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导读】匿形的结构——《建筑技艺》2021年8期
AT 2021年 8月刊
匿形的结构
当结构除了性能之外,成为“隐藏”或“奉献”于设计意图背后的表象支撑,这时结构在建筑与空间层面就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本期“AT建筑”以“匿形的结构”为主题,特别选择阿尔瓦罗·西扎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正是希望带来不同角度的建筑与结构关系的思考。诚然,光线、流动、曲面、坡道……是西扎的建筑带给我们最熟悉的印象,而鲜少被谈及的结构或技术其实从未缺席,从构思草图起就一直贯穿于设计始终。坡地中雕塑般的悬浮在透光缝隙的衬托下颇具戏剧性,特意错位与平移后的三层坡道曲直变化连接展厅的同时带来了连续性的观感及体验,精心安排的机电设备管线隐匿于纯净的白色中,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非常艺术化地展现了一场空间与重力的游戏,似有若无地营造出一个“荷载传递的空间迷宫与重力迷宫”。这一点还可以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Saya公园等更多西扎的作品中循迹。出于建筑中的“具象”问题,由“蝴蝶”引发的九问是以建筑师自述对空间、尺度、结构、建造、绿色等本体层面的设计策略回溯。Ensamble Studio的住宅案例分析与从体量消减及复合重构出发的柱元形态研究,探讨了基于建筑与结构关系的具体设计策略。在以建筑设计表达可持续理念上,阿兰·肖特《建筑中自然环境的恢复》一书是自然通风设计方面的他山之石,整体设计导向的建筑光伏一体化则通过案例及数据库分析提出了另一种方向。与此不同的城市层面,北京前门H地块、隆福大厦、常德老西门改造呈现了不同城市进化状态下的设计策略的差异性与城市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其中建筑师的持续思考。
目 次
AT建筑即兴的合舞——浅谈西扎两座博物馆建筑设计与结构的协作/ 申屠团兵 陈永兵 赵远鹏西扎作品中的结构意识——品谈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AT 作品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 CC&CB, ArquitectosSaya 公园/ CC&CB, Arquitectos
设计研究整体设计导向的国际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策略研究 */ 师劭航 褚英男 何逸 宋晔皓诗意的重力——Ensamble Studio 住宅案例分析/ 唐辰曜 严鑫基于体量消减与复合重构的柱元形态研究/ 王兴鸿 戴航 强欢欢
建筑师说技艺“蝴蝶”九问——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世纪馆的设计策略复盘/ 杨明 朱力元
城事城市的进化——从北京前门 H 地块项目谈起/ 崔愷保护、织补、生活——北京前门 H 地块设计访谈/ 任祖华从城市进化到建筑更新——隆福大厦改造设计访谈/ 柴培根进化——北京隆福寺地区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思考/ 柴培根以多维度思考面对飞跃式城市进化——常德老西门棚户区改造设计问答/ 曲雷 何勍常德老西门——一种另类的空间生产/ 王辉
读书坚持的可贵——阿兰·肖特的建筑中自然环境的恢复 */ 宋晔皓
AT 建筑
》即兴的合舞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西扎作品中的结构意识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作为西扎近年来典型而令人惊异的作品,为人们所熟知。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其的解读和关注仅仅停留在光和体验层面,本次品谈在完整回溯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设计与建造过程的基础上,以结构为切入点,循迹西扎的设计思想,并结合每位建筑师及学者的现场体验,探讨西扎作品中潜藏的结构意识。具体研讨要点包括:
建造回溯
思想循迹
含混性与身体性
“形式”vs“结构”
雕刻空间
AT 作品
》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简要介绍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设计源起、场地情况、设计愿景、功能布局和主要材料的使用,将这座馆藏众多艺术作品的博物馆形象初步展现出来。
》Saya 公园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在韩国庆尚北道的一片森林中,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和卡洛斯·卡斯塔涅拉合作设计了一座俯瞰森林的美术馆,与之相配的还有一座小教堂和观景台。通过建筑空间与自然景观的相互成就,展现了空间雕塑的诗意美学。
设计研究
》整体设计导向的国际建筑光伏一体化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可以通过发电满足建筑能耗需求,从而有效节能减排、助力碳达峰以及碳中和。针对整体设计导向的国际BIPV项目,建立案例数据库,并对项目关键指标及技术策略进行整合分析,为今后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分析思路。
》诗意的重力
——Ensamble Studio 住宅案例分析
唐辰曜¹ 严鑫²
1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创作工作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西班牙建筑设计事务所Ensamble Studio 善于表达空间的重力,常借助特殊的搭建方式使普通的材料和构件获得新的意义。分析了事务所设计的马德里日落宅和波士顿巨人宅,项目实验性地利用标准化工业构件创造出异质空间,清晰揭示了力学平衡下的建造逻辑,最终实现形式、空间、结构和材料的统一。
》基于体量消减与复合重构的柱元形态研究
王兴鸿¹ 戴航² 强欢欢³
1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3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从体量消减和复合重构两方面出发,梳理隐藏在柱元形态背后的结构逻辑,从构件形态到建筑表现,深入剖析柱元形态呈现的结构内涵,研究柱元的技术逻辑与形态表现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力产生形,形反映力”的理性思维,总结技术逻辑引导下的柱元形态设计策略,拓展结构思维下的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师说技艺
》“蝴蝶”九问——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世纪馆的设计策略复盘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设计一座具有具象形廓的建筑,最大的考验是看建筑师能否能在既有的建筑素材和形象目标中寻找到准确的破题点。这样的破题点要将具象的形态置于合理的抽象体系之中,并将对具象形态的感官转化为对建筑空间、功能使用的可控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其前置形态带来的束缚,使形式特点融合成高品质建筑的合理组成部分。
城事
》城市的进化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在本篇采访中,崔愷院士就城市的进化是不间断的状态、城市更新中独立建筑师与大院建筑师的工作价值及彼此借鉴、因地制宜一事一议、对当代生活的介入与承载等话题进行了更为宏观视角的点评。
》保护、织补、生活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从城市进化到建筑更新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进化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多维度思考面对飞跃式城市进化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常德老西门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读书
》坚持的可贵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建筑中自然环境的恢复:空气,舒适和气候》这本著作主要揭示了聚焦在自然通风这一一贯研究和设计关注点下的设计历史和逻辑推演,尤为可贵的是探讨了可持续设计理念主导下的建筑形式表达的实验性,并将其纳入丰富的历史背景,然后坦率客观地描述了实验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
点击上方↑杂志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本期杂志
-END-
36万粉丝点击关注↓
热点关注 ▎ 深度人物 ▎ 新作发布 ▎ 学术活动
后台回复“投稿”“合作”“转载”了解更多内容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精彩课程回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