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药事故、纠纷频发,再不监管,最后或是谁都输不起的明天

中国水产第一媒体 水产前沿 2019-10-14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成败大多出在细节上,这句话没错。但大方向错了,只会越走越远!
  • 文/ 水产前沿 李钒


近日,江苏南京、常熟、湖北监利、洪湖、安微无为等地相继爆发使用灭青苔产品导致水草、动物死亡的用药事故,事件仍在发酵,水产或农业相关部门接连紧急发布了风险提示函、产品下架通知。【详情点击:惊!杀水草也杀虾蟹,多款灭苔产品让众多养户颗粒无收?多地紧急发布风险提示函、下架令!


事实上,类似的事件在2017年5月也曾报道过,地点湖北潜江,波及面积2万亩,相关部门马上发出《紧急通知》,下架产品,调研取样,处理措施与现在如出一辙。


涉事企业一般回应“责任明确之前,尽力做好复产服务”、“不一定是产品的原因,而是用法用量不对”、“可能是原料的问题”……


水产养殖用药事故年年有,近年特别多,特别集中,而且经常发生在非药品如水质改良剂这些看起来很安全的领域,到底是为什么呢?





市面上灭青苔(藻)产品包装说明


突然想起一位敢言的专家说过一句话:虽然我们经常谈成败大多出在细节上,这句话没错,但大方向错了,只会越走越远。也正如有主管部门负责人所说,水产用非药品不出问题都是小问题,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这是长期积累出来的恶果。


现实的情况就是,这门槛低到令人发指,利润又高到令人疯狂的领域,看起来很安全的地方,却是一个“三不管”地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我国相关法律和规章中,至今尚未界定水产用“非药品”的管理是由什么机构实施。水产非药品似乎有了无限的自由,可任意发展生产,出了问题又不知道找兽药部门、工商部门、水产局还是水产站来处理。


2、国家没有规范非药品的范围,对非药品的界定很混乱,概念广。就是说什么东西可以做为非药品,什么东西不能成为非药品,得有一个规定。而不是拿过来一个东西,不属于药品,那就当成非药品来用。


3、质量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生产和销售者无须任何资质,产品质量也没有检测标准和监督。也就是说几乎没有门槛,想做就做。


4、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等经常不明确也不准确,虚假宣传效果,误导养殖户。更要命的是,大部分产品连最基本的产品成份都没有标注,从消费者知情权上就说不过去。


5、违法成本太低。


最重要的是,这些美其名曰的“水质改良剂”,这么多产品投到水里边去,会不会牵扯到环保问题,它们的化学成分会不会酿成生态危机、对食品安全有没有潜在危害、有没有做相关的毒理性试验,对人类健康是否有影响……现在消费者的素质已经提高了,如果这些信息被扭曲后流到水产品消费市场,很可能会引起不知情的消费者的恐慌。


当我们在谈技术、谈细节、谈产品、谈销量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大方向”这个问题。好消息是今年,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水环境改良剂”等非规范渔药纳入兽药监管。绿色,就是大方向,未来,“非药品“的监管肯定会越来越严厉,监管部门、产品质量、企业资质、产品规范、安全评估、处罚条例都会逐步建立起来。


行业要自律,坚守底线,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职能部门要完成监管的体系。对于现在水产用“非药品”泛滥的问题,确实已经到了非实施严格监管不可的地步了,否则我国正在实施关于水产养殖绿色发展计划就可能会落空,这对于养殖户、动保企业、经销商来说,都是谁都输不起的明天。


之前,笔者说过,动保也一如“人保”,无论何时,关爱生命,关注食品安全都应该是整个动保行业的共同底线。因此有人提出,水产动保行业的发展同样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从治疗渔医到保健渔医,再到营养渔医,最后发展成为人文关怀的渔医,水产动保企业不能只是为了养殖户,为了满足使用效果而简单的存在,更应该是为了人类生命和健康而负责。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中国水产前沿展精彩回顾

↓↓↓


中国水产前沿展直播回顾

↓↓↓

扫一扫识别二维码,下载展位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