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国良:苗场大量荒废,未来三五年海南、湛江能留下二十来家就不错了

2017-12-24 中国水产第一媒体 水产前沿

广告

据统计,海南、湛江大量苗场荒废,在做苗的苗场能赚钱的也不到40%

  • 文/图 水产前沿 唐东东


陈国良认为自己走对路了,从广东海茂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海茂”)旗下南美白对虾品牌“普利茂”今年的养殖效果来看,“9成的客户赚钱没有问题,只是赚多赚少”,并给了不低于80分的自评成绩。


广东海茂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国良


日前,笔者采访了陈国良,了解海茂与美国普利茂种虾公司合作后的新进展与新规划,以及期待了15年终握种质资源后的感触与思考。


海茂的思路是正确的,自评80分


水产前沿:今年海茂的经营情况怎么样?


陈国良:2016年中旬我们接手普利茂以后,加大了在选育上的投入,花了100万美金把育种车间扩大了,又另外在佛罗里达新建了一个基地。整体上,种虾在普利茂原来稳定的基础上又做了提升,使得我们发展更有保障。可以说我们做了这么久,还是头年销了这么多虾苗,今年卖了大概120亿尾苗,而且虾苗在市场上的养殖情况非常好。


我觉得现在我们的思路是对的,虽然没有达到100分,但至少也有80分了。首先是有了适合国内市场养殖的种虾,以国内的养殖状况,如果不解决抗逆性的问题还是难持续发展;其次,良种要用良法来推,这几年我们非常关注东南亚的对虾养殖情况,为什么人家养得比我们好,我认为还是我们放养的密度太高。所以,我们在推普利茂虾苗时就建议低密度养殖,一养就有效果。


今年我们的苗在广西、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湾一带的土塘养殖中表现优秀,基本上我们的客户群体里边,90%的客户赚钱没有问题,只是赚多赚少。我估计以今年销售的苗量,最终至少能产出6万吨成虾出来,相当于接近占了全国白虾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按这样算,国内哪里还需要七八千亿尾虾苗的产量,像我们这样的企业产出2000亿尾虾苗就足够了。


水产前沿:据我了解,您一直都很想掌握种质资源,现在拿下普利茂后感觉怎么样?


陈国良:我从2002年就开始做了,前后参与了国内三个种虾的研究工作,但最终不是太理想,也很难推。我一直认为苗场要是不自己掌握种源,未来也是死路一条,所以迫切想手上有这么一个东西,可惜没有。后来,我恰好逮到了这个机会,能把普利茂拿下来。而且我们也觉得普利茂种虾适合当前中国的养殖市场,至少有了较强的抗逆性,虾可以养出来,长速慢一点没关系,我们可以再慢慢改进。


抗逆性和生长速度永远是矛盾的,要想长速快,抗逆性方面肯定会差一些。我还是呼吁市场不要太过追求生长速度,养个一百来天能去到三四十头虾就够了。白虾方面,我们会主推抗逆性强的普利茂品牌虾苗,预计会占到虾苗总量的70%;剩下的30%会推快大品系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确实有一些养殖户只图长速。快大品系,原先我们跟蓝色基因合作,因为今年上半年卖苗出去后,养殖户不大喜欢,基本上没什么回头客,所以就暂停合作了。现在我们跟国外另一家种虾公司在合作。同时,我们在普利茂的基础上选育了一个长速相对较快的品种,品牌名字还没想好;下半年我们在珠三角的冬棚做了试点,养殖50多天有90头左右的规格,而且卖了5000万尾苗才排了一口塘。目前来看,这个新品牌苗的长速和抗逆性都还可以。


水产前沿:您对海茂未来几年有什么计划?


陈国良:我们想再用两年的时间,把虾苗做透、做精。2018年,我们的白虾销量计划是150亿尾,2019年就缓一点,到2020年我们要做到200亿尾。为了保证明年150亿尾的销量,最近我们花了4000多万,一方面增加了1.2万多立方水体做苗,差不多能增加30亿-40亿尾的产能;另一方面还新建了藻类中心,完成之后,这个藻类中心应该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了,每天能满足3亿尾幼体对生物饵料的需求量。


我们现在每一尾虾苗都是自己做,不是在外面找育苗场做代工。但是以我们目前所具备的能力,也只能做到200亿尾,未来还要扩大产能的话,就要找合作伙伴了。要是能按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可以供种虾或幼体给合作伙伴,或者合资建基地。


如果有可能,我们也有上市的想法。另外,要是有资本进来,我们去投资做动保、饲料等也可以。总的来说,还是想做一个跟别的苗企不一样的苗企。


另外,明年我们会准备做SPF的罗氏沼虾和斑节对虾。我做的话,不喜欢单纯只是种虾买卖关系,而是希望跟种质公司有深度合作,比如参股或我买过来,我都要这样做,这样才会长久。


未来三五年苗场或大量淘汰


水产前沿:据您了解,虾苗企业今年整体的状况如何?去年据悉有超过9成的苗场亏本。


陈国良:今年估计也差不多,不仅苗场亏,像珠三角、广西也有很多标粗场亏本。据我们统计,海南、湛江大量苗场荒废,在做苗的苗场能赚钱的也不到40%。现在去东海岛、徐闻或遂溪,随便走走都能看到苗场搁在那里,要么写着出租,要么打算卖。这些苗场亏,主要是没有品牌,销路窄了后苗就更难卖。比如湛江的苗场以前供应周边的高位池养殖,靠亲戚朋友之类的关系多多少少能卖一些苗,但现在高位池很难养,有些池塘就没养了,或是一年只养冬棚这一造,等于销路一下子窄了不少,也不知道还能卖给谁。


不过,国内也用不着几千家苗场,不能适应市场的苗场该淘汰的还是要淘汰。我认为未来三五年,海南、湛江加起来估计有个二十来家苗企就不错了。这个过程中,不是说苗企有多大的规模就是强,而是要舍得不断地投入,要不断研发,还要持续做市场开拓等等,就看谁能走到最后。


说实话,做种业一点不能马虎,要么不做,要做就准备好钱投入吧!而且这事真不容易做,假如说一个企业家手头有钱,再叫他进来做种业,我看十有八九不愿意做。投入很大,但赚不到几个钱,只是社会效益大而已。


有些标粗场也要改变经营思路,不能哪里的幼体便宜就去哪里拉,还是要考虑跟品牌苗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过,很多标粗场规模太小,品牌苗场不一定看得上。像我们如果要合作,最好是有三四百亩的规模,这样我们可以再做些水处理之类的配套。


水产前沿:您认为做苗难在哪里?


陈国良:变数太多了。比如种虾的性状也不是每年每批都一样,而且按以前纯买卖的关系,国内的苗场也不一定很清楚这些种虾的特点。现在有很多种虾公司出现,我认为国内优秀的苗企,最好可以跟这些种虾公司合作更密切些,要能坐一条船上。假设未来国内最终就只剩十几二十家苗场,要是都有一个很好的源头,有一个做种虾的企业能直接对接,我想会好很多。


还有就是环境、市场变化太快,没办法完全按计划行事。有时候是计划还没做出来,市场就变化了,有时候是计划刚做出来两三天又要变。不跟着变,企业就没法做下去。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广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