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T】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专辑———《建筑技艺》2019年10期导读

33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2-03-23

AT 2019.10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专辑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OF CBS

本期责任编辑:王文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以说,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正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行动指南。

在此背景下,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简称“标准院”)构建了以绿色建筑战略规划、绿色建筑认证咨询、绿色生态咨询、绿色数据中心、能耗监管平台五大业务为支柱的绿色建筑全过程服务板块,承担了十余项与生态环境和绿色建筑相关的课题,并且作为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主编、参编了十多项绿色建筑方面的标准规范。同时还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联合打造了“百年住宅体系”,力求实现新型建筑供给模式,现已在全国落地实创青棠湾、绿地崴廉公馆、鲁能领秀城公园世家、碧源荣府等近20个示范项目,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探索没有止境。除此之外,标准院还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大力宣传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活方式。此次与《建筑技艺》杂志社联合推出本期绿色建筑专辑,旨在分享我们在绿色建筑领域的一些研究和实践成果。这些成果中,既有我们对绿色乡村、绿色广场等大环境缔造的思索与实践,也有住宅、医院、学校、体育场馆等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造及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总结,还有凸显我们企业优势的工业化建造、内装实践过程的记录,更有顺应互联网、数字化时代而生的数据中心的绿色建造心得分享。如若能为大家带来些许启发,将是对我们过往的努力以及此次分享的最大回报!


——刘志鸿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目录





绿 建 标 准

GREEN BUILDING STANDARD

以可持续发展建设理论为目标的绿色住区标准体系的构建 撰文:伍止超 刘东卫 朱彩清 秦姗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低碳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增加,因而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绿色住区的开发比重逐渐加大。绿色住区作为绿色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建构的生活环境。本文通过对标日本环境共生(住宅)住区标准体系,分析其基本目标与理念,构建了新的绿色住区的标准体系。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标准》(GB/T 51314—2018)解读撰文:李本强 刘红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标准》(GB/T51314—2018)的主要创新点:(1)首次对数据中心的“运行”和“维护”进行了定义,明确了“运行”和“维护”的工作界线。(2)结合国际运行维护工作研究经验和国内工作习惯,将“维护”内容划分为“预防性维护”“预测性维护”和“维修”三项。(3)对电气系统、通风空调系统、消防系统、智能化系统的巡检频次与内容、监控与报警内容、维护频次和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4)运行策略相关规定充分考虑了设备系统节能高效运行要求,突出了数据中心高能耗特点下的高能效需求。(5)对数据中心运维所需的基本制度体系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绿 建 项 目

GREEN BUILDING PROJECT


大型装配式钢结构公共建筑的绿色化设计实践

——以宜都市会展中心项目为例

撰文:唐丽 王越

装配式钢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可修复性和可回收性,能有效提高建造质量与施工效率,减少建筑垃圾,有利于缓解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现状,符合当下可持续性发展的时代需求。以宜都市会展中心项目为例,探讨装配式钢结构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设计手法。会展中心项目兼容会展、商业两种公共服务功能,整体装配率约为70%。采用新型建材和装配式隔墙、装配式装修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太阳能,改善大空间室内采光效果,减少能量损耗,是装配式钢结构在大型公共建筑中一项积极的绿色化设计实践。


绿色装配式医院设计探讨——以邯郸市第四医院扩建项目为例撰文:陈沫 张建斌

近几年,随着国家不断推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医院已成为当下建设潮流中的必然发展趋势,绿色医院应更加注重安全高效、弹性灵活、低碳可持续的理念。以邯郸市第四医院扩建项目为例,探讨了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设计全流程中采用的绿色医院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打开院墙——关于乡村建筑绿色策略的几点思考撰文:李靖

“开院”,即打开封闭的院墙,让更多的风景进来,这是我们在这几个乡村建筑设计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新的空间模式。在探讨乡村绿色策略时,我们也需要打开固有思路,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乡村建筑,尤其是乡村公共建筑,也应该成为有文化、有品位的建筑,使它们引导村民们的生活,甚至能引发外界对乡村更多的关注和向往。除了土地,农民也需要自己的生活乐园、精神归宿。“空心村”,这个词又何尝只是一个规划建设的概念,还应看到它深深的心理层面上的无助。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绿色乡村振兴策略

——以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武家庄村规划建设为例

撰文:梁双

武家庄村通过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乡村振兴策略,村落面貌、村庄产业、村民生活品质等均得到显著提升。武家庄村庄整治规划及改造提升设计荣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得到行业肯定。2016年武家庄村与张家口巡天种业进行对接,在这里建成450亩张杂谷制种基地,参与农户100余户,年终可实现户均增收2 150元,真正实现“健康农仓”的武家庄品牌。同时,互助农宅的创新产业模式使武家庄由昔日破败的小山村转变为颇具文化情趣的旅游休闲艺术小镇——“武家庄冬奥砖艺小镇”,由政府一方努力、“输血式”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转变为多方参与、百姓热情高涨的“造血式”绿色乡村振兴新模式。


高可靠性绿色数据中心设计研究撰文:吴晓晖 赵春晓 张丽娟 陈玥

通过分析高可靠性绿色数据中心设计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数据中心发展的可靠、高效、绿色和智能四个趋势。可靠是指针对不同用户,建设出不同可用性的数据中心;高效是指能够使资源被合理规划、有效利用,建设部署得更加快速、便捷;绿色是指使用绿色节能技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PUE值,并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友好;智能是指能够实现数据中心的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管理。针对每一个趋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为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高品质绿色住宅的设计探索——以通州区东方厂安置房项目为例撰文:卓石峰 魏红

结合通州区东方厂安置房项目的绿色建筑二星设计,对项目绿建评价要求之外的装配式整体厨卫详细尺寸及主要的装配式节点设计进行分析,探讨整体厨卫尺寸优化及装配式节点优化带来的使用及经济上的优势,提出了以详细节点构造深化为方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以期成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绿 建 既 改

GREEN BUILDING RENEWAL


既有住宅绿色适老化改造技术探索

——以安德里北街 23 号院住宅项目为例

撰文:王健 杨璐

既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要坚持以老年人为核心,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居住需求为出发点,符合老年人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兼顾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性。通过安德里北街23号院的住宅改造,建立了住户条件检测与综合评价的调研方法以及住户行为习惯及需求的分析方法,确立了既有住宅套内绿色改造的目标和技术要点,从功能优化、水电改造、收纳优化、精细化设计、适老化措施、装修材料及工艺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既有住宅绿色适老化改造技术的探索。


基于内装工业化的既有高层住宅内装改造技术研究撰文:吕玮 王琋慧 孙楠 冯垚 何晓微

通过具体改造案例,提出一套适用于此类型住宅改造的工业化内装设计和技术解决方案。首先介绍 PC 大板体系高层住宅的结构特点,分析其内装改造的难点;其次针对具体改造案例,在介绍其户型特点、客户改造要求的基础上,分析现状户型的缺点,并详细说明最终选定方案的优势和特点;最后详细说明所运用的改造技术及其作用、特点,以期对此类既有住宅的改造提供借鉴。

市中的“优雅森林”

——呼和浩特凯德广场绿色改造实例浅析

撰文:张一 张欣 黄岩 刘晓斐

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呼和浩特凯德广场·诺和木勒项目既有建筑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其定位和后期运维情况,浅析绿色健康建筑理念融入项目改造中的设计手法。项目设计灵感来源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通过业态的合理布局、空间的灵动融合、气氛的营造烘托,致力于在风沙较大的内蒙古打造首家绿色有氧购物花园,形成城市中的优雅森林、大自然中的购物中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基础医学院楼绿色加固改造设计

撰文:张传新 李季

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基础医学院楼在2008年达到了使用年限50年,根据国家现行法规需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结构鉴定报告结论为:需进行必要的结构加固,方可继续使用。而根据校方最新的学科发展规划和最新的多校区定位,提出将基础医学院改造为高年级临床学生在市区内的宿舍。针对本次加固改造设计任务,我们拟定了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的设计理念。平安校园指通过砌体建筑板墙加固,消除结构安全隐患;通过设施设备更新,消除历史遗留消防隐患问题。绿色校园指采用外观修旧如旧,时光重现;有节制的设计,满足节能要求和使用需求即可;考虑未来二次更新等绿色改造措施。


绿 建 精 细 化

GREEN BUILDING REFINEMENT

绿色化设计策略与绿色创新研究

撰文:张欣 徐征 胡若谷

介绍了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和绿色化设计策略体系,该体系依照实际工程项目流程,分阶段提出相应的设计理念、支撑软件和设计方法,方便一线建筑师、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经理等多方参与者的了解与应用,总结各阶段实施的技术策略,分析各技术策略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流程,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并以广华新城住区配套综合体项目为例,通过形象实时模拟与生态环境模拟系统相配合,以数据化的形式反映人在其中的真实感受,强调地域化与人性化设计策略,试图改变靠技术堆砌的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以设计实践引导绿色创新发展。


新时代高品质绿色医院的设计探索

撰文:张建斌 陈沫

顺应新时代医院建设的发展需要,在高品质绿色医院上进行了积极的设计探索。通过深入研究医院建筑地域属性,充分运用被动式设计手段和现代装配式建筑理念,实现医院建筑长寿命高品质的目的,推动现代医院建筑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场馆无障碍设计策略研究

——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

撰文:张欣 胡若谷 焦倩茹 李越阳

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是2022年冬残奥会赛前比赛训练馆,服务于残疾人冰上项目训练,保障于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争夺金牌。作为全国唯一专项服务于残疾人冰上运动的场馆,将为冬残奥会冰球及冰壶运动队建立一个符合备战集训要求、符合无障碍标准和残疾人冰上项目特点的专业冰上项目训练场馆。考虑场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项目充分从使用人群的具体需求出发,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求建设一个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绿色体育场馆。


绿色室内水乐园被动式节能的探讨与应用

撰文:卫军锋 赵兴 张少良 董巧慧

对于高能耗、高运行费用的大面积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是节能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长春市某室内水乐园为例,在建筑整体方案和外立面效果均已确定的前提下,在严寒地区室内水乐园采用屋面玻璃天窗的内遮阳和围护结构的自然通风这两种被动式节能技术,通过CFD模拟不同工况下水乐园室内气流组织和温度场分布情况,在满足人体舒适度前提下探讨被动式节能的实际效果。我们发现,内遮阳可使室内空气温度降低3~5℃;当室外温度在9~25℃时,可通过改变窗户开启面积使室内人员处于热舒适状态,且可节能67.85%。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工程设计应用

撰文:田琪 丁沫 蒋航军

通过总结某示范项目的超低能耗设计指标、参数确定、总图优化、单体建筑设计、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应用、建筑关键部位热桥处理、气密性强化措施,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采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能耗计算等超低能耗技术的设计应用全过程,展现了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大幅提升居住建筑品质、满足绿色需求的设计思想,为超低能耗建筑工程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设计初探

——以海淀永丰产业园项目为例

撰文:唐丽 王越 张建斌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作为高技术含量的绿色建筑类型,一直受到业内关注,但是将这两种技术应用于同一项目的实际案例尚少。以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海淀永丰居住项目的设计实践,探讨被动式超低能耗装配式居住建筑中可能遇到的设计难点及解决方式,以期对后续此类项目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基于 BIM 的建筑性能化模拟分析方法在地铁车站中的应用研究

撰文:张洪伟 李惠

本文立足某地铁车站,结合BIM技术,借鉴BIM在民用建筑行业中的建筑性能分析方法,对地铁车站进行基于BIM的建筑性能分析,包括人流疏散模拟、CFD通风模拟以及车站的照度模拟,根据模拟分析的结果对地铁车站设计中的人员疏散、通风口设置以及车站照明等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实现对设计的合理性检验,也为地铁在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内设备管线集成管廊的研究 *

撰文:张志毅 张红 刘莉馨

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广泛铺开推广的同时,为住宅本身服务的设备管线集成化低、与装配式内装部品的不匹配、契合度低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现今设备管线一般涵盖机电(给排水、暖通及电气)三个专业,包括冷热水、上下水、供暖通风及强弱电等多种管线,分开设计、施工,统筹考虑方面其实相当欠缺,现场管线交叉严重,施工难度较大。故拟提出一套标准化的细化排布方案,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可开启式地面集成管廊及吊顶集成管廊,对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内的设备管线集成化、标准化,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与突破

——健康、低碳、智慧住宅新策略

撰文:吕怡哲 丁杰

针对住宅,尤其是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绿色建筑设计,提出了健康、低碳、智慧的住宅新策略。“健康居”应对我国华北地区日益严重的空气质量及其他室内环境问题;“低碳屋”针对当前建筑能耗居高不下、能源浪费严重、建筑碳排放量超标的现实;“智慧家”响应国家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部署,着力打造便利、快捷、时尚的居家环境。在上述理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三级技术路线,包括各个技术或产品的描述、优缺点以及项目的适用性。根据对应的解决方案,协助甲方寻求经济、可靠的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基础,同时对鲁帆集团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提出相应的建议。

想了解本期更多精彩内容,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入《建筑技艺》商店,即可购买本期杂志!


/    《建筑技艺》学堂     /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3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6,894675596@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76。

(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火车站建筑、机场建筑、超高层建筑、产业园”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