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现城事丨365天,8760小时——他们是天使,也是超人!

2017-11-10 鸦神 马鞍山OK论坛


他们是医院里最繁忙的科室之一,几乎365天,每天都在排队。


他们是收到“感谢信、锦旗”最少的科室,病患甚至都很难和他们打上照面。


但他们是所有临床医生出具诊断的重要依据,他们,才是医疗系统里真正的“幕后英雄”!



导语:

有个网友,她是个孕妇。她在论坛发帖说:在市人民医院产检,做四维彩超排畸,要排队一个半月!等排队到了,胎盘钙化都看不清了有那么多人生孩子吗?究竟是谁占用了医疗资源?


感谢这位网友,也要感谢市人民医院宣教科的热情引导。我们才得以了解事情真相,并由此了解了一个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超声医学科”。



一周2个下午,一个下午最多只能检查6个孕妇

早上7点10分,市人民医院门诊一楼大厅已经很多人在排队挂号,这应该是医院的常态,除了春节假期,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排队就诊。


市人民医院

门诊一楼大厅

径直来到4楼传闻中排队最严重,也就是我们网友抱怨排队都约不上号的超声科。早上7点,还没有真正进入工作状态的医院已经是人头攒动,看了眼墙上的叫号系统显示已有50多人在此候诊

医院的正常工作时间是8点,但为了方便住院病人又不耽误门诊病人检查,超声科7点会提前开一台机器检查。这意味着早班医生7点必须到岗,7点上班,几点要起床?


4号诊室门口,两位医生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旁边的其他诊室里,虽然医生还没有到岗,但地上的加热器已经开始加热超声耦合剂(涂在病人身上的粘稠液体),为了只是让病人不觉得很凉,同时还提供免费的纸杯卫生纸和测量身高体重等服务事儿很小,但是很温暖。

加热器

超声科医生的一天开始了

检查从涂耦合剂开始


紧盯屏幕,查找病灶


熟练操作仪器

检查的同时还有询问病人的病史

最后出具诊断报告

看了下时间,7点19分,据今天值班的刘医生讲,从6点50分开始叫号,已经做了9个病人了。30分钟,已经检查了9个病人,效率还是很高的。那么为何孕妇产检超声要排队到一个多月以后?真的有人占用医疗资源?

休息厅里排队的人越来越多

虽然都是超声检查,但每个病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超声医学科主任张惠萍介绍道:早上8点前的病人一般都是住院病人或者检查项目相对简单或者需要空腹的,所以检查速度相对快些。但是市人民医院作为一个综合性三甲医院,有很多检查项目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可能会占用一个诊室半天时间。比如疑难疾病的会诊孕妇产前系统检查(大排畸);超声造影、弹性超声、乳腺全容积超声(ABVS)检查;超声引导下的介入诊断与治疗(如肝囊肿、肾囊肿的硬化治疗;肝肿瘤、乳腺包块等脏器的穿刺活检)等。病人的每一幅图像获取都需要超声医生动手扫查完成,动手扫查的同时更要用大脑对图像进行分析诊断,真可谓是手脑并用,着实辛苦!

我们俗称的四维彩超检查医学上称为胎儿系统筛查,是需要通过超声设备将胎儿的各个部位尽可能看清楚,如果顺利的话,一个孕妇平均需要半小时以上的时间。如果遇到不配合的小宝宝,还需要更长时间。

目前运行中的只有12个诊室,13号还在等待机器到位

加上科室还需要承担例如囊肿穿刺这样的微创介入性治疗,常规的浅表器官组织的超声检查、妇产科检查、心血管等各类的检查,所以在胎儿系统筛查上,市人民医院最多只能安排2个下午,每个下午最多只能检查6个孕妇。一周最多只能为12位孕妇做这样的检查,而一个月在市人民医院产检的孕妇近100人。求远远大于供,这样说,就应该理解为何预约排不上了吧?

排队挂号的人们


医生是天使,也是超人

我们总是喜欢把医护人员称为白衣天使,他们一身洁白的大褂,救死扶伤的职责自带圣洁属性。


可是在当今社会,医生可能是天使,更是“超人”。从医30多年的张主任,依然在一线承担着工作。长时间一只手悬空操作仪器导致她的左肩微微耸起,常年疼痛。

长期保持这个动作很容易患上肩周疾病

从上班坐在那逼仄的空间直到下班,他们都没有太多休息的时间。到点上班是必须的,到点下班却是未必。挂号病人必须要全部做完才能回家,如果中途有疑难病人,延迟下班是常态。中午一两点吃上一份冷掉的盒饭,晚上七八点再赶回家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超声科介入组还承担了一部分手术介入治疗的职责。作为超声科介入组的组长,上午值早班的刘医生如果遇到下午有手术,就不能休息了。每一场手术都必须在场,这是组长的职责。幸运的是,这天下午只有1台较为简单的介入取样手术。

介入手术中

由于今天的病人年龄较大,刘医生一边操作手中的仪器,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让他放松精神。科技发展到今天,肿瘤取样在超声引导下仅仅只用了10分钟就结束了。而如果一台比较复杂的介入治疗手术可能会用到两三个小时,甚至整整一个下午。


夜晚值班是每个医生躲不开的“劫”,病人并不会因为天黑了就不生病。值夜班的医生一晚上不断重复起床、检查、刚有睡意、又起床也不是少数。因为床位紧张,超声科的医生并没有夜班休息室,所有值夜班的医生只能从家里赶到医院,夜晚急诊几乎每天都有,一晚上可能要来回跑上三四趟都是常事。


用“不吃不喝不睡”来形容医生的工作日常并不算夸张,同样的词,也只能放在“超人”身上了吧?


幕后英雄,真正“能救命”的医生在这里!

超声科、CT室、核磁共振、放射科等等,在医学上,都属于“影像科”。这是一个很重要,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科室。人们通常最多的诟病是:为什么我仅仅是咳嗽,就要花这许多钱去拍个CT?

影像大楼CT挂号处

为什么现在拍片子越来越频繁?这是医学技术进步发展的体现,临床诊断越来越依赖影像资料来确诊病情!”影像中心何永胜主任耐心给出了答案:“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过去,医生大多都是听诊,靠听诊器来判断病情。这种完全凭医生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影像科又被称之为循证医学,这是西医发展迅速区别于中医的重要因素” 。


警察破案靠证据,医生治病救人也是一样,各种各样的影像资料都是让医生能正确科学判断病人的保障。而且更加重要的一点,给你看病下诊断报告的医生,不是给你面诊的医生,而是给你拍片子的医生!


我们常说隔行如隔山,而在医学领域,是隔专业如隔山!一个病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此时,不同专业科室的医生如何交流会诊,就需要靠影像科这个大平台来解决,而市人民医院有五十多个科室,但影像科只有一个!

正在给你看病的医生在这里


很多人以为临床医生开单子指明需要检查的部位、内容,而影像科只负责出片。其实并不是。小小的CT室、核磁共振也是由三个岗位组成的:技师(拍片)、护士(引导辅助)、医师(下诊断)。

我们大多把这位当成影像科医生


我们通常只能看到技师的工作,殊不知这仅仅是影像科巨大工作量的“冰山一角”。我们通常拿到手的片子只有那么几张,殊不知影像科的诊断医师要看到的是你手中数百倍以上的图像图片。

诊断中心

诊断医师虽然不需要直接面对病患,但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强度比临床医生可能要大出好几倍他们要在电脑同步记录的数百张上千张影像里找到病灶点。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救命”的医生是他们。因为如果因为疏忽并没有发现问题并提交报告,临床医师也很难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而病患却可能连这些“救命”医生的面都未曾见过。


同时看三四台显示器也是家常便饭

不仅仅是没见过面,甚至得到病人的理解都难,何主任回忆自己还是小医生时,中午连着给病人拍片子都赶不上吃饭,好不容易结束一个,趁机吃上两口,下面一个病人就来催,当时的何主任也很无奈,只是说你让我吃两口,马上就好,结果病人冒出这么一句“你们医生还要吃饭啊!

值夜班的医生还没来得及吃早饭

除了每天机械枯燥的在电脑前看片子,下诊断报告外,每天早上都必须参加科室的晨会。因为每天都要看上万张来自不同部位,不同病灶的片子,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证自己不漏误诊,所以影像科医生被称为临床医生的“眼睛”。

无论今天任务多重多忙,晨会必须参加


任务重,工作量大,但影像科只有这么多人


24小时,人休机不停,医疗保障,我们真的尽力了!

我们科室CT一天平均得拍摄450次,核磁共振得160-180次,普通放射400次。”提供数据的放射科张医生带我们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工作。二楼的诊断中心主要是诊断预约病人,他们一般不需要当天出结果。一楼的诊断中心承担的是急诊病人的诊断任务,一般30分钟内必须出报告。

两名医生诊断一名病人

为了保证数据准确不出错,所有的诊断都是两个人来完成。一位医生诊断,另一位经验更丰富的医生负责对结果进行审核,确保结果不出错。


随着影像科在临床医学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像科工作量也在剧增。今天一天检查了多少病人,当天这些片子就必须全部看完出报告,不能拖到明天,因为你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多的人来检查,更是因为每一张片子的背后都有病患焦急的等待。

一楼CT室内病人看不到的景象

而一次CT检查会产生多少影像图片呢?一个部位的CT拍摄,会有上百张以上影像图片,核磁共振有数百甚至上千张影像图片。多数时候的检查会不止一个部位,而这些图像医生都需要用肉眼一张张看完。长期盯着屏幕,眼睛干涩,肩周颈椎病,多少也算得上“职业病”了。更何况影像科的CT室是24小时不停机的!

每天盯着黑白的图片查找病灶

24小时不停机?!难道半夜也有人来做CT吗?答案是肯定的,病人发病是不会挑时间的,一旦来医院就诊,医院必须有条件来满足病人的需求,为此市人民医院的CT科室实行三班倒,人休机器不休,随时应对急症。


三班倒!这就意味着医生也要值大夜班,并且不能睡觉,随时待命。何主任回忆自己值大夜班时,睡觉比不睡觉还折磨人,一个晚上不知道多少次在迷迷糊糊中被电铃叫醒,身心俱疲,但仍旧要高度集中精神操作机器,检查病灶,不能出一点疏漏,不然就是一条人命啊!

影像科医生的休息室

工作量再大,也只有2台CT机,1台核磁共振设备。就诊人数再多,图像资料再庞大,也必须要两个医生轮流看过。这是对每一位病人的负责,也是一位医生应该有的职业道德。


已经是24小时不休息的科室,已经有了预约、急诊绿色通道等各种方法来缓解,医疗就诊压力仍然如此巨大,就真的不是一个医生,一家医院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又一波年轻的医生继续努力着


即将投入使用的自助取片机

排队等待的病人们

挂号的窗口永远都有人



编者结语:

在中国现有的体系下,没有哪一位医生的执业资格是容易获取的。他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时代佼佼者。他们所付出的汗水、艰辛,并不是为了得到病患的不理解甚至谩骂。多少辛苦付出,多少通宵学习,也仅仅只是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病患的认可。


无论何时何地,医生和教师都应该是最值得尊重和崇拜的职业。


往期精选


从脑死亡到自主呼吸,这一家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今天的故事说的是他们,曾与死亡抗争的马鞍山人!

马鞍山一帅哥靠玩游戏月入过万,还成了全国冠军!

马鞍山入殓师实录!内含惊悚照片,胆小者慎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