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导读】对话:建筑与结构——《建筑技艺》2022年4期

36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2-12-12

   AT  2022年 4月刊   

对话:建筑与结构


关于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实现、融合与创新呈现,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建筑学话题。2021年10月,《建筑技艺》杂志社与东南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线上共同举办了“2021结构建筑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以“建筑与结构的融合创新”为主题,来自各国的学者和设计师从教学、研究、创作方面分享了经验与见解。


依托这次学术论坛,我们特别组织了本期专题,希望从“对话”这一角度强调建筑与结构的关系,重新审视结构在建筑学中的地位,评估建筑对结构创新的影响。此次的“对话”体现在多重层面。安格斯 J. 麦克唐纳教授从应对当前气候问题的低碳建筑需求角度,探讨了数字化设计和建造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郭屹民与周健、竹内彻共同探讨两个专业间的对话方式,以此窥见中国与日本在这种对话上的不同观点和思考。


“对话”在实践层面体现出更重要的意义。金箱温春从与建筑师合作的季候泥博物馆、京都车站中庭、青森美术馆、群马虫世界、昭和纪念公园花与绿文化中心项目中,总结出三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由密集排列的非常规细钢柱架空于场地之上的大天鹅科普馆,以创新的“梭形柱+柱帽”撑起七巧板的燕几之翼趣味空间,脱胎于传统螺旋藻井的阶梯梁结构如同垒筑的积木营造出抱珠楼阅览大厅顶部的无限苍穹,转译传统建筑营造为斜交网格钢结构体系的普陀山宗风博物馆屋架设计,复杂单层网壳的亚青会主场馆,都是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就不同建筑意象的共同精益探索。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在更多的共识下对话,正推进着建筑与结构在多元合理性下的一体化融合。


——吴春花 《建筑技艺》执行主编




目 次

AT观点

与建筑形式相关的虚拟、现实和碳足迹

/ 安格斯 J. 麦克唐纳

建筑结构一体化:从认识到实践

/ 张俊杰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

/ 金箱温春


AT对谈

结构与设计,从实现到表现的对话

/ 周健 竹内彻 郭屹民 寺泽友贵


AT作品

从三个项目实践看建筑与结构关于地域特征的内在关联

/ 柳泽润

越来越细的柱子

——大天鹅科普馆结构建筑设计回顾

/ 陈军 张准 张冲冲

木构创新与空间传承

——从抱珠楼谈起

/ 王灏

抱珠楼之螺旋穹顶结构设计后记

/ 张准 王灏 陈学剑

燕几离合,巧于构型

——建筑师与结构师对燕几之翼的多维解读

/ 章明 秦曙 张准 王瑞

传统屋架的现代演绎

——以普陀山宗风博物馆屋架设计为例

/ 于汶卉 彭超 周健 刘海洋 蔡承泽

亚洲青年运动会主场馆建筑与结构一体化设计

/ 潘勇 易田 庞熙镇


建筑师说技艺

理性建构,诗意表达

——东安湖体育公园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场馆设计

/ 蒋玉辉 袁振华 都成 周宏伟

数字渗透背景下的复杂建筑设计探索

——浅谈东安湖体育场全过程参数化设计实践

/ 蒋玉辉 周宏伟 盛日照

城事

AH 理念下基于秩序逻辑的建筑形态生成

——云南曲靖惠民银行办公楼设计实践

/ 徐宗武 王新莹 钟岱容




AT 观点



与建筑形式相关的虚拟、现实和碳足迹

安格斯 J. 麦克唐纳

爱丁堡大学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结合应对当前气候问题的低碳建筑需求,探讨了数字化设计和建造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形式对材料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及能源消耗的最小化,都取决于基本的物理定律,这些定律决定了结构内部受力的类型和大小,且采取哪种建筑形式能够引导低碳结构的实现,不能由设计师自由决定。同时探讨了建筑形式在制造工艺和施工过程等其他领域的能源消耗。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要发展真正的低碳建筑,建筑设计和建造中的数字技术应用必将受限于对某些物理事实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建筑结构一体化:从认识到实践

张俊杰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结构与建造在建筑表现上的不断创新,让人们重新审视结构在建筑学中的位置。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结构建筑学研究中心(ANDC)的联合创设单位之一,始终关注着建筑与结构的融合创新,并连续两届深度参与结构建筑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本次采访特邀华东院张俊杰院长,分享对建筑结构一体化的理解以及相关设计实践。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

金箱温春

东京工业大学,金箱结构设计事务所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建筑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利于提升建筑的整体吸引力。两者之间的讨论往往会激发出有创造力的想法。通过讨论三种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同时介绍结构设计的具体实践方法,展现结构工程师对结构高效性和结构形式优雅性的追求。



   

AT 对谈



结构与设计,从实现到表现的对话

周健¹ 竹内彻² 郭屹民³ 寺泽友贵²

1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东京工业大学

3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结构建筑学研究中心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在结构建筑学(Archi-neering Design)背景下,建筑结构在建筑学以及建筑设计领域的定位正被不断讨论。结构工程师不再被力学计算束缚,开始向建筑师们提供意象性建议,甚至直接成为形态的主宰,来获得个性化的表达权。这使建筑与结构在形态层面上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从实现到表现的对话可能,也让结构设计师之间的对话变得格外有意义。通过郭屹民与周健、竹内彻共同探讨两个专业间的对话方式,来窥见中国与日本的不同观点和思考。



 

AT 作品



从三个项目实践看建筑与结构关于地域特征的内在关联

柳泽润

关东学院大学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过介绍不同建成时间、不同尺度的三个项目,梳理建筑与结构关于地域特征的内在关联,及其在不同任务要求下的具体表现,旨在以“地域性特征和结构”的概念,创造基于当地历史文脉、城市风貌、社区现状的结构与建筑。


越来越细的柱子

   ——大天鹅科普馆结构建筑设计回顾

陈军¹ 张准² ³ 张冲冲³

1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

2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3 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整合陈军与项目工程师张准、张冲冲的先后三次访谈,回顾大天鹅科普馆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交织与错位,阐明设计过程中涌现的非常规细柱。关注细柱独特化的过程与具体设计情境的创造性关联,而非将越来越细的柱子理解成一种结构新奇性。


木构创新与空间传承

    ——从抱珠楼谈起

王灏

佚人营造建筑事务所,建造学社

采访:吴春花 付丽娜

 《建筑技艺》杂志(AT)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宁波慈城抱珠楼改造设计为出发点,探讨王灏及佚人营造事务所近年来对新木构的探索与研究。在项目背后,是建筑师对中国传统木构与空间遗产的当代转译,通过对历史性、乡土性建筑及结构的设计实践,建立空间哲学体系。


抱珠楼之螺旋穹顶结构设计后记

张准¹ ² 王灏³ 陈学剑²

1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 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3 佚人营造建筑事务所,建造学社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及设计规范的完善,近些年来国内的现代木结构建筑逐渐增多。面对现代木结构体系与标准,传统木构的智慧如何得以传承、融合及拓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抱珠楼修缮项目中,结构师与建筑师共同探索了在当代结构设计中,通过技术、工艺、文化上的关联来激活传统木构的潜力,以抱珠楼三号楼的螺旋穹顶为例回溯了设计中的结构思考。


燕几离合,巧于构型

   ——建筑师与结构师对燕几之翼的多维解读

章明¹ ² 秦曙² 张准² ³ 王瑞²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

2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3 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通过建筑师章明、秦曙,与结构工程师张准、王瑞关于深圳茅洲河燕几之翼儿童乐园的对谈,试图呈现和探究一种充分互动的工作模式——建筑与结构的一体化设计。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呈现出常常被忽视的结构的场所性,以及其对环境、空间和人体感受造成的影响。


传统屋架的现代演绎

   ——以普陀山宗风博物馆屋架设计为例

于汶卉 彭超 周健 刘海洋 蔡承泽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普陀山宗风博物馆屋架设计是一次基于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智慧的现代手法演绎。从传统屋架的形制、受力逻辑、空间效果分析入手,以现代材料衍生出一种空间网架结构体系,形成了高效的力流传递与建筑空间肌理,并以一种插接钢结构毂式节点延续传统木构的榫卯做法,同时将建筑围护边界与结构竖向构件围合的边界完全脱开,完成了对传统屋架的精神解读,以及与现代材料的创新结合。


亚洲青年运动会主场馆建筑与结构一体化设计

潘勇 易田 庞熙镇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亚洲青年运动会主场馆暨汕头大学东校区项目,是为原定于2022年12月举行的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新建的城市体育综合体。建筑以飞舞的浪花为主题,在设计施工时限短、强风多发、抗震防腐要求高等不利因素下,通过贯彻建筑结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将一座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多功能体育综合体呈现在汕头东海岸,成为城市崭新地标。




建筑师说技艺



理性建构,诗意表达

   ——东安湖体育公园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场馆设计

蒋玉辉 袁振华 都成 周宏伟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从创作背景、设计策略、理性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要介绍东安湖体育公园在形体、空间、材料上的理性建构,诗意表达建筑的场所精神和人文内涵。


数字渗透背景下的复杂建筑设计探索

   ——浅谈东安湖体育场全过程参数化设计实践

蒋玉辉 周宏伟 盛日照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东安湖体育场项目为例,从几何参数化、性能参数化和建造参数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全过程数字设计在体育场形体与功能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




城事



AH 理念下基于秩序逻辑的建筑形态生成

   ——云南曲靖惠民银行办公楼设计实践

徐宗武¹ ² 王新莹¹ 钟岱容³

1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

3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云南省曲靖惠民村镇银行办公楼项目为例,基于 Active  House 主动式建筑绿色理念,通过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实现建筑健康、舒适、节能的绿色生态目标。



本期责任编辑:付丽娜


点击上方↑杂志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本期杂志


-END-

36万粉丝点击关注↓

感谢看到最后,喜欢的话,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点赞、分享】您的支持对我们重要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精彩课程回放  /

_


_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