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T】湘•约———见证一个杂志的25年

33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2-03-23


“技艺成就建筑之美高峰论坛”作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技艺》杂志社共同打造的年度品牌会议,自2012年起已在上海、北京、徐州、广州成都等地成功举办了七届,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点击蓝字了解往年详情)。今年的学术盛会移师长沙,联合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并由《建筑技艺》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于2019年12月5日在中机国际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设计院、高校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建筑技艺》主编魏星主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院士,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建筑师宋源,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易凡,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监事会主席、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衍仁致辞。


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正步入精细化、高质量时代,绿色、创新、文化、宜居成为关键词,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师更需要追求建筑的品质,从更高的层面思考建筑考虑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关注空间与人的关系,并从技术和艺术的角度深度剖析项目的建造和落地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精品工程。而这也是举办技艺成就建筑之美论坛的目的和初衷。

致辞嘉宾和论坛主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建筑技艺》杂志创刊25周年。得益于建筑行业的大发展也加上自身的不断努力,目前杂志已成长为行业最优秀的平台之一,也有幸见证了一大批优秀建筑师的成长和本土设计思想的形成。本次论坛也特别邀请众多优秀的青年建筑师,从传承创新的的角度呈现两代建筑师关于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思考与实践,从而推动本土建筑创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论坛报告

次论坛邀请了共计16位专家进行精彩分享,主讲内容如下。
 

李兴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胜景几何:与自然交互的建筑》


建筑与“自然”达到高度交互的状态便会被人所体验、感知,产生一种具有诗意的情境。通过由南到北的5个项目,介绍了建筑设计中人工介入自然(原生自然和人工自然)的不同方式: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的建筑形态、空间与自然海洋相呼应;绩溪博物馆保留树木及屋顶拟山使庭院和古镇、山水成为焦点;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在空白自然中利用结构聚落创造场所感并在空间中与人的运动互动;唐山第三空间综合体在乏味的城市自然中创造丰富的居住生活清境;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博物馆隐于山体自然又能与遗址、草原对话。与自然交互的建筑,实质上是通过建筑作为中介,达到使人与自然交互的情境。

海南国际会展中心

绩溪博物馆

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

唐山第三空间综合体

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韩冬青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与地形和谐共处——四川省泸州市市民中心设计》


泸州市民中心位于距泸州市老城区不远的一块运动休闲用地上,场地是山地地形,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该用地承载了为市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的作用。项目包含职工活动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妇女儿童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四个功能。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山体和用地规划用途,设计从地形整理入手,使建筑形体与地形互相嵌入,从每个功能分区划分出一部分公共空间彼此串联,建筑屋顶与山体相连形成步行动线,使场地成为可供市民休闲运动的场所。建筑空间与山体景观互相可见、互动融合。

泸州市民中心


 

李翔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多元策略: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实践探索》

 

罗  劲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

《释放


如同文学、音乐,绘画一样,建筑只是另外一种更丰盈的表达方式,建筑作品往往能对参观者传达出无限多层次的意义,而且能跨越无数个年头,她储存情感,也释放情感,当她与人相遇的时候。报告通过对铜官窑遗址博物馆,城头山古城遗址博物馆以及雅礼中学等三个实践项目的阐述,提出建筑是有意识的行为,是储藏故事的空间,是不同人的自我感受的不断叠加。

铜官窑遗址博物馆实景鸟瞰

铜官窑遗址博物馆内庭

城头山古城遗址博物馆



 

张鹏举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合逻辑的建造 Ⅱ》

 

凌克戈

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建筑师

《20年画图狗关于“技艺”的中年思考》


如果还认为建筑设计可以靠概念打天下,那真的是无知得可怕。设计方法的落后如同训练方法的落后,最终结果不会好于中国男足。二十年的建设大潮中,中国建筑师在大型的公共项目里面对国外的事务所全面溃败。中外一流建筑设计公司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建筑师个体而在于设计体系的差距。当下中国设计企业手工业者的思维和工业信息化时代是冲突的,KPF、SOM等之所以能够全球化的工作还能保证质量,一个完善的体系是核心。都设尝试着在项目设计中实践这些思考,除了感觉非常有成效之外,也体会到了在中国的项目当中中国的建筑师的优势就是更了解施工的实际情况,所以一旦在设计体系上拉平,我相信在大部分公共建筑的设计当中中国建筑师完成度会做得更好。

西北湖A地块

武汉南湖住宅

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办公楼



 

荣朝晖

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四个砖房》


通过四个砖房的实践,研究了砖作为表皮呈现的可能性。随着结构方式和技术的进步,砖作这种古老的建筑材料慢慢褪去了结构功能而转为一种象征。连接着人类的情感,也揭示着个体和整体之间永恒的哲学关系。砖在表现整体统一性的同时也充分表达出局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且砖是一种可以记载时间的材料,几重温暖,日久弥新。

临港新城展示馆


靖江民艺馆

靖江水街

永康国际学校


 

张佳晶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

《到底谁该被教育》

 

薄宏涛

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

《工遗更新技术路径的一个切片》


当下城市建设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存量土地更新的时代,其中传统建筑的保护更新已经成为显学,有大量成功案例和定型技术可考。而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差异较大,其陌生性和超尺度在民用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阻隔和技术障碍,因此薄宏涛希望梳理工遗更新的技术路径,为更好的设计提供策略指引。演讲的前半程从五个方面展开技术路径的总结:一,工业建筑的保护更新一般流程;二,结构加固的技术措施;三,遗存保护设计策略;四,更新策略与开发强度;五,加固手段与更新策略结合。后半程选择了北京星巴克冬奥园区店的更新实践作为一个切片阐述了上述路径的应用及效果。

北京星巴克冬奥园区店


 

李  竹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工业技艺与乡土》


近年来,伴随着建筑师“下乡运动”的开展,利用乡土材料、乡土技艺,强调低技化和村民参与性似乎已成为乡土建造的“正确性”模板,甚至有观点的认为:现代化就意味着消灭乡村。但另一方面,乡村的空心化、劳动力向城市和城镇转移、工匠的断层、农民工的迭代,却早已不可逆。在越来越完善的乡路体系支撑下,很多乡村的农耕已经向机械化迈进,与此同时,没有建筑师的建设从未在乡村停止过,很多传统建造所用的 “本土材料”逐渐的非本土化、人工技艺也被更为便利的机械施工所替代。如果这样的自发性成立,那么乡土建造则可以理解为是利用当地实施方便的、并且能够有效维护的技术,延续并改善生活、生产需求的建造,乡土与工业,似乎就具备了可讨论性。我们不禁要问:乡土建造、提升什么、保留什么?工业技艺究竟能为乡土建造带来了什么优势?ATA工作室试图通过近年来的一些具体实践项目来探寻一些端倪。

码头书屋

廊桥驿站

矿坑剧院配套服务设施

猿人洞游客服务点


 

任  军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天友(天津)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建筑师

《 零舍——近零能耗乡居改造技术集成》


零舍是一座乡村近零能耗改造项目,也是我国按照国标“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通过认证并建成的第一座近零能耗建筑。建筑师借助性能化设计方法,探讨了低成本、装配式、艺术化的近零能耗技术体系。通过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结合光伏建筑一体化,整合了模块装配式体系、轻木结构体系、被动式太阳房等适合乡村的绿色技术,以乡土材料实现了低成本快速建造的近零能耗建筑。


 

包  钢

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新型光电建材,成就绿色建筑之美》


绿色建筑是今后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龙焱能源自主研发的新型薄膜光电建材,既能够满足建筑的安全、隔热、围护等基本功能,又能根据建筑师的要求,进行尺寸、形状、颜色、结构的调整,使得建筑既美观,又节能,还能够提供绿色环保的太阳能发电,不仅能够实现近零能耗,还有机会成为真正的零能耗建筑。 特别是世园会中国馆、大同未来能源馆的实际使用效果,得到了各界的一致认同。


 

欧阳元文

上海通正铝合金结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铝到铝结构建筑》

 

仵毓斐

拉法基豪瑞建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Ductal业务总监

《Ductal UHPC 在建筑中的应用》


介绍了UHPC这种创新型混凝土材料与其他水泥基材料的区别,阐述了UHPC是一个集合了强度、抗弯抗拉以及耐久耐候性等多维度性能优越性于一体的混凝土基产品,同时由于其质地细腻,可以通过颜色与模具的搭配实现建筑设计的各种造型的需求。因此UHPC既被许多建筑大师应用于许多建筑的外立面,塑造出轻盈、镂空等造型,也可被广泛应用许多公共建筑的薄壳屋顶,以及结构性的梁、预应力桥,实现轻巧纤细的结构构件,同时兼备其耐久耐候性。  另外面对新材料的 应用,拉豪专门配备了专业的工程师,配合项目的设计优化与演算支持项目,以及专门的生产管理支持团队,同时也将过去近三十年积累的成功经验案例引进,引导相关合作工厂建立相应的生产标准,希望在国内打造更多品质项目。


 

郭成林

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超大空间采用可控自然采光与混合通风策略对建筑舒适与节能的影响》


随着建筑材料科学、建筑结构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大空间的需求越来越能够得以轻松实现。但是,大空间的自然采光屋顶和往往大于十几米,几十米的室内空间垂直高度,使得太阳热辐射的预防和室内垂直温度梯度过大的问题,变得突出起来。对这两个问题的忽视和处理不当,会直接造成建筑的舒适度下降或者能耗的大幅攀升。发言重点对这两个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了强调,并提出了简单易行具有普适性的解决方案。


 

杨小荻

小库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建筑可能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