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T】走向活力的城市更新之路

2017-12-18 现有粉丝超过30万 《建筑技艺》杂志

AT 2017.11

URBAN RENEWAL:

TOWARDS THE VITALITY

走向活力的城市更新之路


主题策划:吴春花

当城市逐渐由外在的增量扩张转变为内在的存量更新,由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城市文化活力和生态宜居优势将成为吸引创新人才、聚集创新活力的要素之一,也由此成为新时代城市再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我们应当看到,原有老的社区、建筑亟待更新,历史、工业的遗存与保护建筑也在城市发展的大潮中落寞而亟待再生,公共空间与环境品质也面临着提升。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建筑翻新/加固、环境改善、交通整治、产业调整、经济复苏等物质层面问题,而且也涉及寻找传统文化/精神、恢复社区活力、重塑区域认同等精神层面问题。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并进行有效活化,同时避免过去若干年因为行政或资本的强势主导,对文化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如何将历史建筑、工业遗存再利用,使其成为大众可感知、可阅读、有温度的公共空间?如何将大量存在于城市中的环境脏乱差、设施匮乏的普通街区,通过引入新业态、创造新环境,激发出新的活力?如何在城乡结合处的飞地,从社会、群体、空间出发,探求未来城乡空间新的可能性?就这些问题,本期的实践、研究从不同层面与尺度给予了不同的解答,它们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规划或建筑方案,也不是一个可以套用的成功范式。


一个伟大的城市必然有伟大的城市空间,于表是城市面貌的展现,于里是人的生活的反映。无论一个场所、建筑是独特或是普通,都与工作、生活于此的人们休戚相关,我们有责任让城市更美好、更具活力!


【主题导览】


城市更新-创新模式


1

DIBO,遗产活化的系统实现方式

——以景德镇陶溪川为例

文:刘岩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创新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方式,这种方式已经带来了城市经营方式的方向性变化。文化遗产因其对创新产业的吸附力以及不可再生的资源特性,难以避免的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并进行有效活化,同时避免过去若干年因为行政或资本的强势主导,对文化遗产造成无法弥补损失的情况?本文提出“DIBO”的综合解决方式,把“设计、投资、建造、运营”组织起来,形成政府+学术的联合平台,约束资本与运营。在景德镇陶溪川的工作中,DIBO一体化的力量得到了检验,而这种方式可能为新时代以存量更新为主的城市发展方式提供一个可实施的参考路径。




城市更新-重塑历史空间


1

破碎历史空间的现代重构

——西安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回顾

文:赵元超 职朴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年伊始,借西安城地铁二号线南门站和环城南路下穿快速干道兴建的契机,这块西安城修修补补几十年的城市广场,终于不可避免需要大动干戈一番,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因此得以启动并实施。南门综合改建提升工程是集文物保护、交通疏解、环境提升、配套建设的一个异常复杂的综合工程,也是一次重要的城市设计。设计需要统筹整合1平方公里内的区域市政管网、道路交通、水利、地铁、等城市基础设施,同时要合理布局6.9万余平方米的建筑体量,以完善商业旅游空间设施,并满足700余辆地下停车位的要求,并符合城市规划限高、城市风貌协调、交通影响评估的严格要求。



2

杨浦南段滨江的更新贯通之路

文:章明 秦曙 王绪男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杨浦滨江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这是杨浦段滨江岸线最大的特色,传承展现这一特色就成为了整个设计工作的核心。结合上位规划,在深入调研区段特色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工业传承为核,打造生态性、生活化、智慧型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滨水岸线”的设计理念,将杨浦南段滨江的开发建设视为杨浦转型发展过程中奏响的一曲交响乐,提出了“后工业、新百年——百年工业博览带、杨浦滨江进行曲”的愿景,并提出了“三带、九章、十八强音”的构想。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建设完成后,将会形成功能复合、设施完善、富有文化内涵的滨水生活岸线,形成宜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



3

从工业遗存到水岸贯通

文:刘宇扬 王珏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创新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方式,这种方式已经带来了城市经营方式的方向性变化。文化遗产因其对创新产业的吸附力以及不可再生的资源特性,难以避免的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并进行有效活化,同时避免过去若干年因为行政或资本的强势主导,对文化遗产造成无法弥补损失的情况?本文提出“DIBO”的综合解决方式,把“设计、投资、建造、运营”组织起来,形成政府+学术的联合平台,约束资本与运营。在景德镇陶溪川的工作中,DIBO一体化的力量得到了检验,而这种方式可能为新时代以存量更新为主的城市发展方式提供一个可实施的参考路径。



4

弥合与新生

—— 德国德累斯顿文化宫的修缮与重建

文:方小诗 

德国 gmp 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2017年,德国“柏林墙”被推倒已经28年,而分治所造成的撕裂在某些层面仍未愈合。裂痕不仅表现于东德各州与其他州在经济前景、人均收入和政治主张的巨大差异上,也反映在德国城市规划政策对原东德地区代表建筑和城市风貌的处理态度上。2017年4月28日,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gmp)主持设计的德累斯顿文化宫经过四年的修复和改建重新开放,作为建于20世纪60、70年代民主德国时期的经典现代主义建筑,其建成时间早于民主德国共和国宫,同样位于城市中心显要位置,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重新开放的文化宫建筑外部得到了忠于原作的重建,内部根据时代需要进行了重新定义,焕发了新生。对于那些被草率拆除的东德现代主义建筑,这是一个迟到的辩护,其涅磐重生的故事及其所蕴含的历史反思值得我们思考。



城市更新-活力街区


1

“微改造”落地之时

——恩宁路永庆片区改造设计回顾

文:朱志远 宋刚 

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恩宁路位于广州荔湾区西关老城的核心地带,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成为全市最完整、最长的骑楼街,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被称为“广州最美老街”。区别于以往“大刀阔斧”的模式,建筑师提出“微改造”的理念:一是以综合改造为目标,强调延续历史脉络;二是多元改造主体,强调社会力量参与;三是以修缮提升为主要的改造方式。恩宁路永庆片区的改造,便是在“微改造”的总体思路下进行的。恩宁路永庆片区的改造活化,是长期提倡的“政府主导、企业承办、民众参与”模式的一次实际应用,也是“微改造”这一针对性理论的落地尝试。在缺乏先例指引的情况下,恩宁路永庆片区的最终落成效果是比较喜人的,不仅衔接了传统和现代的城市风貌,也通过现代业态的植入激活了街区活力,为旧城中心区的更新活化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样本。



2

中国油画院十年

——文化工人、飞地与重回共同体生活的可能性

文:韩涛 贺子明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自发形成的共同体基本都产生于飞地,如20世纪90年代北京的圆明园画家村、东村,与2000年后的798、费家村、宋庄、草场地,以及2005年后的高碑店村,成为了共同体的早期范式。飞地的天然隔离性是孕育差异事物的温床,正是在这些飞地里,代表未来生产方式转型的艺术家群体,组成了一种基于共同生产、共同居住的新共同体,这是基于血缘、政治的共同体模式被基于市场、城市化进程的个体化社会模式取代30年后的当代回归。正是在这个飞地之中,油画院开始从一种基于城市语境的“单位共同体”模式,向基于乡村语境的新“公社共同体”转变,飞地条件的艰苦性反而促成共同体生活的形成。对油画院而言,我们没有做太多设计,仅是将已经存在的共同体关系物化为一种建筑学形式。油画院十年的发展证明,这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才是真实、有效的一种迭代更新式的增长。



3

广州一创社改造

——普通街区更新的样本

文:钟冠球 宋刚 

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16年,在广州市海珠区一条不起眼的街道——大江直街——一个旧的普通厂房被改造成为一个创意办公园区,设计团队是竖梁社建筑设计,竖梁社的办公室也搬到了这幢改造后的厂房里面,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竖梁社接待了很多来参观的团体,也被海珠区列为城市更新的示范典型。封闭的工厂变成了开放式街区,庭院既而成为改造后园区的中心,又是整个来自疍民后代的社区中心——唯一的公共活动场地,由点及面带动了周边整个社区环境的转变,原有的治安和环境问题也开始得到改善,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因而海珠区委把这个城市更新案例叫做“一创社模式”。



4

基于游人与场所互动的南锣鼓巷城市更新研究

文:李婧 高艺 李雨静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作为北京最重要的胡同之一,南锣鼓巷的发展与传承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重点。2017年初,南锣进行了新一轮的整修和改造。为对南锣未来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我们采取实地调研、网络数据收集、走访交流等多种方法,意图对比南锣更新前后的异同,研究南锣在改造和更新中遇到的问题,找出发展方向,探索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健康的发展道路和方式,由此探究北京老城的保护更新前进与转型道路。



5

咱们的院子

——演乐胡同 83 号院院落公共空间更新

文:侯晓蕾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郭   巍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在史家风貌保护协会和朝阳门街道的推动以及设计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自2015年起,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地区杂院院落公共空间的改造项目开始启动,两年间分别对7个院落进行了提升和改造,并加以实施,演乐83号院就是其中的一处改造院落。历时两年,设计者对演乐胡同83号院,一处位于北京旧城的有着15户居民50余口住户的杂院进行了院落公共空间改造。从刚开始的入户调查和测绘,到与居民进行多次交流,逐步共同生成设计提升方案。本着保护风貌和为生活而设计的原则,在与居民进行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得出了设计方案。2017年9月,历时1个半月的施工,院落公共空间工程得以完工。在这个过程中居民一直生活在院落中,并且全程参与设计和实施。虽然有许多与之前设计方案不尽相同并且有一些遗憾的地方,但这次设计实施是一次真正的自下而上的过程尝试,一次多方共同努力的社区营造。


想了解本期更多精彩内容,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购买本期杂志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产品一

米俊仁曹晓昕、张同共同设计的斗栱图架正式上线,可提供基座刻字定制服务,售价588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产品二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产品三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企业会员35000元/年,详情请点击图片。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迎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示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