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导读】公共设施之公共性——《建筑技艺》2022年5期

36万粉丝点击关注 AT建筑技艺 2022-12-12

   AT   2022 年 5月刊   

公共设施之公共性


“公共性”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谈常新的话题,当城市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元,我们越来越需要向内挖掘公共空间的品质和潜力,真正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为此,本期专题特别选择了社区中心、驿站、基础设施这些面向大众、天然具有公共性的新建或改造空间。

当公共性成为这些实践的共同指向,我们看到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策略,既有面对校园空间不足时,改造地铁基础设施,为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拓展空间的大胆尝试,也有在满足排涝泵站基础功能之上,拓展出的江堤景观带公共服务提升设计;既有复合档案馆和社区文化中心的整合共享、立体串联的公共空间体系建构,也有以剖面设计高效集约组织医疗、养老、体育、商业的全能型社区中心;既有兼容跑步、慢行,同时跨越交通、商业和公共绿地的高架东昌栈桥,也有深入观察桥下空间、公共厕所、公交场站、公园等公共设施的“每个人的城市”系列研究。


从中,我们看到贯穿设计始终的建筑师对公共性的反思,正如武宁路桥下驿站的设计者,致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张斌在采访中所说的,“建筑师应该用空间回应人的公共生活,创造人与人连接的可能性,只有公共性能够代表建筑师的独立见解,建筑师始终要考虑能为社会、大众带来什么。”


何为公共设施之公共性?公共性应该是城市中一处充满包容和无差别化的空间,以及潜藏其中的一种不薄鄙俗与不捐微细的关怀,也蕴含着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吴春花 《建筑技艺》执行主编




目次

AT观点

公共性与日常生活

——当驿站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基础设施

/张斌

理想的城市图景:

让自然与公共生活无处不在

/李虎

空间塑人

——从深圳湾体育训练基地谈起

/董灏


AT作品

打破边界,整合共享

——对城市复合型公共机构的公共性探索

/沈迪 高文艳 杜进

用“剖面设计方法”解决混合功能集约型建筑的公共性问题

——以南京丁家庄A13 地块社区中心为例

/马进 杨清心 潘一峰

协调多方利益的地形化能动形式

——东昌栈桥设计札记

/袁怡 金燕琳 张斌

基础设施中的公共性

——排涝泵站的复合化利用

/殷玥 杨梓轩 李竹

“每个人的城市”系列研究

/ OPEN建筑事务所


城事

市民文化中心的“公共性”设计策略

——以益阳市“一园两中心”项目为例

/刘亚东

向野与共生

——杨浦滨江电站辅机厂东厂更新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建筑师说技艺

小城故事

——顺昌博物馆从策划到建造回顾

/董丹申 吴震陵 赵博

适应与融入

——以济南R3线控配中心工程为例

/王庆国 任祖华

建筑图语

建筑影像的场域叙事

/章勇



AT 观点

公共性与日常生活——当驿站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基础设施张斌致正建筑工作室采访:吴春花 王春艺 《建筑技艺》杂志(AT)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疫情之前,苏州河畔的武宁路桥下驿站成为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可以健身、闲聊、喝咖啡;疫情之际,驿站意外成为快递小哥的容身之所,备受关注。当人们为快递小哥在危机时期的挺身而出与奉献精神点赞时,我们更关注这一类驿站空间的包容性,以及城市中公共设施的稀缺性。本期特别线上采访武宁路桥下驿站的设计者,致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张斌,探讨日常生活基础设施的公共性,以及如何以空间回应当下人们的公共生活。


理想的城市图景:让自然与公共生活无处不在

李虎

OPEN 建筑事务所

采访:吴春花 

 《建筑技艺》杂志(AT)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从“每个人的城市”系列,到李虎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2年春季研究生课程——《设计前沿》系列讲座上的《从二环到三环半》分享,乐观、幽默和充满想象力的概念提案,是设计师深刻洞察下充满现实感、正能量的城市畅想。城市充斥着问题、矛盾,也存在着很多美好,无论在当下疫情的特殊时期还是回归日常后,城市中链接人与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生活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空间塑人

——从深圳湾体育训练基地谈起

董灏

Crossboundaries 建筑事务所

采访:吴春花 刘璐

 《建筑技艺》杂志(AT)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通过对深圳湾体育训练基地、宋庄公共艺术公园和丰台高铁桥景观改造项目的梳理,回溯设计历程,探讨建筑师董灏及其事务所 Crossboundaries 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观点。从城市既有空间环境提升或者边角空间改造出发,将设计融入日常生活,打造真正为大众所用的场所空间,从而回应时代发展背景下城市社交空间的增长需求,解析空间塑人的设计哲学。



   

AT 作品



打破边界,整合共享

——对城市复合型公共机构的公共性探索

沈迪  高文艳  杜进  

华建集团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设计从项目的公共性塑造出发,通过建立一个整合共享、立体串联的“公共空间体系”,打破两个机构固有的行政权属边界和空间使用边界,塑造面向城市的,可知、可感、可达的城市性公共文化空间。从设计的核心理念出发,详述项目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设计挑战和应对策略。


用“剖面设计方法”解决混合功能集约型建筑的公共性问题——以南京丁家庄A13 地块社区中心为例

马进  杨清心  潘一峰

东南大学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南京丁家庄A13地块社区中心为例,探讨通过“剖面设计方法”应对混合功能集约型建筑的方法和路径,在空间集约利用的同时,让建筑更好地服务于公共生活。


协调多方利益的地形化能动形式

——东昌栈桥设计札记

袁怡  金燕琳  张斌

致正建筑工作室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通过还原东昌栈桥的设计过程,探讨建筑师在复合型景观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建筑师不仅是设计者,而且承担着城市公共利益的推动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基础设施中的公共性

——排涝泵站的复合化利用

殷玥  杨梓轩  李竹

东南大学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排涝泵站这种类型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筑,长期以来被限定在仅满足生产需求的最低标准上,通过复合化的利用挖掘其公共空间价值,让平日神秘的泵站成为可供市民观察、鼓励公共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每个人的城市”系列研究

OPEN 建筑事务所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北京城市空间和生活为研究对象,从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基本需求出发,选取老城公共厕所、传统寺庙、封闭小区的围墙、慢慢消失的菜市场、闲置的高架桥下空间、巨大的公交场站、年轻人居住、缺乏存在感的公园等现象和问题,提出了八种空间创想,以期为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提出一种方向。




城事



市民文化中心的“公共性”设计策略

——以益阳市“一园两中心”项目为例

刘亚东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益阳市“一园两中心”项目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建筑组群,在对待公共性的态度上,设计更多聚焦于如何处理建筑与景观、建筑与城市、建筑与市民的关系。通过类型化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升空间开放性和使用灵活度,鼓励多样化的市民活动。


向野与共生

——杨浦滨江电站辅机厂东厂更新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基于保野趣、保生鲜、保慢活、保自然的总体规划愿景,以低扰动的介入方式将一原有仓库改造为开放式共生构架。重点挖掘场地历史肌理,因地制宜地引入慢行系统,以历史遗迹为印记,重塑景观结构,打造景观空间,既塑造承载城市生活的滨江开放空间,又兼备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的悠游趣味。




建筑师说技艺



小城故事

——顺昌博物馆从策划到建造回顾

董丹申  吴震陵  赵博 

浙江大学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阐述顺昌博物馆城市区位的特殊性以及场地与城市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筑师对建造的整体把控,选择恰当的设计策略,从而让建筑更为自然、真实,并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适应与融入 

——以济南 R3 线控配中心工程为例

王庆国  任祖华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在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导则框架下,济南R3线控配中心工程在空间适应、功能自洽、城市生活的引入及城市界面的优化处理等方面做出了实践尝试。




建筑图语



建筑影像的场域叙事

章勇 

章鱼见筑摄影工作室

▲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近十年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建筑摄影师,为将中国建筑推向世界做出了巨大努力。章鱼见筑摄影工作室作为本土摄影师机构,在工作中力争像建筑师一样去思考场地策略和在地性,将人文地理环境融入建筑摄影中。



本期责任编辑:刘璐




点击上方↑杂志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本期杂志


-END-

36万粉丝点击关注↓

感谢看到最后,喜欢的话,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点赞、分享】您的支持对我们重要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精彩课程回放  /

_


_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