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T】70年,我国体育建筑走过的路...

33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2-03-23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体育建筑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我国成功申办举办奥运会、亚运会、青奥会、大运会等大型赛事发挥了重要作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体育的发展成效,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新中国成立的70周年也是新中国体育建筑蓬勃发展的70年,在此时间点回顾和梳理新中国70年体育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9月20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同济大学、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技艺》杂志社承办“中国体育建筑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高峰论坛特邀院士、大师、国内著名体育建筑学者专家等,一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针对70年来体育建筑发展的成就、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来自全国高校和设计企业的学者、专家、代表等300余人出席了本次高峰论坛。

▲ 论坛现场


▲ 部分嘉宾合影

新书首发及图片展开幕式

论坛开始前,首先在同济设计集团一层展厅举行了《新中国体育建筑70年》新书首发以及图片展开幕式。《新中国体育建筑70年》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主编,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CCDI悉地国际11家单位参编,从新中国发展历程的5个时期,全面回顾了各个时期体育建筑的成就。目前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图书咨询电话:010-58337130)


新书首发以及图片展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汤朔宁主持,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魏敦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健先后致辞。大家一致认为,新中国成立的70年也是新中国体育建筑蓬勃发展的70年。在这个时间点回顾和梳理新中国70年体育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具有重要意义。也预祝中国的体育建筑未来发展越来越好。

▲ 新书首发


展览现场

论坛开幕式

随后,学术论坛在同济设计集团一层报告厅举行。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副总建筑师汤朔宁主持。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上海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主任钱锋分别致辞。

大家在发言中提到,本次活动通过回顾体育建筑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建筑类型,展示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建筑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是对我国体育建筑事业的推动和促进,是对祖国70华诞的特别献礼。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中国著名体育建筑专家马国馨院士虽未能亲临现场,也通过视频对本次高峰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对中国未来体育建筑的发展表达了良好祝愿。


主旨报告

次论坛邀请了共计17位包括院士、大师和知名建筑师在内的专家进行了分享,精彩观点总结如下。


魏敦山

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城市更新 创新设计 绿色建造》


以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改造项目为例,分享了面对高密度复杂城市环境,如何延续传统风貌,提升原有场馆的专业性、增强兼容性、服务公益性、扩大开放性,以及如何环保节能建造的创作经验。

改造前

整体鸟瞰图

体育比赛厅

小比赛馆



崔  愷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让体育中心回归市民》


深刻反思了当前我国广泛存在的体育资源(特别是大型体育中心)与全民健身运动分离的现象,并通过近年的一些设计实践,努力探索与建立二者之间的紧密关联,提出体育建筑应是体育活动的容器、健康生活的场所和城市活力的空间。


鄂尔多斯东胜体育中心

德阳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学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体育馆

太原滨河体育中心

仁寿文化体育中心

延安新区体育中心



郭明卓

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天河体育中心:回顾与展望》


天河体育中心是建国后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第一个集合三大场馆的体育中心,与广州东站一起奠定了广州城市新的中轴线。场馆设计不仅以大空间、大跨度、大悬挑、大墙面、大看台等体现体育建筑的特点,还运用了空调灯光、音响、记时记分、电视屏幕、消防系统、安全监控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明确提出“赛后利用”的理念,后期建设了室外球场和露天泳池、商业设施等服务市民。今天的天河体育中心,通过增设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已经形成深受市民喜爱、充满活力的时尚天河。未来,希望我国体育设施的建设能够更加理性、务实,凸显体育建筑特性避免雷同,走进市民生活,服务大众。



庄惟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清华体育建筑设计回顾》


清华体育建筑设计,从亨利·墨菲、沈理源、马约翰、蒋南翔的开创期(1910-1930),到探索期(1930-1990)吴良镛、张昌龄、林爱梅等指导的清华体育馆设计小组的承德体育馆设计竞赛、北京体育学院综合体育馆,以及对于北京奥林匹克建筑规划的研究;再到成长期(1990-2000)伴随赛事涌现出了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清华大学游泳跳水馆、清华大学综合体育中心;进入成熟期(2000-2022),进一步随着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蓬勃发展,参与了乔波冰雪世界滑雪馆及配套会议中心、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中心、北京奥运会飞碟靶场、奥运会射击馆/柔道馆/跆拳道馆、正在建设中的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以及洛阳新区体育中心体育场、云南财经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武钢体育公园等一系列体育设施建设,这背后凝聚着一代代体育建筑研究者与设计者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清华西体育馆

清华大学游泳跳水馆

奥运会射击馆

2022冬奥会冬季两项中心



罗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冰雪体育建筑的大跨空间设计优化》


结合国内外冰上运动场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体育工艺、功能需求、空间环境、建筑形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冰上运动场馆的建筑类型特征,针对冰上运动场馆大跨度、高能耗等问题,提出通过控制空间高度、优化建筑形态、合理控制自然采光、注重功能复合等建筑设计策略,优化大跨度建筑空间性能,实现冰上运动场馆原真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以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国家速滑馆设计方案、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新疆乌鲁木齐冰上运动中心和黑龙江大庆市速滑馆为例,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冰雪建筑大跨空间优化设计方面的实践探索。


丁洁民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体育馆建筑设计中的结构思考与创新》


体育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建筑与结构设计要有机结合、合二为一。从结构设计本身出发,同样要遵循“绿色、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即结构体系应考虑和顾及建筑造型和功能。若体育馆不采用室内吊顶,屋盖结构应考虑室内空间感受,如崇明游泳馆;屋盖应考虑采光等特殊功能。如崇明游泳馆采用木结构菱形网格桶壳结构的屋盖,最大限度提高了建筑净高,减少结露,综合考虑了采光、空调等设备,使室内空间更加温馨;崇明综合训练馆的铝合金单层球壳最大化创造了建筑净空间,考虑侧窗采光,并结合屋面围护系统一体化设计,将结构与屋面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济嘉定体育馆则采用张弦梁结构,撑杆与导光管一体化设计,既节约能源、绿色环保,又营造出满天星的效果;同济嘉定游泳馆创造性地采用弧形单层网格结构实现屋盖滑动,室内空间通透也实现了自然采光通风,节能环保的同时也节省运营成本;拥有六道环索的常熟体育馆与三管桁架+飞杆-斜拉索的复旦大学体育馆也同样遵循以上原则,创造出各自独有的建筑特征。


崇明综合训练馆

同济嘉定体育馆

常熟体育馆

复旦大学体育馆


陈  雄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探索体育建筑的持续创新——来自GDAD的实践与思考》


从历史、专业、运营、城市四个维度,以GDAD的作品为例,探讨了体育建筑的发展趋势。我国体育事业正在走向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阶段。推行场馆设计、建设与运营一体化模式,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打造、休闲健身设施网络建设成为当下的需求。GDAD持续致力于体育建筑的探索创新,完成了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和省运会等一系列作品,最新项目如肇庆新区体育中心营造了一个高效集约、整体流畅的体育综合体建筑,并结合环境创造出多层立体公共开放空间;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项目,以集约布局开放空间串联体育场、体育馆和会议中心,以步行系统连接高校、城市公园和轨道站;顺德区德胜体育中心,依托地方文化与环境特质,打造以运营为核心、集大众健身、多功能场馆、活力商业于一体的功能复合集约的立体城市文化综合体。

肇庆新区体育中心

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

顺德区德胜体育中心



李兴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山林场馆,生态冬奥”——基于可持续性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因地处海坨山复杂的山林之中,规划设计秉承从场地、环境出发,采用BIM与GIS融合技术,考虑赛后的长期运营维护需求,体现环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的科技冬奥。高山滑雪中心采用预制装配式建造,建筑平台层层架空,减少对山地地形的影响,也实现功能的立体复合;雪车雪橇中心室外赛道长、高落差、有360°回旋弯道,同时考虑赛后的大众参与设置了不同的出发区,赛道尽量贴合山地地形,屋顶为单向悬挑的钢木结构体系且采用特定的遮阳措施;冬奥村依山就势,顺层层台地叠落布局的半开放合院式建筑融入环境,会后将转为山地冰雪度假酒店;山地新闻中心匍匐于大地,80%被置于覆土之下,并利用太阳能板提供部分电能,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目标;临近核心赛区的西大庄科村进行整体保护、改造、提升,使村民改善生活条件、服务冬奥会、赛后加入冰雪产业。冬奥会赛后,延庆赛区将成为冬奥主题公园,高山运动探险组团、雪车雪橇组团、综合服务组团、大众雪场组团等,既满足赛期的比赛、训练需求,也在冬季及非滑雪季发展相关的山地冰雪、运动、休闲产业。未来,海坨山冬奥主题公园将呈现全新的“冬奥八景”,体现“山地场馆群,生态冬奥园”的设计愿景。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延庆冬奥山村

延庆山地新闻中心


钱  锋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不能忘记他们》


中国体育建筑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体育人的努力和付出,今天,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前辈,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是杨锡鏐、林克明、欧阳骖、周治良、葛如亮、梅季魁、熊明、魏敦山、李哲之、张德沛、刘振秀、张家臣、马国馨、黎佗芬,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对体育建筑事业执著的追求,不能忘记他们对体育建筑本体问题探究的精神,不忘初心,面对新时代做出更多的贡献。



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体育建筑走向“精明营建”的华南实验》


将多年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创作实践,以“精明营造”的理念穿连起来,引导体育建筑设计回归到科学理性的本源。华南理工大学的体育建筑实践依托产学研平台,长期坚持严谨、科学的态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自主、理性的设计创新;2)明晰、踏实的科学研究: 3)合作、交流、提高: 4)多层次的体育建筑人才培养: 展望未来,体育建筑的发展并不会随着奥运等大型体育盛会的结束而衰落。我国国民人均体育设施的缺乏是未来建设的驱动力,但面对建设与需求的矛盾,体育建筑突出科学发展,努力“去标志化”,改变形象工程的建设模式势在必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我国体育建筑的必由之路。作为高校机构,坚持科学理性是我们过去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也将是我们继续把握未来的核心价值观。



汤朔宁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

《坚守与创新——同济体育建筑探索七十年》


同济建筑设计集团长期以来一直把体育建筑作为旗舰品牌来营造,设计了包括奥运会场馆、全运会场馆、省运会场馆等在内的各类体育设施150余座。  


我们始终坚持建筑理念的原创性和在地性,保证每个体育建筑的作品能够充分体现本土的设计理念。同时也非常注重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尤其是赛后利用的可持续性,从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场馆赛后运营和多功能利用的可行性。我们还不断追求建筑结构的融合统一,特别是新技术、新手段的创新实践,已经完成了包括南通体育中心体育场、嘉定体育中心游泳馆等在内的6座可移动屋盖体育建筑。


正是由于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坚持秉承了上述三大原则,近年来陆续完成了奥运会乒乓球馆、四川遂宁体育中心、南通体育会展中心、济宁奥体中心等若干个得到业界高度好评的体育建筑作品。

江苏南通体育中心体育场

四川遂宁体育中心体育场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游泳馆



吴  蔚

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

《建筑的舞术》


舞蹈和体育建筑之间有很多相似性,因为都是要通过把不同的元素融合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并体现出身体及结构的美和韵律。gmp的体育建筑遵循对建筑与结构之间的完美交融,完善地解决功能工艺要求,并形成城市空间的地标。在过去20年里,gmp在中国参与了四十余次的体育建筑设计竞赛,获得11个一等奖,其中有7个项目建成。无论是佛山世纪莲体育场,还是深圳宝安体育场,或是上海东方体育中心,gmp都是从不同的任务书要求出发,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灵巧和智慧的结构和轻盈飘逸的造型,既达到了项目的经济性功能性要求,又创造出过目不忘的城市雕塑。

佛山世纪莲体育公园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

深圳大运会体育中心

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陈晓民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体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七十年辉煌——与新中国同行的北京建院体育》


展开北京建院七十年体育建筑设计画卷,看到的是一幢幢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新中国体育建筑;看到的是一代代北京建院人为了新中国体育的发展,精于创新、勇于奉献的鲜活画面;看到的是建院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响应国家号召,一步步引领中国四代体育建筑发展的历史足迹。从新中国第一个体育建筑——北京体育馆,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冰丝带;从1978年援建埃塞俄比亚亚的贝巴体育馆到2019年援建白俄罗斯国家游泳馆;从编制《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到制定《公共体育场馆系列标准》,都彰显了北京建院体育建筑设计的综合实力与历史担当。新中国70年华诞,北京建院体育70 年风华。



刘德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大空间建筑研究所所长

我国体育建筑发展的几个趋势》


报告对我我国体育建筑主要发展趋势做了如下归纳:全民健身设施向公益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大型体育场馆向综合化、商业化、市民化方向发展,热门项目竞技设施向专业化、跨地域的方向发展,以及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将逐渐改变体育建筑设计方式的前景。报告着重对运用参数化技术手段确定看台轮廓、模拟安全疏散、辅助结构找形等数字化方法,顺应发展趋势、实现体育建筑智能化设计做了重点展开。


整体张拉结构体系的协同创新


大型体育场馆疏散性能模拟评价

体育建筑座席系统参数化设计


赵  晨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新中国体育建筑70年回顾——上海体育建筑的发展与探索》


历史的机遇,使较早步入现代城市化的上海,产生很多中国现代体育事件和建筑。而历史性跨越则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70年来成就显著,先后建成了若干引领潮流如上海体育馆,游泳馆,八万人体育场,虹口足球场,F1国际赛车场,梅奔中心,旗忠网球中心,东方体育中心等项目,在高等级赛事组织、土地集约,功能集成和复合,新材料新技术采用等方面对标国际高水准,体现了都市型体育建筑的特征。在基本完成市区级以及专业竞技、职业训练、校园康体、全民健身之基础配置后,上海正向提高公益能级、打造“全球体育之都”的目标迈进。

高等级赛事举办

上海体育中心的发展

提高公益能级,促进全民参与


吴  奔

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CEO

《新型光伏发电建筑材料助力绿色建筑》

目前全球建筑能耗约占所有能耗量的28%,建筑已经与工业和交通并列成为三大耗能大户,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已是全民共识。介绍了龙焱能源科技新型光伏发电建材在绿色建筑的应用,通过世园会中国馆、大同未来能源馆、郑州奥体中心等应用案例,讲述了龙焱在光伏建材领域的最新突破,实现光伏产品颜色、纹理可调可控,铝材,大理石,木纹,水纹,文字等各种色彩、各种图案均可定制,让所有建筑立面材料变成发电建材可以成为现实,用科技为建筑赋能,让“节能建筑”,向“产能建筑”转变,助力绿色建筑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持续释放“正能量”。


北京世园会中国馆

山西大同未来能源馆

郑州奥体中心


黄瑞更

上海美凯地板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运动木地板标准和技术演变》


回顾了中国近三十年运动地板从“学习”、“竞争”到“超越”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中国运动地板企业应根据时代变化不断作出调整,研发出适应不同时代和潮流的新产品。上海美凯地板工业有限公司会继续以“专业”呈现对全球体育建筑场馆建设的态度与追求,积极推动技术升级和行业发展,联合国内场馆建设专家共同打造高质量、高标准的场馆建设标准。


杭州乐飞儿童运动空间


杭州RMB运动中心硬核篮球


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篮球训练馆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沈迪;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赵元超;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傅绍辉;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鹏举主持了此次论坛学术报告部分,他们专业风趣的点评也为论坛增色不少。


▲学术论坛主持人

▲论坛现场

展位及致谢

论坛会场外还有多家企业布展,部品涉及到体育建筑中的屋面、地板、座椅、体育器材、灯光、LED显示屏等产品,吸引了不少代表前来沟通交流。

▲展位交流

致谢

本次论坛得到了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上海美凯地板工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本次论坛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来自全国各地设计单位的近80位院长、总建筑师到场,一并致谢!


附嘉宾名单如下:

姓名单位职务
魏敦山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维勇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
赵光圣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
李存东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
曹嘉明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
伍江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
王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杨嘉丽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原主任
钱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郭明卓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丁洁民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沈迪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赵元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陈雄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汤朔宁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
孙一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
吴蔚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
罗鹏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建筑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刘德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大空间建筑研究所所长
陈晓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体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赵晨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傅绍辉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张鹏举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学东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建筑技艺》杂志社社长
左玉琅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
董丹申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
徐千里重庆市设计院院长
高崧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执行总建筑师
刘恩芳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严阵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振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章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
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日飙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罗建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建筑师
宋晔皓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涂强华建集团华东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
任力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曾群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江立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周俭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董霄龙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徐宗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侯朝晖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陈自明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李钫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唐文胜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杨键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黄晓东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庞波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罗劲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
郑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吕强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
盛宇宏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董事长
陈卫群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
林卫宁福建省合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副总经理
吴爱民上海吾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宁珮帕施(上海)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
李锋亮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建筑师
李犁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凌克戈上海都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
薄宏涛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
荣朝晖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洪卫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梁岚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
蒋玉辉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黄元炤ADA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建筑历史研究所主持人
吴奔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CEO
黄瑞更上海美凯地板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魏星《建筑技艺》杂志社主编


注:《建筑技艺》杂志将持续关注体育建筑的发展,后续也将推出体育建筑专题,敬请关注。


/    《建筑技艺》学堂     /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3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6,894675596@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76。

(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火车站建筑、机场建筑、超高层建筑、产业园”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