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T】建筑师来告诉你,什么才是好的医疗建筑?

2018-04-26 现有粉丝30万+ 《建筑技艺》杂志

AT 2018.03

PEOPLE-ORIENTED HEALTHCARE ARCHITECTURE

人性化医疗建筑


主题执行:惠晓乐


随着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迎来了又一轮医疗设施建设的高潮,新建及改扩建医疗建设项目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人对社会医疗保障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就医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成为了当今中国医疗建筑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同时随着现代医疗理念与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建筑正在从治疗机器向更关注人健康、安全的人性化空间转变,从特殊化向去特殊化转变,从孤立于城市向融入城市转变,增量新建型与存量改造型并存,医疗机构的管理也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医疗与养老结合也在进一步升级完善。

一方面,身心照料、全程照护、老年友好型医疗设施、邻家医疗服务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另一方面,结合集约型、人性化医院运营管理的建筑设计,包括数码导视系统、弹性空间、绿色疗愈环境等,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无论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北京老年医院、香港余兆麒健康生活中心,还是长庚模式在北京首次实践落地的清华长庚医院,都从规划、设计、管理、运营的各方面实践着医疗建筑与服务的人性化。

所有研究与实践都是为了提升现有医疗建筑与服务的品质,切实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状况,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得到妥善的救治,实现“人性化”的医院建筑,需要院方、设计者、管理者执有共同的信念,共同努力。



【主题导览】


 人性化医疗建筑 • 观点 

基于生命平等观的医院建筑设计—— 以日本德洲会医疗集团为考察对象》

文:沈秀梅 周颖 单踊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如何切实改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状况?这在当下的中国可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如果说理想社会的标准之一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得到妥善的医疗”,那么放眼世界各国,无论贫富、强弱,这恐怕都是个难以企及的梦想。然而,这句豪言不仅醒目地出现在当今日本最大的医疗集团——德洲会的主页上,集团创始人德田虎雄更是将它提升到“只有生命才是平等的”的哲学高度。


德田虎雄的卓越天赋与传奇经历早已散见于各类书刊报导,本文并不打算赘述。但他仅用了短短40余年时间就从零打造成遍布日本各地的超大规模医疗集团,目前拥有71所医院、30所诊所、37所老人保健设施、33所访问护理站以及164所介护福祉设施,这毕竟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带着这样的好奇与疑问,2016年9月笔者随团对德洲会集团的部分医疗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回国后又陆续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本文侧重分析该集团下属医院在规划设计上的特色,至于其运营管理手法,还有待相关专家深入挖掘。


吹田医院外观


吹田医院共享空间


《以人为本——医院数码导视系统人性化设计的探索》

文:谷建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说到医院建筑设计,建筑师会越来越多地提到人性化,其实方便快捷的医院导视也是人性化重要的一部分。大家在医院就诊时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去往某个科室,经常一头雾水,不知去往哪个方向,就算看到指示牌,但也是各种信息错综复杂,不知所云,更多的是靠一路打听。如何能让导视更加直观便捷,从而让病人迅速抵达目的地,是医院建筑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我眼中,好的导视系统需要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导视系统设计师与医院管理者密切合作,最终形成这样的成果:1)信息载体数量及其中的信息尽可能精简,够用即可;2)分级尽量少,且要清晰、明确,各级差异明显;3)交通节点信息指向清晰化;4)信息清晰,载体退隐;5)采用与室内设计深度结合的多元组合表现方式——融入室内;6)采用与建筑设计及建筑风格深度契合的整体化表现方式——融入建筑与外环境;7)以外来使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总之需要做减法,让导视系统不显山、不露水,回到配角的从属地位。


清晰、简洁并融于建筑环境的医院导视系统


传统导视系统与数码导视系统比较


 人性化医疗建筑 • 案例 

《“身心照料”之医疗新体验—— 嘉会国际医院设计实践》

文:唐茜嵘 成卓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作为目前上海最大的引进外资医院,在满足国内规范的前提下,遵循美国FGI和JCI标准,达到国内绿色二星建设标准,并于近日获得世界最高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体系——LEED HC的绿色医疗建筑金级认证。从设计到运营,嘉会的目标是采用国际公认的最佳实践准则,成为中国领先的医疗机构,提供高效、综合、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从运营到设计,均组成了中外联合的团队,集各方所长,也由此实现了东西方最新医疗理念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这个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全新医院,致力于为上海乃至周边区域提供国际化医疗服务。医院包括住院楼、门诊、医技楼以及将来的辅楼,将社区环境、现代医疗和尖端技术交织在一起,满足现在的医疗需求并可伴随未来社区需求的增长同步扩展。


医院日景


总体功能体块分析图


集约型医疗设施规划设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文:王彦 姚红梅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清华大学长庚医院位于北京市北部的天通苑,是一家规模1 500床的三甲标准综合医院。项目分两期实施,本项目为一期工程,包括门诊住院楼、动力中心楼和医疗综合楼,床位数1 000床。该医院具有明显的“长庚基因”,其中集约型的规划设计理念是本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


长庚医院是台湾最大的医疗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包括运营模式、医疗空间规划、流线组织、材料选型、建筑形象等,并由一个经验丰富的工务团队负责整体把控医院项目的设计、建设与改造。北京清华大学长庚医院由已故的王永庆先生捐建,作为长庚体系在北京实践的第一家公立医院,项目需要与本地的医疗流程、感控措施、建筑规范等对接,在吸取长庚模式优点的同时,满足本地医疗行业和市场的需求。


医院全景


首层入口大厅


《绿海方舟—— 承德医学院附属新城医院创作笔记》

文:方云飞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承德医学院附属新城医院设计从一开始就希望探索一种医院建筑的不同表达,将建筑与医疗扣合,将功能和形态契合优雅地生成默契、圆润、自然而又气宇轩昂,便捷、顺畅、幽静而又曲径分明。建筑的完成不仅是医疗功能的创新,更是作为建筑创作的一种尝试。所以,我们更愿意从建筑师的角度来解读这幢形式与功能并重的医院建筑。

 

这是一座流动的、优雅的医院,依山而建、临水而栖,宛如一艘庞大的康复之舟荡漾在绿色的林海中,包罗万象、普渡众生,敞开怀抱接纳每一位使用者。设计将建筑完全融入到场地的葱葱绿意中,建筑优美、灵活且富于变化的自然曲线贯穿绿色之间,高低起伏,象征着“绿海”、“港湾”和“方舟”。


总体鸟瞰


风雨檐廊


《新一代的医院建筑设计—— 以人为本的“绿色医院”》

文: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

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简称RLP)建筑师认为在医疗建筑中,“人”是重中之重,是设计的核心。以余兆麒健康生活中心为例,RLP的建筑设计不仅考虑到这是治疗的地方,更从患者角度出发考虑他们怎样运用空间。RLP一手包办了此项目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因此会看到一些细小却富含意义的建筑细节,通道里看似扶手又像椅子的设计细心地考虑了残障人士的需要;每间咨询辅导室和多用途室连接一个户外小庭院,宛如“绿脉”由外至内延伸;为儿童设计的房间更见心思,为营造零压力的儿童咨询辅导区,大胆提出以一条滑梯贯穿室内外,让儿童在充满趣味的咨询辅导室放松心情,打开心扉。


浸信会医院扩建大楼设计是RLP加入了人性化元素的另一个案例。浸信会医院扩建的新E座大楼总投资为10亿港元,楼高10层,另加2层地库,建筑面积5 550m2,旨在提供更宽敞、舒适的院舍环境以改善医院的服务,包括新增102张病床、扩展心脏中心、重症监护室(ICU)、病理化验部、放射诊断部和微生物实验室,此外还包括部分专科医疗中心及一个员工餐厅。


余兆麒健康生活中心的绿化外墙与旧大楼成强烈对比


浸信会医院新 E 座大楼与邻座原有的 D 座大楼的相融设计


老年友好型医疗设施设计—— 北京老年医院医疗综合楼》

文:王彦 姚红梅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老年医院地处北京西北郊外,项目为新建医疗综合楼,位于院区南部,由主楼和副楼两部分组成,并以连廊相连通,主要功能包括医技、手术、住院及科研教学用房。总建筑面积约37 000m2,地上4层,地下1层,病床数为400床,手术室为8间。


北京老年医院医疗综合楼项目以“一个温暖的家”为总体构思,希望能提供一处设施先进、老年友好的医疗环境,营造一个让病患、医护人员及病患家属都能感受到关怀、温暖、尊重的温馨体贴的空间。在设计中综合考量了空间的多样性和识别性需求,区分活动空间的公共性与诊疗空间的私密性特点,充分利用自然的阳光和空气,在总体医疗空间布局上满足适老化的要求,提供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完备多样的康复设施和整洁舒适的工作场所。建筑处理上更加强调细节与小尺度的把控,将红砖材质普遍运用在室内外环境中,避免医院给人带来的冰冷感,同时也与现有院区建筑色彩相协调。


建筑北入口广场


入口门厅透视图


《一座大自然赐予的医院——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文:瑞士瑞盟设计 Lemanarc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位于南京市东南的青龙山,山地、森林、湖泊等生态特征明显,大自然赐予的山、谷、水、风、光帮助我们解决综合医院的内、外、分、合。本设计基于保护性利用山地景观资源的理念,打造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医疗中心。


这里还散布着一些遗留的麻风病村,他们的生活虽与世隔绝,却已形成稳定的生活传统,新医院的建造应当为他们带来帮助而不是打扰,所以选址是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项目要求将一座500床的综合医院与公共卫生中心的传染病院放在一起设计。如果传染病院与普通综合医院分开设计,将形成有限医疗资源的分散,而如果将它们设计到一起,又容易造成相互间流线的混杂,形成交叉感染。同时,传染病医院的存在会给综合医院的就诊人群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综合医院的运营。


建筑鸟瞰


入口广场建造过程


《打造更人性化的邻家医疗服务—— 伍兹贝格全球经验分享》

文:Andrew Humphreys

伍兹贝格

随着医院急诊科室及其他医疗设施需求的增加,医院交叉感染机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再入院率升高。此外,药品成本也持续提高,医院为了维持更多医疗专业人员需投入更多成本,这些变化都带来了多重临床挑战,也对现有医疗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通常在一所传统的大型医院,患者与家人和朋友是相对隔离的,无法感受家庭的温暖。对医院运营者来说,患者更像一张列表上的数字,而在这种情况下,正面的治疗效果将难以得到实现。是否可以考虑重新设计医疗服务场所,让患者精神上感觉放松,同时又可以对现有问题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逆转大型医疗机构中医疗服务日益集中的趋势可能是针对上述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大型医疗机构的专家治疗无疑是针对某类疾病的最佳方式,但仍然有许多常规的重复咨询更适合由当地的家庭式医疗机构提供。如果能够从大医院中剥离这部分功能,并将这些功能转移到更小型、更方便且更人性化的医疗机构中,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体验都将得到改观。


堪培拉大学公立医院基地鸟瞰


入口处效果


《从法国“人”的照护到中国“人”的空间—— 医疗护理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文:巫智健

PADW 中国(上海)事务所

从精神层面来考虑不同人群对空间的需要也是人性化的重要体现,这里不仅包括患者,也包括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和外部的社会人群。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医护环境在今天已经成为了现代医疗建筑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法国的设计思维里会更进一步强调患者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性。


我们在设计法国梅兹罗伯特医疗中心时,业主曾提出过一个要求:“我希望医疗内街不应该是一个玻璃教堂,而是一个丰富的空间…”,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对空间尺度的定义,前者充满了严肃的仪式感,后者则围绕着每一个人类个体的尺度和人性需求进行创造。食色性也,呵护人性的前提在于承认人类个体对日常生活的物质需要和与外界沟通的愿望。与欧洲最早的医院不同,今天的医院不再是一个把病患与周边隔离对立的场所,相反越来越强调其作为公共服务建筑的社会性,是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车站、商场和种种城市空间一样。


法国梅兹罗伯特医疗中心医疗内街实景


丹麦圣欧拉瓦医院


《医院如城——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旧院区织补设计分析》

文:蔡建滨 赵强 崔磊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城市高效的交通规划、明确的功能分区以及高度的复杂性,与医院建筑的性质相似。医院的发展,对内有着严格的流线控制,对外则会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因此老旧院区内的加扩建工程,不仅需要综合考虑自身功能优化,还必须解决与城市的连接问题。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发展是当代城市建设中的典型案例,该项目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与湖滨中路交界处,地处厦门核心区位置,交通便捷、可达性高。院区周围分布有城市公园嘉禾园、白鹭洲公园,景观条件优厚。随着城市的发展,医院逐渐形成大量的病患客流,每周一高峰期都会给城市带来严重的拥堵,这也是全国各大城市核心区医院的普遍现状。医院作为治疗康复场所,功能重大,如何梳理院区与城市的关系是城区大型医院的重要研究课题,需要因地制宜且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策略。


鸟瞰效果图


现状功能布局


 人性化医疗建筑 • 研究 

《装配式建筑设计助力医院建筑人性化发展》

文:张建斌 杜志杰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近二十年来,高速发展的医院建设缓解了我国长期以来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但是建筑质量差、寿命短、空间环境品质不高、改造难度大、运营能耗高、维护困难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图1)。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建筑需要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健康、友好、人性化的空间,粗放式的医院建设应该逐步向精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更新医院建筑设计理念,建造更加人性化的医院建筑,实现医院建设行业的转型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将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运用于医院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中,其人性化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将引导着未来医院建筑向更加长效、高质和绿色发展。


装配式建筑系统组成图示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


《医疗空间环境中的人性化设计》

:丘琳 曹锋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与医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呼应,医院建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回顾我国医院建筑的历史,从最早的教会医院到近代分散式平面布局的医院,医院建筑逐渐向集中、高效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医疗环境的重视,以及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医院建筑正向生态型、智能型转变。首先,医院建筑应满足医疗的流程要求,空间尺度和功能流线都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而改变;其次,医院内外的空间环境逐渐改善;另外,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与服务网络的建设,也从不同层面影响了医院建筑形态。


在构建大医疗产业的今天,无论新建项目还是改扩建项目都应更加关注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感受,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以人为核心创造绿色生态的医院建筑空间。医院建筑要表达的关怀和尊重,不仅针对患者及其家属,也包括医护人员、护工、后勤工作人员等,体现在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

新加坡中央医院庭院


新加坡黄廷芳医院急诊门厅


想了解本期更多精彩内容,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购买本期杂志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产品一

米俊仁曹晓昕、张同共同设计的斗栱图架正式上线,可提供基座刻字定制服务,售价588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产品二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产品三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详情请点击图片。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迎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示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