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T人物】郭海鞍:建筑师与村狗的尊严

34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4-09-07

童年的梦想总是要改变世界,长大以后才发现,只能被世界一点一点地改变。

建筑师可以改变城市和乡村,但不是为了设计而改变,而是为了美好而改变。

向生长的方式学习:

每一天,只做一点点美好的改变。



郭海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乡土创作中心 主持建筑师

建筑学博士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梦的开始


1993年,还在读初三、酷爱画画的我在日记本第一页写下了“为建筑系而努力!


1997年,我如愿进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开始建筑学本科学习。


2001年,临近毕业,我鼓起勇气向心中的偶像崔愷大师寄送了作品集。清楚地记得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正在天津大学爱晚湖和友谊湖之间吃臭豆腐的我接到了一个北京的电话,刚买了摩托罗拉新手机的我却怎么也听不见对方声音,直到对方大声地喊:“我是崔愷,你来吧!”我欣喜若狂,手里的臭豆腐掉了一地。正当我想大骂摩托罗拉误事儿时,才发现手机话筒与听筒处还贴着崭新的塑料膜。


2002年,我开始了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读研经历,师从张颀和崔愷老师。

△ 2002年,在崔总身边学习


读研期间,崔总给我的第一份差事是陪着来京参加中国院院庆的日本建筑师古谷诚章参观位处京西古道的历史名村爨底下,当我走进那个古村时,随处可见人们千百年来不断积累的生活智慧与鬼斧神工,不禁让我对乡村有了一颗敬畏之心——乡村是建筑师心中神圣的净土。

△ 爨底下


2005年,硕士毕业的我进入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建筑设计工作室,开始了我的建筑设计生涯。那时我心中的建筑师大约应该是这样的:穿着白衬衫,扎着领带,戴着白色的安全帽,在一幢好几百米高层前,挥斥方遒,指挥千军万马盖大楼……于是,我热衷于各种大尺度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将当时工作室的所有超高层设计都揽到了自己身上,期待实现宏大的建筑梦想!

△ 2009年设计的天津于家堡超高层  郭海鞍/摄


△ 30万平方米的北京数码科技园  张广源/摄


△ 30万平方米的北京通州智汇园  郭海鞍/摄


△ 东南航运中心总部大厦  郭海鞍/摄


2011年崔总派我去英国学习商业建筑,当我回到国内时,听到了他当选院士的好消息,第二个好消息是,他可以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带博士了。


2012年,我成为崔愷院士的博士,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天”弟子(天津大学本硕博)。读博士期间,崔院士承担了国家重大咨询课题——村镇文化、特色风貌与绿色建筑研究,我也由此开启了在乡建领域的探索。以往我会跨越千山万水,专程去看一些历史文化名村,比如碛口、培田、宏村。对于这些地方我总是带着敬畏的心,认为它们是建筑师学习和拷问灵魂的圣地,甚至不敢奢望去那些地方设计一栋房子。然而,当我走进大量的现实乡村时,看到这么多美丽的地方居然发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禁愕然并觉得是时候建筑师该做些事情了……


乡村与村狗


中国乡村的问题很多,产业缺失是最大的问题之一,当然,全世界的乡村都有这样的问题。没有乐业何谈安居?村里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村子也就空心了。主人走了,只留下房子和狗,在一个空心50栋以上的乡村里,邂逅二三十只狗是常事儿,它们会对你非常热情友好,期待你能留下,给它们一个新的家园。


我很喜欢狗,不分品种,崔院士也曾说自己喜欢狗,但我们都养不了狗,因为出差太多,会疏于照料。于是我开始关注那些村里的狗,狗是诚实的,绝对不会说谎,当然说了你也听不懂。你完全可以通过狗群的行为来判断一个乡村的状态:如果你进入乡村,所有的狗都非常热情,主动地冲你摇尾巴,时时刻刻黏在你的身边,而且越聚越多,这说明村子空心情况很严重,很多狗没有主人或主人经常不在家,它们觉得饿和寂寞,所以就会热情地追捧你;反之,当你进村时狗就冲你狂吠,那说明它的主人在家,而且它也已经吃饱了,便开始行使“看家”的职责。在那些富裕而不空心的村子里,懒狗们就会在马路上睡觉,无论你如何吹口哨勾引,人家都懒得理你,因为游客见的多了,肚子也饱着,实在不想动弹!


△ 画狗  郭海鞍/绘


2014年,在祝家甸村调研时,我环村走了一圈,身后有27只狗跟着,创下了最高纪录。村子里人很少,很多房子里没人住,有的甚至已经坍陷。偶尔碰到一位大叔,我开口问了一句话,他便和我聊了半个多小时,说些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听不懂他的方言,我只能报以微笑,然后更深刻地体会到空心村里留守村民的寂寞。当大叔终于开口说“宰尾”(苏南话再会)时,我都没敢再问一下厕所在哪里就赶紧撤了……


祝家甸砖窑博物馆


△ 锦溪祝家甸砖厂  李玥工作室/摄


△ 微介入规划示意图


2015年,我们决定实施崔院士的微介入计划——从一个微小的介入点来改变乡村。这个点就是祝家甸村口废弃的大砖厂。一开始投资很少,只够做砖厂上面一层简单结构,窗户也不能封闭,因为大空间空调运维起来太贵了。后来大家实在觉得热,就在里面又加了一个阳光板的小盒子,做成空调间,以最低的方式解决了热和冷的问题。当然,在这个房子里开会还是会有不少人感冒,也让他们对我嗤之以鼻,我却为他们肯定会牢记这样的经历而心中暗自窃喜。

△ 增加的空调房中房  郭海鞍/摄


2016年,随着来看砖厂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露台下面加建了一座窑烧咖啡厅,没想到很快就创下了一天销售数百杯的记录,人多站不下,我们又继续加建书屋、餐厅、展厅、公共卫生间……砖厂一层能用的空间都用上了,那些原本已经尘封多年的窑体,迎来了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伴之以哇哇的感叹声……

△ 窑烧咖啡厅  郭海鞍/摄


△ 窑里餐厅  郭海鞍/摄


△ 在砖厂嬉戏的孩子们  蒋彦之/摄


△ 制砖工坊 张广源/摄


△ 看“海”的露台  郭海鞍/摄


△ 砖厂里好奇的村狗  郭海鞍/摄


2017年,祝家甸砖窑博物馆成了出名的地方,新闻发布会、新车发布会、走秀、明星大腕儿来拍电影电视,人越来越多,见惯了明星大腕儿,村狗们对外来的人也不再新鲜和感冒了,喂的人,养的人都来了,可能连昔日的主人也回来了。


△ 某电视剧外景地


△ 某电视剧外景地


为了让人们能在村里呆得更久,我们决定在砖窑对面盖一座民宿,一座能引导村民自己动手做的民宿,一座让村民喜爱上地域文化的民宿。我们希望村里更多的人能自己造房子、建家园,返回家乡。民宿很快落成了,从这一年的春天开始,陆续有19户村民回村翻建房屋了,第二年差不多60几户回来了,第三年达到了100多户,现在差不多有150户村民回到家乡盖房子,已经超过了半数,还有很多村民正在办理翻修的手续。村子里的小巷变干净了,房前屋后的花园菜园也有人打理了,生机盎然,人丁兴旺,车位也变得紧张了。多了很多欢笑、吵闹,越来越像记忆中的家园。我们也还在村里,悄无声息地来、悄无声息地去,继续修缮小礼堂,修小花园,修农田景观……不求快,一年做一点事情,让乡村慢慢地自我生长……这一切,平静而快乐。

△ 祝家甸改造点


△ 如今的祝家甸航拍

△ 祝家甸民宿设计  郭海鞍/绘


△ 夜晚的祝家甸民宿  张广源/摄


△ 快乐的小朋友  蒋彦之/摄


△ 进村子的路  张广源/摄


△ 小院与烟囱  张广源/摄


前洋农夫集市与九峰乡村会客厅


△ 前洋农夫集市航拍


2018年,我们应邀来到两座深藏于大山中、出入都不很方便的小山村——福建省前洋村、九峰村。第一次来,打开车门,我就受到了当地村狗们的最高规格接待:它们欢快地围着车奔跑,热情兴奋地围绕着北京来的客人,然而带给我的却是心中的一丝寒意。有时候我宁愿一进村,恶狗狂吠,以彰显它们每天有主人的陪伴与依靠。

△ 前洋村堵车门的村狗  郭海鞍/摄


前洋村和九峰村尽管与路为邻,但由于过往的萧条却丝毫挽留不住呼啸的车流。我们选择了村口两座废弃的老宅,改造成可以展示村里土特产的农夫集市,以村口最显著的存在,吸引着路上的车流驻步停留;我们设计了绕来绕去的参观路线,希望来者能在村里多呆几分钟;我们设计了开放的演播厅,希望播出农教节目时,不仅吸引村民来看,也可以凭灯火吸引更多的路人;我们设计了沿着村路的玻璃界面,告诉人们这里发生的故事;最重要的,这里是一个网络的基站,把前洋村里的龙晶葡萄、粮食作物推销到全国各地。老房子被保留了,人们穿梭于新旧结构之间,体验乡村应有的生长;后宅厨房又开火了,厨房门口也成了村狗们等食的地方,它们终于找到了新的饭口,每天可以规律地生活。不出所料,此后我再来,它们也不再在村口等我了……唉,问世间沧桑,看狗情冷暖……

△ 帮村民设计房子


△ 改造前建筑外观  郭海鞍/摄


△ 农夫集市分析图


△ 山林中的集市  郭海鞍/摄


△ 日幕的农夫集市  郭海鞍/摄


△ 沿街外观,采用连续的折面屋顶  郭海鞍/摄


△ 深瓦白脊  郭海鞍/摄


△ 檐下观天  郭海鞍/摄


△ 保留老宅  郭海鞍/摄


△ 农夫集市食堂等着开饭的村狗  郭海鞍/摄


△ 农夫集市前遛弯的村狗  郭海鞍/摄


2019年,同样用老院子改造的九峰村乡村会客厅基本落成,为了省钱,乡村客厅实际上就是个竹棚子,倒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座用竹子桁架作为主体结构的棚子不到一个月就建好了,棚子对面风景如画,棚子里面还是那座被遗弃的老宅。有一晚我住在里面,一早就被吵醒了,远远看见导游带着一些游客向山上走来。我一边呵斥还在懒睡的村狗,一边抖擞精神迎了过去,准备做一场免费讲解,没想到导游拦住快步走来的游客大喊:“这个竹棚是此次观光最重要的景点,我们最后再看!大家先往前走……往前走……”人群缓缓而去,当我垂头回来时,看见村狗荣辱不惊还在继续安睡,我瞬间有种没见过世面的挫败感……


总之上山的游客越来越多,车水马龙,村民们靠停车场就能赚到钱了,路口的宅子一层都变成了餐饮热店,而以前村里灰头土脸的村狗们也都光鲜起来,见惯不惯地游走于游客当中,纵然有人过来亲切问候,它们也都爱理不理,因为它们是有尊严的、有地位的——名村里的名狗

△ 九峰村改造前照片  郭海鞍/摄


△ 乡土建筑与旁边小洋房形成强烈的对比  郭海鞍/摄


△ 九峰村改造轴测图


△ 主入口与次要出口小路  郭海鞍/摄


△ 乡村会客厅里一早巡视的村狗  郭海鞍/摄


△ 九峰乡村会客厅等着喝茶的村狗  郭海鞍/摄


△ 九峰早上来凑热闹航拍的村狗  向刚/摄


△ 九峰日出  向刚/摄


△ 九峰村慵懒的村狗  郭海鞍/摄


写在最后


△ 认真拍摄村狗


这些年来,为了能让村狗都能幸福地活着,并召唤它们的主人回家,我们在祖国的大好乡村里改造了很多房子,比如锦溪祝家甸村里的砖厂、巴城西浜村里的农房、晋安前洋村的旧宅、寿山九峰村的老院、绩溪尚村里的油坊、太湖黄墅村的厂房等等。如今这些地方很多都成了网红村,每天会接待大量的游客。于是这些村子里的狗不再挨饿,还见足了大场面,它们会肆意地躺在马路中间,慵懒地晒着太阳,任凭求借道的司机按喇叭,它们只搭着眼皮:你奈我何……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爱睡哪就睡哪儿……

△ 西浜村农房改造  郭海鞍/摄


△ 西浜村昆曲学社改造  郭海鞍/摄


△ 福建龙岩中复村改造  郭海鞍/摄



△ 巴城老影剧院改造  郭海鞍/


△ 北京延庆永宁小院  郭海鞍/摄


△ 绩溪尚村小帽廊  郭海鞍/摄


△ 江西赣州大畲村规划  郭海鞍/绘

△ 小村写生  郭海鞍/绘


△ 昆山绰墩山村小桃源设计  郭海鞍/绘



△ 昆山绰墩山村小桃源设计  郭海鞍/绘


△ 调研中偶遇“一家老小”


或许乡村振兴的意义便在于

——让乡村中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地活着

2020年,疫情来袭,让我少了很多跑村子的机会,如今,我带着一群有梦想的年轻建筑师、规划师做着很多城市和乡村的重要建筑,幻想着白衬衫和白色安全帽的飒爽英姿,也挂念着很多美丽的乡村和村里的狗狗,一有机会就争取做几栋小房子,虽然设计费很少甚至入不敷出,但是至少可以让我们和一些村狗快乐。


与梦想不同的是,其实我每天穿的衬衫、裤子都是黑色的,因为经常出差或者去村里脏了可以不用洗。从没扎过领带,也一直没有机会戴白色的安全帽,因为后来了解到白色安全帽大多是监理戴的……生活让我懂得建筑师不是一份多伟大的工作,但是却可以实实在在改变一些细小的生活,我梦想有一天可以慵懒地坐在一个乡村的院子里,晒着太阳,做一只快乐无忧的村狗……如果你踏进我的领地,我便会大吼几声,作为一只有上进心的村狗,吃饱了就一定会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

△ 身着黑衣,带着红色安全帽的工地一员


乡村复兴不是一股脑地大干,不是移山填河,不是开天辟地,其实就是简简单单地做一些小事儿,比如:让大树在它原来的地方活着,让村狗在它的领地快乐地吃饱喝好。它们快乐了,你也会觉得快乐。此刻让我再回到中学,我可能会在日记本第一页重新写下: 做个小建筑师,做些小事情,让更多的生命,更加快乐地活着……


郭海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乡土创作中心 主持建筑师

中国建筑学会 村镇建设分会  秘书长 常务委员

住建部  农房与村镇建设专业委员会  专家委员

 

作为建筑师,主持设计实施了很多国内重大工程:包括济南全民健身中心、天津奈伦大厦、于家堡超高层、东南航运中心、亦庄数码园、张湾产业园等20余项超过15万平方米的大型工程。多次获得北京市、国家行业奖项。专注于具有本土特色的城市空间设计、城市更新研究,先后主持了包括北京、长春、苏州、泉州等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节点城市设计。


作为乡建者,走访了数百个乡村,深入村民生活,研究中国乡土文化及乡土建筑设计,探索传统文化引领乡村复兴的策略,并作为“昆山实践”“寿山实践”“黄山实践”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一场乡土文化的复兴实践。致力于新乡土建筑设计与研究。很多乡村项目成为住建部、各地省建设厅的优秀推荐案例。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精彩课程回放     /

/    《建筑技艺》学堂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T建筑技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