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T】设计如何“点亮”乡村

30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1-07-02

AT 2018.05 新刊导读

设计“点亮”乡村


主题策划:吴春花

近年,当城市发展由高速扩张转为提质更新,乡村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美丽乡村到特色小镇,从度假酒店热到爆改民宿风,从“漂亮的房子”到“梦想改造家之乡村改造”,曾经默默无闻的乡村正逐步走入大众的视野。但同时也能看到乡村发展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明星村镇旅游火爆,但不知名的村落却无人问津;另一方面随着外来资本进入,民宿经营者获利颇丰,但整体乡村得到的实惠却很有限……是做建筑,还是复兴乡村?成为摆在每一位关注乡村建设的人面前的问题。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关系着农业、农村、农民的乡村发展与建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作为专业媒体,《建筑技艺》杂志一直关注乡村建设,曾在《平凡的建筑》(2014年1期)、《从设计到建造:低技之于乡土》(2015年12期)与《乡村营造》(2017年8期)专题中,深度报道乡村建设、社区营造中的空间改造、低技建造、人文关怀等。此次我们再次聚焦乡村,所关注的既有物质层面的“形”,又有精神层面的“态”;既有历史传承,又有技艺传习;既有空间特色的营造,又有产品打造与运营策划;既有农村之美,又有农民之态(精神与生活状态)。


诚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不是规划者、建筑师等能够以一己之力完成的。但是,设计者可以集合产业链上下游更多地深入乡村,不只是关注房子美不美,更重要的是关注这个村子和村民好不好,只有这样才是可持续的乡村建设。


民居营造技艺认知与传承方式浅议

撰文 吕品晶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在今天,民居营造技艺依然有值得传承和发扬的当代价值,并将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民居营造技艺具有感性成分。其次,民居营造技艺具有动态性。第三,民居营造技艺具有自由性。第四,民居营造技艺是个开放性的世界。第五,民居营造技艺具有很好的统一性。

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必须要培育最广大的社会主体与认同传统技艺价值的社会意识,同时应该融入新的内容,包括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等。关于民居营造技艺传习制度与当代高等教育的关系,我们不应该彻底排斥传统的师徒传授的教学方式,因为其中还有很多非常值得学习借鉴之处。如果在当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方式以相应地位,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将会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支持和程序保障。

在当今城乡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吸收民居营造技艺的一些因素,无论是在建造技术、建造方式上,还是在建造形式和观念上,都能使当代建造活动更加人性化、多元化。对于民居营造技艺的思考并找寻切实可行的当代传承方式,可以促进其在快速发展的城乡营建活动中发挥更加丰富的人文价值,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城乡生态与文化环境。

文心匠意

—— 民居营造技艺走进现代生活学术研讨会

2017年12月2~3日,由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东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艺术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文心匠意——民居营造技艺走进现代生活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东阳市中央美术学院驻东阳传统工艺工作站举行。本次会议是在文化与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下进行的,旨在展示各地民居营造非遗传承人的传统营造技艺,推动传承人与建筑师的接触与对话,带动建筑设计界对传统建筑意匠与营造技艺的关注,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运用,共同深化在中国传统民居营造领域的研究与探索。

作为会议举办场所的“中央美术学院驻东阳传统工艺工作站”,刚刚于2017年9月23日挂牌成立,是文化与旅游部部署的覆盖全国十五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中的第七个。这一涉及全国的“传统工艺工作站”建站计划,是文化与旅游部落实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重要举措,其中唯一涉及“中国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工作站,则设立在了素有“百工之乡”美誉的浙江省东阳市。作为东阳传统工艺工作站的第一次大型学术活动,文化与旅游部、浙江省文化厅、东阳市政府及中央美术学院均给予了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特意抽出时间出席研讨会,现场聆听专家演讲,并做了重要发言。


“乡村新公共产品”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李巷村规划建设实践

撰文 刘晶晶 陈绪冬 卢震 

南京城理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十九大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重新审视近几年的乡村建设,很多村庄的打造虽然有一定成效,但在公共产品建设方面仍然有所欠缺。部分村庄以旅游村的方式进行了消费产品的打造,而忽视了村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共产品建设;有些村庄与休闲旅游相协调配建了一些公共产品,但是这些公共产品缺少开放性,成为了“封闭的公共产品”;有些村庄采用大范围的“面上”环境整治,虽然村庄的生活品质有所提升,但也带来了高昂的后期维护成本,难以具备可持续性。

李巷村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社区,距离南京主城区60km,距离溧水城区20km,全自然村共有125户。这里曾经是新四军在苏南抗日斗争的根据地,如今却是南京的经济薄弱村。2015年,李巷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8 750元,村级集体收入120万元,是南京市典型的贫困村。为此,2016年南京市在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行动计划中,确定由市委书记定点帮扶李巷村,以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扶持经济薄弱村和集中连片欠发达地区发展为重点,帮助李巷村全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为深入挖掘李巷村优势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全面提升,南京市规划局委托南京城理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理人)开展了李巷村发展系列规划设计的编制和组织工作。

作为石头寨社区的中心村,李巷毫无疑问承担着社区农业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功能,作为溧水区休闲旅游发展环线上的节点,李巷村作为红色文化旅游村的定位也毋庸置疑。但是作为一个政府投入的项目,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需要充分考虑政府的工作范畴与市场的工作范畴、政府投入的规模和市场投入的规模,以及政府的投入能否带动村庄自身的持续发展和周边地区的整体发展。为此,项目组提出了在李巷打造“乡村新公共产品”的理念。


乡建的“面子”和“里子”

—— 来自李巷的改造报告

撰文 李竹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在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和政策两方面因素,乡村也是如此。但凡是比较成功的乡建案例,其背后都有市场和政策的利好推动,而那些不在“轨道”上的村落会慢慢地消失。现代媒介的传播和演绎过程往往更偏重“诗和情怀”,而回避掉了那些看似“苟且”的事物发展规律。李巷村恰好就占据了市场和政策的两大利好,坦率地讲这跟建筑关系不大,在设计团队介入之前格局就已经成型,我们只是梳理和充分利用了这些优势条件。

李巷特有的资源——红色旅游。这里曾是苏南重要的新四军根据地,有着“苏南小延安”之称。村中至今仍保留着多处革命领袖的旧居,很多当年亲历抗战斗争的少年如今已是迟暮之年的老人,“抢救革命遗迹”的任务迫在眉睫。“产业旅游+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游”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李巷村的游客集散与配套服务的供求关系日益凸显。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在2017年6月江苏省启动的“特色田园乡村”第一批建设试点中,溧水李巷村榜上有名。

2016年,由南京城理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ATA工作室、南京嘉顿水木生态景观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设计团队,获得了李巷改造的设计权。设计团队将策划、规划、建筑、景观整合到一个设计平台上运作,大家运用各自的专业进行学科交叉、通力协作,为李巷“量体裁衣”。


隐居乡里,打造新型乡村产业社区的新式乡建

撰文  AT访隐居乡里创始合伙人金雷

隐居乡里以独有的标准化、互联网轻资产运营、与村庄共享收益模式,从山楂小院、姥姥家到黄栌花开、麻麻花山坡、先生的院子,从做标准化、升级版的农家乐,到打造“新型乡村产业社区”,搭建起城市人与乡村人融合的“新型社区”,设计、管理、

培训、财务、策划团队已经越来越成熟,像乡村艺术嘉年华、姥姥家看大戏、隐居乡里植树季、黄栌花节、乡村音乐节等类似的活动非常多,同时正在构建网站、APP。2017年11月在北京延庆区政府、延庆旅游委、刘斌堡乡政府等的支持下,以隐居乡里为平台成立了北方民宿学院。除了每个月定期推出的由全国范围内乡建领域大咖们主讲的乡建沙龙以外,还有为各地政府量身定制的专门培训输出乡村经理人的“火种计划”,以及一系列针对乡村设计师、农民管家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实战课程。这些课程一方面为隐居乡里日后的扩张发展储备了力量,同时也为整个乡建市场输出了大量的人才。


激活古村,以建筑为触媒

—— 福建建宁县上坪古村复兴计划记事

撰文 何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上坪村,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源乡,既是中国传统村落,又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上坪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部分村民为杨姓,族谱记载是汉代太尉杨震的后人。村庄空间格局完整,两条溪流绕村,并在村口汇聚,形成完整的风水格局;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民居,村中有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大夫第、杨家祠堂、社祖庙、赵公庙等;此地民风淳朴,耕读传统浓厚,据传朱熹也曾在上坪讲学,并留下墨宝。因此,上坪村有“书香水村,明水绕古村”之称。

与大部分古村落情况类似,随着现代交通的变更与农业的衰败,上坪村留守情况严重,常驻村民多为老人。村庄缺乏活力和公共生活,观念也非常闭塞和保守。2015年,溪源乡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上坪村编制了《保护和发展规划》,对村庄的历史元素和未来发展提出了详尽、系统的说明。2016年,溪源乡又启动了上坪村重要节点落地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工作。笔者团队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始了《上坪古村复兴计划》工作。

本案力求在保护的前提下,寻求古村落发展的契机,以保护为基础,发展为目的。根据保护和发展规划,设计团队在对整村进行详细研究后,选取了水口区域、杨家学堂区域和大夫第区域作为突破点,对区域内的部分建筑进行整理、改造,并赋予它们新的使用功能——公共活动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因为上坪村的群众基础弱,村民对改造工作并不十分支持,所以没有使用民居或宅基地,而是选择村中小型的闲置农业设施用房,如猪圈、牛棚、杂物间、闲置粮仓等,将它们作为一种“触媒”,以点带面,带动全村的活力和复兴。


大仓营造

—— 湘赣边地区乡土建构研究及大仓村公共空间营造

撰文 姚远 徐涵 张彤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大仓位于旧制宁冈县,是当年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踏出的第一个脚印。1927年在这个偏僻山村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正是在大仓村,毛泽东与当地武装会面,袁文才和王佐打开山门,迎纳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史称“大仓会见”。

2017年4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受井冈山市政府委托,开始着手荷花乡大仓村乡村复兴的策划与设计。脱贫后的井冈山各乡镇正在进行乡村风貌的整治2,设计团队得到的委托是风貌整治的设计,在被大仓村独有的历史脉搏所触动的同时,我们开始了一系列关于乡村复兴的思考:

(1)大仓村乃至井冈山各乡镇应呈现怎样的风貌?是清一色粉饰成“白墙红边”的神山风格3,还是任由村民盲目模仿古怪的西洋样式,亦或是唤醒当地乡土传统的建构智慧?

(2)乡村振兴如何不止于样式风貌的装扮?面对生产方式单一、年轻人口流失的现状,如何激活乡村产业,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增长?

(3)如何回应“大仓会见”这一历史事件,挖掘大仓村的特殊资源,使其成为促进村庄振兴的独特机遇?

在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追问中,我们找到了大仓营造实践过程中的两条平行路径:一是对湘赣边地区的乡土建构体系展开研究,梳理与当地自然资源、气候环境、复杂地形、生产与生活方式及文化特征相适应的空间形制和稳定的建造特征,为大仓乃至井冈山市域的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二是在村庄的空间环境中挖掘场所历史信息,对“大仓会见”历史事件进行再编译,以一条时空路径串接起村庄中的几个重要节点。以“点状激活”的方式来复兴村民公共生活,吸引特色参观学习,带动乡村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中国乡村改造实践

—— 从网红建筑到微创更新,以木兰围场草原之家为例

撰文 张海翱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乡村问题在最近几年被大众重新认识,其中有民宿热的功劳,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各种不同种类的乡村复兴计划被提上日程,各种媒体也争相报道网红的乡村改造项目,但应客观地认识到,由于各地各村的经济生态文化情况差距巨大,乡村问题远非设计单方面可以解决。

目前常规的乡村改造策略是通过整体的村落设计使破败的现状焕然一新,但是如果没有整个生态闭环的支持,改造成果最后依然不能避免破败的结局。在整个生态圈中,最终的使用者可以赋予建筑二次生命,甚至是对建筑进行自动更新与改造。

笔者将网红建筑模式总结为——针灸式微创更新,即通过一个细微的创口进行扎针,以点带面,提升区域的整体经脉系统。不同于现代医学的对症下药,传统中医通过针灸的方法对人体整体进行调整改善。微创更新也是如此,这个更新的关键在于扎针的穴位,也就是网红建筑。相比大拆大建的规划改造,网红微创更新成本代价低。木兰围场草原之家的总造价在100万元左右,在建设的同时保护草原,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小,最大程度地保留场所的原始属性。设计之初,笔者就希望其坚固地锚固于场地之上,与周边的牧民、孩子和动物共存,以谦虚的姿态融入场所。最终不论经济成本还是生态成本,都是非常低廉的。网红建筑也为后续的区域总体开发提供了可能性,正如前文所述,乡村用地的属性与审批复杂性导致项目推进往往停留于纸面,但通过网红建筑一个小点的突破,为各级政府及开发商提供了样板,证明了原有停留于纸面的设计畅想是切实可行的,大大提升了政府领导对整体大区域规划改造的信心。


独一无二的乡村

撰文 魏娜 

WEI 建筑设计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开始接触到乡村建设。在走访各地村子的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很多村子依然保留着昔日的淳朴与静谧,拥有自身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散发着真实而感人的气质。我们也同样看到有些村子因为标准化的改造失去了自我的特征,让人感到迷失和遗憾。作为建筑师,在参与乡建的同时,我们希望能尽己所能,让每个村子都保持它独一无二的美。

在夯来村,可以通过保护和发扬夯来村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逐步引入其他资源,建设深度旅游的设施和运营体系,从而带动更多扶贫工作。于是,我们做了一系列整体改造的长期计划,并为短期引入资源设计了种子项目。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建筑师的话语权在很多实际的乡村建设中是非常有限的。

2017年,我接到《漂亮的房子》节目组的邀请。在乡村建设中,完美不等于精准。最完美的事情是大自然万物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生机勃勃的状态。在这样一个经历了世世代代的沉淀、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一体的地方,我们的改造建设不应该是一个凸显自己的外来物。我希望改造后的“小溪家”是一个有生命的房子,依然可以和谐地融合在这个已有的环境里,并能呼应自然与人的亲密关系。它就像一棵树一样,植根于这片土地,在生长的每一刻都是属于这个环境的独一无二的一部分。


基于“修复传习”的中国乡村振兴实践探索

—— 以屯堡工作营为例

撰文 肖建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越 剑 上承建筑工作室

在新时代,“美丽乡村”、“留住乡愁”成为乡村发展的新方向,乡村的价值需要被重新定义。贵州安顺的“屯堡工作营”历时4年,一直在探寻一条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可操作、可持续的路径。

云山屯是贵州安顺屯堡村落中的自然寨,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多少个世纪里,屯堡的老人自称“老汉人”,说着朱元璋的话、穿着马皇后的衣服、住着老房子,屋顶是大写的“人”字形,堂屋里挂着的“天地国亲师”牌位护佑着子孙后代,体现出屯堡人离乡不离国的家国文化。云山屯是以军事防御为特色的关隘石头村寨,在空间上以寺庙山体为中心,村寨团山结构分布在山谷中,形成独特的“山道屯”文化景观体系。

屯堡工作营于2014年8月17日正式成立,是在安顺市云峰屯堡已开展了4年的活动,世界遗产保护志愿者国际合作营项目共有70个,贵州屯堡工作营是第71个,也是中国第四个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第一个是山西平遥工作营)。在这4年中,屯堡工作营以“修复传习”为指导精神,招募了80多位志愿者参与修复四栋老民居,分别是金家院子、金家铺子、梁家院子、杨家老屋,其中金家院子和金家铺子由上承建筑工作室承担修复设计,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规划分析、测绘认知、诊断病害、修复设计、木匠沟通、深入设计。

自1996年开始关注屯堡,屯堡从不为人所知到云山屯、本寨、鲍屯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直到现在被国际媒体宣传。屯堡从衰落到被修复活化的过程中,我们的理念也从最初的“守望故乡”,即把乡村保护好,发展到现在的“修复传习”,即让乡村发展好,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想了解本期更多精彩内容,

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购买本期杂志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由建筑师曹晓昕7年前设计的时尚便捷工具包“函包”现重出江湖,全真皮材质、大厂定制五金、手作皮具,售价仅599/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建筑师在做什么》第二辑共采访了张永和、胡越、张雷、董功、钱方、董豫赣、王昀、俞挺、李麟学、张利、童明、荣朝晖、宋晔皓、钱强、何崴、徐甜甜等40位建筑师,每一篇都是一部微观口述史。《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

(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欢迎关注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