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导读】基金论文专刊——《建筑技艺》2022年10期
AT 2022年 10月刊
基金论文专刊
自2019年起,《建筑技艺》杂志三次以专刊形式系统报道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就绿色建筑发展的全面研究与实践成果,既是一种呈现,也是一种传播。为了更好地挖掘、展现国内建筑学前沿科研成果,本期特别组织“建筑学科研论文集”专刊,选登了25篇国家科研基金项目论文,大体分为建筑与城市、建筑文化、建筑技术、设计研究四大版块,体现了当前建筑学科研究热点与前沿课题。
众多研究成果在体现作者严谨思考与创新探索的同时,也回应了当下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开放、绿色、低碳的迫切要求。希望这些新技术、新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惠及城乡与人。
吴春花
《建筑技艺》执行主编目 录
建筑与城市
铁路客站综合开发布局对站城融合的影响分析及发展建议
/于晨 郭雪飞 王锋城市综合体创新拓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研究
/ 王桢栋 黄唐子 蒋妤婷 陈有菲 曹中源
基于虚拟场景的高架桥区域空间步行体验测度研究
/ 张帆 张再亮 张蔷蔷
建筑文化
乡村产业建筑再利用研究
——以嵊泗县黄龙乡为例
/马锡栋 李小蛟 都铭
藏彝走廊氐羌民族住屋主室“中柱 - 火塘”空间原型衍化研究
/ 陈蔚 戴月 郭宏楠 刘晨
建筑技术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建筑多线程设计
/ 沈彦廷 王锦煜 姚佳伟
全生命周期零碳建筑控碳技术与设计方法研究
——以“Solar Ark 3.0”为例
/ 张军军 张宏 叶红雨 丛勐 周超
市场推广视角下碳中和建筑设计思考
——以“R-Cells”为例
/ 张艺凡 朱相臣 李洁 杨崴
基于低功耗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的乡土建筑环境实测方案研究
/ 潘勇杰 张彤
石塔构件化测绘技术和方法研究
——以南京栖霞寺舍利塔为例
/ 沙楚翘 张军军 洪道宁 张宏
适用于既有住宅装配式快装改造的整体卫浴产品研发与项目实践
/ 苗青 董元奇 魏素巍 何晓微 陈伯如 冯一恒 李树东
设计研究
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共享候乘空间的问题、特征与优势
/ 方翰 沈中伟 罗克乾 马杰茜
住宅功能组织灵活性的形式与策略思考
/ 黄杰 周静敏
基于形状语法的乡村住宅生成设计方法研究
/ 王江 范伟 赵伯伦 齐俊哲 杨阳 赵继龙
“平疫结合”理念下体育馆庇护单元模块化设计策略研究
/ 张博 张龙巍 陈宇 王超
公共卫生视角下的校园高大空间研究
/ 苏腾飞
基于风环境模拟的寒冷地区传统村落空间优化研究
——以北京密云区潮关村为例
/ 俞天琦 李昊雨
贵州山地对移民合院夏季室内热环境影响研究
/ 杨真静 田雨
旧工业建筑特朗勃墙应用研究
——以沈阳东贸库 2 号仓库外墙节能改造为例
/ 张梦茹 黄勇 李婉丽 李惊利
长沙气候区校园绿色建筑技术适应性研究
——以湖南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为例
/ 邓广 梁祗豪 陈玉昆 刘宏成 晏益力
自然通风导向下的大空间建筑腔体植入研究
/ 白晓伟 夏柏树 张宁 冯香媛
寒地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布局与自然通风性能相关性研究
/ 李晋阳 黄勇 张龙巍 陈磐
高层住宅中间户型自然通风优化设计研究
——以宿迁地区为例
/ 段忠诚 刘正伟 蔡蕾蕾 朱冬冬
乡村公共空间的老年使用现状和需求研究
——以河南 Y 庄为例
/ 李国祥 王哲 李恩广
应急疏散条件下地铁站人员楼梯和扶梯选择行为分析与计算模型研究
/ 曾俊鸿 周铁军 谢瑞杭 杨瑞航
建筑与城市
》铁路客站综合开发布局对站城融合的影响分析及发展建议
于晨¹ 郭雪飞² 王锋²
1 筑境设计(CCTN)上海一院
2 筑境设计(CCTN)站城融合研究中心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铁路客站综合开发的布局形式对站城融合的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客站综合开发布局没有固定统一的方式,需要从上位规划要求、城市能级、实际需求以及对站城融合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不同的综合开发布局模式具有相对应的特点和适用性,需因城不同、因站而异。
》城市综合体创新拓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研究
王桢栋¹ ² 黄唐子² 蒋妤婷² 陈有菲² 曹中源²
1 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综合体是拓展全民健身服务的优质平台。以空间组织模式为分类依据,对比国际案例与上海实践,提出改善综合体健身服务品质的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层面的引导作用,使综合体健身服务融入城市系统。
》基于虚拟场景的高架桥区域空间步行体验测度研究
张帆 张再亮 张蔷蔷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随着城市交通的立体化发展,高架桥的大量建设缓解了交通问题,却使区域空间步行体验下降。以沈阳市典型高架桥区域空间为例,模拟与归类空间要素,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离散选择模型,生成高架桥区域空间要素的评价模型及步行测度评价量表,为沈阳市高架桥区域空间品质的提升提供量化依据和导控原则。
建筑文化
》乡村产业建筑再利用研究
——以嵊泗县黄龙乡为例
马锡栋¹ 李小蛟² 都铭³
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2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3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在剖析乡村产业建筑类型、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背景和建筑价值考察制定现状评价体系,并以浙东嵊泗县黄龙乡为例,从功能植入、空间重塑和村民参与三方面构建乡村产业建筑再利用策略及路径,为国内乡村建成环境更新提供参考。
》藏彝走廊氐羌民族住屋主室“中柱 - 火塘”空间原型衍化研究
陈蔚 戴月 郭宏楠 刘晨彤
重庆大学建筑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原型是建筑研究的基础话题之一。借助荣格“集体无(潜)意识”文化原型生产理论,对影响藏彝走廊地区住屋主室空间结构深层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基本结构和象征寓意非常稳固的“中柱-火塘”结构的共享内核。
建筑技术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建筑多线程设计
沈彦廷 王锦煜 姚佳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随着数字技术革新,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多线程的复杂工作流,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混合现实技术(MR)具有实时、交互、灵活等优势。就面向建筑设计中出现的协作交互与可视表征等方面,对当前MR应用于多线程设计各个阶段的潜力及其优势开展分析,并对数字未来背景下的建筑设计新模式展开探讨。
》全生命周期零碳建筑控碳技术与设计方法研究
——以“Solar Ark 3.0”为例
张军军¹ 张宏² 叶红雨¹ 丛勐³ 周超¹
1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与科学研究所
3 东南大学建设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Solar Ark 3.0”为例,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七个阶段和建筑构件系统两个维度出发,阐述零碳建筑控碳技术与设计方法,通过计算验证可以九年实现“碳中和”。
》市场推广视角下碳中和建筑设计思考
——以“R-Cells ”为例
张艺凡 朱相臣 李洁 杨崴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以2021中国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总冠军、天津大学联队参赛作品R-Cells为例,基于不同经济主体的需求,探讨市场推广视角下的碳中和建筑设计策略并进行成本分析,为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的低碳建筑设计思维转变提供参考。
》基于低功耗传感器及物联网技术的乡土建筑环境实测方案研究
潘勇杰 张彤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乡土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逐步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式,对乡土建筑在实际使用状态下各环境性能参数的实测分析,有助于厘清其气候适应性的调控成效和作用机制。针对既有实测方案强侵入性、高工作量的弊端,提出基于低功耗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的乡土建筑环境实测方案,并应用于湖北宣恩一处乡土建筑实地调研中。
》石塔构件化测绘技术和方法研究
——以南京栖霞寺舍利塔为例
沙楚翘¹ 张军军¹ 洪道宁¹ 张宏²
1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与科学研究所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综合运用三维扫描信息采集技术和文献研究,对南京栖霞寺舍利塔进行从整体到构件的数字化测绘和构件还原研究,通过构件分件技术实现数据重造,建立石质文物构件库,为石塔类文物的模拟、修缮和重生建立数据信息基础,推动石塔类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
》适用于既有住宅装配式快装改造的整体卫浴产品研发与项目实践
苗青¹ 董元奇² 魏素巍¹ ² 何晓微² 陈伯如¹ 冯一恒² 李树东²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北京国标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我国既有住宅存量巨大,亟需探索高效率、可持续的改造路径。通过研发适用于既有住宅快装改造的整体卫浴,在拆除之前进行生产定制,实现超薄底盘同层排水,并在示范项目中落地应用,可为我国大量的既有住宅改造提供参考。
设计研究
》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共享候乘空间的问题、特征与优势
方翰¹ 沈中伟¹ ² 罗克乾¹ 马杰茜¹
1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
2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分析铁路客站的内在复杂性,结合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特征与优势,提取出“交通流线与功能设施的合理设计、空间尺度的差异化与适应性、出行人群需求的差异化”的空间行为与人群需求的关系,并针对性设计策略,为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共享候乘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住宅功能组织灵活性的形式与策略思考
黄杰¹ ² 周静敏³
1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2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3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从住宅功能组织灵活性的需求出发,将功能调整范畴聚焦在户内改动的3种形式上:房间数量增减、空间尺寸调整、功能属性更换,梳理总结了7条提升灵活性的设计策略,并针对策略的灵活性成效和采用意愿,在建筑师群体中开展了调研分析,检验了策略的可行性和差异性,以期为住宅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一种基于形状语法的乡村住宅生成设计方法研究
王江¹ 范伟¹ 赵伯伦² 齐俊哲³ 杨阳¹ 赵继龙¹
1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3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为解决新村规划中住宅布局呆板等问题,提出基于形状语法的乡村住宅生成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北方平原地区住宅,定义形状语法规则,建立关联宅基地与住宅院落二维形态特征的初始语料库,实现住宅形体的“降维”,进而编写代码完成自动化的实验性设计,实现形状规则的“升维”。
》“平疫结合”理念下体育馆庇护单元模块化设计策略研究
张博 张龙巍 陈宇 王超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可设置于运动场地内的庇护单元为切入点,对体育馆室内场地进行模数化布局,构建模块化构件体系,并通过榫卯方式进行组合,使庇护单元具备结构合理、构造简单、适应性强、安装拆卸便捷等优势,实现体育馆的“平疫结合”,在训练健身与应急防控角色间快速转换,更好地应对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卫生视角下的校园高大空间研究
苏腾飞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从新冠疫情对高校校园的公共安全冲击出发,讲述高校公共卫生的研究历程和意义,从流线交叉、气流组织和社交行为等要素分析公共卫生视角下的防控风险,提出高大空间的空间设计和流线设计原则和建议,总结了校园高大空间对高校迈向健康校园的重要作用和未来规划设计之路。
》基于风环境模拟的寒冷地区传统村落空间优化研究
——以北京密云区潮关村为例
俞天琦 李昊雨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以北京密云区典型传统村落为例,进行改造设计实践,验证优化方法的效果,形成寒冷地区传统村落空间风环境优化策略,提升村落室内外环境舒适度,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适宜的方法。
》贵州山地对移民合院夏季室内热环境影响研究
杨真静 田雨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合院民居起初多择平地而建,随着大量移民来到贵州镇远,逐步形成了山地合院。通过对夏季典型民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测试,模拟6种工况的室内热环境,发现前后院有高差更易形成堂屋穿堂风,靠山房间平均温度和后院高差为强负相关。
》旧工业建筑特朗勃墙应用研究
——以沈阳东贸库 2 号仓库外墙节能改造为例
张梦茹¹ 黄勇¹ 李婉丽² 李惊利²
1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2 辽宁卓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为保留旧工业建筑外墙原真性并遵循生态建筑原则,以沈阳东贸库2号仓库外墙节能改造为例,深入分析特朗勃墙在旧工业建筑保护更新中的应用策略,并对其室内热环境及能耗进行环境性能模拟对比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应用特朗勃墙能够有效改善旧工业建筑室内温度且显著降低建筑冬季制暖能耗。
》长沙气候区校园绿色建筑技术适应性研究
——以湖南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为例
邓广¹ 梁祗豪¹ 陈玉昆¹ 刘宏成¹ 晏益力²
1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2 湘潭市规划建筑设计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结合湖南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绿色建筑技术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对其主/被动式技术进行调研。基于长沙气候特点,探讨其场地布局和建筑形体及外墙、屋面、围护结构等建筑构件的被动式设计策略,总结和分析长沙地区校园绿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技术。
》自然通风导向下的大空间建筑腔体植入研究
白晓伟 夏柏树 张宁 冯香媛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在腔体布局类型解析的基础上,结合大空间建筑的空间组合特征和自然通风难点,提出周边式腔体的并置式植入、内置式腔体的嵌入式植入及复合式腔体的协同式植入三种模式。结合典型案例展开CFD数值模拟,探索大空间建筑在自然对流状态下内部气流组织规律和分布特征,验证三种模式在自然通风组织中的有效性,为方案阶段的腔体导控设计提供参考。
》寒地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布局与自然通风性能相关性研究
李晋阳 黄勇 张龙巍 陈磐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大空间建筑普遍存在室内空气流动性差或流场分布不均的问题。选取寒地全民健身中心为研究对象,根据平面布局模式提取8种典型空间模型,针对不同典型模型通风开口界面形态与室内风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高层住宅中间户型自然通风优化设计研究
——以宿迁地区为例
段忠诚 刘正伟 蔡蕾蕾 朱冬冬
中国矿业大学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目前高层住宅大量使用的非南北通透的中间户型在通风上存在弊端,亟需优化。通过实地调研宿迁市高层住宅现状,从楼层平面形式(天井进深、前凹口布置位置)、户型设计(开窗的大小和位置)四个方面得出宿迁市高层住宅中间户型室内风环境的典型优化形式。
》乡村公共空间的老年使用现状和需求研究
——以河南 Y 庄为例
李国祥 王哲 李恩广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页面
受城镇化的影响,乡村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严重,老人的居住环境较差。以河南Y村庄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关注村庄公共空间的环境现状和使用情况,了解乡村老人的生活环境需求,探索乡村公共空间的适老化建设策略。
》应急疏散条件下地铁站人员楼梯和扶梯选择行为分析与计算模型研究
曾俊鸿¹ 周铁军¹ 谢瑞杭² 杨瑞航¹
1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环境学院
在腔体布局类型解析的基础上,结合大空间建筑的空间组合特征和自然通风难点,提出周边式腔体的并置式植入、内置式腔体的嵌入式植入及复合式腔体的协同式植入三种模式。结合典型案例展开CFD数值模拟,探索大空间建筑在自然对流状态下内部气流组织规律和分布特征,验证三种模式在自然通风组织中的有效性,为方案阶段的腔体导控设计提供参考。
点击上方↑杂志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本期杂志
-END-
37万粉丝点击关注↓
感谢看到最后,喜欢的话,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点赞、分享】您的支持对我们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