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导读】“包容”的智造——《建筑技艺》2021年9期

36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2-03-23

  AT 2021年 9月刊  

“包容”的智造

 

《建筑技艺》最重要强调的是“技”与“艺”,其中“技”是手段、途径,“艺”是最终目的。然而,建筑的“技艺”并非是“技”与“艺”的简单组合就能达到的。此次,“AT建筑”特别选取刘家琨的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项目,以及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西村大院等一系列实践,来带大家一起解读“包容”的智造。“包容”的智造,所谓“包容”既是对技术也是对人的包容,不仅体现在品酒阁的耐候钢屋面,工人依手绘直线现场发挥的“烂边”;体现在接待厅下部、勾调体验区的料石墙面,在否定施工原则下工人的偶然性搭建反而更有设计感;还体现在阶梯花园的砾石地面,植草格在随意无序中加入了一种新的秩序。所谓“智造”,既是建构与空间的平衡,也是适当技术的智慧表达。不仅体现在诗酒院、树院、品酒阁等亭台楼阁于起承转合间融入场地,又跳脱山水;体现在为营造接待展厅与勾调体验区的不同空间体验,拱形梁结构的自如显隐;还体现在品酒阁以四边为曲线的钢屋面平板,于巧妙的视错觉中表达传统亭阁般的飞檐起翘。还有,被刘家琨形容为“书架”的西村大院,不动声色蜿蜒于新老建筑间的深红色耐候钢廊道等等。这些蕴含在环境、结构、材料、人等层面的“包容”的智造,说成是低技策略也好,抑或家琨式的建筑语言也好,都是建筑师以设计创作对此时此地、此人此物的积极的、高超的、智慧的建筑化应对,回归到一种真正的人的建筑学,诠释了对“美在合理的近旁”的追寻。
回到技术本身,计算性思维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应用、建筑学与结构学双重视角下的“细柱”策略探讨,大空间建筑的功能与技术权衡,以及弗雷·奥托与博多·拉希的《找形——走向极少建筑》,带来了多层面的技术思维图景。面对“技艺”,我们要不断追问此刻建筑最重要的是什么。 目  次

AT 建筑

融入场地,跳脱山水

——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项目

/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低技策略下的智性营造

——品谈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项目


AT 作品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

/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西村大院

/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AT 对谈

“现场”的技艺

/ 郭屹民 刘家琨


设计研究基于风环境优化的街区尺度建筑布局研究

——以湿热地区城市广州为例

/ 陈瑾民 燕海南

能源驱动的城市智能生成

——设计早期的区域能耗优化设计

/ 黄辰宇 张耿嘉 张星曌 殷明刚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和NSGA-2遗传算法的

汉口滨江居住区采光优化研究

/ 王孝鑫 李竞一


图解技艺

围魏救赵

——关于“细柱”策略

/ 徐牧 张翼 李俊男 林颖群


建筑师说技艺秩序的力量

——浅谈上海浦东足球场内场设计

/ 丁新宇 陈伟


读书
弗雷·奥托的自然结构

/ 李兴钢



  

AT 建筑

 

项目推荐人:郭屹民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结构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


无论是从地形、材料、结构、细部这些建构层面的操作对象,还是从光线、形式、使用、空间体验等的呈现结果,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项目都践行着家琨建筑始终如一的对技术的理解,以及其他对‘技艺’的表现。

 

融入场地,跳脱山水

   ——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项目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项目将建筑划分为架构与砌筑系统,并将二者并置,实现山水画卷般的人居环境理想以及自然与人工的交织。回顾项目从理念生成、建筑设计到现场施工的全过程,提出具有容错性的设计策略和基于场地的设计方法。


低技策略下的智性营造

——品谈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项目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项目“洞仙别院”是隐于崖壁的亭台楼阁。作为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新作,不但呈现了刘家琨一贯的文学叙事性空间,更融入文化内涵,创造双重建筑语言体系,展现建筑与结构的和谐之美。将业主、结构师、施工者、使用者的介入纳入考虑范围,融入人的感知,是真正以人为创作方向的建筑。具体研讨要点包括: 
  • “洞仙别院”的山水理想

  • 从结构性能到结构表现 , 再到结构感知

  • 技术的边界

  • 低技 vs 高智




 

AT 作品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项目致力于恢复文庙城隍庙街区昔日精神文化中心的地位。通过对历史遗存进行分类评估、针对性保护,疏解打通街巷,恢复并加强传统格局,并植入轻盈的更新系统,使街区开放通达,重聚老城人气。


西村大院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西村大院整合项目性质及用地条件,创造围合布局的建筑体量,通过设置空间秩序,释放建筑局部表达的自由度,并使用合理的结构策略与材料工艺,将集体记忆、地域特色与现代生活方式融为一体,创造本土生活集群空间。




 

AT 对谈


“现场”的技艺

郭屹民¹ 刘家琨²

1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结构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

2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二郎镇天宝洞区域改造项目“洞仙别院”作为本期“AT 建筑”的品鉴项目,展现了低技策略下的智性营造。而在洞仙别院以外,刘家琨在设计中一贯的对空间策略与结构策略的权衡,对建构与空间的把控,以及对中国当代建筑结构的思考同样引人深思。本次对谈将在项目推荐人郭屹民的引导下,探寻刘家琨“现场”的技艺。具体对谈内容包括:
  • 适当技术

  • “包容”背后的建筑语言

  • 建构与空间的平衡

  • 概念的“支撑”

  • 用空间解决技术问题

  • 并置之于当代性

  • 结构的美在合理的近旁

 
 

  
 设计研究


基于风环境优化的街区尺度建筑布局研究

   ——以湿热地区城市广州为例

陈瑾民¹ 燕海南²

1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宝安管理局开发利用科

2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广州市天河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rasshopper参数化工具构建出“参数化形态建模、建筑生态性能分析、设计方案算法优化”于一体的研究框架。利用数值模拟湿热地区街区在不同建筑布局下的场地风环境,以期通过遗传算法获取建筑形态最优组合,推动气候适应性城市规划的发展。

能源驱动的城市智能生成

   ——设计早期的区域能耗优化设计

黄辰宇¹ 张耿嘉² 张星曌³ 殷明刚⁴

1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2 淡江大学建筑学系

3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4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区域能耗评估涉及建筑形态、周边环境、功能使用等多因素耦合作用,建模难度大,时间成本高,难以适应设计优化的快速迭代过程。研究提出一种能源驱动的城市智能建模方法,在设计早期提供以最小化区域能耗和最大化光伏潜力为优化目标的设计生成工具。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和NSGA-2遗传算法的汉口滨江居住区采光优化研究

王孝鑫¹ 李竞一²

1 武汉城市学院城建学部

2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多维建筑设计工作室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的成果运用到城市或建筑设计当中。通过汉口滨江居住区城市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区域三维模型的合理生成,并对整体区域建筑环境进行环境模拟,达到居住区布局及造型的优化设计的目的,最后通过优化设计案例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建议。

 
 

 

图解技艺


围魏救赵

    ——关于“细柱”策略

   徐牧¹ 张翼² 李俊男³ 林颖群³

   1 一木结构岩土工程技术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2 广州同尘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3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信息模型(BIM)研究室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从结构柱在结构承载中的基本原理入手,针对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关注的“细柱”命题,围绕一系列建筑师通过建筑学手段触及并主导的结构柱设计和布置的策略展开讨论,试图在建筑师所关心的空间体验和结构工程师所专注的技术要点之间寻求共识,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建筑师说技艺


秩序的力量

    ——浅谈上海浦东足球场内场设计

丁新宇¹ 陈伟²

1 HPP建筑事务所

2 sbp施莱希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对上海浦东足球场的内场专项设计进行讨论,通过在看台、草皮、屋顶等不同区域置入前置设计意象,结合结构、体育工艺等技术,赋予球场节点特征,拓展专业足球场的设计维度,为体育建筑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考。

 



读书


弗雷·奥托的自然结构

李兴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找形——走向极少建筑》一书中收录了大量弗雷·奥托“自找形设计”的模型和实验方法,这些精彩的结构和形式,都是基于一种对生物自然和非生物自然中形式生成过程的深刻认识。“自然结构”是奥托思想和设计的核心,那些自成形过程达到较高水平的技术对象,将成为奥托心中向往的“自然和人工的天然连接”。




点击上方↑杂志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本期杂志


-END-

36万粉丝点击关注↓

热点关注  ▎ 深度人物  ▎ 新作发布  ▎ 学术活动

后台回复“投稿”“合作”“转载”了解更多内容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精彩课程回放  /


_


_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