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T】那一场医疗、养老建筑设计的盛会

2017-12-04 现有粉丝超过30万 《建筑技艺》杂志

“医疗/养老创新发展与建筑设计高峰论坛”《医养环境设计》杂志社、《建筑技艺》杂志社、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年度会议,于2015年在北京和2016年在上海举办了两届。今年会议移师海口,由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筑医台学院、海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共同承办,于2017年11月23-24日成功召开。会议还得到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的特别支持邀请国内外16位从事医疗养老建筑设计、运营等的专家进行精彩分享,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300位代表到场。

论坛现场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建筑技艺》杂志主编魏星主持。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会长刘殿奎,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永勃,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杜鹏,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筑医台总编辑李宝山致辞。大家一致认为在当前老龄化日趋加剧和基层医疗、养老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从整个从智慧聚合的角度探讨医养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期望会议的召开能为行业发展带来启示。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建筑师张新平,海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雅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规划师侯百镇和筑医台学院执行院长、《医养环境设计》杂志执行主编修金来


学术论坛

演讲嘉宾及主讲内容


张乃子

原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暨民政老年医院院长、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老年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国养老政策解读及对医养结合模式的影响和利用

老龄化带来的系统冲击下人类面临着全新挑战。十九大报告更进一步明确医养结合是我国特殊国情特色。自2013年国发35号文之后,2013.9国发[2013]35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5.3 国务院强调医养结合基本原则。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84号)。养老政策爆发式增长。医养结合是养老行业发展的关键思考。政府职能定位是公益补贴vs.产业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痛点。


我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发展拥有三个机遇:1)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级政府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发展高度重视,具体细化支持措施;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每一个参与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发展的主体带来更加平等的竞争机会;3)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发展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市场化、社会化将加快整体养老产业的发展。

医养结合养老行业发展的关键思考

民营资本投资一样结合的养老模式行业的主要矛盾


李锋亮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医做养时养亦医——医养深度融合的若干实践

我国医疗与养老的关系,已由医养分离逐步走向医养结合。医养结合模式也由以民政部养老为主体向医疗结合,转变为以卫计委医疗为主体向养老结合;而有本民政部养老收缩为福利性质的保基本养老,以腾出中高端养老给市场。


卫计委的医养结合及民政部的基本养老,属于养老事业,它是建立在养老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日驱完善的基础上。而非政府民营的中高端养老机构,属于养老产业,它是建立在日益增长的国民收入基础上的。能够进入事业型养老机构的老人,是需要通过ADL评估的。

长治九三老年医院,5万㎡,600床(医疗350+养老250)

合肥第二人民医院老年护理院,7万㎡,1000床

湖北黄石第四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4.5万㎡,500床(医疗400+养老100)


聂   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和工艺文化研究所所长

关于医养空间设计的几点思考

1.关于“以人为本”

几乎所有医疗仪器设备和治疗手段,都在力图弱化恐惧感、消除治疗痛苦。只有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获得关照,才能真正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价值所在。当代中国的医疗问题,在本质上也是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顶端集成是关键,设计集成是核心。


2.关于“中国风格”

一种可是别的、中国式的医疗空间和建筑式样将逐渐形成。此风格应是多方角力的结果,聪明的设计师可能并非“发明”风格,而是“发现”风格。对病患、老人和医护人员而言,小环境和小尺度设计更加重要:帮助医护人员建立高效有序工作模式;因服务更有效而有利于使用者保持心理稳定;利于成本控制。


3.关于“医养地产”

已经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地产概念。智力集成、医疗服务等方面工作对项目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影响力增大。医养地产也是改善全社会健康服务体系的先导力量之一。

洪雅幸福时光养老城

固安幸福医院

邛海·梦回田园康养项目


Andrew Humphreys

伍兹贝格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亚洲医疗设计总监

《医疗保障系统超负荷下的澳洲医养项目新对策》

大型综合社区医疗设施的诞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医疗选项。分享了伍兹贝格在澳洲的两个在建项目,项目分别从不同层面尝试解决这一全球化问题,。

 

堪培拉大学医院有别于本地公立医疗系统长期超负荷运营,大型社区医疗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医疗选项。医院造型及立面设计灵感取自临近国家公园的自然地貌景观,以大地色为主的建筑外立面风格简洁,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在场地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中,中心花园和周边自然景观的可及性、视觉通透性是设计的主要考量因素。 室内设计沿用了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采用暖色系及天然材料,尽可能弱化传统医院环境给病人带来的负面感观。标识系统设计也考虑了精神、失智类病人的特殊需求,为每个病区乃至病房都赋予了独特的主题、命名、颜色,方便病人辨识方向,从而减少其心理压力及负担。 

堪培拉大学医院


第二个项目位于阿德莱德,是一座由非营利组织联合社区(Uniting Communities)打造的,结合医养功能的城市综合体。该项目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产权、租赁时限多样的物业,也为各类消费者、患者提供了不同的护理服务。设计团队考虑了居住功能的延展性,满足部分人群在原居住地养老的心愿。 在功能上,该项目还包含了面向社区的医疗诊所、零售、市民活动中心等设施。

阿德莱德医养功能城市综合体


Andrew 认为“我们设计该类型产品的核心理念是,老年人不应再被视为是一个独居的群体,我们应该更多的鼓励他们与社会不同年龄层群体进行互动,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康复治疗的一个核心准则“ 


董永青

北京睿勤永尚建设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医疗空间行为研究与系统化工艺设计

本次大会以医疗/养老创新发展与建筑设计为题,三个关键词医疗、养老、建筑的内涵均有一个共同内容就是护理、照料、舒适,是对人的细致关怀。


当谈到创新、发展时,要思考我们陈旧、落后了什么,是否我们在快速发展中忽略了功能细节。医院是以功能为前提,是自内而外形成的建筑形态。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医疗空间行为研究,由医护人员的个体医疗行为推导建筑功能房间的组合以及建筑功能单位的组合关系,形成房间三级流程、功能单位二级流程的理论基础,以及依据行为需求而形成的建筑技术条件。


系统化的医疗工艺设计就是按照规范的工作程序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在医疗指标量化明晰后,根据项目定位匹配与之对应的空间,从而在设计之初完成第一次资源平衡,为建筑设计通过充分必要的量化医疗需求。


为此,我们开发了医疗工艺信息系(FDS),基于多年的经验数据,整合医疗功能单位、功能房间、医用家具、医疗设备等数据信息,在项目策划期间可以快速提供与目标医院相近的标准数据。通过调研反馈,就可以为建筑设计输入大量有效信息,最大程度降低试错成本。


医院建设的期望是,基于功能的规划、基于细节的设计、基于总结的创新、 基于需求的发展。


张九学

卫计委卫生工程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开源国际建筑设计院(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新现代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中国医养项目设计状况评价

作为一个从事医院设计、医院建设研究的专业建筑师,兴喜之余的思考和担忧也随之而来。近两年来,我个人接到评审、评估、前期策划、规划设计,甚至运行管理论证的“医养项目”多了起来;从投资与项目的规模上讲,许多项目投资规模已远超大部分综合医院的规模。下面就当前“医养项目”的决策和规划设计提出一些讨论意见和建议:


      1.应该冷静看待“养老产业,养老经济”;从定位上理清“医养”的服务人群状况,不能期望投资“医养”在短期内就有高回报。

      2.中国最成熟的相关产业应该是“房地产”; “医养项目”在前期策划、规划设计中,应该从销售市场分析入手。可争取较大的用地做远期发展,但不建议一次性建太多。

      3.在“医养项目”建设中,医院的规模不宜太大;急诊急救,慢性病、中医、老年康复专科、健康养生--是“医养中心”和养老院办医院的“立足之本”;

      4.必须从“基本收费、增值服务收费”着手;基本收费专项配套多种用房形式;居家户型不宜太大;而增值服务→必须有相应齐全的配套设施。

      5.“健康管理”是吸引、维持医养项目“人丁兴旺”的关键;而“健康管理”需要的是上门、贴身,提供无微不至关怀和服务。  

      6.医养中心项目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健康状况评估体系。

     7.养老人群是阶段性的流动者、游走者;经营者要搞成为全球性的连锁、联营、联盟;学习国际旅行团的异地交割模式。

8.设计师要减少“照猫画虎”,必须沉下去思考少。

陇南市武都区医养结合医院院区


李鸿生

远洋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城市改造类 CB 项目实践及思考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面临着老龄化加速的局面,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5%;到2020年老人数量将达到2.48亿,占总人口的17.17%;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204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30%。


对目前国内老龄化及养老配套服务现状、老年人养老需求及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针对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城市改造CB(Care building)项目从客户群体定位、项目选址原则、建筑本体要求及具体项目设计进行了总结及思考,明确提出了CB项目的客户、后勤、医护三大动线原则,不同护理等级客户分区原则、公共空间配置原则及成本分配等级原则,并对健康适老化设计体系进行了梳理总结,希望能够通过以上内容能够与业内同行进行积极有益的探讨交流并为长者提供更加优秀的适老产品。

椿萱茂·北苑项目 (北京)

椿萱茂·科林路项目 (广州)

适老化设计细节


白  寰

安徽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助理

医院 VI 与导视系统设计


医院VI形象设计及其中的导视系统应用是医院建筑设计当中一项比较重要的课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医院更重视自身整体的VI的形象设计及导视系统的准确性和美观。 医院VI(视觉形象识别)是属于CI(整体形象识别)中的一个分支,VI中又分为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在VI设计当中,基础系统的标准标志、标准颜色以及标准字体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并对应用系统中的办公用品、旗帜、宣传展品及导视系统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可以说,对医院的VI及导视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布局是十分关键且必要的,一方面起到美观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会为进入到医院的患者及技家属节省大量的时间,改善他们的就医、探视体验,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效益。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Gilberto Pellegrino

法国国立南特高等建筑学院教授,法国注册建筑师,PADW创始人、董事长,法国卫生部养老建筑设计规范特邀专家顾问


巫智健

法国国立南特高等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
法国注册建筑师,PADW 中国区执行董事

中国养老政策解读及对医养结合模式的影响和利用

今天,在老年化人口急剧增加的同时,互联网,自动化系统等新技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为未来的老年人的护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在挑战者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对照护环境提出新的要求。困扰老年人的,将不再是疾病,失能甚至死亡,而是被社会孤立和遗弃。与社会的持续互动是老年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需求不被满足是可耻的…”作为建筑师和规划师,其职责不光是要为老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空间尺度的控制,充满当地生活气息的空间元素的引入,使老人熟悉的生活环境得以重塑。高端商业空间的嵌入,使不同世代自间的交流变得自然而然。与外界互通的空间促进了老人与周围社区的交流和融合将成为该类型建筑设计的主旋律,并希望通过这些互动对老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果建筑可以为老人做什么,我们希望可以带给他们一段共同的回忆。如果记忆可以移植,就请让这幅充满人情味的画面复刻在我们共同创造的项目之中。

Thouaré Léontine Vié养老中心,法国图瓦雷

晨辉优护长者中心,中国湘潭

广州越秀集团养老综合体,中国广州


沈立洋

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养老建筑总建筑师

城市高龄照护服务为基础的养老设施设计研究

养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是积极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建筑设计空间布局的创新,提供与原养老设施封闭式管理不同的建筑空间。新的设计理念:一是提供小单元照料的护理模式,让护理单元有“家”的感觉(图1);二是提供开放式护理单元内备餐空间设计,让老年人准备就餐时,能够闻到饭菜的香味并能够参与到备餐活动,增加自尊自强的信心(图2);三是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引入到养老设施中,使入住机构养老的老年人通过与社区交往,改变其孤独、被社会遗忘、抛弃的生活氛围。


研究报告试图根据近年来的学习研究和设计实践,就养老设施的建设的创新发展进行探讨,旨在于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养老事业参与者关心、支持养老设施。

图1 小单元照料模式

图2 开放式备餐间


谢   红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

养老环境系统化设计与实施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环境、辅具等在养老服务中的价值,更多地通过与服务本身有效整合来体现。评价养老服务环境的适老程度,标准不再也不应该是唯一的,需要与老人老化进展程度、身体状况等,养老服务提供的理念、方式和内容等因素有关。环境应是针对老人与服务提供者双方言。环境设计价值在于是否可以助力或帮助服务产生增值效果或效益。也由此提出了养老服务环境系统化的理念,这个环境不仅仅是硬件环境和设施设备本身,还包括服务中的组织与社会文化环境,因此,养老环境系统化需要以老年人需要为中心,对养老服务环境搭建过程中的各要素环节进行资源、效率及品质的协调与整合。


摸索与实践系统化,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项目投资与运营企业、设计与设施设备配套等组织或企业共同参与,综合养老项目的定位与策划、适老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设施设备的配套与建设、养老服务的运营与管理等,才可以实现这种共享中的双赢。


孙晓乾

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助理董事


Micheal KINSEY

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医疗建筑消防设计的关键问题及国际经验

医疗建筑的消防设计是医疗建筑设计的重点问题,我国目前关于医疗和养老建筑消防设计的规范尚不完备,针对此类建筑的消防设计也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和尊重建筑本身的特点和特殊使用需求。借鉴境外先进设计经验和成功案例,医疗建筑和养老建筑的消防设计应着重做好如下六个方面:


1.特殊的人员疏散设计。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疏散,在疏散体系设计和疏散策略制定上应以人为本,优先以水平疏散为主;如一定需要垂直疏散时,优先采用电梯辅助疏散,用于辅助疏散的电梯应具有较好的安全度。


2.防火、防烟分隔设计是消防设计的基础。借鉴国外规范和项目经验,强化不同房间、不同功能的分隔,充分利用防火隔间的设计概念,兼顾防火、防烟分隔和人员疏散。

3.适用的报警联动设计。需要针对医疗和养老建筑运营特殊需求,制定有可操作性的火灾报警联动策略。参考境外规范和项目经验,可采用分阶段报警或分区域报警的优化报警联动设计方案。如香港的养和医院采用了区域报警联动设计。

4.加强消防系统设计和冗余设计。提高早期灭火和火灾探测能力,在电气防火设计上,建议提高设计的备用与冗余度。

5.加强室外集散场地设计,以防人员拥堵在首层出口或楼梯口造成不必要的挤伤或踩踏。

6.应急救援和消防管理预案。可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模拟仿真方法,模拟不同的疏散工况,制定相应的应急疏散和救援预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演练和培训。英国HTMO 05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总结和经验。

计算机模拟仿真方法,模拟不同的疏散工况

武汉亚洲医院项目


张建斌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装配式设计研发中心、医疗设计研发中心副主任

医疗建筑产业化集成体系设计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建筑功能更加复合,医疗建筑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今后能否像造汽车一样建造医院,在工厂生产、现场组装,使医院能够成为工业化的产品,更好的满足绿色和高效的要求呢?


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医院建筑的功能模块化、空间可变性、设备管线复杂等特点,以及需要更高的建筑品质、绿色高效的建造方式、管线便于维修更换等等需求,与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特点高度契合。装配式医疗建筑可以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形成符合医院属性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和设备与管线系统,解决好系统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协同问题,强调装配式医疗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可持续性,从而促进医疗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福州市晋安区医院


陶金海

东方惠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弘孝基金管委会副主任

创新驱动构建民族老龄产业品牌

作为国内养老产业创新领域的践行者,结合十九大报告精神,对照东方惠乐十余年经营理念,详细剖析了“老龄产业与养老事业、医养结合的区别”。通过对“老龄产业品牌”现状分析及构建路径剖析,诠释了孝爱文化、创新驱动、企业家精神、科技资本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围绕“民族品牌创新的方向”,应该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养老品牌的发展道路上,围绕中国老龄社会现状,一切以满足老人需求为导向,而非简单的利益驱使来对待老龄产业;以共享、轻资产发展、开发存量资产的经营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老龄共享新经济体;而非以重小众、重资产、重增量的传统思维建设短期繁荣;以智慧化、连锁化发展,而非不求变、单打独斗的野蛮发展,引领企业不陷入恶性竞争还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客户需求。


在“品牌建设对建筑设计专家的期望”中向参会人员发出呼吁和建议:

     1.在做好“养老市长工程”的同时,也要注重“老龄市场工程”方案设计;

     2.既要研究结构安全与设计创新,也要研究老龄群体真正的多元需求、个性需求;

     3.多为艰难创业中的养老(老龄)产业人提供环保、安全、低成本的建设、改造方案;

     4.多多关注共享经济理念小规模连锁平台的综合设计方案需求;

     5.建议更多关注适老性改造工程(社区、家庭等)方面的综合设计方案需求研究。



学术报告主持人

学术论坛邀请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筑医台总编辑李宝山,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养老建筑总建筑师沈立洋,筑医台学院执行院长、《医养环境设计》杂志执行主编修金来作为主持人,他们的精彩点评也为论坛增色不少。

沙龙研讨

11月23日下午大会报告结束后,论坛还设置了沙龙环节,张乃子、 董永青、 沈立洋、 巫智健、 陶金海5位专家围绕:医养中的“ 医”vs 医养中的“ 养” 话题展开了精彩讨论,由李锋亮主持。


在讨论中,专家聊到海南的养老现状、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挑战,嘉宾们分别做了丰富立体的精彩阐述,有分歧,更有共识。


共识一: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人均医疗床位及医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及各地相序落实,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逐步增加,特别是老年长期照料险试行并日益完善以及全国养老保险统一基金池方案的提出,我国的医院建设、养老院建设、医养结合项目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异地养老,旅行养老,候鸟养老等多种养老形式成为可能。但均反对超大型机构的建设,主张小型化、专业化、人性化。


共识二:注重院方实际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地域差异,运营成本,及弹性空间。


共识三:强调细节,强调体验,强调智能化,强调绿色节能。

沙龙研讨现场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产品一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企业会员35000元/年,详情请点击图片。

产品二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迎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示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