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AT】12年磨一剑,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昨日正式启用

2018-04-27 现有粉丝30万+ 《建筑技艺》杂志

2018年4月26日,备受瞩目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及交通中心(GTC)正式开门迎客!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项目由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是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从2006年开始启动设计,由全院多个专业设计部门超过150人组成设计团队,历时近12年倾力打造的精品项目,属国家重点工程,是一座结合现代功能,具有独特标志性,兼具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公共艺术、自然景观的先进航站楼。


2017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量超过了6500万人次,超过1998年规划的机场总量即5200万人次,进入世界机场前13名。T2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是目前我国在建的我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超大型航站楼之一。T2航站楼一期(不含东四和西四指廊)面积超过65万平方米,配套的交通中心(GTC)及停车楼达21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超过90万平方米,设计容量为年旅客量4500万人次,目标是打造亚太地区连接各大洲新的航空枢纽,朝着世界级机场目标迈进。项目在设计方面融合了众多学科及复杂的技术体系,并在这些学科和技术的支持下大力创新,通过一体化设计努力实现宏伟目标!



办票大厅


办票大厅与迎客大厅


从办票大厅看幕墙和张拉膜雨蓬


办票大厅的文化广场——天空舞台


安检大厅


国内商业厅


西六指廊——国内出发到达混流候机厅


西六指廊与北指廊交界处


海关大厅


边检大厅


北指廊——国际候机厅


到达通道


行李提取厅



可转换登机桥


流畅的屋面造型


主楼幕墙局部


张拉膜雨蓬


出发车道边


停车库


出发车道边


出发车道边



下面一起看看

广州新白云机场T2航站楼的设计回顾


1 设计概念——云的主题


“白云”元素:从T1航站楼开始,建筑师并没有刻意提出一个具体的符号或主题,只是强调一种现代、简洁、流畅、精致的设计风格。随着T2航站楼的创作,建筑师抽取白云元素,形成“云”的主题。建筑的造型和空间设计都表达出“白云—云端漫步—行云流水”的动感,表达出“轻盈、漂浮、流动”的感觉,与机场航站楼的功能特征非常吻合。


T2 航站楼鸟瞰——抽取白云元素,形成“云”的主题


“双子星”航站楼:T2航站楼与T1航站楼和谐一致的建筑造型,建构“双子星”航站楼的完整形象,保留了弧线形的主楼、人字形柱及张拉膜雨篷这些特有元素,增加了体现岭南地域特色的屋面花园及装修设计。


白云机场T1+T2航站楼整体鸟瞰


2 最为核心的功能工艺——枢纽型机场航站楼构型


“指廊式+前列式”混合构型:航站楼构型涉及空侧运行、陆侧交通及航站楼流程等最为核心的功能工艺。新白云T2航站楼采用“指廊式+前列式”混合构型,具有飞机停靠面长,近机位多、近距离大机位多、旅客步行距离适中、国际国内互换方便等优点。


“指廊式+前列式”混合构型


近机位机型组合:空侧规划需要保证飞机运行效率,保证近机位数量。T2航站楼一期工程的飞机停靠面达3 545m,包括64个近机位,其中国内机位共34个(31C、3E),国际机位共21个(9C、10E、2F),国内与国际可转换的混合机位共9个(7E、2F);二期建设中扩建的东四指廊和西四指廊将再增加26个近机位,总体规划共90个近机位。


混合机位登机桥


混合机位概念:航站楼国内与国际运营高峰小时不同,为提高机位的使用效率,设计引入可在国内与国际运营之间进行转换的混合机位概念,在流线最便捷、流程最短的前列式机位设置国内/国际可切换的混合机位,提高机位使用灵活性及旅客处理效率,满足国际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


南北贯穿式机场布局:航站区陆侧交通规划,设置了贯通南北的机场隧道及道路系统,确保新白云机场与外部城市交通衔接的安全性。通过东西环路实现T1、T2航站楼分别与南北出入口的快捷联系,两楼的交通互不干扰,减少车辆长距离绕行给机场环路带来的交通压力,达到了既有效分流车辆,又保障道路畅通的目的。


南北贯通的机场隧道穿过航站楼、交通中心及停车楼


便捷的首层交通换乘:T2航站楼到达层(首层)迎客厅与交通中心之间设置开阔的旅客大厅,组织人车分流的陆侧交通。交通中心为旅客换乘各种交通工具提供了方便,其以“公共交通优先、大众旅客优先、离港旅客优先、减少换层”为设计原则,公共交通(地铁、城轨、市区大巴、长途大巴、出租车)前置,缩短了大部分旅客的步行距离。出租车位于国际国内迎客口室外,地铁站厅和城轨站厅、市区大巴、长途大巴分列交通中心大厅的东、西两侧,有效分流旅客。私家车停车楼紧邻交通中心,旅客可通过垂直交通核心到达各层车库。


迎客大厅与交通中心的顺畅连接


3 航站楼的功能基础——旅客流程与行李流程


旅客流程设计和行李系统工艺设计是实现航站楼交通建筑功能的基础核心设计,它决定了航站楼内部功能组织框架,是影响航站楼运行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国内混流+国际分流+混合机位:作为一个大型的复合枢纽机场航站楼,T2航站楼拥有各种类型的旅客流程,包括国内出港和到港、国际出港和到港,国内与国际之间的中转,国际航班国内段等,各流程或交叉或联系或结合又形成新流程,错综复杂。我们采取了国内混流、国际分流、设置混合机位的策略来搭建航站楼的内部组织框架和楼层。


办票大厅与迎客大厅


办票大厅的文化广场——天空舞台


安检大厅


单一方向策略:因流线众多,为加强流线导向的清晰度,在流线设计上采取了单一方向、减少选择点的策略。旅客进入办票大厅后只有向前一个方向,不需做选择即到达安检厅,安检后开始选择登机口方向。


并置的安检厅:T2航站楼设置了国际、国内并置的安检厅,可以利用国际、国内高峰小时错峰的特点,对安检通道国际国内功能进行切换,解决特殊高峰时段(如春节)流量瓶颈问题。


三层平面图


二层中转通道:中转流程是T2航站楼最重要的流程之一,其设计非常富有特点。国内混流候机层、国际分流到达层均设置在二层,国际转国内联程旅客到达、中转和候机全程在二层平层解决,不用换层,方便快捷。


二层平面图


国际国内单一迎客口:到达旅客也是从各个指廊汇聚到主楼提取行李,国际和国内各有一个迎客口,统一的到达厅与交通中心连通,空间结构简单、方向引导非常清晰。


高效的行李系统及布局:T2航站楼采用国际先进的DCV小车自动分拣技术,分拣速度快、出错率低、效率高。行李机房设置在首层,与机坪平层,行李车在机坪与行李机房间可快捷的平层高效运行。


首层平面图


4 商业规划——提高旅客体验及非航收入为目标


非典型商业综合体概念:根据对国际国内机场不同案例及对商业中心的研究,提出了独特的航站楼商业概念——非典型商业综合体。航站楼的重中之重是旅客流程,旅客聚散集中,旅客流动性高,停留时间短。因此,为了达到增加非航收入的目标,在和商业顾问共同研究之后,从多方面创造了不同于国内其他枢纽机场的航站楼商业布局模式:整合旅客流程,合并商业动线;创造跃层中庭,营造商业氛围;组合功能布局,控制业态配比;引入生态绿化,优化商业环境。


国际免税商业与旅客流线紧密结合,并引入绿化景观


国内商业区创造跃层中庭,营造商业氛围


5 实现建筑形象与空间形态——外围护结构系统设计


建筑风格协调统一:T2航站楼在总体布局上与T1航站楼连成整体,维持南北中轴对称,建筑风格协调统一。T2航站楼采用容易实施的适度非线性三维曲面设计。正面改用Y字形柱,将原来的人字形柱升至高架桥以上,更加完整体现支撑体系的造型。保留张拉膜雨篷这个功能构筑物,也是正立面的重要造型部分。正立面采用垂直幕墙替代了T1的外倾式锥形幕墙,有效降低实施难度及造价。


T2 航站楼与 T1 航站楼建筑风格协调统一


5.1金属屋面系统

适度非线性三维:T2航站楼建筑形态采用适度非线性三维,既实现了建筑造型与空间建构的要求,也为工程造价控制和缩短施工周期提供技术可行性。拱形屋面造型连续流畅,主楼和连接楼相连一气呵成。主楼屋面每18米布置一个条形玻璃天窗,指廊屋面的中间布置一个条形玻璃天窗。经过仔细的计算核实排水坡度,对屋面曲度进行微调。全部采用外天沟以避免漏水。采用铝镁锰合金直立锁边屋面板系统。这种系统是成熟的技术,满足造型找形、隔热保温、排水防水、自然采光各种功能需求,施工周期短,施工和维护都很方便,造价可控。


屋面造型连续流畅,主楼和连接楼相连一气呵成


5.2 幕墙系统设计

模数化概念:T2 航站楼采用横明竖隐的玻璃幕墙,玻璃板块尺寸为3m×2.25m,高度分格与层高模数2.25m相同,主要层高包括4.5m、9.m、11.25m,宽度分格与平面模数相同,主要柱网是9m、18m和36m。二次结构采用立体钢桁架为主受力构件,横向铝合金横梁为抗风构件,竖向吊杆为竖向承重构件。铝合金横梁与水平遮阳板一体采用挤压铝型材。竖向吊杆藏于玻璃接缝中,整个幕墙单元具有通透感。立体钢桁架结构无需水平侧向稳定杆,幕墙整体感强、通透美观。


主楼局部——流畅的弧面檐口、人字形柱


主楼幕墙局部


主楼与连廊转角


多功能的幕墙系统:设备管线与幕墙二次结构相结合,将管线埋藏于U型结构内,正面再用铝扣板遮挡。为配合消防排烟的需要,须开启一部分幕墙。按照排烟面积计算,需要开启扇的角度达到60度,因此采用可以大角度开启的气动排烟窗。广州夏热冬暖,西侧的遮阳措施非常重要。T2 航站楼选用了机翼型电动可调遮阳百叶。有0°、30°、60°和90°四个角度。百叶选用微孔板,可以达到遮阳且透影的效果。


设备管线埋藏于幕墙二次结构内


电动可调外遮阳百叶


5.3  张拉膜系统设计

大面积张拉膜雨蓬:这一直是是白云机场特有的设施和标志之一,非常适合岭南地区的多雨炎热气候。从T1航站楼到T2航站楼的车道边都覆盖了张拉膜雨蓬,为旅客遮风挡雨遮阳,可以在不好的天气下从容上下车。

膜结构设计采用骨架膜结构,骨架采用钢结构,重点部位采用铸钢节点,膜材采用PTFE膜材。

出发车道边与车库屋面覆盖的张拉膜雨蓬


6 建筑、装修与结构的一体化设计


网架体系+钢管柱:与T1航站楼相比,T2航站楼结构体系做了重大调整,采用普通成熟的网架体系,办票大厅柱网横向为36m,纵向为53m+45m+54m,在纵向大跨处做加强网架处理,更加经济且满足工期要求。采用钢管柱以缩小截面,并且把大厅中间的两排柱子收藏在12个办票岛里,在旅客的主要活动范围里完全没有柱子阻挡。指廊柱网纵向18m,横向35m和45m,柱子分列指廊两侧。


渐变旋转式吊顶:装修设计与建筑的动感造型一气呵成,同样表达出“轻盈、漂浮、流动”的感觉,而且与结构形状相适应。以办票大厅的吊顶为例,采用36m单元的波浪造型,简洁而富有动感,包络了结构的加强网架,以3000mm长、500mm宽、50mm高的条形铝合金板每5度渐变旋转定位及安装,在条形天窗下尽可能通透,没有天窗的部位则是平顶,既解决了天窗采光要求,也避免了完全暴露网架,形成完整而富有动感的室内空间界面。



办票大厅


吊顶分解示意图


办票大厅吊顶光照分析图


从办票大厅看幕墙和张拉膜雨蓬


7 节能环保为导向的绿建设计


绿色三星航站楼:确定国家绿色建筑评价三星为绿建设计目标,成为航站楼绿色建筑的案例。航站楼空间体量巨大,外维护结构材料选择与设备选型是建筑节能的关键。


自然采光:结合空间尺度及平面功能对项目中的典型功能空间进行自然采光专项设计,航站楼出发大厅及指廊候机厅均设置采光天窗。交通中心地下停车场设置采光井改善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


国内商业厅


西六指廊——国内出发到达混流候机厅


岭南特色屋面花园:对于位于航站楼内部联检区等通风条件较差的区域,通过设置可供旅客休憩的富有岭南特色的屋面花园加强自然通风,改善建筑用能效率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屋面花园加强自然通风,提供富有岭南特色的空间体验


太阳能利用:广州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总量与日照时数均充足。充足的太阳辐射和日照为太阳能的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T2航站楼的计时旅馆、头等舱及商务舱区域采用太阳能加热泵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用量占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72%;航站楼安检大厅上方金属屋面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


金属屋面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


8 结语


大型航站楼建筑设计是多学科融合与创新的典型例子,需要建筑师深入理解航站楼各方使用的需求,还要与其他各专业顾问密切配合,必须融合众多学科及复杂的技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力创新,通过多学科多专业协同一体化设计,才能够实现航空门户交通枢纽的高水平目标。


张拉膜雨蓬


业主: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


T1航站楼

建筑设计: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PARSONS

规模:52万㎡

设计时间:1998(一期)、2006(扩建)

建成时间:2004(一期)、2009(扩建)


T2航站楼+交通中心

建筑设计: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规模:90万㎡

设计时间:2006~2016

建成时间:2018


本文全文已刊登于《建筑技艺》2017年12月刊

点击了解本期详情机场建筑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购买本期杂志!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产品一

米俊仁曹晓昕、张同共同设计的斗栱图架正式上线,可提供基座刻字定制服务,售价588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产品二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产品三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详情请点击图片。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迎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示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