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高达240元/斤!成活率高达95%,水中“冬虫夏草”供不应求,养这个有钱途!

中国水产第一媒体 水产前沿 2023-03-09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禾虫市场售价曾飙升至近200元/斤,零售价最高达240元/斤,成为高档消费的代表性水产品
  • 文/图 水产前沿 黄楚琳

禾虫作为一种多毛纲动物,主要以土壤中的有机碎屑为食,是重要的次级生产力,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生态系统平衡、生物系统演化、动物系统地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自2012年以来,陈兴汉教授团队针对禾虫增养殖产业中主要依赖天然苗种进行滩涂护殖、人工育苗成活率低、养殖方式单一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聚焦禾虫人工育苗技术、工厂化育苗设施装备设计应用、增养殖技术、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持续攻关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重大技术突破,还创建了“水禽+禾虫”池塘立体养殖、“咸水稻+禾虫”滩涂生态增殖、禾虫工厂化接力养殖、“水稻+禾虫”综合种养等多种禾虫增养殖技术模式,其中的“水稻+禾虫”高质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更是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列入了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为更好了解该项技术模式,水产前沿专门采访了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陈兴汉教授。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陈兴汉教授

突破禾虫人工繁殖技术,

创建“有机稻+禾虫”综合种养模式



水产前沿:陈老师您好,近十余年您一直致力于“禾虫人工繁殖和生态种养技术”,借此机会,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这项技术?

陈兴汉:禾虫的学名为疣吻沙蚕,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疣吻沙蚕属,是最古老的生物类群之一,根据化石记录可追溯到5亿年前,比恐龙早出现2.5亿年。禾虫原分布在近海咸淡水交汇的滩涂、池塘和稻田中,孵化出来的水花苗只有120微米左右,在当时,由于没有适宜的禾虫苗开口饵料和中间培育阶段饲料,加之禾虫的耐低氧能力较弱,在自然界是自生自灭的存在,鉴于自然的禾虫水花苗繁殖不稳定,无法实现人工育苗已成为制约禾虫产业发展的痛点,得出这一结论后,本人便抱着做“阳江禾虫人工育苗第一人”的信念,开启了漫长的科研之路。

本人从2012年开始组建项目团队,联合企业进行紧密校企合作,较系统性的开展了疣吻沙蚕(禾虫)的保护生物学、人工繁殖技术和生态增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攻克了禾虫全人工育苗技术,解决了过去禾虫增养殖完全依赖天然苗种的技术难题,还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包含申请禾虫相关专利8项、已获授权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由于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使禾虫的出产季节大大延长,在农历5-12月间任何时间都可收获禾虫上市,不再局限于每年农历5-6月和9-11月的初一、十五前后几日方可收获禾虫,并可根据市场需求量人为控制禾虫的起捕量,不但减少市场积压,也解决了因禾虫活体需长期保存冷冻,从而导致营养和口感下降的问题。


养殖技术操作简便,

每亩收益可达35000元



水产前沿:在有机稻种植+禾虫养殖的过程中,关键点是什么?

陈兴汉:在稻田综合种养中,水稻与禾虫是天然的共生关系,禾虫提供粪便作为优质的有机肥,还在土壤里打洞,促进土壤改良,水稻为禾虫提供腐烂的水稻茎叶作为天然饵料,转化太阳光能,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禾虫的生长周期较长,基本要一年甚至两年,每年都是轮捕轮放,第三年可达到投产的高峰,期间与水稻的综合种养技术是至关重要,因为养殖禾虫的技术难度低,但需跟水稻的茬口对接、防螺、防草、防病虫害等种植问题相配合,在种养过程中是完全不能使用农药化肥,所以,对种养水稻要求有一定技术。目前,对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我们主推第一季种植生长周期长达150天以上的感光型优质单季稻种,9月份收割,第二季种植再生稻,11月或12月可收割,目前来看,这个模式种植的米品质更高,组合效果对禾虫最友好。另外,有机稻的茬口对接问题也需要注意,如收割时,田里水放不干,晒得不够硬,重型机械会压坏农田,损害禾虫,尤其是南方第一季收割水稻时,雨水较多,田地一般难以晒干,我们推荐一种小型的收割机,减少禾虫的损耗。



水产前沿:禾虫与有机稻生态种植的模式收益怎么样呢?

陈兴汉:禾虫在自然的条件下,具有分批成熟的特性,在人工种养下,投产6-8个月就开始成熟,最小的一批可能要两年才完全成熟,投产的第三年才能达到投产高峰,每亩平均产量可有300斤,收购价每斤100元,那么,每亩禾虫的收益有3万元,此外,高品质水稻一亩收益也在5000元以上。

逐步以点带面,带动

禾虫上下游产业超20亿元



水产前沿:目前,该技术在哪些区域推广?在实践中的表现如何?

陈兴汉:本项目团队主要进行了滩涂生态增殖、土塘立体养殖和稻田综合种养三种主流模式示范推广。至2019年,以建设禾虫增养殖示范基地面积共300多亩。目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把“水稻+禾虫”高质高效综合种养技术列入了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该技术已在番禺、南沙、阳江、珠海、中山、新会、遂溪、雷州、广西钦州、福建福州等沿海地区以及清远、韶关、河源、云浮等山区大范围推广应用。在省委办公厅-恒建控股公司驻镇工作队的支持下,已在英德市连樟村建设粤北禾虫种业基地,致力于禾虫抗寒品种(系)选育、种质资源保存、内陆山区“水稻+禾虫”综合种养推广等。在本团队的大力推动下,引领禾虫产业逐步走向复兴,省内外每年禾虫人工投苗面积超过10000亩,技术辐射服务超过30000亩,产生直接社会经济效益超6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超20亿元,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共赢。



水产前沿:陈老师您被称为“禾虫人工育苗第一人”,在此也想您给我们介绍下禾虫这个养殖品种在目前的推广中存在的痛点有哪些?

陈兴汉:目前禾虫养殖存在的痛点有四个,第一是需要有一定技术门槛,对于不同类型的水稻田怎样施肥、怎样管理水稻、怎样种植有机稻等问题,我们都有成熟的技术方案可进行指导,但平时须维护加固围基、开渠利水、清除杂草、保护水质等等;第二是有资金门槛,需要有相当的资金来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养殖禾虫周围种水稻不能打农药、施化肥,不然排水串灌会造成禾虫的死亡,所以需要土地集中连片流转;第三是土壤板结退化,需要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制剂来恢复土壤的团粒结构与肥力;第四是水源问题,禾虫是环境指示生物,对水质非常敏感,不能生存于污染之地,且禾虫收获的季节需要较丰富的水。主要制约禾虫推广的因素,还是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问题,这还需要当地的政府重视,当地政府出面解决集中流转土地,就可加快禾虫养殖技术的成果转化,对当地的乡村振兴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水中冬虫夏草”淡水

环境下成活率高达95%



水产前沿:人工繁殖和种养的禾虫价值如何?

陈兴汉:禾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全身都是宝,还被称为“水中冬虫夏草”,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禾虫有补脾健胃、生血利湿、行小便等功效。”禾虫富含钙、磷等常量元素和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碘酸、纤溶酸、胶原酶等,是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有效保健食品;所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羟氨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美容养颜、抗衰老等功能。禾虫在中国东南沿海、港澳及东南亚等地是一种大受追捧的“贵族”美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食俱佳,但现在我国禾虫产量越来越少,自然资源逐年枯竭,供不应求,市场售价曾飙升至近200元/斤,市场零售价最高达240元/斤,成为高档消费的代表性水产品。


水产前沿:据悉,禾虫以前是咸淡水野生品种,现在可以淡水人工养殖,那么成活率如何?

陈兴汉:禾虫原分布在近海边咸淡水交汇滩涂、池塘和稻田中,多为野生,但水域污染、农药滥用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自然界天然禾虫苗种在田里的存活率约1%,禾虫成虫供不应求。经过多年的研究,我率领团队攻克了禾虫规模化繁殖关键技术难题,增加了苗种的中间培育,实现了工厂化育苗,解决了自然繁殖季节性强、产量低等技术瓶颈问题,现在,通过精准淡化程序,禾虫已经可以在淡水环境下生长,如果把人工繁育的禾虫苗培育到三公分,再投放到大田里面,禾虫成活率高达95%。

一年输出30亿的禾虫

苗种,未来发展立体养殖



水产前沿:作为这领域的专家,目前是否已经完全摸透禾虫商业工厂化育苗,接下来还有哪些机理需要再进一步研究完善的?接下来禾虫还有哪些模式可以探索呢?

陈兴汉:在本项目团队攻克人工繁殖技术之前,禾虫的出产主要是依赖天然发苗与人工围滩护殖,还未有成熟稳定的人工育苗技术,如今,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联合中山大学等单位完成的科技成果“疣吻沙蚕工厂化人工育苗及生态增养殖技术体系的创建与推广应用”经过林浩然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们现有的两个工厂一年输出30亿的禾虫苗种,以后,我们将会走向工厂立体化,如今在建3个工厂,采用专用的15层养殖装置,以产能的大提升促进效益、质量的大提升。

自2016年以来,本项目团队创建了“水禽+禾虫”池塘立体养殖、“咸水稻+禾虫”滩涂生态增殖、禾虫工厂化接力养殖、“水稻+禾虫”综合种养等多种禾虫增养殖技术模式,引导农田复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随着禾虫工厂化育苗的成熟,这几年我们也逐渐将目光投向山区冷浸田、沿海咸酸田等低产田改造,希望通过禾虫与水稻共生的优势,实现禾虫的生态价值。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育苗和养殖规模,延伸禾虫产业链,引领禾虫精深加工、医疗保健产品开发、禾虫餐饮美食、禾虫预制菜、禾虫生态文旅等业态发展,同时继续开展禾虫优良品种选育,提升禾虫品质,缩短养殖周期,发展立体养殖。


水产前沿:您的技术的成功对水产养殖具有什么产业意义?

陈兴汉:首先,开发了一个提供最优质的水产动物蛋白的新优品种,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提高人民健康生活的水平;第二,引领禾虫产业的复兴,推动禾虫产业的发展;第三,提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田的复耕,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稻+禾虫”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对促进丢荒农田复耕、中低产田改造、水稻种植提质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巨大应用价值。

更多精彩

“疣吻沙蚕工厂化人工育苗及生态增养殖技术体系的创建与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登记证书

虫稻共生综合种养方法发明专利证书

疣吻沙蚕人工催产和孵化发明专利证书


回顾


关注!坏台风又杀来?!3台混战,19号台风“桑卡”即将生成瞄准广东、福建?暴雪+坏冷空气...都来袭

惨烈!最高暴跌4元/斤!多条鱼价烂市,鳜鱼、加州鲈、江团都跌!生鱼、黄颡、鲟鱼

最高涨300元/吨!国庆节后第一天水产料又飙涨!海大、通威、粤海、澳华、大北农、新希望...

杂交鲈、全雄罗氏沼虾、全雌黄颡鱼种鱼、低盐快大系白对虾,正大一口气推出四个新品种,最新战略布局曝光!

扎堆出鱼?!鱼太多走不动、价乱、挞定...生鱼全线下跌最高跌0.5元/斤!后市还有机会回调么?

太反常,国庆来临加州鲈、鳜鱼、黄颡、草鲫鲤等多条鱼价格最高跌4元/斤,全国原料、饲料、人工、塘租成本上涨,养殖户太难了


沿

《鱼类与甲壳类营养需要》

涵盖了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水产动物的消化生理及能量代谢

各类营养素的需要,此书值得拥有!!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许可转载,一律按侵权追究!

新闻报料、线索提供,联系:news@fishfirst.cn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为水产品代言,请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