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T】当你老了,该住在什么样的建筑里?

33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2-03-23

上海市建筑学会指导上海市建筑学会养老建筑研究专业委员会、《建筑技艺》杂志社主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2019医疗养老建筑设计论坛”于2019年5月29日上海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是继去年4月在上海成功举办“跨入新时代的医养结合”学术研讨会(点击此处查看详情)之后,上海市建筑学会养老建筑研究专业委员会再次联手《建筑技艺》杂志社共同聚焦医养建筑,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位业内人士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幕式  


开幕式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养老建筑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李锋亮辞。他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如何设计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促进老年人健康生活的人性化环境,成为摆在建筑师面前的问题。上海建筑学会养老委员会致力于搭建行业交流平台,积极寻求医疗养老领域的发展变量,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引领老年人健康环境建设新理念,推进行业发展



▲ 论坛现场


论坛报告  
本次论坛共邀请了13位行业专家进行了大会报告分享,具体如下:


江立敏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设计四院院长、总建筑师


《创新何为——TJAD医疗建筑微创新设计实践》


关注了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医疗建筑发展的现状与不足,阐述了医院建筑设计需要摆脱趋同化,营造创新性建筑空间的观点。


通过对医疗建筑设计创新的本质思辨,得出微创新本源来自于使用者行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是从建筑学、类型学、环境学等相关理论出发,结合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在相关联的空间中,努力寻找医疗建筑的创新基点,并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实践。


结合近年来TJAD的八个医疗项目实践,对医疗建筑设计条件、场所事件及使用者不同行为的动机与需求进行分析与研究,将相关要素进行拆分与梳理,从规划布局、更新改扩、场所人文、空间环境四个思考维度,提出了医疗建筑设计微创新的前瞻性理解。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航拍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疗大厅内景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分院门诊大厅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分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分院医疗大厅内景


张应鹏

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总建筑师


《养老建筑中的公共空间》


以苏州高新区阳山敬老院为例,讨论了公共空间在养老建筑中的核心地位与设计策略:三组院落通过加宽的走道和放大的交通节点连成有机的整体,内置了6条东西、南北不同方向的“街”“巷”空间,以满足并强化老人们的公共活动和彼此交流。设计通过在部分一层的功能房间上开设屋面天窗和洞口,将阳光引入到北向的公共空间之中。


建筑高度三层,掩映在绿树丛中,空间尺度亲切宜人,建筑的基本风格是以黑瓦白墙为主,呈现着江南建筑特有的传统气质,但在局部的细节与构件上进行色彩的跳跃与点缀;建筑外墙也一改江南建筑原有素雅单纯的白色基调,加进了毛石、U玻、杉木等多种材质,亲切、丰富的建筑表情,传递出建筑的温暖情怀。




苏州高新区阳山敬老院


龙灏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系主任,重庆大学医疗与住居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君臣佐使——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医疗功能配置若干问题探讨》


针对我国不容乐观的养老形势、医养结合型养老这一将传统机构养老与医疗服务内容相结合的新模式中的医疗功能配置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基于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对我国现有的医养结合机构实际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揭示了现阶段部分机构由于盲从而导致的设计缺陷与运营问题。以传统中药里“君臣佐使”这一思路为引,以药材相辅相成方为治病救人的良方为例,类比医养结合型机构中体系构建、成本平衡、效率提升等问题,为医养结合型机构如何合理地进行医疗功能配置策划与设计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周颖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实现就地养老的社区更新和社区营造策略》


近年来,社区营造引起了广泛关注。所谓社区营造,可以理解为: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性,通过各类设施以及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建设,共同解决社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各类问题,并逐步培育出居民的公共意识及信任关系,最终形成一个紧密协作的社区共同体。NORC(Naturally Occurring Retirement Community)指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而自然形成的老年社区,由于缺乏活力,老人倍感孤独无助,迫切需要通过社区营造等途径增强活力并促进社区中的老人积极开展主动与互助养老。


首先介绍了以下案例研究:1)美国纽约多个NORC的社区更新改造项目;2)日本B's行善寺改扩建项目、Share金泽新建项目;3)我国海南省的旅居养老社区。最后结合吉林伊通民族医院附属养老中心的设计项目,探讨了通过总体布局、组团、公共空间、房型及室外环境的设计来促进社区营造的各种手法。


B's行善寺改扩建项目


Share金泽新建项目


伊通民族医院附属养老中心鸟瞰图


薛铁军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设计一院院长、副总建筑师


《医养结合—特色养老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养老建筑愈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天津市东丽湖海尔盈康之城项目和衡阳医养结合项目等一批设计案例的的总结,阐述对医养结合设计项目的若干思考,一方面体现在如何让老年人在享受便捷医疗养老服务的同时,能保持与原有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紧密联系,避免老年人的社交孤立感;另一方面体现在如何梳理“医”和“养”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既方便结合又相互独立,确保两者间建立良性的映射关系。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随着国内医疗建筑的高速发展,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和以此为基础衍生出的“全龄社区”模式符合现阶段及未来中国养老行业的发展目标。


衡阳市医养结合项目



天津市东丽湖海尔盈康之城


陈磊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天华集团医养研究中心总负责人


《十年实践,六个感知一一天华特色医养建筑之路》


天华医养十年经历项目很多,落地四十余项,借六个特征性设计浅谈六个“小感觉”:

  • 特殊定制(泰康.燕园)----我们为特殊人群定制符合他们需要的产品,一定要知道他们的特性需求,从物理空间适老化、公共环境去机构化、到自理生活、协助生活、认知障碍产品的标准化,我们实践和感悟了很多。


  • 注重体验(华润.北七家)----除了不得已的需求,老龄人群也有很多社会交往、市井烟火气、生活方式体验方面的追求,设计师试图在案例中去探索实现。


  • 温情设计(万科.怡园)----城市更新、旧建筑改造、低成本投入不代表着简陋和冰冷,且看天华医养如何打造适合不同消费层级的有温度的长者之家。


  • 社群复合(龙湖.椿山万树)----天街商业、椿山万树老人之家、冠寓长租公寓在一起,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技术纠葛容易解决,社群复合更带来意想不到的交往模式,这是个有意义的社会探索实践。


  • 熟知场景(太保.成都项目)----出现在裙楼架空大板下的宽窄巷子,成都人熟悉的茶馆、麻糖铺子、小面档口……这些老年人熟知的生活场景将在这里出现,就等每周末开集市,吸引入住老人和家人乃至周边社区的居民来热闹啦。


  • 万物互联(镜湖总院)----一谈养老就说医疗,一说医疗必谈工艺,当我们搞定这些技术硬核之后,我们为人性关怀做了哪些探索呢,硬件设施应与人类的情感相互联通,设计方能有情有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或许设计师在很多城市化矛盾中有推波助澜之嫌,但在医养设计领域,我们心里很幸福,我们在为中国人民的福祉建设添砖加瓦,这是我们的动力来源!


张庆宁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建筑部副部长


《城市工业遗产在养老产业中的新生》


我国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在2000年前后已逐渐进入工业衰退期,城市工业企业的转型或搬迁,遗留下来大面积的工业区,成为一片片补丁一般的“城市锈地”,其活化与再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重点。基于政府政策的扶持、优越的地理位置、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城市工业遗产,其改造的可塑性大,在养老产业中大有可为,作为一种社区嵌入式的多功能养老综合体的存在,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养老模式的一种补充。以广州市刀剪厂养老改造项目为例,阐述如何以承载历史文脉、活化工业遗产、嵌入岭南特色、康复景观等理念,打造一个现象级都市桃园般的养老改造项目。




广州市刀剪厂养老改造项目


伍止超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东卫工作室副总工程师


《走向老龄化宜居社区更新时代的地域化养老设施建设研究》


针对高龄化背景下北京市既有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的形势与问题分析,在对北京市八宝庄社区老龄化现状与养老设施实态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首开寸草恩济花园养老设施项目实践,探讨了基于城市社区的地域化养老设施建设模式,提出了地域化养老设施服务介护化、定位社区化、功能复合化和持续发展话的建设要求与发展趋势,探索满足我国高龄失能老人切实需求的发展模式,从而有效支撑我国高龄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构建,缓解当前严峻的养老问题。


八里庄住区养老设施改造后外立面效果


八里庄住区养老设施室内空间



许健坤

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康养研发部负责人,中森康养产品经理


《长者乐园——探索地产开发中“养老设施+”模式的实践》


传统的养老建筑功能类型单一,无法满足各个层次的长者对于生活品质和多样化空间的追求。“养老设施+”的概念并不是简单地将“养老”作为口号套用在传统地产开发上的一个噱头,而是为了创造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有归属感的场所。这个场所具有复合性、专业性、主题性这三个特点属性。养老设施+传统地产,有两种不同的走向:1.标准化,可复制的;2.私人订制的。东渡海悦城是一个CCRC社区,是具有“定制化”特点的项目,借助“百岁俱乐部”我们打造了一个让老人有所归属的长者乐园。


东渡海悦城项目鸟瞰


东渡海悦城百岁俱乐部鸟瞰



姚启远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都市总院总建筑师助理,资深主创建筑师,医疗专项委员会副主任


《康复医疗在医养融合中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将康复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作为现代化医院的基本功能。然而康复医学是当前我国医学系统的短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康复医疗以功能障碍为中心,在不同群体的康复需求中,老年人的需求占比超过50%,通过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老人的健康水平,延缓衰老的进程,让老人回归原本的高质量、幸福的生活。


目前国内比较热的医养结合市场,康复医疗在此类项目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常州茅山颐园项目、新东苑快乐家园等项目中都配套建设了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为整个社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是整个项目产品成败的关键配套设施。同时像上海养志康复医院这些大型三级康复医院也可以为这些医养项目提供强大的康复医疗技术支持。



常州茅山颐园——江南医院



上海养志康复医院


赵颖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四院副院长


《养老设施的复合化设计与策划探讨》


聚焦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特殊的行为需求和精神需求,深入探讨了如何在策划和设计阶段,以资源复合和空间复合为导向,实现符合在地养老和积极老龄化目标的养老设施。


以合肥健康养亲综合项目、苏州阳澄湖国寿养老养生社区及邻里中心为代表的设计实践,策划医疗、教育、文旅、商业等社会资源与养老功能相复合,扩展养老设施的功能内涵,建构融入社会生活的养老社区。


在泉州彩蝶湾养生村、金山廊下郊野公园颐养小镇等较大规模养老项目的设计实践中,运用小规模、友邻化、弱边界等复合场景设计手法,从建筑尺度、公共区域、领域边界等方面为老年人创造安全舒适和归属感的养老宜居之地。


金山廊下郊野公园颐养小镇鸟瞰



苏州阳澄湖国寿养老养生社区一期实景


泉州彩蝶湾养生村体现地域特色的合院效果图


周黎黎

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养建筑室内环境主创设计师


《老有所居,居有所品——室内设计如何提升老年居住环境的品质》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日渐壮大的“银色浪潮”冲击着整个社会和每一个家庭。以老年人为本,充分尊重和关爱老年人为理念,遵循安全、卫生、适用、环保的原则,把适老化贯穿于整个室内设计中,全面提升老年居住环境的品质。这里的品质,并不是指装饰的豪华和设计元素的堆砌,而是从安全性、舒适性、心理性、适护、适可而止这五个方面来提高品质。未来的老年居住环境将会更加精细、更加精妙,实现全屋智能化。



常州市天宁区常宾颐养园(总建筑面积13847.5M2,总床位数137,后期可扩展60床,适合自理、介助老人)


郭成林

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科技创新,让医养建筑“智慧”起来》


通过展示一些科学事实以及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国内外实际案例提出,基于近年来AI技术的发展,基于越来越多地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建筑现状的揭示,基于越来越多的对于建筑对人的健康的影响的研究成果,以及基于医疗养老康复建筑所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提倡能够根据人的需要,可以适应室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且进行积极调节的所谓智慧的、具有主动性性能建筑,已经到了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能性的阶段了。,所谓智慧的主动式建筑,离不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观点的创新以及技术科学的进步。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设计三院院长王文胜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系主任,医疗与住居建筑研究所所长龙灏,上海市建筑学会养老建筑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李锋亮主持了本次论坛学术报告部分,他们的精彩点评也为会议增色不少。

▲ 学术论坛主持人


结语和致谢  


本次论坛报告精彩纷呈,会场座无虚席,代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未来《建筑技艺》也将继续联手上海市建筑学会养老建筑研究专业委员会,为大家奉献更多精彩。


▲ 参会代表认真听讲


▲ 会场外展位交流

本次论坛得到了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上海市建筑学会养老建筑研究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建筑学会养老建筑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3月22日成立,由上海最知名的12家建筑设计咨询机构组成。由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在全国最早出现,程度最突出,上海各建筑设计咨询机构在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也一直走在全国最前沿,对各类型养老建筑(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护院,护理院,民政福利,养老地产等)的设计、运营模式、适老化、养老产业产品和服务开展了深度研究。由此,专委会会员单位的行业见识和设计质量都有一定提高,也使上海部分设计机构在全国养老建筑设计水平及市场占有率均处于领先地位。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2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73。

(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火车站建筑、机场建筑、超高层建筑、产业园”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