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阅读】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城市建设反思——《建筑技艺》2020年3期导读
受疫情影响,《建筑技艺》2020年3期延迟印刷。为了便于广大建筑师读者居家学习,我们决定将本期内容免费开放,与大家一起,共克时艰。下面是本期内容导读,请点击文末链接可免费下载杂志电子版。
AT 2020.03
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城市建设反思INTROSPECTION ON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PUBLIC HEALTH EMERGENCY本期主题策划:吴春花
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中国大地乃至全球带来了疫情防治与公共卫生安全的严峻挑战。随着防控范围和力度的不断加强,一方面,疫情防控一线的专业医疗机构的建设备受关注,尤其以“小汤山”为样本的火神山、雷神山临时应急医院的选址、设计、建设、运营,以及众多大型公共设施的方舱医院紧急改造,彰显了真正的中国建造、中国速度;另一方面,疫情背后城市、社区乃至乡村的公共卫生医疗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与应急机制等,值得深省。
一个个数字背后,是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普通的家庭,更是医疗设施建设、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城市治理在仓促和窘迫下的重创。城市规划、医疗设施规划需要建立在健康城市和健康建筑的整体观之下,将医疗设施的设计上升到城市层面,从行为、心理和环境在城市设计层面实现对城市健康的关注,以健康城市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引导健康的日常生活;建立绿色、可持续的建筑价值观与评价体系,引导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巨大体量背后,更应健全公共医疗设施的感染控制与疾病治疗的标准与相应设计,以及“平时”与“战时”的不同使用预案;应急医疗场所的临时建设或改造应形成包括设计、施工、备件、材料、生产厂家等的全套预案,并实现分区分级实施;公共医疗设施的功能布局、工艺流程、设施配备应更加科学、严格,最大限度提升院感防控与控制,是对患者的及时救治,更是对医护工作者的有效保护……在这场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从城市治理、规划的宏观层面到医疗设施的微观层面,我们的反思应是深刻的、严肃的、不容戏谑的。
正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所说:我们用2~4个月的时间将这场“大流行”疫情控制住了,这在整个传染病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在整个医学历史教科书上也是没有过的。在这场人民的战“疫”中,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战斗。有人永远留在了这个寒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迎来春天。当各地开始陆续复工,日常的生活、生产逐渐回归正轨,让我们带着这些反思,展开积极、切实的行动,勇毅前行。
目录
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城市建设反思
走向新住宅,从“致病宅”到“理想家”
——住宅建筑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生活环境保障与建设发展的展望
[刘东卫 洪哲远 林硕 ]
中国人的理想住宅
[方明]
不疫之邑——谈城市建设之防疫设计
[郭海鞍 李婧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城市“抗疫设计”反思
[肖伟 宋奕]
装配式传染病应急医院设计与建造的关注点
——武汉火神山医院设计
[汤群 熊汉武 田怡 周晨]
安全与高效——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造
[李文滔 张颂民]
为“封”而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设计之探索
[李黎]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舱医院防疫策略与设计思考
[姚莘 高鹏 赵鸣 张叶青]
战疫反思——多维度视角下的公共卫生事件建筑应对策略
[高崧]
疫情引发的思考
[谷建 冯正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对医疗设施规划建设的再审视
[许海涛]
从传染病防控的角度对医疗空间与设施设计的几点思考
[张万桑]
新冠疫情下的医疗建筑设计反思
[杨曙光 韩博闻]
新冠肺炎疫情下对三亚城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的反思——以《三亚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布点规划》为例
[张新平 郑伟 孙淑馨 吴婉芳]
华东“五市六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研究
[钟中 张贻娣]
浅谈应急医疗设施的医疗工艺设计
[梁建岚]
新建应急医疗设施建造技术分析与研究
[庄宇]
防疫视角下医疗建筑按规范设置常开防火门的合理性质疑
[马水静 何嘉欣]
关于应急医疗设施通风空调系统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姜山]
智能终端配送与住区设计思考*
[刘洁 朱荣斌 张兆强 吴悦肇 徐卫国]
卫生防疫与智能健康社区
[李煜茜 汤宇樑 徐卫国]
国内社区平疫民用无接触物流机器人配送可行性研究
[汤宇樑]
01
观 点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社会经济与人民居住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伴随着居家疫情病毒感染人数案例的大量报道,围绕这次疫情的住宅防控话题及应对措施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居家生活环境安全健康的担忧与热议。分析了我国住宅建设所面临的生命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保障的课题,指出了住宅建筑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生活环境保障方面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国际居住健康安全生活相关住宅技术发展, 提出了新时期健康安全生活保障与住宅可持续建设的建议。
既有居住小区与住宅建筑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居住小区建筑密集、人口集中、人际交往频繁,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疫情防控问题。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由于传统住宅建设对生命健康安全保障的客观认识不足,不仅存在住宅卫生防疫的系统性居住安全保障技术措施缺失等现实瓶颈,而且在硬件方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也存在短板。2020年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住宅建设卫生防疫与居住安全保障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战略意义。
致病建筑(来源于美国Aire Serv company公司)
致病住宅的原因(来源于日本爱知县(株)加藤建筑)
方明
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这次漫长的疫情假期,让我们开始对中国人的居住模式进行反思。我们应该冷静地重新审视高层住宅,低层高密度才是我们理想的居住模式,叠拼才是我国城镇居民的理想住宅。在城市化出现拐点的今天,在以国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当下,关于未来住宅、理想的城乡居住空间或生活方式、更具品质的老旧小区改造等,我们应当以更严谨的态度和更科学的方法论进行顶层设计,别一错再错。
经历这次疫情,大家开始反思高层住宅,反思中国人最适合住什么样的房子?最理想的居住方式和环境是什么?未来的住宅是什么样?未来的理想生活方式又是什么样?
叠拼住宅
理想乡居空间
——谈城市建设之防疫设计
郭海鞍1 李婧2
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北方工业大学
面对非典和新冠这两场间隔不到20年的瘟疫,我们是否应该启动防疫设计?从城市宏观层面到社区具体层面,探讨防疫设计的目标、方法、理念,提出可以平时和疫情期间均有效力地“避免直接接触”和“提供安全接触”的设计理念,希望能够激发更多行业思考,在快速高强度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筑造不疫之邑。
我们相视,却不见彼此的脸;我们近在咫尺,却不能彼此相约……一场瘟疫袭来,让我们过起了隐身于市的生活。很多人开始反思:城市的问题、建筑的问题、空间的问题,甚至质疑20世纪以后所有的现代文明,关于大都市、高密度、超高层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
反观今天疫情下的真实困境:人口密度稠密、大运力交通、城市拥挤、建筑过高、污水返灌、中水利用、空调热回收……这些平时并不引人注意甚至有些曾经被人称颂的观念,在人类共同面对的病疫面前都变成了诟病的语汇,我们是否要为之变?如何为之变?如何构建每个人心中的不疫之邑?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
德化山水城市规划
02
抗疫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城市“抗疫设计”反思
肖伟 宋奕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19年底~2020年初,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我们重新反思当前“大流动社会”中的流行病防控问题。通过梳理此次“抗疫”过程,总结应急集中收治医院与方舱医院的建设,以及各地、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高效协同与资源共享的重要经验。同时,从国家与地方“抗疫”体系建设、城市安全规划、医疗及公共建筑设施“抗疫”设计等诸多层面提出未来安全、健康城市的“抗疫设计”。
火神山医院鸟瞰
改造后的方舱医院
汤群 熊汉武 田怡 周晨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武汉火神山医院是中国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建设的应急传染病医疗救治中心,项目从设计到建设完成仅用10天时间,采用装配式技术,秉持环保理念,在医疗分区和流线设计上采取了比普通传染病医院更严格的措施,强化针对医护人员的保护,避免医护人员感染,展现了中国的快速建设能力,以及在极端环境下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火神山医院鸟瞰
李文滔 张颂民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时间就是生命,功能大于一切”的应急传染病医院,在短短十多天时间里,如何使雷神山医院建设既确保建设时间、又保证环境安全与院感安全,从科学合理的场地选择、标准化模块化规划设计、工业化装配式建造方式及确保环境卫生安全的机电设计四个方面,阐述了雷神山医院项目的安全与高效建造。同时,从医疗机构规划设计角度对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雷神山医院总体规模相当于两个火神山医院,但工期却与火神山相当,面对异常紧张的工期,除了参建人员争分夺秒、不分昼夜的忘我工作和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之外,这里试图从另一个侧面梳理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完成的四个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场地选择;标准化、模块化的规划理念;工业化、装配式的建造方式;确保环境卫生安全的机电设计。
建设场地情况
鱼骨状布局总平面图
李黎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武汉市政府采取了改建现有医疗机构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措施,并用10天时间抢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用以增加床位。但是,每日激增的确诊病人依旧无法收治入院,医院病床一床难求,大量轻症患者每日往返于住所与发热门诊之间,不仅增加了其他未患病人群的感染风险,也导致轻症拖成重症。为了尽快减缓新增病例,对现有病例应收尽收,武汉市政府于2月3日晚决定开建14家方舱医院,其中武汉客厅中国文化博览中心改建为武汉客厅方舱,在首批三家方舱医院中规模最大,专门用来收治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以缓解目前市内各定点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
2月3日深夜,我们作为原设计团队紧急集结,启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设计工作。这是继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后,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院)再次承接的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为狙击武汉疫情打响了第二次攻坚战。
改造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鸟瞰图
功能分区平面图
姚莘 高鹏 赵鸣 张叶青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尤其武汉地区肆虐以来,多省市紧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严防死守,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疫情初期阶段,病患人数短期内呈倍数增长,城市既有医疗资源遭受严峻挑战;符合传染病收治要求的医院床位迅速饱和,较多轻症患者在疫情初期未能得到有效隔离,使得疫情一度蔓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强调,“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提高收治率”。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防控疫情指挥部全面响应,启动患者分类治疗,并快速组建方舱医院,以缓解轻症患者收治压力。
方舱医院,即由一系列具有不同医疗或技术保障功能的方舱组合,依附城市既有庇护性公共空间改造而成的集中临时隔离收治医院。方舱医院的原型为医疗集装箱体模块组合,曾广泛应用于军队的医疗外科急救,以及处置地震、海啸、洪灾等突发自然灾害状态下的难民收治。此次方舱医院用于传染病患者的集中收治,属历史首创。
方舱医院原型——野战方舱
会展中心改造型——光谷会展方舱医院
03
应对策略
人类自跨入21世纪以来,灾难频发,仅《国际卫生条例》于2005年生效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宣布了五次“国际卫生紧急事件”(2003年爆发的“非典”以及本次“新冠”疫情尚不在其中)。此次“新冠”疫情的突发更逼迫中国政府动用整个国家资源,“不计成本”地抗“疫”战“疫”,举国上下全面陷入一场空前的苦战之中……作为专业设计机构的一员投入战“疫”自然是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全国上百家设计机构,均在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参加了抗“疫”战斗。笔者所在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就直接参与了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病房楼建设;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持下,与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编了《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Design Guideline for Emergency Transformation of Gymnasium into Temporary Medical Center)。
灾难固然可怕,但其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未知,在于面对灾难的被动与失措,在于“好了伤疤忘了痛”。因此,正其时的反思显得更为真切。面对灾难来临的未知性,我们是主动“备战”,还是被动“应战”?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病房楼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总平面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迅速蔓延全国,中国政府集全国之力救武汉、挺湖北来抗击疫情,全国联动阻断疫情蔓延的举措、中国政府的号召力、各地的执行力和团结一致都让世界瞠目。
疫情爆发背后,我们更需要从诸多层面进行反思,如体系层面、城市管理层面、应急机制、硬件设施贮备等。可以说,无论是17年前的SARS,还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每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国家的方方面面会在经历了痛苦、忙乱、牺牲和巨大损失后的反思中迈进一步。
融入生活日常的活动空间与规划城市慢行系统,健康城市的要义是以居民为中心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病房楼扩建工程鸟瞰图(中衡设计)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势必是长久而深远的。笔者作为一名建筑师,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和安排,既为武汉等地部分应急医疗设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在一线主持了广东省部分应急医疗设施的设计工作,同时也参与了国家相关部委应急设施建设技术导则的编制。在此过程中,广泛接触了包括医护人员、疾控工作者、施工技术人员、设备器材供应商以及医疗、建设等行业的管理者等各行各业的人士,在为所有人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精神感动的同时,也学到很多不同专业的知识,引发了对相关专业问题思考,下面罗列个人的一些想法,供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住院病区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在本次新冠病毒疫情的肆虐下,全球各界人士,尤其是公共卫生与传染病医疗领域都不得不面对现实与经验,重新深入反思。在医疗建筑设计方面,如何通过建筑与环境的设计来帮助医院做好传染病的防控,是每一位处在健康关怀设计领域建筑师的责任。在传染病防控的相关领域,中国、美国、英国、瑞士、奥地利、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都制定了相关标准或指导文件,有的偏医疗,有偏建筑。通过研究各种指导文件与案例,并且与不同文化背景的运营者及不同领域的研究者进行讨论,结合自身多年来在这一领域的设计实践与思考,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希望能对医院设计的安全性起到一点帮助。
南京公共卫生中心总平面图
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紧邻学术会议中心与北广场
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社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被迫紧急刹车、停摆,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消极影响暴露出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所存在的明显不足。
作为一名从事医疗建筑设计和研究的建筑师,一方面为广大医护工作者无私无畏的精神感动,另一方面关注各级医疗机构建设,思考如何改善与提升医疗建筑的规划设计来更好地应对诸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日本赤坂红十字医院(救援广场设置引导救援的应急救灾指示塔)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蓝谷院区项目鸟瞰图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演变为影响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生活、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民间焦虑、恐慌,医务人员逆行抗疫、拼死奋战,国家上下动员、全力以赴,全国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医疗卫生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城市居民的就医需求,而且与城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健康水平息息相关。而城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是否合理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疫情防控能力。
三亚作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吸引着大量外来游客、“候鸟”人群和务工人员等,这也为三亚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带来更大压力。2018年,我院受委托编制了《三亚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布点规划》。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内规划、建筑界众多专家学者从城市空间、规划和建筑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设想。本文试图以《三亚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布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例,结合疫情发生后三亚和其他城市采取的应急应对措施,反思《规划》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与大家一起探讨面向未来的城市医疗设施规划。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空间结构)
三亚风光
当前各种传染病在全球内频发,但我国目前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还不够系统,建筑设计落后,亟待提高。笔者借参与深圳坪山区疾控中心项目设计的机会,于2017年2月调研了华东“五市六站”(南京、常州、长宁、徐汇、嘉兴、杭州)的疾控中心,针对实验区与非实验区分模块进行分析。设计着重于疾控中心的规划布局以及处理实验室与非实验室之间的不同流线,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以下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3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这种病毒在很多国家已立足,大流行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真实。”3月21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数已超过27万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与爆发,是近年来众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个代表。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医疗设施的设计与建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与关注。
应急医疗设施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或事故,快速建设的能够有效收治患者的医疗设施。如何针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安全、高效的应急医疗设施,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应急医疗设施的规模,合理布局、组织各类流线,这些问题都对应急医疗设施的医疗工艺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3年北京小汤山医院总平面图
2020年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风暴席卷全国。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地政府根据疫情情况部署应急战略体系,大力开展一系列新建、改建应急医疗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地区防控需求。追溯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均体现出紧迫性与时效性。伴随十余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实力的飞速提升,使得建筑材料、装配制造等相关领域显著提升,如在本次抢险救灾中得以广泛运用的集装箱房屋建筑,使得火神山、雷神山等一系列应急工程短时间内在全国多地得以实现。因此,此类建筑的建造技术及构造措施,成为设计阶段需要重点分析及研究的内容。
成品楼梯箱产品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常开防火门”的一些限定,在某些情况下会与平时的使用产生冲突,特别是在医疗建筑中,对于病区的洁净级别管理更是如此,在当前防疫控疫的形势下,关于防火规范中对于常开防火门的条文设置有必要进一步论证。
2020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发源并迅速席卷整个华夏大地,全国紧急进入了抗击肺炎、防控疫情的攻坚战役。疫情的重灾区武汉迅速筹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作为临时传染病专科医院,建造速度令世界惊叹。
在这种形势下,封闭社区、医院等各单位成为应对疫情的必要手段。因为当采用封闭管理时,即使某处发生疫情,也可以将疫情更好地控制在小范围内。笔者作为一名医疗建筑设计师,结合之前做过的医院设计,认为有必要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设置常开防火门的条文进行进一步探讨,因规范中强行规定的一些常开防火门会对医疗建筑的不同护理单元间在实行封闭管理时造成一定的困扰。
上海力泉血液病专科医院
针对新冠疫情下的应急医院通风设计,总结必要的防病毒措施:合理的区域划分和气流流向设计;保证负压病房的负压;新风和排风的处理;保证新风总进口和排风总出口的距离;保证室内基本换气次数。
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很多传染病都是借助飞沫通过空气传播的,因此从空气流通的角度,保证医务人员和病人安全、保证周围空气环境安全是暖通设计中必须全面考虑的问题。下面就空气流通方面的设计要点为大家做详细阐述。
新风总进口与排风总出口设置点
04
防疫健康与智能社区
1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
2阳光控股阳光城集团
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4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通过对当前的智能终端配送模式与住区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三种新的面向住区服务的智能终端配送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新型的智能终端配送模式下,住区设计过程中应该增设的硬件配套设施类型,以及未来住区及建筑的设计要点和关键细节。
终端配送指电子商务物流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即货物从配送集散点到收件人的这一个过程[1],又称为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在这个环节中,从住区到收件人这“最后一百米”配送,即住区内的配送,则是这个环节乃至整个物流配送链中效率最低、成本最高的部分[2]。物流终端配送的“最后一百米”不仅是物流业的问题,其与住区的设计和管理也息息相关。
智能快递柜
2 智能送货机器人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 阳光城集团上海臻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社区及住宅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生防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高住宅居住水平、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成为在此情况下的重要课题。“健康”是智能设备的出发点,运用智能设备防控疫情,营造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将是一种有效策略。结合疫情传播的途径提出了卫生防疫对社区及住宅的要求,并通过对智能设备的研究,总结了智能设备对卫生防疫的支持。
智能家居系统功能
阳光城集团上海臻蓁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为我国B2C的物流配送及社区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考验。普通小区因为防疫需求,快递、外卖仅能配送到社区大门口或楼栋大堂,造成货品堆放杂乱,引起物件丢失、破损和服务断链等问题,业主也有交叉感染的风险。高档小区中采用物业人员配送方式,但因人手不足无法保障,也存在人员接触的风险。因此,切实可行的“无接触配送”方案成为各大地产、物业公司重要的研究方向。“最后一公里”配送,一直是各大快递及外卖公司的业务瓶颈,也是服务提升核心。人员成本和配送时效是物流平台运营成本的核心组分。美团、顺丰等头部企业认为,配送人员的配送工效50%在城市层面,50%在社区、园区或办公大楼内部。传统社区配送代价大、耗时长,是物流平台降本增效的关键。目前,替代方案仅限于社区物业截流自行配送和社区快递柜(如丰巢),美团的保温外卖柜仍未大规模部署。
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分类及特点
想了解本期更多精彩内容,
可点击下方链接,下载阅读免费电子版!
↓
购买纸质版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入《建筑技艺》商店(3期印刷延误,稍后邮寄,可先订购)
/ 《建筑技艺》活动 /
/ 《建筑技艺》学堂 /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4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13716569903,894675596@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18518525741。
(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火车站建筑、机场建筑、超高层建筑、产业园”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4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13716569903,894675596@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18518525741。
(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火车站建筑、机场建筑、超高层建筑、产业园”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