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鞍山人必须铭记!30年前,我们完成了人类史上的一大壮举!

2017-08-03 鸦神 马鞍山OK论坛


2017中国山西吴堡黄河大峡谷国际漂流赛,

30年后又一群“黄漂”勇士在劈波斩浪。

然而30年前发生的一切,

作为马鞍山人永远都不能忘记!


黄河漂流——勇者的生存挑战

30年前的黄河漂流,是我们马鞍山人永远也不该忘记的记忆,那一年,一支由安徽马鞍山青年组成的黄河漂流队,开始了人类史无前例的无动力全程漂流黄河。从海拔5000米的巴颜喀拉山黄河源头,到渤海之滨的垦利县三角洲的入海口,黄漂队员一寸不拉地漂完了5464公里,落差4831米的黄河探险漂流。实现了安徽马鞍山人在江河漂流史上征服黄河的壮举。

安徽马鞍山黄河漂流探险考察队

安徽队队员在黄河源头留念

指挥:管亚楠

队长:汤立波,张大波。

队员:张建安 王来安,黄毅,钱海兵,夏忠明,王越明,毛世卫,洪元锦,秦德根,苗玉玺,汤立学,陈红录,张晓惠


名单后两位,陈红录是青海的,张晓惠是包头的,是马鞍山队半路上吸收进来的队员

黄河漂流大事记

黄河漂流 原因为何

原因很简单,与长江漂流有关。1985年,得知美国人出资30万美元购买长江首漂权的消息后,西南交通大学的尧茂书于当年6月北上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冰川,独驾孤舟“龙的传人”号,抢先开漂。由于没有后勤救援,尧茂书在长江上游漂流了1200余公里后,于7月24日在金沙江通伽峡段遇难……

尧茂书

尧茂书之死,在中国骤然唤起了江河探险热潮:1986年6月18日,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以郎保洛为首的8名青年前往长江之源开漂;3天后,北京、天津、四川、安徽等省市40多名勇士组成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也抵达长江源头,放筏开漂;当年7月,中美联合长江上游探险队也抵达长江源头准备漂流。

据记载,这年的6月到11月间,这3支队伍在长江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漂流探险搏斗。竞漂结果是美国人中途退出,余下两支国内长漂队伍在竞争中会师同漂,并于11月12日抵达长江入海口处。

雷建生、郎保洛、袁世俊、马云龙等人是两支国内长漂队员。当长漂至丰都鬼城时,雷建生与马云龙的一次夜聊,促成了次年的“黄漂”壮举


“黄漂”队员都知道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北京队队员马挥亲历并记录的一段话。

当他们漂流至青海省的尕玛羊曲时,两位当地的妇女围观交谈:

“他们在干啥?”

“去峡谷划船哩。咱们这里的峡谷从来没有人敢去,村里一个娃不服气,自己划船进峡谷,再也没有出来,现在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这个娃了。”

“这就是漂流探险,去没有人去过的地方,去常人不敢去的地方,探索人类未知的领域,然后,大家都知道你了。”勇士们说,“黄漂与长漂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原了漂流的本质。”

他们为什么去漂流?一个漂流队员说:“如果说长漂是被动仓促的,那么黄漂则是主动的民间自发行为;长漂有浓厚的民族情结,而黄漂更多的是一种探险活动,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些人的一种责任。我们做了中国人应该做的一件事。”

我参加黄漂是出于民族情结和个性张扬,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漂流之后,很多人的性格都变得有些桀骜不驯了,有征服者的感觉。这种动机在黄漂队员中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

黄河漂流者


黄河漂流 民间自发

1987年4月10日,由河南省青年自发组织的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宣告成立,4月中旬将奔赴黄河源头。这支队伍是以原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部分队员为主力组建的,队长是雷建生和郎保洛。

河南队部分成员合影

漂流指导委员会主任:韩劲草
队长:雷建生 郎宝洛 袁世俊
队员:朱红军 张宁生 郝景川 贺仲凯 赵红斌 李朝革 王利民 朱磊 韩斌 高和平
刘毅 周念军 史六虎 周志华 李建民 何国祥 王勋章 陈石莹 杨贵儒 胡得京
王少天 袁伟明 丁金成 李建民 王新文 程旭东 马云龙 徐小冉

1987年4月,共有3支不同的黄河漂流探险队先后赶到海拔5000多米的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他们都是民间组织,分别是“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北京青年黄河探险科考队”和“ 马鞍山爱我中华黄河漂流考察队”。

北京队部分队员合影

漂流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昊苏
漂流指导委员会成员:张虹海 吴泉民 周伟坪 杨建新 张明荟 赵振川
指挥:吴泉民
副指挥:于忠元 余兴文 赵福明
队长:于忠元 桑永利
队员:杨 浩 秦大安 刘国强 张晓军 吴 京 王长河 杨明 舒辉 姜爱茹 胡明焰
王琦 杜开天 田书砚 汪宝成 陈运周 姚科 成朴 丁凯 李爽 高洁 藏乃富
蒋泽星 王伟忠 郜临力 王静 马挥 潘鸣


征途开始 生死由天

由于是前无古人的第一次,风险未知,出发前,所有黄河“首漂”队员都曾写下过“生死状”。不少队员瞒着家人悄悄启程。尽管皆以抢在外国人之前首漂母亲河为目标,三支队伍之间却也暗自较劲,都希望自己是“第一漂”。三支队伍,不约而同提早出发,3月底竞相抵达黄河源头。

黄河源

三支队伍中,北京队有官方支持,装备最好,准备最充分,内部细分为科考、漂流两支小队,所有队员在出发前都曾在怀柔登山训练中心接受专业体能训练,平时还有思想教育、黄河知识等课程;河南队虽有经验丰富的“长漂”队员,但毕竟是民间组织,无力承担专业集训,“所有队员都是直接上,在实战中边干边学”,李朝革说。而安徽马鞍山队当时人最少,条件也最差,有队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我们当时很快就没了资金,后来可以说是靠着唱歌跳舞、卖小商品,一路要饭坚持下来的”。


两个源头 首创记录

黄河源头扎陵湖

3月底3支队伍竞相抵达黄河源头,分别到达两个源头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从源头下漂。在先后抵达两源汇合处后,黄漂队员们驾着船只,穿过了风急浪高的扎陵湖和巨冰漂浮的鄂陵湖。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队员们遇浅滩就下水推船,遇冰原就上冰拉船,不少队员多次陷入冰洞遇险。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全体安全穿过这段航程,首创一寸不落漂完包括双源地内的两个黄河源头的记录。

在严酷气候条件下,黄漂队员爬冰卧雪,遇浅滩就下水推船,遇冰原就上冰拉船。

黄漂队员背着物资装备,拖着空船徒步冰上


险情不断 中途遇难

从黄河源头到玛多再到军功乡,队员经历了多次翻船和险情,一路有惊无险地闯了过来。但在黄河落差最大的长峡谷,全长216公里、落差588米的拉加峡,发生了“首漂”中最大的伤亡事故——1987年6月19日,袁世俊与雷建生、郎保洛、朱红军和张宁生乘坐一条橡皮筏漂经拉加峡时,其中四人不幸遇难,唯有袁世俊死里逃生北京队亦有一名队员杨浩牺牲。

河南队在黄河青海拉加峡漂流数天后,有四人不幸遇难。

此时,另一支漂流队伍马鞍山队已经在前面很远的前方,6月11日,马鞍山队队长汤立波,队员张建安在龙羊峡翻船失踪,半个月后,汤立波的遗体才在下游的贵德县发现,张建安的遗体一直没有找到。在匆匆掩埋了队长汤立波的遗体后,马鞍山队继续下漂,直奔壶口天险。

龙羊峡


热血男儿 永不后退

实际上,马鞍山队是真正的自发组织,是一支彻头彻尾的民间队伍。他们没有经费,没有赞助,就靠队员们自己凑了一些钱上路,他们也没有媒体记者随队采访。路途上,他们依靠和当地企业联欢,向沿途民众表演节目挣些钱一路坚持漂流下来的。然而,他们漂流的前进速度,始终领先在前面。

马鞍山队最先到达黄河源头,最先经过黄河险滩,最先冲过“壶口天险”,最先到达入海口。马鞍山队在黄河漂流中损失两名队员,汤立波和张建安。

壶口瀑布:黄河漂流中最大的险关

9月3日,行踪飘忽不定的安徽马鞍山队抢先来到壶口,队员王乃安乘坐密封船冲击壶口瀑布成功,被誉为“千古第一人”。

在与激流险滩的拼搏中,三支队伍渐渐建立生死友情,互相帮助和救援,更加团结。至当年9月25日,三支队伍陆续抵达山东垦利黄河入海口,黄河首漂终于得以完成。


黄河之魂 永不忘记

三十年后... 勇士合影

在黄河漂流探险活动中,北京、河南、安徽马鞍山黄漂队有七名勇士,英勇献身,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汤立波:安徽马鞍山人,1987年6月11日,在漂流龙羊峡时翻船遇难,半月后遗体才被发现。
张建安:安徽马鞍山人,1987年6月11日,在漂流龙羊峡时翻船遇难,遗体至今未寻到。

雷建生:河南洛阳人,1987年6月19日在拉加峡遇难。
郎保洛:河南洛阳人,1987年6月19日在拉加峡遇难。
张宁生:河南洛阳人,1987年6月19日在拉加峡遇难。
朱红军:河南洛阳人,1987年6月19日在拉加峡遇难。
杨浩:北京人,1987年7月2日在唐乃亥的一个跌水处落水,抢救未及。

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英雄们的名字。

三十年后,纪念碑揭幕仪式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马鞍山更不应该忘记他们,

他们是马鞍山人的骄傲。


1987年黄河首漂的珍贵影像资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28lkqdm7&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