨论。“正是这样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了这本书的翻译和编辑质量。”刘力说。


二是严控编辑质量。在《经济学》每一个新版本的编辑过程中,新曲线的编辑团队都是对照英文原文逐字逐句编辑。每个新版本基本保持70%左右的内容不变,30%左右的新增内容,新增内容包含了最新的经济学案例、经济数据以及全球经济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编辑对原来内容和新增内容同时编辑,全面更新。


刘力坦言,严把质量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真正做到高水准的编辑质量,离不开高水准的专业人才。新曲线的编辑除了出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等学府,且具有专业的经济学背景之外,还具备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


商务印书馆多以学术著作形式出版《经济学》中译本,2013年,商务印书馆首次推出《经济学》(第19版·教材版)


2011年,商务印书馆希望将《经济学》(第19版)再次纳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最为知名的社科学术丛书品牌,1981年,《经济学》(第10版)首次入选该丛书)。麦格劳-希尔公司在询问了新曲线的意见后,将《经济学》中译本的大本版权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同时,《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个单行本仍由人邮社出版。在刘力看来,《经济学》(第19版)入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对于新曲线具有非凡的意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一套非常有影响力、广受尊重的学术著作,《经济学》(第19版)应该被收入其中。”


2014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经济学》(第19版·典藏版),双色印刷,制作精良


面对该丛书极其严格的译文和编辑要求,新曲线内部进行三次审定之后才将书稿交给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对新曲线的翻译和编辑给予了较高评价。“得到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编辑团队的认可,对于我们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


引进优质教材,赶超国际水准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出版人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中国高等教育跟国外差距巨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材落后,必须要把国外最好的教材引进到中国来,这是出版人能够为中国高等教育所做的最实实在在的一项工作。”这是1997年刘力刚任华夏社副社长不久后,知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对他说的一番话。这番话对刘力此后20余年的出版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对经典要怀有敬畏之心。《经济学》在学界的影响巨大,从老一辈的吴敬琏、厉以宁到现在的中青年经济学者,几代经济学家都深受其益。“甚至有一种说法是,再过若干年,《经济学》会像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亚当·斯密《国富论》一样成为经典。”刘力表示,面对《经济学》这样“可遇不可求”的经典著作时,首先要心怀敬畏,才能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慎之又慎”。


其次,对出版质量精益求精。引进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一方面,如果选错了译者可能会毁了一本名著;另一方面,如果编辑不负责任或者水平不够,经典也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无论是从译者的选择、对翻译质量的要求,还是对编辑加工、设计制作的要求,新曲线都力求精益求精。“在引进出版优质教材方面,出版机构应该把对翻译和编辑的要求提升到一个至高位置,绝不能‘暴殄天物’。”刘力强调。


最后,引进真正了解、关注中国的名家名作。据刘力介绍,萨缪尔森是一位对中国发展兴趣浓厚且态度友好的经济学家。“当年《经济学》(第16版)出版的时候,萨缪尔森原本要来华参加首发式,虽然最终因为身体原因没能来,但为此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在首发式上放映,引起了热烈反响。”刘力说,萨缪尔森非常关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从《经济学》(第16版)开始,每一版都要写到中国经济,而且比重越来越大。萨缪尔森曾表示,经济学理论需要不断革新和发展,中国经济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很可能会带来经济学理论的革命。


“关于教材出版的发展,引进国外优质教材可能是一个必经阶段。下一阶段,我们的自建教材可能会慢慢发展起来,逐渐赶超国际水平。”刘力总结道。


延伸阅读

经济学的初、中、高级

29本经典用书的心得体会



来源:经管之家

作者:坛友09kaoyan


前言


学习经济学七年有余,惭愧的是却毫无建树,而现在呈现在方家面前的文字,主要是我想就西方经济学的书籍表达一下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尚企大家斧正。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对诸书籍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的分化,既借鉴了传统的划分方式,又有个人的主观倾向在里面,提请大家注意。


一、初级读本


《经济学原理》(曼昆,机械工业出版社)。适逢互动出版网在高校搞促销,当时好像是九十八元钱一本(原价二百多),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本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几乎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顺畅地阅读本书,但是大家不要轻视它——要知道,“书中任何看起来枯燥无味的部分,都有作者的匠心在里面!”这本书我看了五遍,分别用蓝黑色钢笔、蓝色圆珠笔、红色圆珠笔、黑色圆珠笔、绿色荧光笔批注,整本书画的面目全非,我后来又买了一本作为收藏。在这里,我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地叙述,其目的并不是对一本书的推介,而是建议大家不要忽略简单的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学本质——而这正是此书编写的初衷。


《经济学》&《经济学小品案例》(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同样是经济学的科普读物,斯蒂格利茨编写的这两本书和曼昆编写的《经济学原理》其写作风格迥然不同,尤其是反复看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之后,更是感觉斯蒂格利茨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国外的这两位经济学大家显然洞察了经济爱好者的心理,不仅语言生动,而且极其擅长以独特的视角切入问题,后来国内也渐渐兴起了这种风格的写作方式,可以非常肯定地说与上述二位作者的巨大成功密切相关。《经济学小品案例》是一本经济学案例的小册子,读者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之后可以通读,但是与斯蒂格利茨编著的《经济学》相比,此书便相形见绌了。


《经济学》(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此书结构庞杂,包罗万象,渗透了一位经济学家对经济世界的深刻理解。按照常理来讲不该当作初级读物,但是考虑到读者一旦掌握其大体构架便可在以后的学习中高屋建瓴、势不可挡,故个人建议可以适当考虑对本书进行提前学习。


《微观经济学》(梁小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梁小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感觉是一个大杂烩,或者说是“东北乱炖”,尤其是当你看过多本经济学名著之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这两本书受国外教材的影响极深,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用心体会,读者不难发现其中有拼凑的痕迹。尽管如此,作为国内入门级别的教科书,这两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魏埙,南开大学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刘厚俊,南京大学出版社)。几乎都没什么印象了,现在之所以还能凭借回忆写出这两本书,是因为第一本书作者的名字中有生僻字,而第二本书是我最早发现介绍影子价格的。


二、中级读本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专著。中级教材,在国内的教科书里面属于讲解较为全面的,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讲解。书中涉及的数学工具较为朴素,诸如一元函数求导、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极值等,没有高深数学背景的学生一样可以通读——关键是你要有毅力!要知道,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部分各四百五十页左右!这本书我先看的第二版,当时是在图书馆借阅的,但是读书过程中被精彩内容所吸引,忍不住在书页的空白处添加批注,整本书写得密密麻麻惨不忍睹,后来赔偿图书馆60元钱了事,再后来我经济即使再拮据也只买书不借书了。若干时间后,我相继看完了本书的第一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和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微观经济学》(鲁宾菲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曼斯费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两本书写作风格几乎一致,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太大的特色,另外,整体内容较为容易,划归为中级读物实在有些牵强。书中涉及的数学工具极为简单,凡是能用直线表示的绝对不用曲线,断然不会打消数学知识薄弱者的学习积极性。


《微观经济学原理》(王秋石,经济管理出版社)、《西方经济学》(黎诣远,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承,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宋承先,复旦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厉以宁,高等教育出版社)。如果时间不宽裕的话,第一本书大家就不要看了。黎诣远的著作是几个学校官方指定的参考书,我当初看的是早期的版本,心里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尹伯承和宋承先编著的书与其说是西方经济学,毋宁说是政治经济学,这种阅读之后带来的感觉上的错位注定了它几乎不可能成为经典。既然提到了尹伯承,就不得不提他编写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册。这两本习题集相当不错,里面的题目能让你加深对经济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题型相对也较全面,当时一些高校甚至从中甄选题目作为考研试题,不过它很快被一些后起之秀散发的光芒所掩盖,比如“金圣才系列”的考研辅导书——《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同样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再说厉以宁的这本书,此书和他在国内外的名气实在严重地不相符,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达不到买书之前读者的期望值,后来和一些读过此书的朋友交流,大家一致怀疑是他的博士研究生编写的。


《微观经济学》(黄亚钧,高等教育出版社)。32开本的小册子,里面的论断较为新颖,列举的例子也挺有意思,印象比较深的是对价格歧视的讲解。此书较为简单,难度介于初级读物和中级读物之间。


《微观经济学》(朱善利,北京大学出版社)。在经济学中级读本中较为偏重数学工具的使用,当然,这一点远远无法与《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北京大学出版社)相提并论,稍后我们将提及。朱善利编写的这本书引入了较多的数学工具,但并不晦涩艰深,数学基础好的学生一般都可以接受,另外,本书的视角也比较独特,例题、习题较为新颖。其风格有点类似《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张元鹏,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和《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尤其贴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H.范里安,上海人民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张元鹏,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我看的是早期的版本,后来新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订正了原书中的一些错误。此书的写作模式较为独特,前面提纲挈领,末尾有总结或思考题,有点类似教师的讲义。平时一些冥思苦想而不得其解的问题,在这本书中常常可以得到启发,个别习题较有特色,但是大部分习题难度一般。


《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名副其实的中级读本,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数目。很多人反应难度偏大,个人感觉如果初学者采用此书,可能难得其神髓,建议有一定基础之后再阅读之,可能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书中的习题非常新颖,极为贴近生活,有很多改编自国外教材经典习题,也有一些是作者自编,就习题的编排而言,国内经济学中级教材能已知媲美的唯有《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北京大学出版社),讲解方面略微西化,也算本书的一大特色,推荐必读。


《管理者微观经济学》(科雷普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相当传奇的一本书,架构与现行的教材截然不同,其基石正是博弈论和策略思维理论,无论是内容还是视野,均颠覆了传统。习题层次分明,有些题目完全来自生活实际,通过这类习题的训练,你会逐渐获得思考现实的经济世界的思路,而不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经济学是研究马尾巴功能的”。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H.范里安,上海人民出版社)。这是一部广泛使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就将它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讲解颇具特色,视角相当独特,深入阅读能起到易筋洗髓之功效。笔者大学期间断断续续将之读完,后来又重新拜读,并写出大约一百六十页的读书笔记,自感收获颇丰。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北京大学出版社)。内容属于中、高级微观经济学,涉及海量的数学知识,极其强调原理的逻辑性。在国内中、高级教材中属上乘之作。此书我有三本。上大学时买过一本,初时觉得甚是枯燥乏味,勉强坚持着看了前三讲,然后就束之高阁。后来看过很多经济学著作,有了一定的根基,并且学习了一些经济研究的数学工具,诸如《最优化原理与微观经济学》(王川龙,经济科学出版社)、《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蒋中一,北京大学出版社)、《中级微观经济理论数学方法》(詹姆斯·M·亨德森,北京大学出版社)等等,回过头来再次学习平新乔老师的名著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时候再读,自是取之左右逢其源,而看至精彩之处,更是常常“置身天地间,击节歌天工”,以致于拍案称奇、长身而起。后来翻阅得厉害,以至书页飘零,便又买了一本新书,只是看,不在上面涂鸦,基本保证了此书的完璧之身。上研究生时适逢平新乔老师讲授高级微观经济学,学校又发了一本,重读此书,心中有万千感慨!现在这本书在国内极富盛名,“金圣才系列”还特意出版了一本《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课后习题和强化习题详解》,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对原书所附大量的习题逐一进行讲解,可惜错误偏多。书中的习题多来自国外经济学名著,举例来说,第四讲(VNM效用函数与风险升水)、第五讲(风险规避、风险投资与跨期决策)的习题,就可以在《微观经济理论》(瓦尔特·尼科尔森,中国经济出版社)一书中找到。


《微观经济理论》(瓦尔特·尼科尔森,中国经济出版社)。经典就是经典!作为中级经济学和高级经济学之间最好的桥梁,本书绝不避讳数学工具的应用,但整体简洁明快、自然清新;内容方面包罗万象,难得的是层次清晰、详略得当。稍显不足的是部分课后习题过于简单,但还是有不少富有启迪性的习题的。当时买书时原价购入,82元人民币,让我咬着嘴唇很是犹豫了一阵儿。


《宏观经济学》(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又是曼昆!中级读本,此书之风格与《经济学原理》(曼昆,机械工业出版社)一脉相承,越是高深的理论,越是讲解得浅显易懂(不像有些作者,唯恐读者不知道自己生猛,把问题讲得云山雾罩,让读者顿生敬畏之心)。数学工具依然很少,但阐述得非常明白,作者深厚的功底由此可见一斑。此书建议反复阅读,即看完之后先放置一段时间,待读完其他教材之后再拿出此书认真揣摩、细细体会。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级读本,多所高校指定的考研参考书,大致相当于《微观经济学》(鲁宾菲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且隐然还有超越之势,建议必读、精读。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杰佛里·萨克斯,上海人民出版社)。此书久负盛名,是经济学研究者无法回避的一本书。其框架结构条清缕析,细节方面更是无微不至,建议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反复阅读之。


《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与政策》(张一弛,中国经济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欧阳明,上海人民出版社)。前者是张一弛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编写的教材,曾经盛极一时,内容方面讲解得较为透彻,也较为全面,属于典型的中级教材。后者的名气显然不如同一系列的书中的《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期望值过高的读者甚至可能会失望,个别地方已经涉及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的视角》(龚刚,清华大学出版社)。中级教材,和《经济学原理——中国版》(卢峰,北京大学出版社)一样,属于选读系列,侧重于对国内当前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和阐释。


三、高级读本


《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哈尔·瓦里安,经济科学出版社)。高级读本,其难度大致为研究生一年级水平。章节较多,划分得较为细腻,但是每一章均相当简短,读者在渐入佳境时其讲解却嘎然而止,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微观经济学》(安德鲁·马斯-科莱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定价110元人民币,是西方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高级微观经济学教科书。该书浩若烟海,全面、系统、深刻地讲解了经济理论的各个方面,其结构极富条理性,其推理极具逻辑性,堪称经济学界的“九阴真经”。建议准备报考名校研究生的学生精读,另外,数学基础好的读者可以提前翻阅,一次就弄懂可能不太现实,“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看几遍,多思考体会,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明白了。不得不说的是,建议初学者先看国外的名著,再研习国内的教材,相互比较印证,多方的观点相互激发碰撞,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高级微观经济学》(武康平,清华大学出版社)、《高级微观经济学》(蒋殿春,经济管理出版社)。前者属于清华大学经济学系列教材,也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通用教材,偏重数理推导,可读性较强。后者的难度断然不会让大家失望,数学工具的使用也比较到位,建议有兴趣的读者一读。


《高级微观经济学》(张定胜,武汉大学出版社)、《研究生用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一本书的难度一般,略高于中级读物,涉及面较窄,因此有精力浓墨重彩地详细论述。第二本书我当时用的是第二版,前面讲解得还好,但感觉其后劲似乎不足,另外,在某些问题的叙述上显得不太深入,比如“风险理论”,几乎就是一笔带过。


《高级宏观经济学》(罗默,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学习经济学的人,无人不知罗默,此书普遍使用于国内外高校,几乎是研究生必备之教材。“全面”是其最大的特点,数学工具不是很复杂,但在讲解方面真正做到了精明扼要、深入浅出(但是个别地方还是显得非常之罗嗦),对各种观点的处理也较为到位。在一些网站上可以找到此书的电子版,建议精读。


《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布兰查德,经济科学出版)。难度高于《高级宏观经济学》(罗默,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建议准备深入研究经济理论或者准备考博的读者精读。


《高级宏观经济学》(龚六堂,武汉大学出版社)、《高级宏观经济学》(武康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本书主要介绍较为艰深的内容,对数理分析较为偏爱,此书若研究透彻,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也就登堂入奥了。第二本书对“增长理论”讲解得非常出众,其数学推理也较为严密,值得一读。


5年,经管之家公众号6500篇文章,

这里是丰富而全面的经管知识库+财经百宝箱

经济系列:经典书单 | 入门书籍 | 宏观框架 | 经济模型 | 经济预测 | 纳什均衡 | 简史 | 调控 | 学习体会 | 经济思维 | 供给侧改革 | 博奕论 | 科斯 | 奥地利学派 | 成本 | 学习手记 | 宏观思辩

 

金融系列:学习书目 | 金融体系 | 书单 | 投资思维 | 估值 | 银行 | 资产配置 | 投行 | 量化投资 | 建模 | 研究员 | 对冲基金 | 股市交易 | 行为金融 | 宏观分析 | 尽职调查 | 研究 | 金融读博

 

管理系列:企业案例 | 精选书单 | 公司治理 | 咨询模型 | 行业干货 | 商业分析 | 管理圣经 | 营销

 

财经系列:中产阶级 | 爱情经济学 | 奢侈品 | 有钱人 | 月饼证券化 | 屌丝值 | 选老公 | 雍正行长

 

学习资源:搜索技巧 | 顶尖课程 | 名牌大学课件 | 商业图书 | 文献管理 | 原始数据 | 金融网站 | 内部培训 | 投行并购 | 行研清单 | 国外学习APP | 英文文献 | 金融电影 | 工具包 | 免费资源

 

爆款文章:房价 | 一线城市 | 二胎 | 收入 | 80后 | 移民爸爸 | 学历 | 中产生存 | 花钱 | 求职机会 | 没背景 | 北京折叠 | 有多拼 | 世相绘 | 赚钱领域 | 励志青年 | 顶尖名校 | 城市 | 农村 | 寒门

 

读研读博:投稿经验 | 写论文 | 学术牛人 | 论文工具 | 科研工具 | 学术资源 | 读研 | 读博 | 找工作

 

统计系列:学习心得 | 推荐书目 | 实证分析 | 大师之见 | 计量之路 | 常见问题 | 必读 | 统计数据

 

名家之声:吴敬琏 | 张五常 | 李稻葵 | 许小年 | 张维迎 |  | 陈志武 | 林毅夫 | 钱颖一 | 陆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