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羡慕!浙农林大开设舞龙课,既能修学分还能学绝招!


“跑起来,跑起来,龙头摆起来。”浙江农林大学A区操场上传来张嘉信老师洪亮的声音。随着口令,数条色彩鲜艳的龙在红色跑道上“舞”了起来,朝气蓬勃的舞龙团队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就是最近在同学们朋友圈爆红的特色舞龙舞狮体育课,课程一经开设,180个名额不到半天就全部报满。有的同学还联系任课教师,希望提前预约下个学习的课程。头批“尝鲜”的学生,让广大同学羡慕不已。



课程规划一小步 文化传承一大步


许多年来,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吉祥,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主要道具——“龙”,是用草、竹、布等材料扎制而成。时至今日,不断发展和改进,舞龙已然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再配合龙珠及鼓乐的衬托,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传统文化民族体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纷纷进入了校园。

我校舞龙舞狮课从2021年开始筹备,到2022年正式开设,是学校贯彻落实有关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张嘉信老师与舞龙舞狮结缘许久,曾长期进行相关训练,参加过国家级、省级的比赛,在训练过程中也积累了舞龙的教学技巧,为他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舞龙舞狮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民俗艺术,根据各个地方的不同习俗而各有千秋。我们学校所采取的形式与地方流派不同,是属于经过国家体育总局标准化的竞技类别。在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舞龙舞狮更倾向于团队协作,在训练时更能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同学们的团结磨合能力。”张嘉信老师笑着说。舞龙舞狮课程既起到了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也促进了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现了农林特色。


成长于其中,发扬于未来


张嘉信老师介绍,学校开展舞龙舞狮课提升了教学效果,其一源于它趣味性强,其二受益于它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无需特定场地,随时随地都可开展教学,十分便捷。

舞龙舞狮课程带来的新鲜感让课堂上的学生们都很积极活跃。从小便受家乡舞龙舞狮文化熏陶的许扬帆同学,对这项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得知学校开设了这样一门特色体育课时,他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舞龙舞狮课。“之所以选择这门课是因为我第一次接触这门艺术是在小的时候,街坊里会摆那种大戏台,那时会有舞龙的表演,非常吸引我,而且我觉得这不光光是一节普通的体育课。”许扬帆肯定地说,“我们学习到最后,已经可以把它当作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传承。龙、狮本身对于中国就是有特殊意义的,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吃苦耐劳、勤奋的精神。因此,舞龙和舞狮得以传承下来并一直发展至今。”

像许扬帆这样的同学还有许许多多,他们都成长于浓厚的传统文化环境中,并且希望将传统民俗体育运动永久传承下去。舞龙舞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与发扬的重担任务不仅将交托在各个老艺术家手上,莘莘学子的身上也背负着重大责任,课堂教学与实践经验在其中更成为了传承的桥梁、发扬的平台。


牢记文化自信 前途漫漫亦灿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舞龙舞狮课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明亮的星星,闪烁着自信的光辉。立足传统,不断创新。


万事开头难,善始善终亦难。在面对舞龙舞狮课程的未来发展与创新时,张嘉信老师表示:“希望在保留舞龙舞狮的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进行更深的拓展,开发不一样的教学思维,为传统民俗体育运动的教学提供更多可行范本和宝贵经验。”任课教师和学生们都希望能通过更为创新、接地气的方式将舞龙舞狮这项传统民俗运动传承下去。此外,学校也积极鼓励学生积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从不同角度思考,为创新教学内容形式提供一些奇思妙想,调动广大师生对于舞龙舞狮运动的热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项民俗体育运动中。

如今竞技体育已经成为潮流。舞龙舞狮教学课程,既有文化性又有体能训练,既有技巧性又可以发扬团结精神,提高了体育素质又进行了思政教育,尽显浙农林大“坚韧不拔 不断超越”之本色,正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喜爱。


精彩回顾


浙江农林大学

文案 / 陈泓霖 徐昊楠 湛梓杰 

图片 / 赵锦晟

排版 / 袁菱伶

责任编辑 / 尧甜

审核 / 郝璞玉

终审 / 陈胜伟

出品 / 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