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T】700人围观的活动会是啥样?关于“技”和“艺”,大师们又怎么说?

2016-12-22 现有粉丝近30万 《建筑技艺》杂志



2016年12月14-15日,《建筑技艺》年度压轴大戏——2016技艺成就建筑之美高峰论坛在徐州云泉山庄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此次论坛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技艺》杂志社主办,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苏省建筑师学会、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了厚石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徐州市建筑文化学会、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专业委员会支持。


开 幕 式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建筑师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季翔教授主持。首先由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教授致辞,他首先回顾了中国矿业大学的百年发展史,认为本次论坛能在矿业大学召开,对矿业大学来说是一种无比的荣耀。他说:我们一直生活在建筑大师们创造的美丽校园里,早年在北京有梁思成设计的教学楼,现在的新校区是何镜堂院士团队的杰作。而徐州近年来逐渐从满目疮痍的矿区变成美不胜收的生态园林城市,是矿大的老师们、在徐的专家们和德国专家共同努力十年的结果,其中建筑学的老师们也功不可没。今年学校将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等专业整合到了一起,成立了大设计概念下的建筑与设计学院。这次大会,来了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希望院士和大师们能为新学院的发展给予指导和支持”。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建筑技艺》编委会主任崔愷院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说:作为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和《建筑技艺》杂志社共同打造的年度品牌会议,今年已是第五届了。每次会议都精彩纷呈,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而今年来到徐州,意义非凡,一方面徐州文化底蕴深厚,另一方面演讲的几位建筑师与徐州有着深厚的渊源,有人家乡在徐州,有人在徐州做过项目,也希望听到徐州人民对于项目的反馈声音”。此外,崔愷院士回顾了《建筑技艺》近几年的努力和进步,特别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



论  坛

开幕式之后,进入了一整天的精彩演讲环节。本次会议邀请了14位专家结合自身实践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既包括对传统技艺的思考与实践,也涉及前沿科技的探索与创新,既讲述了建筑材料、构造等的微观技术与方法,也分享了对建筑策划和全称的把控与整合。


\

崔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以《技术成就建筑之美——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实践》为题,结合近年来的项目实践,在介绍清水混凝土建筑的发展、清水混凝土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清水混凝土设计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与结构一体化设计问题;保温和防水的构造问题;建筑与装饰一体化的问题;BIM设计保障建筑、结构、机电一体化等。提出预制装配式体系是保证清水混凝土质量的有效途径,它的结构性、界面性、轻型化、复合型是发展的方向。


并分享了泰山桃花峪游人中心、重庆万州三峡移民纪念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德阳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兰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丁肇中科技馆、张家港金港文化中心、山东荣成市少年宫方案设计、西宁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等实践案例。


泰山桃花峪游人中心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德阳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



兰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

做了题为《重回失重》的演讲,分享了与创作团队在“失重”状态下的一些创作构想。“失重”最初于2006年提出,表达的是一种创作状态,人在失重状态下可以变得无拘无束。报告阐述了由“失重”衍生的“空间与形式”、“创意与设计”、“个性与风格”两两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建筑空间既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还要满足生理和使用需求;在建筑创作中设计即是对创意要素的精心安排与重构;建筑师创作个性的不断再现与重复形成其特有的风格。


此外,还分享了他与团队在“失重”状态下思考及创作的建筑作品:根据埃舍尔1953年石版画“相对论”而衍生发展的建筑模型、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当代视觉艺术中心(建成后名为合肥美术馆)、深圳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红树林地质博物馆(建成后名为“天盒”,位于上海世博会雕塑园)。


“重回失重”是对“失重”概念的升华,孟建民院士通过2006-2016年这十年的实践累积,提出“反常而合理”的建筑之道,“反常”指的是科技创新和观念创新,“合理”则指的是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总结而言,好的建筑设计是基于满足其合理功能的条件下,不断推陈出新的创作过程。这也是他和团队多年来一直追求的创作状态,并且希望在这种状态下能继续思考、体验及创作出一些特别的东西。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


当代视觉艺术中心



上海世博会雕塑园“天盒”




庄惟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国家勘察设计大师

以《建筑策划理论再思考》问题,分享了近年来在建筑策划层面的研究与思考、方法与实践。面对国内不合理的大拆大建而导致的建筑平均寿命只有30年的严重浪费现象,如何科学理性地进行建筑创作是城市建设的重点,也是建筑策划在设计前期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在介绍建筑策划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建筑大师的策划实践,如弗兰克•盖里的罗尤拉法学院、比尔•考迪尔的哈佛教育研究院,展现了建筑策划的运行过程。建筑策划的传统方法:棕色木板墙法、问卷法、SD法、矩阵法、AHP法、回归计算法、模糊决策法,以及建筑策划方法的未来:空间句法、大数据。提出要完成建筑流程闭环的反馈机制——使用后评估POE,以及POE在我国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章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所室主持建筑师

以《向史而新》为题,从“叠合的原真、存续的空间、比对的重构”三个方面对延安中路816号修缮及扩建(解放日报社)、复旦大学相辉堂修缮及扩建、杨浦滨江示范段三个项目的改造历程进行回瞻,对历史建筑和历史景观如何与当下社会的文化圈层产生交集作出可能性的考量。


叠合的原真——在场所中,时间总是被隐匿的层面叠合覆盖起来。当我们把层面逐一厘清之后,时间的质感就逐渐呈现出来。而且时间是只属于这个场所的,始终在这里隐匿地流动着,也只能在这个场所中追溯和体验。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剥离出时间的剖断面。历史是一个“流程”的主张一如既往地贯穿于我们诸多的改造案例中。这种偏向于实证主义的立场将历史看作连续且不断叠加的过程,这个历时性的特征与自然法则相类似。历史的原真性不再以一种封闭的法则或系统呈现,而是在充分尊重原始状态的基础上承认并接受不断叠加的历史过程。这就是“叠合的原真”的改造主张。“叠合的原真”强调历史建筑的保护由“原初状态的复原”向“当下真实状态的适当维护”转变,历史建筑的现存状态更加反映了当下真实的历时性和即时性。存续的空间——建筑作为一种关系而存在,恐怕是对场所的诗学最有力的注解了。比对的重构——历史总是在“不断迈向未来而与现在争斗的现实中”被创造出来,历史不仅仅是怀旧的记忆。


任何历史文本的建构都需要作者,每段历史都有其各自的作者,那么究竟谁才是“作者”?。正如福柯(Michel Foucault)所言,严格意义上,我们不该谈论“作者”是谁,而只能谈论“作者功能”,换言之,作者的身份不是一种自然身份,而是一种社会建构,这种建构因语境的不同而异。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当下作者的权威性最为强烈,有权力从他所处的历史位置和利益考虑来发出应有的声音,而其合法性在于推动历史的当下进程。改造就是在类似于这种比对关系中呈现出传统与当下的并置共存。在这三个修缮与改扩建项目中所采取的谨慎的对应可以看成与传统对话的正向操作,但在这个对话中又隐藏了某些显而易见的反向性。向史而新,建筑的目的既在于包含过去,又在于将这些过去转向未来。


延安中路816号修缮及扩建(解放日报社)



杨浦滨江改造示范段




张彤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回顾了中国国学中心的创作理念和建造过程,从格局、形制、构形、造园四个方面深度解析历时六年的中国国学中心设计创作。


格局:中国国学中心主体建筑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文化综合区正中南端。居中取正的定位凸显中华文化中正淳和的精神特质。承袭经典的Π形格局,总图设计在体现国家宏硕壮美之文化形象的同时,形成一系列连续的外部空间场所,与文化综合区的公共空间系统相衔接,以开放的姿态迎纳海内外国学研究者和民众进入这一文化家园。


形制:中国的哲学中存在着以整体和易变理解并诠释世界的时空图式,方圆几何以其中心感、对称性和宇宙象征意义成为这种图式的原型。秉承这一宇宙图式,中国国学中心的总图设计、主体建筑与两阙的空间构成均采取中正方圆几何,俯仰天地之象。主要公共空间琅環室、国学堂、坎一厅与各层常设展厅沿竖向轴线序列展开,通接天地成脉。


构形: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由斗栱承托从屋檐到柱身的檐下曲线,完美呈现了静力学的传力路径,成为中国建筑最为优雅的特征性线条。中国国学中心主体建筑抽取这一线条作为立面造型的线型母题,源承古典建筑的经典比例,自下而上呈现出由实到虚、由简而繁的渐次变化。国学中心形式构形中的大部分构件——檐下挂落、肋栱、凸肋、石质百叶均具有自然通风、遮阳或结构受力的性能。构形设计在性能达成中获得形式特征。


造园:中国国学中心的空间组织从整体到局部都寻求与园林环境的充分融合。园林的经营在庭阶环雍、下层庭院、屋顶花园、裙楼立体庭院以及周边绿化多个层面立体展开,营造人文精神与自然情景戚戚相生的书院意境。


中国国学中心





曾群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集团副总建筑师

做了题为《约束与释放》的演讲,提出了在创作过程中寻求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平衡。通常我们理解约束是外部因素的限制,诸如任务书、场地、规范等对设计的要求,而释放是对这些要求做出的有效而创造性的回应和策略。而我更愿意将这两种状态理解为设计的两面性:一方面,我们需要突破、创造或重构,另一方面我们恐怕也需要约束自己的“创作冲动”,克制自己的设计欲望。如果说通常意义的突破限制、释放创意是设计的目标,而我更关注释放之后的克制,这种克制是使设计能回归到关注更本体的东西上来,重新审视原初的需求,用更简单、更真实的策略来应对,避免诸如过度的形式或过分的技术,使设计以一种简单之道接近它的本真面貌。


在三个项目中,我们一开始先抽离出应该要直面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或城市、或场域、或人本、或文化存在积极的作用,并且对项目本身价值亦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对任务书、业主诉求、城市规划条例、设计规范等要求,尽管可能保守严苛甚至僵化,但不回避亦不屈从,而是积极寻找突破与释放,但方法和手段是克制和恰当的,在限制中释放的同时,又在释放中约束和克制,这是这几个项目设计的基本方式。或许,从更广范围来说,也是我们应对中国当下建筑设计现状的积极策略。


苏州实验中学


上海棋院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




祁斌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以《贴地建造》为题进行演讲,介绍了近年来在徐州当地的设计实践和基于当地特色的材料运用、建造方法等。


贴地建造表达了建筑创作的一种态度,是在建筑与环境地域文化和人文特性相近相融中的尝试探索。贴地建造也是一种实践中的设计方法,让设计的视点转到场地,聚焦建筑真实需求的内在逻辑,关注普通人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存在的意义。在徐州汉文化景区一系列持续多年的项目设计实践中,设计构思从场地原发,通过场所回归、文脉尊重、气质营造、地域性材料以及经济性建造使用等多维度探索表达贴地融合的种种可能途径。


在徐州艺术馆、徐州音乐厅项目中,从公共建筑公共性角度出发,探索在城市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设计中贴近普通市民文化、休闲生活的需求,通过开放交流平台、开放式公共艺术展廊、观景音乐厅等设计策略,充分实现普通市民可参与性。在泉山森林公园的系列项目中,更是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人行为与环境特征的恰当融入作为设计主题表达,寻找贴近徐州人文气质和地域文化的建筑表达。




徐州美术馆


徐州音乐厅


泉山森林公园




张鹏举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以《一种材料四个房子》为题讲述了对于混凝土砌块这一材料的认知和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6年前,偶遇一种材料,混凝土砌块。认识到是一种工程造价低、机理厚重粗放、表现力强的材料,更认识到这一材料因其自然而携带着某种表情;因其真实而传递着某种性格;因其恒久性而散发着某种光阴感。


于是,在研究了其建造以及保温等技术问题后连续四次使用。第一次使用——2010年,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楼项目,混凝土砌块在项目中充当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分隔墙,材料强化了在空间秩序中营造时间性的企图;第二次使用——2012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扩建项目,混凝土砌块充当砌体结构材料,设计让“砌筑”本身成为延续老馆真实表情的来源;第三次使用——014年,内蒙古临河市阴山岩画博物馆项目,混凝土砌块帮助设计实现了从风格到性格的转换;第四次使用,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实践基地项目,借助于这种材料,设计试图把空间的光阴和性格表情综合进行表现,呈现特定的空间品相。


一种材料,其背后是建造和技术问题,表面上看,对应表皮、风格,而运用适当,可以表达空间的性格表情以及光阴感,即空间的品相,因而,从技术到形式再到品相,个人认为是“技术成就建筑之美”这一命题的一个基本内涵。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公司设计楼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扩建



阴山岩画博物馆




荣朝晖

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态度与温度》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设计起点、创作理念和项目实践过程。态度是设计的起点,而温度是设计背后体现出来的与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谈设计是想回避技术在设计中的干扰或者说是限制,而把设计回归到人的具体感觉上来。设计的起点就是态度的选择,不可能没有态度地去开展设计。在众多的态度中,我选择(对抗)作为设计的起点。因为规则或者现状的制约,建筑在起点一定是充满抵抗力,而这是促使改变和建立新世界的动力。以温度而非美学为目标是建筑学存在的真正价值。建筑之所以是文化就是因为其背后的故事或者是提供了人自由的感觉。人的价值是以自身的主体确认为前提的,而连接自己的过去和当下的感觉才可以把自己融入建筑。


中国地板博物馆就是在现有框架体系内对空间的相对化处理以获得一个自由选择的场所,人真正成为空间的主人。而浙江山地老宅设计是对90年代农村发展后集体失忆的一种对抗反应。希望把尺度回归到曾经的状态,让建筑唤起失去的乡情。一个有温度的建筑才可能承载故事,而当故事变成传说,建筑才有可能步入永恒!


中国地板博物馆


浙江山地老宅




肖诚

深圳华汇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建筑师

带来了来自特区的设计经验,以《前哨实践:前海特区馆和深圳湾超级城市展示中心》为题展示了在深圳这一超级城市独有的背景下,其对于临时性的思路、对于展示性的表达和对于公众性的营造。深圳作为高速发展的超级城市的独特样本,已成为效率与资本结合的经典案例。伴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激增,深圳的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快速提升。从而,时间因素,就成为了一个项目或城市片区发展的重要维度。 


报告中所列举的两个项目。前海特区馆与深圳湾超级城市总部基地城市展厅,都是在深圳未来重要的热点片区的临时性展示项目。二者的土地使用年限都很短,但又同时承担着展示片区未来发展图景与价值观的重要窗口。因此,在设计上,一方面是要在精心打造与快速实现之间取舍平衡;另一方面,也要使建筑本身成为联系当下与未来城市空间的桥梁。同时,也都以提倡公共价值最大化的理念使项目本身成为城市的“公共客厅”。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是设计思考的核心,低碳的建造方式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则是设计达成的重要手段。


前海特区馆(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以富于昭示性的形象、灵活高效的空间组织方式和适合深圳气候特点的室外灰空间,建成之后成为了前海片区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展厅,则以白玉般的质感和清新洁净的姿态轻轻的漂浮在城市公共绿地上,以积极的方式融入城市肌理,同时也成为吸引公众驻足停留和进入参与的城市公共空间。


前海特区馆


深圳湾超级城市总部基地城市展厅




常江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

以《从采矿迹地到城市空间》为题,介绍了多年来在矿区采矿迹地生态修复方面的经验,以及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城市空间的策略。城市资源的稀缺性及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矿区采矿迹地作为城市土地储备资源的地位日益突出,而且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有序退出过剩产能,成为必然。


报告在阐述了矿业城市面临的困境、采矿迹地的概念,以及矿业遗产/遗存的独特之美的基础上,以徐州市夏桥矿和晋城市古书院矿的具体规划实例,向与会者讲述了从采矿迹地到城市空间的转变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并指出采矿迹地再开发与再利用必须考虑: 经济转型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维系;产业结构重构与采矿迹地的修复的联动;破除“孤岛效应”走向“矿•城•乡”空间体系的协同发展;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和各种潜在危害和污染的消除以及工业文脉的解构和传统文化的沿袭与创新。


在采矿迹地的城市回归过程中,政策的支持、资源的集成、资金的保障、技术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但创新的思维尤为重要。只有以创新的思维为引领,务实的规划为手段,才可以实现采矿迹地向城市空间的转变。


夏桥工业广场复兴概念性规划




佘羡清

大连金诺格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就如何应用纯钢系统的高强度及精美特性实现大跨度玻璃幕墙门窗,及采用精密冷弯钢型材高熔点先天优势解决了玻璃门窗幕墙的防火问题,又保障了门窗幕墙气密性、水密性、耐用性能及绿色环保性能等等展开了一系列论述,并介绍了相关工程案例: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佛山万科金色城市等。





张宝贵

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以《色变》为题介绍了使用丢弃的废弃物做夯土墙的技术创新,以及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引发的思考,不但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将环保的概念变为现实。


结合宝贵石艺与诸多知名建筑师崔愷、张锦秋、保罗•安德鲁、王辉、庄惟敏等等一起合作的实践经历,介绍了装饰混凝土材料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包括鄂尔多斯东胜体育场、西安大明宫丹凤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吊顶、山西五龙庙、延安文兴书院、贾平凹文化艺术馆等众多优秀工程。


贾平凹文化艺术馆


山西五龙庙




臧海燕

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ACTIVE HOUSE 中国区联盟筹备委员会秘书长

做了题为《ACTIVE HOUSE建筑理念暨建筑大空间自然采光通风解决方案》的汇报,介绍了来自欧洲的Active House积极建筑理念,即以人为本的建筑。并通过在全球的诸多建筑实践,进一步表明了此理念可依据当地气候及其他条件的不同,在实现建筑多样化的同时,最终建造出舒适、健康、节能、可持续的建筑。


另外,针对建筑大空间的自然采光通风设计,通过解析丹麦DSV总部办公楼、威卢克斯中国办公楼、上海总商会改造等建筑,利用威卢克斯最新产品VMS模块化智能天窗系统,最终解决大屋顶采光天窗智能通风不漏雨的需求 。而导光管其低成本、高节能、高效采集自然光采光的优势,也通过衡阳新体育馆的大屋顶应用,以及宁波市总工会职工之家中央公园地下商业街应用,表明了在建筑交付后运营可节省更多电耗。


威卢克斯作为全球最大的特种制造商,至今已75年历史,并一直致力于为建筑自然采光通风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丹麦DSV总部办公楼,VMS模块化系统天窗



SHL设计宁波市总工会职工之家地下商业街导光管应用



衡阳体育中心新体育馆




本次论坛邀请了4位知名建筑师进行学术主持,除了开幕式嘉宾季翔教授以外,另三位分别是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总建筑师徐锋、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许世文、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罗萍嘉教授,他们的精彩点评也为论坛增加了不少亮色。


参  观

15日上午,主办方还组织代表一同参观了徐州博物馆(关肇邺院士作品)、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崔愷院士作品)、 徐州音乐厅(祁斌建筑师作品),使代表对这些经典项目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大家普遍感觉收获很大。





同期活动:《建筑技艺》2016编委会和理事会会议

论坛前一天的12月13日晚上,还召开了《建筑技艺》杂志2016编委会和理事会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建筑技艺》编委会主任崔愷院士主持,首先由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建筑技艺》杂志社社长王学东致欢迎词,之后由《建筑技艺》杂志社主编魏星进行2016年《建筑技艺》杂志社工作汇报。



魏星主编以“感恩、协作、共赢”为题,深情回顾了这几年《建筑技艺》在大家的帮助下进步的点点滴滴,特别是2016年,《建筑技艺》更是突飞猛进,除了完成12期正刊的主题出版外,还出版了2本《建筑幕墙》和一本《中国建筑学会2016建筑创作奖作品集》,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也突破29万,并举办了20余场高端学术活动,此外还在中国建筑学会下申请成立了建筑幕墙学术委员会。而所有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各位编委和理事的支持,未来也希望和大家有很多的合作。


参加13日晚会议的除了上述论坛报告嘉宾和主持人外,还包括如下编委和理事。

代表人

单位

职务

赵元超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国家勘察设计大师

杨瑛

湖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国家勘察设计大师

刘恩芳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事长

冯金龙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事长

冯正功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院长

傅绍辉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首席总建筑师

高崧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戎武杰

华建集团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副院长、总建筑师

郭卫兵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副院长、总建筑师

汪鹏

厚石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董事长

董霄龙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

总建筑师

薛绍睿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

朱飞

新疆四方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院长

董明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

陈日飙‍‍‍‍‍‍‍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陈剑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张新平

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经理

马树新

北京清润国际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兵

北京弘石嘉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建筑师

崔岩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庞波

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罗劲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总建筑师

简宇航

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谷岩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黄晓东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执行总建筑师

江刚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ADG建筑设计院

执行总建筑师

杨键

gad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唐文胜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建筑师

徐宗武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直营总部)

总建筑师

王国钰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总建筑师

薄宏涛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董事总建筑师

李靖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李峰

智诚建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董事

李峰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建筑师

纪玉戟

UGG建筑设计公司

董事长

刘恒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

院长

张宁

珮帕施(上海)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区负责人

郝赤彪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常务副院长

井渌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教授委员会主任

孙良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副院长

于辉

阿法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总经理

都业梁

弗思特工程咨询南京有限公司

执行总裁

何嘉欣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主任

王道正

北京中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总经理

徐勇

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总建筑师

李俊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五院院长

卢辉响

清建华元(北京)景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院长

于保安

惟邦环球建筑设计(北京)事务所

董事

许华杰

大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建筑师

童庆华

广西中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任建筑师

江育梅

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主任

焦寒尽

苏州华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任建筑师

魏锋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长助理

邓洋

广东马良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商务总监

郭海涛

北京中建美砼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李猛

驰瑞莱工业(北京)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鲁宗胜

上海通正铝合金结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张立刚

江苏东阁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


藉此会议,新老朋友相聚,大家格外高兴,会议始终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花絮:香港华艺设计总经理陈日飙先生有感于此次会议的热烈场景及与众人结下的深厚友情,在归途飞机上用部分参会代表的名字(含谐音)作诗一首,也颇为有趣,博得大家喝彩声一片,也充分显示了建筑师的才情。




致 谢


本次会议也全程得到了大连金诺格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致谢。也感谢一直支持我们的广大听众,期待来年广州相聚(2017年技艺成就建筑之美会议将在广州举办,由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技艺》杂志社联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