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升专十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守“爱与信仰” 潜心铸魂育人

编者按:



2012年8月,从乌江之滨到锦江河畔,学校实现了从中师到高校的飞跃。

 升专十年,砥砺耕耘的风雨兼程,求索进取的辉煌足迹,“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 的初心薪火相传, “献身教育 回报山乡”的情怀历久弥香!

在新时代“创业、担当、拼搏、奉献” 的幼专精神激励下,学校发展实现了从“升格转型 ” 向 “加速发展 ” 的快速提升,正朝着“特色鲜明、贵州一流、全国知名 ” 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行!

升专十年,精彩蝶变。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8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成为贵州省高职高专院校率先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最年轻的二级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鲜明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眼构建“为仁印记”大思政工作格局,用思政课程引领“三全育人”,在党建思政、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守正创新,踔厉奋发,马克思主义已然成为“信仰培育高地、师德涵养阵地、文化传承基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授牌仪式


强化党的领导  夯实育人保障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跨越式发展,首要因素是学校加强党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全面领导。学校成立书记、校长任组长的马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召开关于马院建设与发展的专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精神和《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指标要求,明确党委书记亲自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提出建设“大马院”,构建“大思政”,培育“大信仰”,高位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校党委书记罗红芳到学院指导工作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朱保贤到学院指导工作

学校党委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党总支,配齐配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优先满足教学和办公场地,优先配足教学资源,优先保障各项经费;强化统筹规划,专门研制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确立了“高水平、出特色”的发展定位;全方位引进优质资源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建设,学校先后与吉首大学、井冈山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共铜仁市委党史研究室合作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内设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团总支等机构。校党委将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有计划地安排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以来,党委从思政课教师中选拔任用15名科级干部。学院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要件”抓贯彻,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党内组织生活与教师集中集体备课有机结合,主题党日活动与教育教研活动结合,理想信念教育与师德师风教育结合,实现了“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学院党总支被中共铜仁市委教育工委、学校党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党总支获评“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强化“三教”改革  提升育人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彰显中国大学社会主义底色的重要阵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后,凝练了“爱与信仰”的育人理念,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个根本问题,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培养,教材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抓手”、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学院教职工合影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狠抓选配和培训,确保师资优良。通过每年引进1-2名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背景专职思政课教师,遴选优秀辅导员、党务干部充实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共有专兼职思政课教师4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7人,占比58.7%;教授2名、副教授8名、讲师22名,中高级职称占比70%。专职思政课教师30人,在校学生9779人,师生比达1:326。聘请校外知名教授担任客座教授,定期到校讲学、指导,思政课教师领军人才培育初见成效。2021年,我们获得“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2所高职院校之一)立项,“省级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2个项目立项,省级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线上线下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各类集体备课,做到了专职思政课教师每年校内培训至少2次、校外培训至少1次。每年划拨100万元经费支持青年教师提升学历,5年来,共有8名思政课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其中4人攻读博士学位。出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考核办法》,建立了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优良。一批师德高尚的思政课教师获得“贵州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铜仁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学院“两优一先”获得者合影

在思政课程建设上,开齐开足公共思政课程,严格落实各门思政课程学分和学时;所有师范类专业增设“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课程,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覆盖全校学生;并重点围绕“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成立校、院两级教材选用审定委员会,实现马工程教材全覆盖;“形势与政策”课选用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选修课程教材严格按照审查程序和标准选定,教材管理规范到位。建立了集体备课和教学相长制度,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分类指导学生、课证融合教学等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质增效的良性机制。

学院举办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和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聘请铜仁学院等本科院校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教师和小学一线教学名师参与教学;立足统编教材、用好党史教材、深挖实践教材;开展专题教学,引用思政“慕课”、推广“学生讲、老师评”的“翻转课堂”;改革传统考试方式,以分组讨论、课题研究、社会调研等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用好用足学校作为“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的优质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融合、校内校外配合等方式,努力建好“大思政课”。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智慧职教云”“超星学习通”“金课坊”等平台打造“网络课堂”新业态,完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

学院推行以学生为主的翻转课堂


强化学科建设  推动内涵发展

目前有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贵州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1个、“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1个。思政课教师参与或主持各类科研项目立项并结题2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地厅级项目5项,校级9项,在研各类课题10余项;共出版专著2部,主编著作4部,参编著作7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其他论文共130余篇。教师在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比赛中多次获二、三等奖,指导学生参与“请抬头,听我来讲思政课”比赛中,学院有省级名师2人,贵州省人文社科课题评审专家1人,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有全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市级优秀教师2人,“铜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校级骨干教师和学术委员会成员4人。近年来,我们着力打造“为仁大讲堂”平台,大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推动学院科研工作高水平建设,构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邀请了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肖映胜、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德召等一批高水平学界知名专家来我校讲学。目前,我院已与西南大学、吉首大学、苏州大学、井冈山大学等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中共铜仁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成立“铜仁市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引进优质资源推动学院内涵建设。

学院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思路,2018年成功申报并首次招收“思想政治教育”(2021年更名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专业学生(是贵州省目前唯一招收此专业的高职院校)。以专业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和专业发展;专业带头人喻华作为“贵州省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成员,引领作用强。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注重人才培养质量,采用“双元”培养模式,推行高校导师和小学导师协同育人的双导师制,目前已培养两届专科生108人。学生“专升本”率达81%,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院获评学校首届“为仁”教育奖。自2022年秋季起,与铜仁学院联合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层次(专升本)人才,已完成首批招生27人,以本科人才培养引领和提升专科人才培养质量。

成功招收首届联办本科学生27人

今年,我院学生在校级职业能力大赛、经典诵读大赛、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辩论赛等均有获奖,在2022年由团省委主办的政协模拟提案大赛中我校共获奖7项,其中5项由马院获得,分别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并获今年度的省级优秀班集体1项、省级三好学生1名、省级三好学生1名、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名。


强化思政引领  助力乡村振兴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五种文化”润心育人研究中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人、多彩贵州民族文化熏陶人、壮丽黔东红色文化引领人、桃源铜仁生态文化滋养人、清风校园廉政文化塑造人。

牵头拟定学校“3456立体德育模式”框架体系,制定“阳光青年”评选标准,统筹全校每个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承办“四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依托中共铜仁市委党史研究室,成立“铜仁市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通过开展“讲红色故事”“让原著说话,为信仰发声”马列经典诵读等文化育人活动,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做到了真学真信真用,在思想道德引领上做到了师德正、行为端,助推学校获批“贵州省教育系统‘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思政课教师参与创作的《长征组歌》作为艺术党课在全省、全市展演。思政课质量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在学校组织的课程满意度测评中,思政课的满意度达98.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9%,培育了一批批新时代“小老师、大先生”,“500学生扎根新疆 献身教育”的案例得到新华网等媒体相继报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精兵强将,汇集集体智慧,坚持集体备课,精心做好每次宣讲的准备工作。依托学校“铜仁市廉政文化实证研究基地”,积极开展监督执纪、家风建设等课题研究,有关成果被市纪委作为铜仁经验向外推送;专业带头人连续两年受市纪委、市妇联邀请,作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专题讲座。多名教师受聘为市委讲师团、市关工委教育辅导团和市团校宣讲专家,每年受邀赴市内各区县和学校开展专题宣讲20多场次,受众近1万人次。并先后组织教师为市内各区县教育系统、社区、村居委会宣讲近30余场次。理论宣讲收到良好效果,产生较广泛影响,受到邀请单位的充分肯定和普遍欢迎。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根据学校发展的整体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立德树人、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努力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升专十年】艺术与体育教育学院:立足发展显特色 擎旗奋进提内涵


【升专十年】学前教育学院:回望奋斗路 奋进新征程


【实习实训】乐实践,促成长——铜仁幼专附属幼儿园实习生汇报课活动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张羽洪

校对:杨   旭 

校审:田   洪、戴刻芹

编审:代   英

审核:王家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