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滑动查看更多校友评论
【AT】精彩直播回放 | 歌乐山下,那一场重建工校友的学术流水席盛宴!
▲参与论坛的专家及主持人合影
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建筑技艺》杂志主编魏星主持。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1982级建筑学)、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克戈(1996级建筑学)分别代表学院和校友致辞。他们一致认为:重建工的教育有其鲜明的特点,就像山地建筑无问形式,在遵循在地性的同时,又生长出许多智慧,同样,重建工建筑规划景园专业的校友们在这样一个山水相依的场所中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多元、包容、注重实践、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思想的自由与行动的严谨成为重建工校友的特质,深度与广度并存是重建工校友的特色。
杜春兰
凌克戈
魏星
▲开幕式致辞嘉宾和主持人
学术论坛
本次论坛共邀请了12位各个年龄段的重建工优秀校友进行精彩分享,有来自大院也有个人事务所,有全国设计大师也有年轻的新锐,有设计师也有策展人,有从事公建的也有地产届的大咖,以下为12位报告人的演讲内容概述。
赵元超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1981级建筑学)
(点击讲座标题,观看精彩回放)
城市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西安火车站自1935年建成之后一直持续地更新改造,本次改造的目的在于扩大火车站的运行能力,重塑古城风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形成站城宫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总体设计通过品字布局,突破了条块分割,完美解决了城市之间的秩序及美学关系。妥善处理了车站及附属配套设施与与唐大明宫丹凤门的和谐关系,凸现了西安城市特色。注重地下空间开发,45万平方米的庞大体量既满足了现代城市的需求,又梳理了城市立体交通,建立了城市功能的无缝连接。以人为本,注重建筑之间的连接,通过天桥、天街建立了从城市到国家遗址公园,一直到工业遗址的有效联系,把百年的火车站、六百年的西安古城和千年的大明宫串接起来,以空间回望时间,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城市缝合。
▲西安火车站
冯果川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首席建筑师,海口经济学院雅和人居工程学院副院长,童筑未来儿童教育创始人(1992级建筑学)
(点击讲座标题,观看精彩回放)
屋顶是建筑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代建筑师的纠结点——传统建筑的屋顶非常有辨识度和表现力,而现代主义建筑的平屋顶技术却“杀死"了屋顶。冯果川的设计中经常在"杀死"屋顶和凸显屋顶的两极间摇摆。一方面通过各种策略将屋顶转化为地面、花园或起伏的地形,成为可以使用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又为了抵御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用悬浮的屋顶来遮阴挡雨,创造被大屋顶庇护的半室外公共空间。对待屋顶的两极化的处理反映了建筑师对建筑中公共空间形式的理解。
▲深圳红树林公园公共厕所方案设计
▲南宁市规划展示馆
▲惠州星河山海半岛的山海风之馆
刘 艺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1992级建筑学)
(点击讲座标题,观看精彩回放)
▲成都中建滨湖设计总部
▲九寨沟县樟扎镇小学
薄宏涛
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上海杰出中青年建筑师(1993级建筑学)
(点击讲座标题,观看精彩回放)
讲座以“自然边界”为叙事线索,展开对于后工业化时代下,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思考。阐述了 “关注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主观体验,寻求城市与自然环境协同互动与通感共情”的“自然建造”设计观。通过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重庆博览中心二期、协同创新区共享核和悦来庄稼艺术聚落等项目,表达了讲者关注的人工与自然“边界”演化与交互的思考,呈现了重塑柔和的模糊化边界,引导城市与自然互动,让城市对自然的侵蚀达成“和解”状态等一系列空间操作。
▲首钢三高炉,工业边界消解后的滨水公园
▲首钢三高炉,工业湖面和山体相互融合的边界
▲重博二期,缝合高差城市和滨江的补白策略
洪东涛
上海大椽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首席建筑师(1993级建筑学)
(点击讲座标题,观看精彩回放)
七个项目、历时十二年,一枚过河卒子的设计之旅。以徐汇公园道项目探讨了尺度、日照问题,建筑师最终选择直面挑战,同时超越边界的制约,向城市文脉的更深处追问。以杭州、丽江两个项目为例探讨了材料与建造问题,一个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建筑师深层次的修养。几个近作实践,从消隐的滨海服务中心到垃圾中转站的诗学表达,建筑师应该删繁就简,捕捉那个最强烈的意象,追求空间的诗性。从一份职业到热爱本身,理想在一次次选择与坚持中有了模样。保持批判,保持乐观;内心热爱,持续修练。
▲抚仙之翼
▲滨海渔灯
李 卉
纬图景观创始合伙人、设计总裁(1993级规划)
(点击讲座标题,观看精彩回放)
在纬图17年的景观实践中,始终将景观视作一个有机体系,重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并持续生长。我理解的未来社区,会以大社区、大景观、大生态的理念描摹出对于未来品质生活的向往,以生活场景为线索设计景观。城市更新项目中,以更自然的手法、最少的干预,提取在地文化的语法结构关系,适当植入新兴业态吸引多重群体,令自然生态与人文演变成为有机生长的过程。在有机景观的实践探索中,找到与自然、与人对话交流的方法与语境,以景、以境,延伸空间生命力。
▲万州吉祥街
▲重庆大观太虚世界体验公园
▲重庆麓悦江城碧影溪
聂 欣
上海正象设计创始合伙人(1994级建筑学)
(点击讲座标题,观看精彩回放)
过去的20多年中国房地产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也是这其中从业建筑师们相当多数的设计领域。但由于地产建筑(尤其住宅)的商业私权买卖属性,其公共性却被忽视。而为凸显产权拥有者的身份认知和保证其安全感,地产建筑往往又被设计为彰示自我的造作和公私割裂的冷漠。我想重塑地产建筑公共性的主张:用空间的参与场景代替简单的视觉定帧;让建筑成为场所背景而不是居中的体量主角;而大居住社区更需要与城市形成柔性的握手关系,用空间使用的公平性来保障社会生活的安全感。
▲重庆长嘉汇销售中心改造效果图
▲武汉船厂书局概念方案效果图
▲绿城温暖社区研究手绘图
凌克戈
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1996级建筑学)
(点击讲座标题,观看精彩回放)
世界上没有一样的山坡,所以不应该有一样的山地建筑。过去的山地建筑大多采用顺等高线,建筑架在山体之上,这是一种成本最低的做法,符合当时的施工能力。但现代建筑大多有地下室,施工能力也不同,同时规范上对于架空灰空间并不鼓励,再一味因循守旧则谬以千里。通过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的三个项目的解读,诠释了都设对于现代山地建筑的不同的处理手法,有的“骑等高线”、有的“填谷”、有的“上平下空”、有的“跨山而连”,对传统“鉴而不从”,体现出当代重庆山地建筑的不同特质。
▲重庆两江协同融合创新中心
▲重庆两江协同西格玛空间
▲重庆两江协同10期
李 竹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ATA工作室主持建筑师(1996级建筑学)
(点击讲座标题,观看精彩回放)
“利用乡土材料、技艺,强调低技化和村民参与性”早已成为乡土建造 “公认”的模板,它似乎隐含了一个假设:现代化就意味着消灭乡村。但乡村并不是隔绝于产业升级大背景下的技术洼地,而没有建筑师的建造从未有一天在乡村停止过,乡民们朝向外面世界的眼界是无法遮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乡土建造从来就不是一种符号或是一类范式,凡是利用当地实施方便的并且能够有效维护的技术,延续并改善生活、生产需求的建造都属于乡土建造。它不是陈列在橱窗里的静物,而是鲜活发生在当下的每一刻。在这个历史阶段参与到乡建的我们,不可避免的带着我们所获取到的技术信息,能否将其中有宜的部分反哺给乡村,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摸索。
▲李巷村N4号院
▲人行桥
▲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
邵 鑫
上海柏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总建筑师(1999级建筑学)
(点击讲座标题,观看精彩回放)
纪啸林
肃木丁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2020级规划)
(点击讲座标题,观看精彩回放)
在重庆,“桥”和“洞”是随处可见的两个东西,它们连接了沟壑纵横的地貌,穿越了阻隔,也创造了捷径,它们对重庆和重庆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拥有重庆基因的事务所(丁樯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而重庆大学是我的母校),“桥”和“洞”也不断出现在肃木丁的实践中。讲座通过肃木丁近年的几个案例,展露了我和丁樯源于重庆的 “桥、洞”记忆和山城情节。
王子耕
PILLS主持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副教授(2020级建筑学)
(点击讲座标题,观看精彩回放)
讲座围绕“实验”,这一贯穿了王子耕的跨学科实践和教学生涯的主题展开。王子耕在讲座中分享近期的实践以及对建筑跨领域实验的思考,围绕作品剖析在当代地缘、空间政治,环境控制,技术哲学,全球化基础设施,生产-消费,媒体文化议题下的思辨设计和叙事方法,探讨当代建筑议程的矛盾性和相关性,以及建筑介入的可能。
▲“九层塔”政纯办展览空间设计
▲751声音装置
▲装置1994年
论坛还邀请了4位重量级校友嘉宾担任主持人: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日飙(1995级建筑学),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兼执行总裁吴蔚(1988级建筑学),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院长严阵(1988级建筑学),霍普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龚俊(1992级建筑学),他们的精彩点评也为论坛增色不少。
陈日飙
吴蔚
严阵
龚俊
抽奖
本次活动还设置了抽奖环节,奖品为都设设计总建筑师凌克戈设计的价格为8500~11800元不等的德赛斯岩板系列桌几,共有5位直播间的幸运观众赢得大奖,也将活动带向了高潮。
结语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重建工优秀学子展示实践成果的学术盛会,还是重建工师生和校友的一场跨越千里的线上相聚。7万余人次观看了本次活动,众多重建工学子通过直播间或微信短信表达对母校的怀念,为优秀的校友们打call。主持人陈日飙晒出的《建卒》杂志(1984年诞生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是全国第一本完全由学生主办的建筑院校专业杂志,承载了千百学子们于建筑、规划和景观领域新奇、鲜活的思考与探索。后来重建工学子即以“建卒”称呼自己),更是勾起了重建大校友对大学生活的回忆。
《建筑技艺》作为独家媒体,能受邀参与这样一场重建工校友的重要活动也深感荣幸,也借用杜春兰院长的一句话,衷心祝愿各位重建工校友:希望今后无论走得多远,归来仍是少年!
本次论坛全部视频已上传至“技艺云学堂”
点击下方 ↓ 图片,立即观看
-END-
你问我答
您是否经常在设计中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或者有设计体会及规范心得愿意分享?那么欢迎您点击“此处”留下您的问题或原创文章我们将及时联系专家进行解答和审核
36万粉丝点击关注↓
感谢看到最后,
喜欢的话,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点赞、分享】
您的支持对我们很重要!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精彩课程回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